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我的母亲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我的母亲是胡适先生 40 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质朴,饱含真情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的母亲,了解到母亲的人格魅力,感受到儿子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胡适一生的成就和其谦逊的品性、宽以待人的态度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女人她的母亲冯顺弟。冯顺弟 16 岁就做 48 岁的胡适父亲的续弦,23 岁就成了寡妇,前妻的孩子都比她大。为了当好家,她时刻小心谨慎,宁愿自己委屈。她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 。守寡 23 年,她离开了人世,而那时,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回国,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而且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我的母亲一文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一) “闲笔”塑形象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 ,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这是缘于此文节选自胡适自传 ,作者是把母亲作为第一位“恩师”来写的,开头写了童年的经历,是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 ,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从胡适的一生追求及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由此看来,前三段看似的“闲笔” ,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写自己在母亲影响下的进步相呼应。文中用了更多的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景,这些看似“闲笔” ,写出了母亲的待人接物极有“分寸” ,这是一位心地善良、是非分明、心灵清洁的女性,也彰显出了母亲作为“恩师”的魅力,她的以身示范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样使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二) “角色”显品性母亲多角色的担当,更是让人震撼。在这个大家庭中,她将各种角色担当的恰到好处:身为慈母,关爱儿子;身为严师,促我上学,教我做人;身为继母后婆,凸显“家长”的宽容度量;身为寡妇,贞洁刚烈。这是一个集温柔、善良、刚正、智慧于一体的完美的中国传统女性。(三) “平淡”见真情本文语言平实,但感情至深。结构简洁清晰,却自然流畅。作者用儿童的口吻来叙述童年往事,文章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真挚的情感,“掏心”的话语,如行云流水,更像是与朋友拉家常,话往事,任凭心泉自然流淌,通过类似白描的勾勒把母亲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话语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也显得深沉而质朴。二、教学设想传统教学的“以教定学”以老师为主,整节课老师“牵”着学生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新课程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本课教师应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通过与作者的思想碰撞,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另外,结合此年龄段中学生心理特征,有些同学对于母亲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想要摆脱父母之“爱” 。通过学习此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外,让学生回忆与母亲之间的感人事件,唤起他们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之情。结合教材内容,遵循着“语文课以人为本、以本为本”的理念,本课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 读懂文章,了解母亲的形象及爱子之心。2. 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的影响。3.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4.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理解母亲,体会真挚的母爱。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理清课文结构。2. 了解母亲形象及爱子之心。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课件展示母爱亲情的画面(背景音乐母亲 )教师有感情地介绍胡适的母亲的经历(以情导入)二、走近作者1.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胡适的资料。2.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三、感知文本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文章。完成以下要求:1.读准字音。 (重点字:文绉绉穈掷庶翳病)2.读出感情。3.思考问题: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多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明确:(1)督促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2)外人面前不打骂我保护孩子自尊,教子有方。(3)责罚我说轻薄话教子之严。(4)除夕之夜应付大哥的债主宽容、温和、仁慈。(5)妯娌之间容忍相处宽容忍让。(6)受“辱”后,讨公道有刚气。可看出母亲是“严师慈母” ,她宽容隐忍,仁慈温和,有刚气。四、合作探究1.读课文前三段,思考:前三段写的是我的童年,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2.再次跳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师生共同明确:文中看似的“闲笔”实则有“深意” 。前三段的“铺垫、呼应作用”及与家人相处情形更能体现其“恩师”作用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五、课后思考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品味本文平实、质朴的语言。2.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3. 理解母亲,体会真挚的母爱。一、情感导入:背景音乐独光里的妈妈师:可怜天下父母心,胡适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她们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默默地奉献着,无怨无悔。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去回报母亲呢?二、合作探究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师生共明确: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 , “待人接物的和气” , “宽恕人” , “体谅人”的优秀品质。2.胡适的母亲即是严师,又是慈母,她的为人处事对作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文章的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对母亲什么样的感情呢?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生速读文章,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示例 1:“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示例 2:“我母亲 23 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作者是用心来写母亲,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示例 3:“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示例 4: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表现了作者的谦虚的品格。三、拓展延伸1. 有人说,文中胡适的母亲教育儿子过于严厉,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的?2.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给我们的关心是最多的,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思考写作交流)四、结束语(背景音乐天亮了 )师讲述:“为给儿子摘桃跌下悬崖的疯妈妈 ”一位精神病女子生下儿子后被赶出家门。儿子上学后,她常去学校看儿子。一次儿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 “疯妈妈”突然冲进教室,举起欺负儿子的同学,扔到学校门口的水塘里。后来, “疯妈妈”给儿子送来一些野桃子,儿子咬了一口说:“挺甜的,哪来的?” “疯妈妈”笑了笑走了,从此再也没出现过。家人四处找寻,最终在一处峭壁下找到了“疯妈妈”的尸体,她留在地上的血早已干涸,手里还握着一个桃子五、作业布置学完本文之后,你有何感触?是否也想起了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是否也为你曾经的任性而后悔,是否也想对母亲说点什么?请你自拟题目,自选体裁,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文章。教材解读我的母亲是胡适先生 40 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质朴,饱含真情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的母亲,了解到母亲的人格魅力,感受到儿子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胡适一生的成就和其谦逊的品性、宽以待人的态度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女人她的母亲冯顺弟。冯顺弟 16 岁就做 48 岁的胡适父亲的续弦,23 岁就成了寡妇,前妻的孩子都比她大。为了当好家,她时刻小心谨慎,宁愿自己委屈。她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 。守寡 23 年,她离开了人世,而那时,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回国,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而且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我的母亲一文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一) “闲笔”塑形象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 ,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这是缘于此文节选自胡适自传 ,作者是把母亲作为第一位“恩师”来写的,开头写了童年的经历,是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 ,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从胡适的一生追求及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由此看来,前三段看似的“闲笔” ,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写自己在母亲影响下的进步相呼应。文中用了更多的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景,这些看似“闲笔” ,写出了母亲的待人接物极有“分寸” ,这是一位心地善良、是非分明、心灵清洁的女性,也彰显出了母亲作为“恩师”的魅力,她的以身示范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样使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二) “角色”显品性母亲多角色的担当,更是让人震撼。在这个大家庭中,她将各种角色担当的恰到好处:身为慈母,关爱儿子;身为严师,促我上学,教我做人;身为继母后婆,凸显“家长”的宽容度量;身为寡妇,贞洁刚烈。这是一个集温柔、善良、刚正、智慧于一体的完美的中国传统女性。(三) “平淡”见真情本文语言平实,但感情至深。结构简洁清晰,却自然流畅。作者用儿童的口吻来叙述童年往事,文章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真挚的情感,“掏心”的话语,如行云流水,更像是与朋友拉家常,话往事,任凭心泉自然流淌,通过类似白描的勾勒把母亲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话语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也显得深沉而质朴。二、教学设想传统教学的“以教定学”以老师为主,整节课老师“牵”着学生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新课程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本课教师应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通过与作者的思想碰撞,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另外,结合此年龄段中学生心理特征,有些同学对于母亲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想要摆脱父母之“爱” 。通过学习此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外,让学生回忆与母亲之间的感人事件,唤起他们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之情。结合教材内容,遵循着“语文课以人为本、以本为本”的理念,本课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 读懂文章,了解母亲的形象及爱子之心。2. 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的影响。3.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4.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理解母亲,体会真挚的母爱。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理清课文结构。2. 了解母亲形象及爱子之心。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课件展示母爱亲情的画面(背景音乐母亲 )教师有感情地介绍胡适的母亲的经历(以情导入)二、走近作者1.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胡适的资料。2.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三、感知文本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文章。完成以下要求:1.读准字音。 (重点字:文绉绉穈掷庶翳病)2.读出感情。3.思考问题: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多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明确:(1)督促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2)外人面前不打骂我保护孩子自尊,教子有方。(3)责罚我说轻薄话教子之严。(4)除夕之夜应付大哥的债主宽容、温和、仁慈。(5)妯娌之间容忍相处宽容忍让。(6)受“辱”后,讨公道有刚气。可看出母亲是“严师慈母” ,她宽容隐忍,仁慈温和,有刚气。四、合作探究1.读课文前三段,思考:前三段写的是我的童年,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2.再次跳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师生共同明确:文中看似的“闲笔”实则有“深意” 。前三段的“铺垫、呼应作用”及与家人相处情形更能体现其“恩师”作用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五、课后思考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品味本文平实、质朴的语言。2.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3. 理解母亲,体会真挚的母爱。一、情感导入:背景音乐独光里的妈妈师:可怜天下父母心,胡适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她们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默默地奉献着,无怨无悔。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去回报母亲呢?二、合作探究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师生共明确: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 , “待人接物的和气” , “宽恕人” , “体谅人”的优秀品质。2.胡适的母亲即是严师,又是慈母,她的为人处事对作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文章的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对母亲什么样的感情呢?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生速读文章,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示例 1:“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示例 2:“我母亲 23 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作者是用心来写母亲,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示例 3:“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示例 4: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表现了作者的谦虚的品格。三、拓展延伸1. 有人说,文中胡适的母亲教育儿子过于严厉,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的?2.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给我们的关心是最多的,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思考写作交流)四、结束语(背景音乐天亮了 )师讲述:“为给儿子摘桃跌下悬崖的疯妈妈 ”一位精神病女子生下儿子后被赶出家门。儿子上学后,她常去学校看儿子。一次儿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 “疯妈妈”突然冲进教室,举起欺负儿子的同学,扔到学校门口的水塘里。后来, “疯妈妈”给儿子送来一些野桃子,儿子咬了一口说:“挺甜的,哪来的?” “疯妈妈”笑了笑走了,从此再也没出现过。家人四处找寻,最终在一处峭壁下找到了“疯妈妈”的尸体,她留在地上的血早已干涸,手里还握着一个桃子五、作业布置学完本文之后,你有何感触?是否也想起了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是否也为你曾经的任性而后悔,是否也想对母亲说点什么?请你自拟题目,自选体裁,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文章。教材解读我的母亲是胡适先生 40 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质朴,饱含真情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的母亲,了解到母亲的人格魅力,感受到儿子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胡适一生的成就和其谦逊的品性、宽以待人的态度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女人她的母亲冯顺弟。冯顺弟 16 岁就做 48 岁的胡适父亲的续弦,23 岁就成了寡妇,前妻的孩子都比她大。为了当好家,她时刻小心谨慎,宁愿自己委屈。她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 。守寡 23 年,她离开了人世,而那时,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回国,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而且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我的母亲一文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一) “闲笔”塑形象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 ,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这是缘于此文节选自胡适自传 ,作者是把母亲作为第一位“恩师”来写的,开头写了童年的经历,是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 ,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从胡适的一生追求及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由此看来,前三段看似的“闲笔” ,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写自己在母亲影响下的进步相呼应。文中用了更多的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景,这些看似“闲笔” ,写出了母亲的待人接物极有“分寸” ,这是一位心地善良、是非分明、心灵清洁的女性,也彰显出了母亲作为“恩师”的魅力,她的以身示范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样使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二) “角色”显品性母亲多角色的担当,更是让人震撼。在这个大家庭中,她将各种角色担当的恰到好处:身为慈母,关爱儿子;身为严师,促我上学,教我做人;身为继母后婆,凸显“家长”的宽容度量;身为寡妇,贞洁刚烈。这是一个集温柔、善良、刚正、智慧于一体的完美的中国传统女性。(三) “平淡”见真情本文语言平实,但感情至深。结构简洁清晰,却自然流畅。作者用儿童的口吻来叙述童年往事,文章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真挚的情感,“掏心”的话语,如行云流水,更像是与朋友拉家常,话往事,任凭心泉自然流淌,通过类似白描的勾勒把母亲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话语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也显得深沉而质朴。二、教学设想传统教学的“以教定学”以老师为主,整节课老师“牵”着学生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新课程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本课教师应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通过与作者的思想碰撞,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另外,结合此年龄段中学生心理特征,有些同学对于母亲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想要摆脱父母之“爱” 。通过学习此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外,让学生回忆与母亲之间的感人事件,唤起他们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之情。结合教材内容,遵循着“语文课以人为本、以本为本”的理念,本课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 读懂文章,了解母亲的形象及爱子之心。2. 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的影响。3.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4.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理解母亲,体会真挚的母爱。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理清课文结构。2. 了解母亲形象及爱子之心。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课件展示母爱亲情的画面(背景音乐母亲 )教师有感情地介绍胡适的母亲的经历(以情导入)二、走近作者1.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胡适的资料。2.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三、感知文本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文章。完成以下要求:1.读准字音。 (重点字:文绉绉穈掷庶翳病)2.读出感情。3.思考问题: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多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明确:(1)督促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2)外人面前不打骂我保护孩子自尊,教子有方。(3)责罚我说轻薄话教子之严。(4)除夕之夜应付大哥的债主宽容、温和、仁慈。(5)妯娌之间容忍相处宽容忍让。(6)受“辱”后,讨公道有刚气。可看出母亲是“严师慈母” ,她宽容隐忍,仁慈温和,有刚气。四、合作探究1.读课文前三段,思考:前三段写的是我的童年,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2.再次跳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师生共同明确:文中看似的“闲笔”实则有“深意” 。前三段的“铺垫、呼应作用”及与家人相处情形更能体现其“恩师”作用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五、课后思考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品味本文平实、质朴的语言。2.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3. 理解母亲,体会真挚的母爱。一、情感导入:背景音乐独光里的妈妈师:可怜天下父母心,胡适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她们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默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热机 第3节 热机效率教学设计 教科版
- 人教部编版7 溜索公开课教案
- 非销话术培训
- 买鲜花、租船问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 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冀教版
- 高校新闻稿培训:提升宣传能力与专业素养
- 2024内蒙古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 粉末静电喷涂安全培训
-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二年级数学欧利和他的懒弟弟优秀课件
- 2023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红色文化》过程性考核作业一二和综合大作业+参考答案
- 材料物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南开大学
- 临床研究样本量计算器 CRESS V1.3
- 医患沟通技巧培训
- 压电陶瓷完整版课件
- 获奖QC小组活动-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
- GB/T 36876-2018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照明设计安装卫生要求
- GB/T 304.9-2008关节轴承通用技术规则
- GB/T 20388-2006纺织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 GB/T 15823-1995氦泄漏检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