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教学促学生思维的发展_第1页
以活动教学促学生思维的发展_第2页
以活动教学促学生思维的发展_第3页
以活动教学促学生思维的发展_第4页
以活动教学促学生思维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活动教学促学生思维的发展以活动教学促学生思维的发展牟红艳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呢?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一、以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比如: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我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现自主性。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又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学具共 12 个,要求摆得美观又整齐。不一会儿,学生就摆出了自己的作品(图略),接着,我让几个学生来说说他们的摆法,怎样能看出是 12 个。你们摆的是几个几?学生讨论后得出:3 个 4 相加、4 个 3 相加、2 个 6 相加、6个 2 相加或是 12 个 1 相加都得 12。我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个几”是不同的,但和都是 12。继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完全凸现出来。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比起教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去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生理解、获取知识的效果更好。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的手、脑都动起来,自主地去体验成功吧!二、以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 36 元钱买一件价值 8 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 10 元减 8 元,再加上没用的 26 元得 28 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 36 减 6 再减 2 得 28 元;还有的小组认为 6 减 8 不够减就用 16 减 8 得 8,再加 20 得 28 元经过讨论,学生们还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老是想着一种方法有时就不方便计算了。我让学生课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对说:我有21 元,买文具盒要用 6 元,我就用 10 元减去 6 元得 4 元,再加 11 元,就剩下 15 元了;我有 32 个珠子,送给弟弟 8 颗后还有 24 颗,因为 12 减 8 等于 4 再加 20 就是 24 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来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三、以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字。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对于取对名字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一道策略开放的实验题, “求一个土豆的体积” 。有的学生提出:这种形体未曾学过无法计算。这时,我鼓励学生:只要用心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的。经过小组学习活动,学生举手答到:把土豆放进装水的正方体杯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有的说:先称一称土豆的重量,再把土豆切成正方体,然后测量棱长计算体积并称一称重量,最后比较原有的土豆重量是正方体地瓜重量的几倍,体积就是它的几倍;还有的说把土豆煮熟,压成正方体后再测量计算等。待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拿起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土豆和小刀,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以求验证。可见,开展这样的实验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为鼓励学生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类似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只有老师的教学创新,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了数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通过有效的组织数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活动中徜徉。以活动教学促学生思维的发展牟红艳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呢?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一、以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比如: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我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现自主性。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又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学具共 12 个,要求摆得美观又整齐。不一会儿,学生就摆出了自己的作品(图略),接着,我让几个学生来说说他们的摆法,怎样能看出是 12 个。你们摆的是几个几?学生讨论后得出:3 个 4 相加、4 个 3 相加、2 个 6 相加、6个 2 相加或是 12 个 1 相加都得 12。我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个几”是不同的,但和都是 12。继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完全凸现出来。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比起教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去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生理解、获取知识的效果更好。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的手、脑都动起来,自主地去体验成功吧!二、以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 36 元钱买一件价值 8 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 10 元减 8 元,再加上没用的 26 元得 28 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 36 减 6 再减 2 得 28 元;还有的小组认为 6 减 8 不够减就用 16 减 8 得 8,再加 20 得 28 元经过讨论,学生们还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老是想着一种方法有时就不方便计算了。我让学生课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对说:我有21 元,买文具盒要用 6 元,我就用 10 元减去 6 元得 4 元,再加 11 元,就剩下 15 元了;我有 32 个珠子,送给弟弟 8 颗后还有 24 颗,因为 12 减 8 等于 4 再加 20 就是 24 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来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三、以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字。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对于取对名字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一道策略开放的实验题, “求一个土豆的体积” 。有的学生提出:这种形体未曾学过无法计算。这时,我鼓励学生:只要用心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的。经过小组学习活动,学生举手答到:把土豆放进装水的正方体杯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有的说:先称一称土豆的重量,再把土豆切成正方体,然后测量棱长计算体积并称一称重量,最后比较原有的土豆重量是正方体地瓜重量的几倍,体积就是它的几倍;还有的说把土豆煮熟,压成正方体后再测量计算等。待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拿起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土豆和小刀,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以求验证。可见,开展这样的实验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为鼓励学生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类似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只有老师的教学创新,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了数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通过有效的组织数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活动中徜徉。以活动教学促学生思维的发展牟红艳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呢?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一、以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比如: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我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现自主性。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又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学具共 12 个,要求摆得美观又整齐。不一会儿,学生就摆出了自己的作品(图略),接着,我让几个学生来说说他们的摆法,怎样能看出是 12 个。你们摆的是几个几?学生讨论后得出:3 个 4 相加、4 个 3 相加、2 个 6 相加、6个 2 相加或是 12 个 1 相加都得 12。我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个几”是不同的,但和都是 12。继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完全凸现出来。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比起教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去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生理解、获取知识的效果更好。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的手、脑都动起来,自主地去体验成功吧!二、以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 36 元钱买一件价值 8 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 10 元减 8 元,再加上没用的 26 元得 28 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 36 减 6 再减 2 得 28 元;还有的小组认为 6 减 8 不够减就用 16 减 8 得 8,再加 20 得 28 元经过讨论,学生们还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老是想着一种方法有时就不方便计算了。我让学生课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对说:我有21 元,买文具盒要用 6 元,我就用 10 元减去 6 元得 4 元,再加 11 元,就剩下 15 元了;我有 32 个珠子,送给弟弟 8 颗后还有 24 颗,因为 12 减 8 等于 4 再加 20 就是 24 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来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三、以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