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教学建议)_第1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教学建议)_第2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教学建议)_第3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教学建议)_第4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教学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教学建议)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1) ”是在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之后,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使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逐步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同学的认知,引导同学通过观察、操作、训练,理解知识,锻炼思维。一、激活同学原有认知,逐步引入新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是建立在“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基础上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又是建立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上的。 “倍”的概念比较笼统,因此,引导同学应用已掌握的“倍”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经验学习新知,巩固旧知,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小白兔采蘑菇”时,先让同学从情景图中提取数学信息:2 只小白兔,每只采到 3 朵蘑菇,共采到多少蘑菇?再说一说考虑的过程,从而唤起对“倍”概念的回忆,明确“3 的2 倍”是“2 个 3,就是 6”,列式计算得出:32=6。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2 只小兔共采到 6 朵蘑菇,那么蘑菇数是小白兔的几倍?显然,同学能应用刚学过的除法知识列出算式:62=3(倍) ,即蘑菇数是小白兔的 3 倍。由此顺势进入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和探究。二、操作体验,让同学经历将具体问题笼统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学例 2 主题图,可先让同学观察并说明主题图内容(三位同学用小棒摆飞机) ,教师提示同学是否需要亲自尝试,然后在三人小组中分角色扮演三位同学摆飞机模型(课前同学准备好小棒) 。同学摆好飞机模型后,教师启发同学考虑,提出问题。同学提出很多问题,但可归纳为主题图展示的问题。在同学考虑解答并说出解答的方法后,教师归纳总结。可用课件展示小红、小丽、小强摆的飞机模型,笼统出数量 5、10、15,进而根据所提问题依次列出算式:52=10,105=2;53=15,155=3,并依据摆的飞机模型对算式作说明。通过归纳和比较,让同学进一步体会“倍”的概念,明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将小强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 15 根是 5 根的几倍的数学问题,进而转化为求 15 里有几个 5 的算法问题,找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解题思路。教学例 2 的“做一做” ,先让同学动手摆一摆,算一算,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进一步加深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的理解,以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此问题的教学,让同学动手操作,感悟体验,为同学提供充沛的数学活动机会,正是遵循了“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三、设置情境,激发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机教学例 3,教师先创设情境:同学们都喜欢过“六一”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要开联欢会。那么,同学们愿不愿意先去感受一下联欢会的气氛呢?课件动态出示主题图,让同学仔细观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将同学提的问题集中到“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一实际问题上来,让同学先独立考虑,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列式解答,并请各小组汇报分析过程和计算结果。例 3 的“做一做”是对例 3 解题思路的模仿与应用,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同学探究的欲望,让同学自主合作解决问题。数学课程规范(实验稿)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激发同学学习兴趣,调动同学积极性。”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置于同学熟悉的情境中,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同学的参与意识。假如教材中提供了很好的情境性素材,教师可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同学实际,有效加以利用;假如教材未提供,教师应发明性地加以开发。四、训练拓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练习十二中的习题有的提供了同学熟悉的生活场景,有的是直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谓丰富多彩。教师要引导同学认真观察,独立考虑,合作探究,充沛发挥同学的主动性,提高同学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多种手段拓展应用。一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开运动会的场景图,给出训练题:(1)24 名运动员赛跑,每 4 人一组,分几组跑完?(2)跳远竞赛,每人跳 3 次,一共跳了 21 次,参与跳远竞赛的有多少人?(3)共有 18 人参与拔河竞赛,平均分成 2 组,每组有几人?二是数学游戏:动物王国开运动会,许多动物都参与了,其中有12 只大象、10 只小熊、3 只小松鼠、2 只老虎、42只小猴、6 只梅花鹿。在竞赛之前,狮子大王给它们出了几道题,请小朋友们帮它们算一算。 (1)小熊的只数是老虎的( )倍。 (2)大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几倍?算式是( ) 。 (3)426=7 表示( )是( )的( )倍。 (4)梅花鹿的只数是( )的 3 倍。 (5) ( )的只数是老虎的 6 倍。 (6) ( )的只数是( )的( )倍。五、多元考虑,鼓励同学从多种素材或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加强变式训练。如例 2“做一做”让同学玩弄时不要局限于课本中 164=4 一种形式,可变换成124=4、123=4、102=5、155=3 等变式,然后反过来先给出算式,再让同学摆,进行逆向训练。又如例 3 的“做一做” 、练习十二 1 题、3 题、4 题、7 题等,都应充沛鼓励同学多角度考虑,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能解决。鼓励同学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要让同学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身边的所见所感中提出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1) ”是在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之后,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使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逐步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同学的认知,引导同学通过观察、操作、训练,理解知识,锻炼思维。一、激活同学原有认知,逐步引入新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是建立在“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基础上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又是建立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上的。 “倍”的概念比较笼统,因此,引导同学应用已掌握的“倍”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经验学习新知,巩固旧知,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小白兔采蘑菇”时,先让同学从情景图中提取数学信息:2 只小白兔,每只采到 3 朵蘑菇,共采到多少蘑菇?再说一说考虑的过程,从而唤起对“倍”概念的回忆,明确“3 的2 倍”是“2 个 3,就是 6”,列式计算得出:32=6。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2 只小兔共采到 6 朵蘑菇,那么蘑菇数是小白兔的几倍?显然,同学能应用刚学过的除法知识列出算式:62=3(倍) ,即蘑菇数是小白兔的 3 倍。由此顺势进入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和探究。二、操作体验,让同学经历将具体问题笼统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学例 2 主题图,可先让同学观察并说明主题图内容(三位同学用小棒摆飞机) ,教师提示同学是否需要亲自尝试,然后在三人小组中分角色扮演三位同学摆飞机模型(课前同学准备好小棒) 。同学摆好飞机模型后,教师启发同学考虑,提出问题。同学提出很多问题,但可归纳为主题图展示的问题。在同学考虑解答并说出解答的方法后,教师归纳总结。可用课件展示小红、小丽、小强摆的飞机模型,笼统出数量 5、10、15,进而根据所提问题依次列出算式:52=10,105=2;53=15,155=3,并依据摆的飞机模型对算式作说明。通过归纳和比较,让同学进一步体会“倍”的概念,明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将小强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 15 根是 5 根的几倍的数学问题,进而转化为求 15 里有几个 5 的算法问题,找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解题思路。教学例 2 的“做一做” ,先让同学动手摆一摆,算一算,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进一步加深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的理解,以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此问题的教学,让同学动手操作,感悟体验,为同学提供充沛的数学活动机会,正是遵循了“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三、设置情境,激发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机教学例 3,教师先创设情境:同学们都喜欢过“六一”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要开联欢会。那么,同学们愿不愿意先去感受一下联欢会的气氛呢?课件动态出示主题图,让同学仔细观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将同学提的问题集中到“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一实际问题上来,让同学先独立考虑,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列式解答,并请各小组汇报分析过程和计算结果。例 3 的“做一做”是对例 3 解题思路的模仿与应用,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同学探究的欲望,让同学自主合作解决问题。数学课程规范(实验稿)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激发同学学习兴趣,调动同学积极性。”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置于同学熟悉的情境中,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同学的参与意识。假如教材中提供了很好的情境性素材,教师可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同学实际,有效加以利用;假如教材未提供,教师应发明性地加以开发。四、训练拓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练习十二中的习题有的提供了同学熟悉的生活场景,有的是直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谓丰富多彩。教师要引导同学认真观察,独立考虑,合作探究,充沛发挥同学的主动性,提高同学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多种手段拓展应用。一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开运动会的场景图,给出训练题:(1)24 名运动员赛跑,每 4 人一组,分几组跑完?(2)跳远竞赛,每人跳 3 次,一共跳了 21 次,参与跳远竞赛的有多少人?(3)共有 18 人参与拔河竞赛,平均分成 2 组,每组有几人?二是数学游戏:动物王国开运动会,许多动物都参与了,其中有12 只大象、10 只小熊、3 只小松鼠、2 只老虎、42只小猴、6 只梅花鹿。在竞赛之前,狮子大王给它们出了几道题,请小朋友们帮它们算一算。 (1)小熊的只数是老虎的( )倍。 (2)大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几倍?算式是( ) 。 (3)426=7 表示( )是( )的( )倍。 (4)梅花鹿的只数是( )的 3 倍。 (5) ( )的只数是老虎的 6 倍。 (6) ( )的只数是( )的( )倍。五、多元考虑,鼓励同学从多种素材或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加强变式训练。如例 2“做一做”让同学玩弄时不要局限于课本中 164=4 一种形式,可变换成124=4、123=4、102=5、155=3 等变式,然后反过来先给出算式,再让同学摆,进行逆向训练。又如例 3 的“做一做” 、练习十二 1 题、3 题、4 题、7 题等,都应充沛鼓励同学多角度考虑,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能解决。鼓励同学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要让同学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身边的所见所感中提出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1) ”是在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之后,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使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逐步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同学的认知,引导同学通过观察、操作、训练,理解知识,锻炼思维。一、激活同学原有认知,逐步引入新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是建立在“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基础上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又是建立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上的。 “倍”的概念比较笼统,因此,引导同学应用已掌握的“倍”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经验学习新知,巩固旧知,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小白兔采蘑菇”时,先让同学从情景图中提取数学信息:2 只小白兔,每只采到 3 朵蘑菇,共采到多少蘑菇?再说一说考虑的过程,从而唤起对“倍”概念的回忆,明确“3 的2 倍”是“2 个 3,就是 6”,列式计算得出:32=6。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2 只小兔共采到 6 朵蘑菇,那么蘑菇数是小白兔的几倍?显然,同学能应用刚学过的除法知识列出算式:62=3(倍) ,即蘑菇数是小白兔的 3 倍。由此顺势进入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和探究。二、操作体验,让同学经历将具体问题笼统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学例 2 主题图,可先让同学观察并说明主题图内容(三位同学用小棒摆飞机) ,教师提示同学是否需要亲自尝试,然后在三人小组中分角色扮演三位同学摆飞机模型(课前同学准备好小棒) 。同学摆好飞机模型后,教师启发同学考虑,提出问题。同学提出很多问题,但可归纳为主题图展示的问题。在同学考虑解答并说出解答的方法后,教师归纳总结。可用课件展示小红、小丽、小强摆的飞机模型,笼统出数量 5、10、15,进而根据所提问题依次列出算式:52=10,105=2;53=15,155=3,并依据摆的飞机模型对算式作说明。通过归纳和比较,让同学进一步体会“倍”的概念,明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将小强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 15 根是 5 根的几倍的数学问题,进而转化为求 15 里有几个 5 的算法问题,找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解题思路。教学例 2 的“做一做” ,先让同学动手摆一摆,算一算,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进一步加深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的理解,以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此问题的教学,让同学动手操作,感悟体验,为同学提供充沛的数学活动机会,正是遵循了“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三、设置情境,激发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机教学例 3,教师先创设情境:同学们都喜欢过“六一”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要开联欢会。那么,同学们愿不愿意先去感受一下联欢会的气氛呢?课件动态出示主题图,让同学仔细观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将同学提的问题集中到“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一实际问题上来,让同学先独立考虑,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列式解答,并请各小组汇报分析过程和计算结果。例 3 的“做一做”是对例 3 解题思路的模仿与应用,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同学探究的欲望,让同学自主合作解决问题。数学课程规范(实验稿)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激发同学学习兴趣,调动同学积极性。”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置于同学熟悉的情境中,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同学的参与意识。假如教材中提供了很好的情境性素材,教师可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同学实际,有效加以利用;假如教材未提供,教师应发明性地加以开发。四、训练拓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练习十二中的习题有的提供了同学熟悉的生活场景,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