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卷及试题答案_第1页
xx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卷及试题答案_第2页
xx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卷及试题答案_第3页
xx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卷及试题答案_第4页
xx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卷及试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卷及试题答案人教版第一部分(17 题,26 分)1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每空 1 分,共 7 分)(1)开轩面场圃,_。 (孟浩然过故人庄 )(2)问渠那得清如许?_。 (朱熹观书有感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_,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争渡,争渡,_。 (李清照如梦令 )(6)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纪昀河中石兽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分歧(q) 憔粹(cu) 尴尬(g ) 一字不露B嘈(co)杂 屏(bng)息 酝酿 (ning) 鸦雀无生C啜(chu)泣 葱茏(lng) 俘虏(l) 头晕目眩D顷(qng)刻 点缀 (zhu) 静谧(m) 两全齐美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看到四岁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C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 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D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B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D经过老师的细心讲解,使他终于弄懂了这道题目。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 分) (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_,轻轻地飘在空中;_,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_,来来去去;_,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有的像羊群 有的像羽毛 有的像一床大棉被 有的像鱼鳞A B C D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5 分)(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 西游记描写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作品中塑造的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赢得了人们的深深喜爱。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出自礼记 。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孔子编撰。C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写的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D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它犀利地讽刺了皇帝的自欺欺人以及大臣们的虚伪,还告诉我们应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2)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问题。 (3 分)【材料一】聪明人,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她只是虚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春光。选自繁星 (一三七)【材料二】 野猪,马与猎人从前,野猪和马常常在一起吃草,但是野猪经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非常生气,一心想要报复他,便跑去请求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马愿意套上辔头让他骑,才会帮助马惩治野猪。马报复心切,就答应了猎人的要求。于是,猎人骑在马背上打败了野猪。然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终于成了被猎人奴役的工具。选自伊索寓言材料一冰心这首小诗告诉人们什么道理?_材料二这则寓言揭示了怎样的寓意?_7综合性学习。 (6 分)【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 。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 ,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2 分)_(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4 分)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 分)_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做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2 分)_第二部分(824 题,44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 89 题。 (4 分)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小令中“枯藤” “老树” “昏鸦” “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 分)_9.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 1014 题。 (15分)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敧(q):倾斜。宥(y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w):哪里,怎么。1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 分)(1)知之为知之 为_ (2)是知也 是_(3)思而不学则殆 殆_ (4)满则覆 覆_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学而不思则罔。_(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_12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 分)_13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与_应该相结合。 (2 分)14回答下列问题。 (3 分)(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1 分)_(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2 分)_三、阅读选文,完成 1519 题。 (10 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5请给选文加上一个小标题。 (2 分)_16选文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对描写春花有什么作用?(2 分)_17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2 分)_18文中第一句“桃树、杏树、梨树”三种树的位置能交换吗?为什么呢?(2 分)_19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描写春花的诗句来。 (本册课本的除外) (2 分)_四、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 2024 题。 (15分)蔷薇几度花喜欢那丛蔷薇。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 (1)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跟他聊天。 “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 “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 ”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这灶糖啊,就快没了。 ”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 ”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 ”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20第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3 分)“记忆”指_“稀奇”指_21结合上下文,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 (3 分)(1)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_(2)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_22第段的记叙顺序是_。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3 分)_23 “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3 分)_24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 ,而有人认为“努力,拼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请谈谈你的看法。 (3 分)_第三部分(25 题,50 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0 分)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淡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请根据自 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 600 字;文从字顺,突出中心;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人教版第一部分(17 题,26 分)1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每空 1 分,共 7 分)(1)开轩面场圃,_。 (孟浩然过故人庄 )(2)问渠那得清如许?_。 (朱熹观书有感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_,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争渡,争渡,_。 (李清照如梦令 )(6)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纪昀河中石兽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分歧(q) 憔粹(cu) 尴尬(g ) 一字不露B嘈(co)杂 屏(bng)息 酝酿 (ning) 鸦雀无生C啜(chu)泣 葱茏(lng) 俘虏(l) 头晕目眩D顷(qng)刻 点缀 (zhu) 静谧(m) 两全齐美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看到四岁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C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 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D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B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D经过老师的细心讲解,使他终于弄懂了这道题目。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 分) (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_,轻轻地飘在空中;_,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_,来来去去;_,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有的像羊群 有的像羽毛 有的像一床大棉被 有的像鱼鳞A B C D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5 分)(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 西游记描写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作品中塑造的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赢得了人们的深深喜爱。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出自礼记 。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孔子编撰。C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写的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D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它犀利地讽刺了皇帝的自欺欺人以及大臣们的虚伪,还告诉我们应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2)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问题。 (3 分)【材料一】聪明人,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她只是虚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春光。选自繁星 (一三七)【材料二】 野猪,马与猎人从前,野猪和马常常在一起吃草,但是野猪经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非常生气,一心想要报复他,便跑去请求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马愿意套上辔头让他骑,才会帮助马惩治野猪。马报复心切,就答应了猎人的要求。于是,猎人骑在马背上打败了野猪。然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终于成了被猎人奴役的工具。选自伊索寓言材料一冰心这首小诗告诉人们什么道理?_材料二这则寓言揭示了怎样的寓意?_7综合性学习。 (6 分)【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 。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 ,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2 分)_(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4 分)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 分)_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做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2 分)_第二部分(824 题,44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 89 题。 (4 分)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小令中“枯藤” “老树” “昏鸦” “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 分)_9.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 1014 题。 (15分)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敧(q):倾斜。宥(y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w):哪里,怎么。1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 分)(1)知之为知之 为_ (2)是知也 是_(3)思而不学则殆 殆_ (4)满则覆 覆_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学而不思则罔。_(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_12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 分)_13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与_应该相结合。 (2 分)14回答下列问题。 (3 分)(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1 分)_(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2 分)_三、阅读选文,完成 1519 题。 (10 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5请给选文加上一个小标题。 (2 分)_16选文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对描写春花有什么作用?(2 分)_17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2 分)_18文中第一句“桃树、杏树、梨树”三种树的位置能交换吗?为什么呢?(2 分)_19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描写春花的诗句来。 (本册课本的除外) (2 分)_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