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 施工图设计 1道 路 施 工 图 设 计 说 明一、概况裴 城 路 是 交 通 中 心 周 边 道 路 市 政 工 程 建 设 项 目 之 一 , 该 道 路 位 于规 划 交 通 中 心 北 侧 , 紧 邻 高 铁 客 运 站 。 道 路 起 点 接 在 建 裴 城 路 西 段 ,终 点 至 裴 成 桥 , 全 长 870.73 米 , 红 线 宽 30 米 。 现 状 裴 城 路 为 既 有 道 路 , 既 有 路 面 为 水 泥 混 凝 土 结 构 , 本 次 设 计 中将 破 除 原 有 道 路 结 构 , 按 沥 青 混 凝 土 路 面 结 构 新 建 。 道 路 采 用 城 市次 干 道 标 准 , 断 面 为 单 块 板 。道 路 周 边 地 块 均 以 形 成 , 道 路 两 侧 分 布 着 民 用 住 宅 区 , 教 育 机 构及 少 量 企 事 业 单 位 。 道 路 红 线 范 围 基 本 无 建 筑 需 拆 迁 。本 册 设 计 内 容 含 道 路 、 照 明 、 排 水 管 线 及 交 通 工 程 等 , 本 设 计 说明 为 道 路 部 分 及 总 体 设 计 说 明 。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一)初步设计批复1、 道 路 红 线 宽 30 米 : 4.0 米 人 行 道 +2.0 米 绿 化 带 +18.0 米 车 行道 +2.0 米 绿 化 带 +4.0 米 人 行 道 。(二)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1、 按 批 复 意 见 执 行 。三、设计依据及相应技术规范(一) 、设计依据( 1) 我 院 与 建 设 单 位 ( 眉山发展(控股)有限公司) 签 订 的 设 计合 同 ( 2011QT-005 补 1,2012.08) ;( 2) 裴 城 路 ( 市 交 通 中 心 至 永 通 河 ) 道 路 红 线 图 ( 眉 建 选 201265#) ;( 3) 眉山市东坡大道、裴城路、红星路、环湖路东延段道路路面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版)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2年 8 月;( 4) 勘 察 单 位 提 供 的 实 测 道 路 横 纵 断 面 资 料 ;( 5) 我 院 相 关 设 计 人 员 现 场 踏 勘 调 查 资 料 ;( 6) 初 步 设 计 批 复 意 见 及 评 审 会 议 纪 要 ;( 7) 眉 山 交 通 中 心 周 边 道 路 市 政 工 程 裴 城 路 ( 永 通 河 至 双 赋 园 段 )工 程 地 质 勘 察 报 告 ;( 8) 眉 山 市 公 共 交 通 客 运 公 司 关 于 裴 城 路 公 交 港 湾 式 停 靠 站 设 计的 函 ( 眉 公 交 函 20127 号 )( 9) 其 它 相 关 资 料 。(二) 、技术规范(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2)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 施工图设计 22001)(3)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5)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6)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7)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10)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768-2009)(11)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2012)(12) 城镇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 (CJJ152-2010)(13) 北京市废轮胎胶粉沥青及混合料设计施工技术指南北京市路政局 京路科安发(2006)912;四、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2、设计车速:30km/h 。3、 荷 载 标 准 :路 面 : BZZ-100 标 准 车 ;桥涵设计荷载:汽车 公路I 级,人群 3.5Kpa。4、 设 计 年 限 :交 通 量 饱 和 年 限 15 年 ; 沥 青 砼 路 面 结 构 临 界 状 态 设 计 年 限 10年 。5、 道 路 交 通 等 级 : 重 型 ;6、抗震要求:七度设防;8、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9、横断面形式:单块板断面形式;五、设计概要(一) 、平面设计1、道路平面设计线形与规划相同,与各规划交叉口也按规划设计。2、道 路 大 致 为 西 北 东 南 走 向 , 起 点 接 在 建 裴 城 路 西 段 , 桩 号K0+000, 坐 标 X=3328135.686, Y=498723.535, 终 点 顺 接 既 有 裴 城 桥 ,桩 号 K0+870.73, 坐 标 X=3327653.344, Y=499448.461, 路 线 总 长870.73 米 , 道 路 红 线 宽 30 米 。3、公交停靠站采用港湾式停靠站,具体布置形式及平面位置由眉山市公共交通客运公司拟定,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及港湾式公交站平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 施工图设计 3面大样图 。4、本工程坐标系采用 2009 眉山城市坐标系。(二 )、道路纵断面设计1、 裴 城 路 现 状 为 既 有 道 路 , 因 道 路 两 侧 场 地 已 形 成 , 故 本 道 路 在纵 断 面 设 计 过 程 中 要 优 先 考 虑 与 道 路 周 边 场 地 的 衔 接 。2、 纵 断 面 设 计 相 关 指 标 如 下道 路 纵 坡 : Imax= 0.3%, Imin= 0.16%; 最 小 坡 长234.938 。3、 道 路 设 计 高 为 道 路 中 线 处 对 应 路 面 标 高 。4、 本 工 程 高 程 系 采 用 1985 国 家 高 程 基 准 。(三) 、道路横断面设计1、 本 次 道 路 横 断 面 设 计 按 规 划 执 行 。2、 横 断 面 具 体 布 置 型 式 为30 米 红 线 : 车 行 道 宽 29.0 米 , 绿 化 带 宽 22.0 米 , 人 行 道 宽24.0 米 。横 断 面 具 体 布 置 详 见 道 路 平 面 设 计 图 及 道 路 标 准 横 断 面 图 。3、 路 拱 形 式 为 二 次 抛 物 线 形 型 。4、 车 行 道 路 拱 为 向 外 单 面 坡 , 横 坡 度 为 1.5%, 人 行 道 为 向 内 单面 坡 , 横 坡 度 为 2.0%, 绿 化 带 不 设 横 坡 。(四) 、路基、路面设计1、 路 基 设 计( 1) 路 基 设 计 高 程 为 道 路 中 线 对 应 处 标 高 。( 2) 地 质 条 件根 据 地 勘 报 告 , 本 次 设 计 道 路 路 床 范 围 内 土 层 为 粉 质 粘 土 , 粉 质粘 土 多 呈 硬 塑 状 , 受 地 表 水 及 人 工 活 动 影 响 小 , 地 基 稳 定 , 是 路 基 较 好持 力 层 。 但 与 人 工 填 土 层 接 触 部 位 部 分 呈 软 塑 状 , 厚 约 0.50.6m,分布 不 均 , 不 宜 直 接 作 持 力 层 。因 此 , 在 结 合 了 地 勘 报 告 , 综 合 考 虑 专 家 初 步 设 计 评 审 意 见 及眉 山 当 地 多 雨 的 气 候 特 点 的 基 础 上 , 本 道 路 车 行 道 路 面 结 构 层 下 平均 超 挖 0.6m 换 填 为 天 然 砂 砾 石 以 保 证 路 基 稳 定 性 。道 路 土 基 顶 部 当 量 回 弹 模 量 为 30Mpa。( 3) 由 于 道 路 既 有 道 路 , 同 时 填 挖 高 度 较 小 , 边 坡 均 采 用 临 时 边坡 。 边 坡 坡 度 填 挖 方 分 别 为 1:1.5 与 1:1。 ( 4) 土 基 的 压 实 度 采 用 重 型 击 实 标 准 , 填 方 路 基 要 求 路 槽 底 面 以下 0 80cm 不 低 于 94%, 80cm 以 下 须 大 于 91%。 挖 方 路 基 要 求 路槽 下 0 30cm 为 94%。 路 槽 应 作 与 路 面 一 致 的 横 坡 。车 行 道 路 槽 底 面 土 基 当 量 回 弹 模 量 应 30Mpa, 路 床 弯 沉 值 310( 0.01mm) , 采 用 黄 河 JN150 测 试 。( 5) 施 工 中 应 严 格 执 行 城 镇 道 路 工 程 施 工 与 质 量 验 收 规 范 ( CJJ1-2008 ) 。2、 路 面 设 计 机 动 车 道(1)底 基 层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 施工图设计 4裴 城 路 底 基 层 采 用 天 然 级 配 砂 砾 石 30cm, 设 计 压 实 度 ( 重 型 击实 标 准 ) 不 低 于 96%, 抗 压 回 弹 模 量 170Mpa, 弯 沉 值 140( 0.01mm) 。(2)基 层基 层 为 5 水 泥 稳 定 碎 石 36cm, 分 两 层 碾 压 , 每 层 碾 压 厚 度18cm压 实 度 要 求 ( 重 型 击 实 标 准 ) 不 低 于 98%, 抗 压 回 弹 模 量 1400MPa, 7 天 饱 水 无 侧 限 抗 压 强 度 3.5Mpa。碎 石 级 配 要 求 见 下 表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1.5 26.5 19 9.5 4.75 2.36 0.6 0.075 液限 塑性指数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28 9注:集料中 0.5mm 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 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 7。液限小于 28,塑性指数小于9。(3)面 层面 层 采 用 复 合 面 层 , 上 面 层 为 橡 胶 沥 青 混 凝 土 , 厚 4cm; 下 面 层为 AC20C 型 沥 青 混 凝 土 ,厚 6 厘 米 。 上 面 层 设 计 弯 沉 26( 0.01mm) 。 上 面 层 与 下 面 层 之 间 设 置 乳 化 沥 青 粘 层 , 下 面 层 与基 层 顶 面 之 间 设 置 乳 化 沥 青 封 层 、 透 层 。(4)面 层 沥 青 混 凝 土 技 术 规 范 要 求 :橡 胶 沥 青 : 基 质 沥 青橡 胶 沥 青 所 用 基 质 沥 青 采 用 A 级 70 号 道 路 石 油 沥 青 。 橡 胶 沥 青橡胶沥青技术指标检测项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旋转粘度 177 Pa.s 1.54.0 T0625-2000回弹率 25 至少 18% ASTM D 3406锥入度 25,150g,5sec 2570(0.1mm) ASTM D 217软化点 (P碾 压 路 线 及 方 向 不 应 突 然 改 变 ;压 路 机 起 动 、 停 止 必 须 减 速 缓 行 ,不 准 刹 车 制 动 , 压 路 机 折 回 不 应 处 在 同 一 横 断 面 上 。 初 压 应 紧 跟 摊 铺 机 进 行 碾 压 , 随 摊 铺 机 逐 步 推 进 。 复 压 、 终 压应 分 清 段 落 , 设 置 明 显 标 志 , 便 于 司 机 辩 认 。 对 松 铺 厚 度 、 碾 压 顺 序 、压 路 机 组 合 、 碾 压 遍 数 、 碾 压 速 度 及 碾 压 温 度 应 设 专 岗 管 理 和 检 查 , 使面 层 做 到 既 不 漏 压 也 不 超 压 。 由 于 橡 胶 沥 青 粘 度 较 大 , 冬 季 施 工 应 在 采 取 降 低 沥 青 粘 度 的 措施 , 保 证 橡 胶 沥 青 混 凝 土 的 压 实 度 的 达 到 设 计 要 求 。 当 采 取 降 粘 措 施 后仍 不 能 满 足 压 实 度 的 要 求 时 , 不 得 继 续 施 工 。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 施工图设计 10 压 实 完 成 12 小 时 后 , 方 能 允 许 施 工 车 辆 通 行 。(4)乳 化 沥 青 粘 层 、 封 层 、 透 层 施 工透 层 : 基 层 碾 压 完 毕 表 面 稍 干 即 可 洒 布 透 层 沥 青 ( 建 议 沥 青 与 水 的比 例 为 35: 65) , 采 用 慢 裂 的 渗 透 性 好 的 洒 布 型 乳 化 石 油 沥 青 , 宜 选 用符 合 技 术 指 标 要 求 的 阴 离 子 乳 化 沥 青 ( PA 2) 。 其 沥 青 与 水 的 比 例可 根 据 洒 布 机 、 渗 透 性 实 验 进 行 调 整 , 以 易 于 渗 透 , 且 有 一 定 渗 透 深 度( 5 10mm) , 表 面 不 形 成 油 膜 为 合 格 。 喷 洒 量 应 实 验 确 定 , 一 般 为1.0L/m2。 透 层 乳 化 沥 青 破 乳 后 , 即 按 正 常 覆 盖 洒 水 保 湿 养 生 。下 封 层 : 在 基 层 养 生 结 束 后 , 即 洒 布 封 层 乳 化 沥 青 , 单 一 粒 径 的 石屑 作 为 下 封 层 。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为 : 均 匀 洒 布 封 层 乳 化 沥 青 , 喷 洒 厚 度 一 般 不 小 于 0.6cm, 且 做 到完 全 密 水 。 同 时 均 匀 洒 布 3 5mm 的 石 屑 料 , 量 不 宜 多 , 约 占 面 积 的60%。 用 轻 型 钢 轮 压 路 机 碾 压 1 2 遍 , 碾 压 速 度 不 宜 超 过 2km/h。 待 下 封 层 破 乳 成 形 后 方 可 通 车 , 且 应 尽 快 铺 筑 沥 青 混 凝 土 面 层 。 在 正 式 铺 筑 沥 青 面 层 前 , 应 彻 底 清 除 表 面 的 污 染 物 及 松 散 颗 粒 ,并 洒 布 粘 层 油 。粘 层 : 在 沥 青 上 、 下 面 层 之 间 应 均 匀 洒 布 粘 层 沥 青 。 采 用 快 裂 的 洒布 型 乳 化 石 油 沥 青 , 宜 选 用 符 合 技 术 指 标 要 求 的 阳 离 子 乳 化 沥 青( PC-3) , 采 用 与 面 层 所 使 用 的 种 类 、 标 号 相 同 的 石 油 沥 青 经 乳 化 制 成 ,喷 洒 量 一 般 为 0.30.6L/m2, 应 试 洒 后 确 定 用 量 , 应 注 意 洒 布 的 均 匀 性 ,不 得 过 量 , 不 得 洒 漏 。 粘 层 乳 化 沥 青 洒 布 后 , 应 待 破 乳 , 水 分 蒸 发 后 才可 进 行 下 道 工 序 的 施 工 。(5)、 以 上 未 尽 事 宜 按 公 路 沥 青 路 面 施 工 技 术 规 范 ( JTG F40-2004) 执 行 。(6)人 行 道 施 工施 工 中 应 注 意 道 牙 安 放 平 整 、 顺 直 , 对 于 弯 道 部 位 道 牙 , 可 采 用 带圆 弧 的 预 制 道 牙 。 当 按 折 线 安 装 时 , 道 牙 长 度 可 适 当 减 短 , 但 一 般 不 得 50 厘 米 , 且 规 格 应 单 一 。 另 外 , 人 行 道 过 街 处 设 置 的 无 障 碍 通 道 及路 段 上 设 置 的 停 车 带 进 出 口 处 的 坡 道 应 衔 接 平 顺 , 不 能 有 明 显 折 点 。 人行 道 砖 可 根 据 当 地 风 格 及 铺 设 习 惯 , 具 体 确 定 其 颜 色 搭 配 及 拼 接 图 案 。(四)施工接缝的处理 纵 向 施 工 缝 。 对 于 采 用 两 台 摊 铺 机 成 梯 队 联 合 摊 铺 方 式 的 纵 向接 缝 , 应 在 前 部 已 摊 铺 混 合 料 部 分 留 下 10 20 宽 暂 不 碾 压 , 作 为后 高 程 基 准 面 , 并 有 5 10 左 右 的 摊 铺 层 重 叠 , 以 热 接 缝 形 式 作 跨接 缝 碾 压 以 消 除 缝 迹 。 上 中 层 纵 缝 应 错 开 15 以 上 。 横 向 施 工 缝 。 全 部 采 用 平 接 缝 。 用 三 米 直 尺 沿 纵 向 位 置 , 在摊 铺 段 端 部 固 定 呈 悬 臂 状 , 以 与 直 尺 脱 离 接 触 处 定 出 位 置 , 用 锯 缝 机割 齐 后 铲 除 ; 继 续 摊 铺 时 , 应 将 摊 铺 层 锯 切 时 留 下 的 灰 浆 冲 洗 干 净 , 涂上 少 量 粘 层 沥 青 , 摊 铺 机 熨 平 板 从 接 缝 处 起 步 摊 铺 ; 碾 压 时 用 钢 筒 式 压路 机 进 行 横 向 压 实 , 从 先 铺 路 面 上 跨 缝 逐 渐 移 向 新 铺 面 层 。(五)橡胶沥青混凝土施工的机械设备 沥 青 混 凝 土 拌 和 设 备 : 至 少 每 小 时 生 产 能 力 达 160 吨 以 上 ;、 摊 铺 设 备 : 全 自 动 找 平 的 摊 铺 机 至 少 一 台 , 摊 铺 宽 度 为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 施工图设计 113.5m 12.5m, 具 有 自 动 调 整 摊 铺 宽 度 的 摊 铺 机 一 台 , 以 保 证 城 区 道 路局 部 变 宽 路 段 的 施 工 ; 压 实 机 具 : 至 少 2 台 钢 轮 压 路 机 , 2 台 胶 轮 压 路 机 , 小 型 压路 机 一 台 ; 运 输 机 械 : 若 干 , 要 求 满 足 正 常 的 生 产 需 要 ; 其 他 施 工 机 械 : 要 求 满 足 本 路 段 水 泥 混 凝 土 路 面 维 修 等 的 需 要 。(六)橡胶沥青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检 查 项 目 、 检 查 方 法 、 检 查 频 率 和 质 量 要 求 列 于 后 表 。 该 表 所 列为 施 工 阶 段 的 质 量 检 验 标 准 , 交 工 验 收 按 国 家 相 关 标 准 进 行 。压 实 度 采 用 双 控 指 标 , 要 求 马 歇 尔 标 准 密 度 的 压 实 度 不 小 于 98%,最 大 理 论 密 度 压 实 度 为 92% 96%。上 面 层 平 整 度 要 求 连 续 平 整 仪 100m 标 准 差 的 合 格 标 准 不 大 于0.8m。渗 水 系 数 应 作 为 常 规 试 验 进 行 检 测 , 应 使 用 改 时 型 渗 水 仪 ( 着 地 环状 宽 度 35mm、 装 有 渗 水 仪 开 关 ) , 施 工 单 位 自 检 和 监 理 组 抽 检 , 可 按取 芯 压 实 检 验 频 率 随 机 选 点 。 渗 水 系 数 要 求 不 大 于 200ml/min, 涌 水系 数 合 格 率 宜 不 小 于 90%, 当 合 格 率 小 于 90%时 应 加 倍 频 率 检 测 , 如检 测 结 果 仍 小 于 90%, 需 对 该 段 面 进 行 处 理 。面 层 混 合 料 的 离 析 包 括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温 度 离 析 和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级 配离 析 , 离 析 可 以 暂 时 作 如 下 控 制 。 施 工 过 程 中 采 用 红 外 温 度 探 测 器 检 测 的 温 度 差 不 应 超 过 20 ; 核 子 密 度 仪 检 测 的 密 度 差 不 应 超 过 0.075g/cm3( 大 体 上 相 当于 空 隙 率 相 差 3%) ; 构 造 深 度 的 最 大 值 与 平 均 值 之 比 不 应 超 过 0.5。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标准项目 检查频度 质量要求或允许差 试验方法施工温度: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运输到现场温度初压温度碾压终了温度每车料一次 应符合表 7 的规定 温度计测定0.075mm 20.36mm 54.75mm逐盘在线检测6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0.075mm 12.36mm 24.75mm逐盘检测,每天汇总1 次,取平均值评定 2总量检验0.075mm 22.36mm 4矿料级配,与生产设计标准级配的差(%)4.75mm每台拌和机每天上、下午各 1 次5拌和厂取样,用抽取后的矿料筛分逐盘在线检测 0.3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逐盘检测,每天汇总1 次,取平均值评定0.1 总量检验沥青含量(油石比) ,与生产设计的差(%) 每日每机上、下午各1 次 0.3, +0.2拌和厂取样,离心法抽提马歇尔试验:稳定度(kN)不小于 6.0流值(0.1mm) 2050空隙率(%)每日每机上、下午各1 次4.56.5拌和石取样,室内成型试验压实度(%) 每层 1 次/200m/车道 不小于 98(马歇尔密度) ,现场钻孔试验(用核子密度仪随时检查)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 施工图设计 12项目 检查频度 质量要求或允许差 试验方法9296(最大理论密度)厚度不超过1 次/200m 车道 -4mm钻孔检查并铺筑时随时插入量取,每日用混合料数量校核平整度不大于每车道连续检测 0.8mm 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检测宽度 2 处 100m 不小于设计宽 用尺量横坡度 3 处 100m 0.3% 用水准仪检测渗水系数不大于1 次/200m/车道 200ml/min 改进型渗水仪构造深度 1 次/200m/l 车道 不小于 0.55mm 铺砂法注 : 检 查 频 率 为 单 幅 双 车 道 。(七)橡胶沥青施工注意事项 在 拌 和 楼 生 产 橡 胶 沥 青 混 凝 土 时 , 橡 胶 沥 青 由 于 粘 度 较 大 , 泵送 时 间 较 长 , 易 造 成 热 料 仓 等 料 , 导 致 矿 料 过 热 , 进 而 使 得 混 合 料 出 料温 度 偏 高 , 同 时 还 将 影 响 拌 和 楼 混 合 料 产 量 。 解 决 办 法 : 保 证 生 产 橡 胶沥 青 的 基 质 沥 青 供 给 温 度 大 于 160 , 供 给 拦 和 楼 的 橡 胶 沥 青 大 于195 , 同 时 尽 量 缩 短 橡 胶 沥 青 供 给 管 道 度 度 , 并 与 供 人 橡 胶 前 提 前30 60min 用 导 热 油 对 管 道 进 行 预 热 。 某 些 拌 和 楼 沥 青 称 重 系 统 常 由 于 系 统 原 因 造 成 设 计 值 与 实 际 配给 值 不 一 致 , 后 场 技 术 人 员 应 该 密 切 关 注 , 以 橡 胶 沥 青 实 际 配 给 值 为 准 ,对 生 产 配 比 进 行 适 当 调 整 。 实 际 生 产 时 , 应 确 保 冷 料 进 料 速 度 与 生 产 配 合 比 设 计 取 热 料 仓矿 料 时 基 石 一 致 , 以 避 免 热 料 仓 矿 料 级 配 发 生 较 大 波 动 ; 从 而 影 响 实 际生 产 配 比 。 拌 和 楼 堂 馆 所 生 产 沥 青 混 合 料 通 常 使 用 矿 粉 , 但 在 橡 胶 沥 青 混凝 土 中 仅 使 用 水 泥 , 因 此 必 须 事 先 与 拌 和 楼 管 理 人 员 协 调 水 泥 添 加 事 宜 ,一 般 不 宜 使 用 粉 料 回 收 仓 作 为 水 泥 贮 存 地 , 生 产 过 程 中 禁 止 将 回 收 粉 料回 收 到 水 泥 贮 存 仓 中 。 由 于 橡 胶 沥 青 混 凝 土 在 我 国 尚 未 形 成 统 一 规 范 , 因 此 , 在 本 项目 的 实 施 中 除 充 分 借 鉴 国 内 外 其 它 同 类 项 目 的 成 功 数 据 和 经 验 外 , 在 项目 实 施 中 应 做 配 比 试 验 , 后 实 施 的 原 则 , 以 确 保 工 程 质 量 。其 它 未 尽 事 宜 应 严 格 按 各 现 行 相 关 规 范 及 规 定 执 行附 : 眉 山 交 通 中 心 周 边 道 路 市 政 工 程 裴 城 路 ( 永 通 河 至 双赋 园 段 ) 工 程 地 质 勘 察 报 告 。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 施工图设计 13眉山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永通河至双赋园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1 工程概况本次拟改建的眉山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永通河至双赋园段):长870.73 米,宽 30 米的路网市政工程,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级。我公司与 2012 年8 月 20 日完成了该项目的勘察施工,于 8 月 25 日提交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2 勘察目的任务工程勘察的目的是根据招标文件所确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现行勘察规范、规程和设计技术要求等资料,以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和方法,探明影响道路路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为确定道路路线、工程构造物的位置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本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是:(1)查明各地段地形、地貌特征;(2)查明各地段的地质构造、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其分布;(3)查明沿线各地段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4)实测沿线地下水位,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下水类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和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论证地表水、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对混凝土的腐蚀性;(5)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分布;(6)调查了解地下埋设物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其密实度;(7)查明沿线地段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1.3 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本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遵照交通部颁布规程、规范及本项目勘察工作大纲 ,并参照铁路、水电、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相关规程、规范,具体执行及参照的主要标准如下:执行的规程、规范、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CJJ 5694)、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C20201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 施工图设计 1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2012)、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 ;、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40-200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参照的规程、规范、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TB10027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1.4 勘察工作原则及勘察方法1.4.1 勘察工作布置原则本工程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CJJ 5694)表 2.0.4 场地分类依据划分为类场地,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及次干道,据此依据表 6.0.7 勘探孔间距按类场地,主干道及次干道勘探孔间距按 100150m 控制,本项目全为路基工程,无桥涵结构物,拟建道路布置勘探点 9 个,勘探点位置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 。1.4.2 勘探点深度的确定根据场地地基土工程地质条件、设计要求、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CJJ 5694)及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C20-2011)的要求,钻孔按 68 米设计,道路勘探点深度至少穿透粉质粘土或粉土进入稳定的硬土层卵石土。1.4.3 勘察方法依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CJJ 5694) 、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C20-2011)及相关规范、规程,通过取芯钻探、原位测试及采集水、土样作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完成本次勘察工作。单项工作勘察方法简述如下:工程地质勘探:使用 XY100 型钻机,根据岩土层特征及所要达到的地质目的,采用跟管、双管、植物胶护壁、机械回转钻进等工艺施工,以观察描述各土层。原位测试:对细粒土采用标准贯入度试验,对粗粒土采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N120,上部细粒土层进行抽除并分层描述,根据原位测试,提供土层承载力、压缩模量等参数。室内测试:在勘探孔中分别采取土样作室内测试。室内样品测试委托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岩土试验中心完成,其成果能满足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1.5 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我公司于 2012 年 8 月 10 日完成野外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并提出勘探任务书,随即地勘进场开展工点地质勘察,于 2012 年 8 月 20 日完成全部外业工作,随后转入内业资料整理,于 2012 年 8 月下旬提交本报告。本次勘察共完成的实物工程量见下表 1:完成实物工作量表 表 1项目 单位 数量 附注地质测绘 Km2 0.04机动取芯回旋钻孔 m/孔 65.30/9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孔 m/孔 10.5/6勘探标贯试验 次/孔 14/8土常规 组 15土壤腐蚀性分析 件 2 引用前期勘察报告室内试验水质简分析 件 3 引用前期勘察报告1.6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勘察过程中我公司严格按照市政工程及公路工程勘察规范、规程、勘察技术要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 施工图设计 15求、勘察合同及勘察工作实施大纲进行,勘察程序按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在收集利用以往有关资料和可行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勘察工序,以工程地质组、钻探组、测量组为单位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对勘察质量层层把关,严格做到了事前、事中控制。(1)收集资料齐全,勘察技术要求规范,勘察工作实施大纲经过审核,所有项目文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勘察程序规定。(2)勘察工作组织得力、有序,勘察工程的事先指导性文件,如勘察纲要,勘察实施细则的编制合理,符合规范要求,可操作性强,经过公司级审核,满足本次勘察精度要求。(3)工作用图为实测现状地形图(比例尺 1:500) ,控制测量、图根点测量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地形测量准确,现状地形图可供勘察、设计使用。(4)工程地质钻探采用 XY-100 型钻机钻进,回次进尺控制在 1.50m 以内,采取率平均在 75%以上,层位鉴别、分层准确,孔深、孔径符合设计及孔内试验要求。(5)对同一单元土层采取了原状样品,样品等级级,土层较厚时,在上、中、下部分别采样,样品组件数量经现场检查、核对后,送交土工试验室,样品包装、运输符合操作要求,测试项目按规范和大纲要求进行。岩土样品委托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岩土试验中心进行土工试验,样品系统误差小,样品分析数据可靠。(6)动力触探由地质工程师指导操作记录。每项工作均保持有相关质量记录,并经班组自检、项目部的过程检查和野外阶段竣工检查。据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结果,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附录 A 概率理论进行数理统计,统计按各工程地质区段的每一层位土作为基本统计单元,统计频数 n 要求大于 6,物理性质指标按算术平均值进行统计取值,力学性质统计在分析测试成果的离散程度后进行统计,经统计修正系数后取得相关指标标准值,再依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提供建议值。岩土参数统计方法正确,取值合理,可供路线施工图设计使用。勘察的外业工作达到勘察纲要和勘察技术要求的目的。勘察过程中所采集提供的各类地质参数可靠、准确,为编制本报告提供了质量保证。2 工程地质条件2.1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地跨东经1024910430 、北纬29243016之间,东西长 150Km,南北宽72Km ,幅员面积7186Km 2。眉山北接省会成都,南连乐山,东邻内江、资阳、自贡,西接雅安,是成(都)乐(山)黄金走廊的中段重点地区及“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市政府所在地东坡区距成都70余公里,距乐山大佛60余公里;北临成都双流机场40余公里,南距乐山大件运输码头70余公里。境内有成乐大件公路、213国道、岷江水道并行纵贯南北,省道106横跨东西,成雅高速在境内交汇。拟建眉山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项目位于眉山市火车站片区,新建成绵乐城际快铁眉山站交通中心周边,位于眉州大道(省道106)与三苏大道间(见道路区位图) ,项目区交通方便。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 施工图设计 162.2 气象水文2.2.1 气象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少见,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温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气温为16.4。冬季降雨少,冰冻少见,无冻土及地下水冻结,一月平均气温不低于4,最低气温仅为-5。春季气温回升快,少雨且时有春旱;夏季炎热期长,最高月平均气温可达35.9,时有夏旱、伏旱或洪水交替;秋季气温下降快,多绵阴雨,相对湿度大。多年平均降雨量988.8毫米,雨量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8.5;年平均相对湿度87,年均蒸发量764.0毫米;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其次为北东、北北东风;静风率38,最大风速16.7米/秒,风荷载0.25Kpa 。2.2.2 水文眉山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河道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岷江和青衣江贯穿境内,两岸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河谷I级阶地,地面标高为412.49m416.00m,场地最大相对高差为3.51m。场地水位受测区附近东坡湖湖水涨落影响。2.3 地形地貌眉山市境内山峦纵横,丘陵起伏,河网密集,中部是宽阔的岷江河谷平原,东部仁寿县境内的龙泉山脉和西部东坡区境内的总岗山脉犹如两道绿色屏障,洪雅县境内的小凉山水井为全市最高峰,海拔高度3522米。本场地属眉山市东坡区,位于岷江河谷平原,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级阶地。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勘探点孔口地面标高413.56m414.26m,高差0.70m,场地地形平缓。阶地物质主要为冲积粉质粘土及卵砾石土。 2.4 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孔揭示,区内出露地层单一,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Q)及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粉砂质泥岩。 根据本次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将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时代、成因及土性特征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 4al)的特点,自上而下划分为:人工填土(Q 4me) 、冲积粉质粘土、冲积粉土、冲积卵石土。测区未见基岩出露,各土层的分布、埋藏情况详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现将各地层按由新至老分述如下:人工填土(Q 4me):以松散的卵砾石土、建筑垃圾、粉质粘土为主。主要分布于原路路基及房屋地基部分,厚度 0.72.9m,既有路面上部 1517cm 为砼,以下 70cm 为砂卵石填层,松散稍密。粉质粘土(Q 4al):褐黄色,可塑,以粘粒矿物为主,含量约 50%,粉粒含量约 40%,与人工填土层接触部位局部呈软塑状,厚约 0.50.6m,分布不均,属级普通土。粉质粘土层全线均有分布,位于层下。厚度约 4m。粉土(Q 4al):灰褐色,湿,密实,以粉粒矿物为主,含量约 60%,细砂粒含量约 40%,属级普通土。全线均有分布,多位于层下。厚度约 0.92.1m。卵石土(Q 4al):灰白色,稍密,卵砾石成分以变质砂岩及花岗岩为主;其中卵砾石粒径 310cm,含量约 55%;磨圆度中等,多呈次圆状,分选性一般,卵砾石风化严重,局部呈砾质砂状。全线均有分布,属级硬土。2.5 地质构造该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中部,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泉山褶皱带之间(见图 1) 。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观。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的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 施工图设计 17断裂及其他次生断裂。但除蒲江新津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间隙性活动外,其它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图 1 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从地质构造看,眉山处于成都新生代凹陷盆地缓坡一西侧,无断裂横贯县境,具有发生 5.5 级地震可能,但不具备发生 6 级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其它强震区距眉山较远,烈度影响小,不具破坏性。2.6 场地和地基土地震效应评价2.6.1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及国家标准GB18306-2001第 1 号修改单(国标委服务函200857 号)有关规定:眉山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 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值为 0.45s 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三组。2.6.2 地基土液化判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T5026-2010)4.3.3 条规定进行初判:粉土经取样测试,粒径小于 0.005mm 的黏粒含量为 11.417.7%(见土工试验报告) ,依据规范 4.3.3 条第 2 款的规定,7 度区粉土粒径小于 0.005 的粘粒含量不小于 10%时,可判为不液化,粉土可不考虑液化影响。故本场地中粉土属不液化地基土。 2.6.3 建筑场地类别及设计特征周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4.1.3、4.1.6 条分析可知:地基土为粉质粘土和粉土,属中硬场地土,场地覆盖层厚度5.0m,建筑场地类别为类,设计特征周期为 0.45s。场地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场地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2.7 水文地质条件2.7.1 地表水项目区属岷江水系,本场地地表水体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图 1 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 施工图设计 182.7.2 地下水场地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于阶地、漫滩内冲积层卵砾石孔隙中,具埋藏浅,补给源近,透水性强、富水性强,地下水丰富的特点,上部粉质粘土颗粒细小,孔隙率低,透水性弱,为隔水层,下部卵砾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灌溉水的垂向入渗补给,主要以地下径流及井点取水方式排泄。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与东坡湖水位基本一致,受湖水涨落而变化。勘察期间为丰水期,地下水埋藏较浅,测得场地地下潜水稳定水位 4.2m6.0m。根据眉山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附近已有工程降水经验,建议该场地卵石层渗透系数 K 值取 20m/d。场地环境类别为类,属强透水层。2.7.3 水、土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引用前期我公司本场地眉山城市道路建设项目道路工程(铁环东路、二环西路、秋岚东街、紫竹西街、秋岚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