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_第1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_第2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_第3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_第4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第 1 课时 总 23 课时课题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重点段阅读,了解深圳的变化。教学目标1、理解目标: (1)找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了解诗中描绘的人民生活的变化,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2、积累目标: (1)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 (2)掌握多音字:挑 作 和 处 (3)生字目标:换、焕 灶、杜教学难点 借助网络,让学生体会深圳的变化有多大,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重点 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课文插图、课本。教学过程备课教师 张建丽 使用教师教学过程及内容添加修改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深圳吗?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播放课件,出示深圳的图片。教师配乐解说:)看,这就是深圳,中国南部一个海滨城市,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这里高楼林立,花园广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交通便利发达,美不胜收的旅游景点令人向往,扑朔迷离的霓虹灯璀璨闪烁一切的一切无不展现着令人眩目的繁华!深圳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曦” 、 “渺”的写法。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4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师适时点拨指导。5学生提出自读时+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三、品读诗歌,深入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小村庄吧。1请你默读第 1、2 小节,看看它告诉我们什么?2可是,短短的几年时光,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自己读读 37 小节,看看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4.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要读出你的感受。 (指导朗读)5.改革开放让深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如果配上音乐来朗读这首诗,我想你会更深切的感受到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诗人那种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指名配乐朗读全诗)四、总结升华(课件出示深圳昨天今天对比的图片,播放春天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请你在课后读读中国一日 ,感受一下中国的飞速发展板书设计 补充修改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昨天 今天改革开放贫穷落后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补充说明1把诗歌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2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它记下来。课堂教学设计第 2 课时 总 24 课时课题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内容 进一步阅读课文,了解深圳变化的原因,体会祖国改革开放的变化,展望祖国和家乡的明天。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教学难点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迅速浏览与课文相关的网页,并概括复述一篇。教学重点 借助网络,让学生体会深圳的变化有多大。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备课教师 张建丽 使用教师教学过程及内容添加修改一、展示目标,激趣设疑课件出示自主学习目标 (1) 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边读边想:昨天这一座村庄是怎样的贫穷落后的状况?它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扰?划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 二、自主学习,互助探究: 1轻声读课文,思考:昨天,小村庄是什么样子?2谁能说一说,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 3默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边读边想:昨天这一座村庄是怎样的贫穷落后的状况?它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扰?划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4.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 5.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还省略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当时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 (茅屋低矮破旧、 人们衣衫褴褛、生活困苦不堪、道路尘土飞扬)6.指导朗读。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的第一、二节。 (读出人们的无奈、贫穷的感受。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 贫穷落后)2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课文,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3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1)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2)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四、整体美读感知,熟读成诵。展示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尝试背诵下来五、拓展积累,升华情感教师总结:是啊!无论是经济、城市建设还是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似乎只在一夜之间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蜕变成了摩天大楼林立的现代繁华城市。深圳是现代中国发展的一个奇迹,一个缩影,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神话!那么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板书设计 补充修改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翻天覆地、焕然一新昨天-现在改革开放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补充说明(1)阅读中国一日,深刻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2)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找找“变化”。课堂教学设计第 1 课时 总 25 课时课题 唯一的听众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课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重点 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及课文重点句段教学过程备课教师 张建丽 使用教师教学过程及内容添加修改一、激情导入:1播放月光奏鸣曲 。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二、出示目标:1.正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2.正确地读出下列词语,再说说画线词语的意思三、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说一说主要人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2、读完课文后,你有哪些问题?3、集体交流解决问题(1)易混易错字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蹑手蹑脚、潜滋暗长。锯(电锯) 蹑(蹑手蹑脚) 眶(眼眶) 受(接受)踞(盘踞) 镊(镊子) 框(木框) 授(教授)4.词语解释懊恼-心里别扭、烦恼。沮丧-灰心失望的意思。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并思考: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文章层次家中练琴遭冷遇林中练琴遇知音舞台演琴生感慨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别人对“男孩”的评价: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男孩的心情:沮丧灰心五、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方式: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板书设计 补充修改唯一的听众老人给我鼓励、信心、力量、帮助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补充说明抄写生字词课堂教学设计第 2 课时 总 26 课时课题 唯一的听众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难点 想象老人的心理活动,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我”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为上的变化,以及“我”对老教授的敬佩之情。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备课教师 张建丽 使用教师教学过程及内容添加修改一、展示目标,激趣设疑: 默读课文,回顾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自主学习,互助探究: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9 自然段,找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A: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 ,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老妇人给我“我”勇气和力量。B: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C:(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2让我们再一起来读 5-8 自然段,体会老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在鼓励我,催我上进。3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 1此刻,小伙子有多少话想对这位“耳聋”的老妇人说啊!所有的话,都凝聚在他的琴声中, (出示 12 自然段)指导朗读,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感激 激动)四、巩固练习、组内互动: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小结我在学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2.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五、总结情感升华:“我” ,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板书设计 补充修改唯一的听众 老妇人: 尊重 鼓励 肯定 欣赏 “我” : 音乐白痴成功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补充说明1、抄写生字词2、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课堂教学设计第 1 课时 总 27 课时课题 语文天地教学内容 完成“日积月累”教学目标1、积累“我的摘录笔记”中的词句,背诵乌衣巷和浪淘沙两首诗。2、读句子,并仿写句子。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 积累词句,听写词语。教学准备 课件、反映变化的诗歌教学过程备课教师 张建丽 使用教师教学过程及内容添加修改一、展示目标,激趣设疑出示目标:(多媒体课件)1. 我可以做好摘录笔记。 。2我能背诵乌衣巷和浪淘沙两首诗二、自主学习,互助探究1.我的摘录笔记。(1)出示我的摘录笔:困扰 渺茫 边陲 翩翩起舞 焕然一新 昔日白痴 懊恼 诅咒 羞愧 慈祥 割舍(2)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些词句好在什么地方?2读一读,仿照句子写一写。(1)出示句子:(2)指名读。(3)观察句子,看看划线的句子与加点的词有什么不同。 (说的是同一个人,加点词语起突出说明的作用。 )(4)小组合作,根据要求仿写一个句子。(5)全班交流。三、学习两首古诗。( 一)学习乌衣巷1.导入今天老师不仅要带你看乌衣巷现在的样子,还要带你们穿越时空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去看看乌衣巷,想去吗?(板书课题)2.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3.学生自由读,师提要求: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熟诗句,可反复读;读出节奏。4.学生展示读。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5.再读古诗,读懂诗意。师:再读古诗,这次请你读懂它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乌衣巷现在是如此的荒凉,如此的惨淡,如此的落破!诗人看着眼前的乌衣巷,感慨于曾经居住于此的两大贵族,他为何要作这样的感慨?(二)学习浪淘沙1.了解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常常状物抒情,表达深刻含义,让我们看看作者借这首诗来告诉我们什么。2.自主、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遇到困难在学习小组中共同交流、启发,对于“淘不住“遂令“等词语,教师要给予讲解。教师巡视,关注后进学生,参与小组交流之中,查找问题,适时点拨。3.集体交流学习情况:指名读一读诗,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品味“遂令东海变桑田“蕴含的深刻道理。4.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板书设计 补充修改听写困扰 渺茫 边陲 翩翩起舞 焕然一新 昔日白痴 懊恼 诅咒 羞愧 慈祥 割舍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补充说明完成练习册课堂教学设计第 2 课时 总 28 课时课题 语文天地教学内容 完成拓展阅读楼兰之死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2、通过学习楼兰之死 ,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植被被破坏的严重性,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教学难点 思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能做什么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会灵活运用资料丰富表达内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字典教学过程备课教师 张建丽 使用教师教学过程及内容添加修改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楼兰之死 。齐读课题。2 、由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回答)3、看来同学们对这篇课文非常感兴趣,那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学习吧!二、讲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生字。(2)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2、交流,讨论。(1)楼兰在哪儿?(2)以前的楼兰是什么样?(3)现在的楼兰是什么样?(4)楼兰为什么死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原因:天然植物被破坏,土地沙化。 )三、讨论(1)楼兰之死给人类什么教训?(2)我们应该怎么做?四、了解我国为保护植物采取的措施作业设计1 读熟课文。2 办一期环保主题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补充修改比一比,哪一句更好?1、我们不能听任这种悲剧重演。2、难道我们能听任这种悲剧重演吗?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补充说明完成练习册课堂教学设计第 3 课时 总 29 课时课题 语文天地教学内容 完成“综合活动”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教学目标1、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变化,了解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2、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主人翁意识。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教学过程备课教师 张建丽 使用教师教学过程及内容添加修改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日新月异” “万象更新” 。你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些变化,用自己的笔去记录这些变化吗?2师板书“变” ,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变”组词。3师简单归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周围生活的变化。二、写一写写前引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选择一种表达形式,如记叙、说明的文体,小诗、新闻等,还可以以某一种物品自诩的口吻,写一篇童话,反映其“变化”过程。1 、出示习作要求:(1)自拟题目,写一写*的变化。(2)参考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写一首诗。(3)参考中国一日写一篇新闻稿,写班级一日2、小组交流,互相启发。3 、学生打草稿,教师巡视指导。4 、交流草稿,并修改。5、 誊写习作。三、评一评引导学生从习作内容的真实、科学等方面入手评价习作,使习作内容表达意思清楚,明确,反映社会一定的变化,有一定的条例,语言通顺。让学生在自评的基础上,小组内评价,教师参与评价。要求:1 习作的评语应写主要优点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2 圈出错别字,划出不通或写得不明白的句子,督促同学改正。3 评语的语言应该通顺,有条理,不能有错别字。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补充修改复习困扰 渺茫 边陲 翩翩起舞 焕然一新 昔日白痴 懊恼 诅咒 羞愧 慈祥 割舍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补充说明完成练习册课堂教学设计第 4、5 课时 总 30、31 课时课题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备课教师 张建丽 使用教师教学过程及内容添加修改一、 看拼音写词语shng chu zh b r bo jng do qi( ) ( ) ( ) ( ) ( )n rn w yng u dun s lin fi shu( ) ( ) ( )二、 组词捕( ) 鲸( ) 乳( ) 敞( )哺( ) 惊( ) 浮( ) 蔽( )滤( ) 肢( ) 肺( ) 蹿( )虑( ) 枝( ) 柿( ) 窜( )三、 补充并分类无( )不( ) ( )头( )气 阴( ) ( )气 对( )如( ) 丢( ) ( )甲 ( )中送( ) 不( ) ( )解 顶( )立( )褒义词:_ 贬义词:_ 四、 据意写词1、 比喻表面好象已断了关系,实际仍牵挂着。 ( )2、 和以前一样,无丝毫损伤。 ( )3、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 )4、 和顺善良。 ( ) 5、 强壮有力, ( ) 6、 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很快。 ( )五、 改病句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改善。2 、江心屿的夜晚是人们乘凉的好地方。3 、这篇文章的插图,内容真美丽真丰富啊!4 、看那熟练的动作,他大概肯定是个专业运动员。5 、大雁塔附近的曲江游览区风景很美观。六、 判断1、 须鲸主要吃虾和鱼。 ( ) 2、 鲸是世界上最大的鱼。 ( )3、 吃音玻璃 可以消除噪音。 ( )4、 松鼠爱下水。 ( )七、 关联词如果就 因为所以 不仅而且 宁可也不 既然就 要是就1、你( )跟别人约好了时间, ( )应准时到。2、他在场上( )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 ( )注意和队友配合。3、 ( )下一场雨,庄稼( )会长得好。4、 ( )你早意识到, ( )不会耽搁了。八、 排序( )一天,鲁班看见几个孩子在烈日下顶着荷叶玩,很受启发。( )鲁班一心想为人们做一个既能挡雨又能遮阳的东西。( )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 )于是,他仿照荷叶,用竹条扎成架子( ) 鲁班的妻子瞧着丈夫,说:“要能让它收起来就好了。 ” ( )后来,鲁班想出了好办法,造出了现在这样的伞。九 阅读回答画香气 宋朝时,有一次画院考试,画题是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句诗句的意思很明白:人们在春天骑马赏花,游玩归去,由于踩着了飘落在地上的花瓣,使马的蹄儿也变香了。考生们想:游人、落花、马蹄都是有形的,好画,但“香”呢,只能闻得到,却看不见、摸不着,真不好画;而这句诗最有意境的,就是一个“香”字,非画出来不可。有的考生画出的,无非是满地落花,游人骑在马上,马蹄踩着花瓣,却把那个“香”字丢了。考生们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难啊难!怎么办呢?终于,有个考生灵机一动,画了一幅。画面上遍地开放着鲜花,游人骑在马上,马儿轻快地扬起一只后蹄,两只蝴蝶追逐着马蹄飞舞。众人一看,都连连称好。(考试科目)课堂教学设计第课时 总 32 课时 课题 唱脸谱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京剧的风格特点,并通过听唱等形式学习歌曲唱脸谱 ,激发学生了解京剧的兴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以及脸谱特点。3、读课文,听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激发学生对京剧这一国粹以及对戏曲音乐的热爱。教学难点 读课文,听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教学重点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京剧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教学过程备课教师 刘艳霞 使用教师教学过程及内容添加修改一、引一引(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大家喜欢歌曲吗?大家想听戏吗?老师为大家现场演唱一段好不好?师唱第二段。2、老师唱得好不好?大家觉得老师唱的是歌曲,还是戏曲?(引导学生明白:这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你知道吗?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剧种,被世人称为“国粹” ,而京剧脸谱又被称为“国粹之国粹”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唱脸谱 ,来体会这一“国粹”中所蕴含的韵味。大家要积极表现,待会儿我会让大家欣赏这首韵味十足的歌曲。(1)这首歌词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总分总)(2)课文每一部分都写了什么?二、读一读(朗读课文,自悟“韵味” )为了理解歌词,我们得先读一读: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可以同桌对读,相互检查)2、思考:你从课文中品出了什么韵味?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三、说一说(感情朗读,品说“韵味” )(1)从“愣”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国人的惊奇、不可思议)和“简直”都是北京方言。 “简直”表示“真是” 、“实在是”的语气。这些词语使歌词具有了京腔、京韵。(2) “四击头”是什么意思?模仿一下。 (3)外国人如何称赞“京剧”的?你觉得还可能怎样称赞?这也可以理解为抒发了中国人的自豪之情。小结:这节写外国人的称赞和观众的喝彩,这是一种什么描写?(侧面描写)板书设计 补充修改蓝色表现刚强阴险、正直胆大。如杨延昭,窦尔绿色表现暴躁勇猛。如魔鬼等。黑色表现公正无私的,如包公;表现暴躁、鲁莽、耿直的,如张飞。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补充说明1、你还知道那些家乡戏?简单说一说。如川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秦腔、眉户、蒲剧等。2、用笔写一写,你学习唱脸谱一文体会到了哪些韵味。(考试科目)课堂教学设计第课时 总 33 课时 课题 唱脸谱教学内容 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通过唱脸谱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京剧曲调的艺术魅力,感受京剧中的打击乐器和表演手势等。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体会京剧的韵味。教学重点 休止符和拖腔处的唱法。教学准备 录音机 打击乐器(包括学生自制的) ,脸谱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备课教师 刘艳霞 使用教师教学过程及内容添加修改一、利用你查找到的资料,结合文中提到的人物的有关故事,说一说各种脸谱的颜色与人物性格的联系。 (指导朗读第 2、3 小节)(1)窦尔敦:清朝时期的一名草莽英雄,也就是农民起义军的将领。此人刚强勇猛、阴险胆大。剧中的窦尔敦扮演鸡鸣狗盗之徒,却是一派天真使气的模样。(2)关公:关羽,字云长。关羽身长九尺,使青龙偃月刀,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3)典韦:三国时曹魏猛将,擅使大双戟,为人壮猛任侠,奋力勇战,其人忠诚谨重,是曹操的贴近侍卫,迁为都尉,置之于左右。(4)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此人阴险、狡猾、居心叵测。(5)张飞:字翼德,三国时期人物,是刘备的主要军事将领之一。为人暴躁、鲁莽、耿直。二、测一测(巩固检测)1、按课文内容填空:( )的窦尔墩( ) , ( )的关公( ) ,黄脸的( ) ,白脸的( ) , ( )的张飞叫喳喳! 紫色的( )托宝塔, 绿色的( )斗夜叉,( )的猴王, ( )的妖怪, 灰色的( )笑哈哈!2、 唱脸谱既是_,又是_。结束语:从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感觉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体验到了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希望在当今流行音乐盛行的时代,大家不要忘了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的人。板书设计 补充修改白色大多表现阴险、狡猾、居心叵测。如曹操。黄色般表现为性格猛烈、骁勇善战。如典韦等。紫色刚正威严的人物和忠义厚道的人物常用紫色脸。金、银、灰色神秘,代表神妖。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补充说明、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完成本课语文练习册。(考试科目)课堂教学设计第课时 总 34 课时 课题 我喜欢教学内容 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 8 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浣净、素馨、迭代、摇曳”等词语。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和有独特教学难点 你喜欢什么?依照课文写一写。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备课教师 刘艳霞 使用教师教学过程及内容添加修改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喜欢的事物吧!说一说你都喜欢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感受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自主质疑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交流质疑。 三、初读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谈读后有什么感受。 2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每个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 12 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 )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 ) (板书:四季景物、自然景物、社会生活。 ) 四、品读感悟语言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感悟最深的段落。学生采用了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 2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 的心情。 板书设计 补充修改我喜欢四季不同的景物我喜欢 自然景物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社会生活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补充说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抄写本课生字新词。(考试科目)课堂教学设计第 2 课时 总 35 课时 课题 我喜欢教学内容 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写一写。教学难点 你喜欢什么?依照课文写一写。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备课教师 刘艳霞 使用教师教学过程及内容添加修改一、研读质疑问难 1让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重点体会以下问题: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 (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第 10 自然段的两句话“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3课文第 12 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文中每段开头都反复用“我喜欢” ,段落中间也反复出现,这又表达了什么?(板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 六、拓展 课件出示一些有关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 七、仿写课文 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能写一写吗? 1学生仿写。 2全班交流。 八、全文总结 自然是和谐的,生活是美好的,让我们去尽情地热爱大自然、热爱这美好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补充修改我喜欢四季不同的景物我喜欢 自然景物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社会生活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补充说明、完成本课语文练习册。、仿照课文一个自然段。(考试科目)课堂教学设计第课时 总 36 课时 课题 语文天地教学内容 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等内容。 “欣赏书法作品” 、 “对对子”以及读词语。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书法作品”和“对对子”的意思。组织学生课前搜集书法作品;各组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师生共同评议,总结推广效果好的学习经验。教学难点浏览课文推敲 ,了解课文大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学重点加强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熟读成诵。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备课教师 刘艳霞 使用教师教学过程及内容添加修改一、复习:1、引语:在“韵味”这个单元中,我们接触了不少的好词,好句子,大家来读一读好吗?2、投影出示:在课文中画的部分词。陶醉 心旷神怡 余音绕梁 回味无穷 万籁俱寂 赏心悦目3、自己独立读一读,然后学生开火车进行轮读。二、语文天地:畅所欲言“欣赏书法作品,说说书法作品对我们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1、在小组通过查字典或举例理解“书法” 。说说“书法”意思。然后交流课前搜集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言,小组长带领,每个学生都得说。给学生充分的交流说话的机会和时间。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板书书法。三、学习课文推敲 。1、自己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了解课文大意。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