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登上月球》教学实录_第1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登上月球》教学实录_第2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登上月球》教学实录_第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登上月球》教学实录_第4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登上月球》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上月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中的最后一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重点,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书中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月球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已经研究过月相的成因,对月球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通过认识地球、太阳等天体,对于认识月球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储备。【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自己能搜集相关资料,学会分析资料,提炼关键信息。2能区分什么是想象,什么是事实。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过程中自主学习,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合作。3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探究月球外部条件之间的联系。4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5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2喜欢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及空间想象能力。3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人类实现登月中的问题,感受科技的魅力。4. 知道中国探月计划,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能探索月球甚至太空更多的奥秘。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航空志向,并为此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从古至今人类认识月球不断探索的历程。2了解人们在不同阶段对月球的认识差异。3会查阅信息源,能抓住关键信息,会提炼有用信息,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等方式认识月球的概貌。了解月球的整体概况,目标分解:(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 38.4 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 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4)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5)月球上的温差很大,朝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 120以上,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零下 180以下。(6)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没有生物。(7)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4.了解人类耗费巨大财力、人力进行探月登月研究的目的;简单了解我国的登月计划,感受科技发展的魅力。5.通过讨论方式让学生了解登月准备。【教学重点】认识月球的概貌,及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历程。【教学难点】增强对月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及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月球探秘专题网站(或魔灯) 、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资料记录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出示图片)古时候,人们仰望天空一轮明月,总会产生无穷的遐想,这些遐想最终演绎成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你听过月亮的传说故事吗?能说出故事的名字吗?(点击图片:嫦娥奔月,吴刚伐桂)你能试着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吗?2.学生交流:【问题 1 听过;问题 2:吴刚伐桂,月亮之子问题 3 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3.教师小结:月球上真的有嫦娥和吴刚吗?这只是古人对月亮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球。 (板书:月球)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了解人类对于月球的认识历程。1.谈话:正是这种向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对月球的执着的探索。如今幻想已变为现实,现在人类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板书:登上)但是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程。 关于“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回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自主学习卡,先整理一下我们搜集的资料;也可以登录登上月球专题网站进一步学习,一会我们来交流大家的学习成果。 (学习卡如下)年代 对月球的认识阶段(图片) 观测方式 对月球的认识远古时代至17 世纪前用 观测 人类对月球的美好向往激励不断探索. 年至20 世纪前用 观测 . 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发现月球的一面是不平. 年至20 世纪用 观测 较全面的了解了月球的 . 年至21 世纪用 观测+采集样品清楚深入的认识了月球的概况、结构、能源等情况 2.学生小组整理:学生根据学习卡进行自主整理资料。3.学生汇报:看得出大家在搜集和整理资料时非常用心。老师这里有 4 张有关人类探索月球的图片,你能根据我们收集到的信息给这 4 张图片排排序吗,并简单地介绍一下人类对月球认识的过程。(根据学生交流,课件拖动:嫦娥奔月伽利略人造卫星登上月球)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图片并简单地介绍一下人类对月球认识的过程。(1) 嫦娥奔月 【学生介绍,教师适当引导】 师:人类对月球的美好向往(神话传说)激励着人类对月球的执着的探索。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你知道谁开创了人类利用科学工具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先河的吗?(2)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测月球生: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先河。1610 年,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在这以后,天文学家不断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只是停留在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并没有看到月球的整体面貌。师:你搜集的这份资料非常珍贵,虽然伽利略用望远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但他的举动却让人类开始对月球有了清楚而正确的认识。 (师出示相关图片)(3)发射人造卫星师:那人类何时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生:1959 年,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发射了月球探测卫星,飞过月球的背面,对月球进行拍摄,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师出示相关图片)看的出你搜的资料比较全面。师:(出示月球图片)老师这儿搜集到了一张卫星拍摄的月球图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4)登上月球师:那人类除了借助探测卫星拍摄到的月球的全貌,是否真正登上月球,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呢?谁来介绍一下?生:1969 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三人乘坐“阿波罗”11 号宇宙飞船,成功的登上了月球,并进行实地考察,带回来岩石和土的标本,获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师:(播放第一次登月的图片)这就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那一个瞬间。至此,人类正式登上了月球!实现了人类登月梦想。【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 进行 检测学习成果,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图片(嫦娥奔月伽利略人造卫星登上月球)并简单地介绍一下人类对月球认识的过程。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前两个科学知识目标。 】(二)认识月球的概貌。1那我们现在就跟随阿姆斯特朗的脚步,通过宇航员传回的信息一起来近距离地观察月球,认识月球。关于月球,你想了解月球的哪些情况呢?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生师板书问题。大小,形状(球形) ,有什么?老师将大家的问题汇总了一下, (出示下表)咱们同学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涉及月球其他方面的知识。2.请同学们点击登上月球认识月球 ,根据学习卡继续探索有关月球的知识。同学们浏览网站自主学习有关月球的知识。3汇报交流。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月球很多的知识吧,那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了解月球概况记录单想了解的问题 我们对月球的认识月球的形状、大小、离地球的距离是否发光,月球表面发亮的是什么?月球表面的温度,月球的引力月球上有大气、水和生物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汇报交流重点知识:(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 38.4 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 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4)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5)月球上的温差很大,朝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 120以上,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零下 180以下。(6)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没有生物。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黑暗的世界。(7)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飘飘的。小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对月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然而我们获取的这些知识是来之不易的,据说参与研发“阿波罗 11 号”的工作人员最多的一年(1966 年)达 42 万人,主要公司前后达 2 万家,参加的大学有 120 所左右;1965 年参加这项工作的宇宙工业和电子工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达 4.3 万人。“阿波罗”计划共耗资 250 亿美元。【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卡选择自己喜 欢研究的方面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进一步学习月球的知识。 】(三)谈论了解人类探月的目的,了解一下 “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1. 谈话:回顾刚才这个漫长的登月历程,你有什么感想?为什么在不同阶段,人们对月亮的认识不同?(认识工具不断改进,工具使人们的视野扩大)你知道世界各国的人们为什么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登上月球、研究月球吗?2.学生交流:3.研究月球究竟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呢?我们一起听听科学家们是怎么说的。 (视频播放探月的意义)教师小结:正因为如此,人类对月球还在不断地探索与认识。4.谈论研究探月的目的,了解一下 “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师:除了美国,在新世纪伊始,开始对月球感兴趣的国家越来越多,他们都各自展开了自己的月球计划,我们中国也探月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5. 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指生阅读。如今,我国十万航天人,用了三年时间研制的“嫦娥一号”卫星已经于2007 年 10 月奔向月球,让“嫦娥奔月”这一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变成了现实。2010 年月日时分秒我国发射的“嫦娥二号” ,踏上了奔月旅程。今年下半年,我国发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并期待它完美落月。谈谈你此时的感受吧?(确实值得我们骄傲!贡献自己力量,老师相信你一定行!是呀,总有一天我们会登上月球,更好、更全面地认识月球,甚至宇宙中的其它天体。 ) 【设计意图: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了解人 类对月球的探索活动中建构起“人类观 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在不断改 进,对月球的 认识不断深入、丰富,同时还有很多的疑惑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力和继续探究天文方面的兴趣。 】 三、自由畅想,拓展延伸。师谈话:登月不再是遥不可及了的梦想,或许将来的某一天在座的你,也可以到月球上去旅行。美国人已经有了“月球村”的构想。 (课件出示图片)想一想,假如我们要乘宇宙飞船到月亮上去旅行,需要准备哪些物品?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交流。师:大家交流的非常全面,感觉已经做好登月前的准备了,但中国的探月之路还很漫长,月球除了已被人类探知的部分外,还有许多神秘现象是我们目前解释不了的,这就需要你们不断地去探索。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创新,目前不曾想到的,难以做到的,在将来都是有可能实现的。总有一天,我们会亲自去领略月球的魅力。【板书设计】 登上月球球体 体积小月球概貌 温差大 引力小 不发光 环形山没有空气、水、生物【教学评价】本节课我运用了评价手段促进教学,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填写学习记录单等多种方法,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并运用语言和体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激励者。评价时,我不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而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附:记录单人类认识探索月球的历程年代 对月球的认识阶段(图片) 观测方式 对月球的认识远古时代至17 世纪前用 观测 人类对月球的美好向往激励不断探索. 年至20 世纪前用 观测 . 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发现月球的一面是不平. 年至20 世纪用 观测 较全面的了解了月球的 . 年至21 世纪用 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