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扶贫情满新田_第1页
十年扶贫情满新田_第2页
十年扶贫情满新田_第3页
十年扶贫情满新田_第4页
十年扶贫情满新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年扶贫 情满新田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对口新田十年扶贫开发系列报道之一永州网-永州日报讯(记者 黄世旺 通讯员 刘岳彬 骆妍婷)17 年前,由于资源匮乏、交通落后等因素的制约,新田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0 年前,正值新田人民在扶贫开发道路上艰难求索的关键时刻,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对口新田扶贫开发。3000 多个日日夜夜里,部、厅一拨又一拨领导、专家、扶贫干部深入新田访贫问苦、驻地扶贫,殚精竭虑为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创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道路。十年扶贫之路,他们把真情倾注在新田的大地,让大爱温暖 42 万新田人民的心。把脉穷因 部厅联动1993 年底,新田全县生产总值仅 3.14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37 元,列全省末位。次年,新田被确定为国家八七 “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 。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铆足了劲,迈开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步伐。到 2001 年,全县初步形成粮、烟、猪、果、菜五大农业产业,贫困人口从 23.1 万人下降到 16.65 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963 元。尽管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全县仍然缺乏推动长远发展的优势产业,水、电、路的“瓶颈” 没有打通,没有建立起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就在这时,2002 年 2 月召开的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工作会议,为新田人民送来一缕温暖人心的春风:国土资源部对口新田扶贫。会议结束后的两个多月里,国土资源部领导和 50 多名专家先后 6 次来到新田,足迹踏遍 13 个乡镇 45 个村,慰问贫困户 37 户。通过深入调研,综合分析县情,专家组有针对地制订了国土资源部新田定点扶贫开发五年规划,把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培训与技术推广等扶贫开发项目摆上了工作日程。全面开展“水” 、“土”、“路”综合开发利用,为新田的扶贫开发找准了方向。国土资源部现任分管扶贫开发的副部长王世元明确提出:“以中心工作带扶贫,以抓项目促扶贫,以抓大扶贫机制保扶贫”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先知表示:“国家国土资源部在新田定点扶贫期间,省厅要全力配合。” 此举开创了有国土资源特色的 “部厅联动、上下配合 ”定点扶贫开发全新模式。创新扶贫 示范带动“老区新田人民就是我们的亲人!” 这已成为国土资源部广大干部的共识。 为把对口扶贫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国土资源部成立了以副部长任组长、相关业务司局长为成员的定点扶贫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扶贫工作办公室。原部长孙文盛、现任部长徐绍史经常以“老区亲人”的身份,过问、研究部署定点新田扶贫工作。几任分管扶贫的副部长寿嘉华、鹿心社、王世元身先士卒,深入新田访贫问苦,指导、督促扶贫开发项目的落实。 王世元 4 次带领各司局主要负责人来到新田,走进田间地头查民情、解民意,提出了“组织要求与干部群众意愿相结合,长远规划与当前工作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土地综合整治与其他涉农资金相结合”的工作措施,为新田扶贫开发理清了思路。 10 年来,国土资源部先后派出孙建宏、朱明君、贾文涛、王亚东 4 名优秀的年轻干部来到新田担任县委副书记,魏志林担任专职扶贫专干。他们告别亲人长驻新田,不遗余力为新田扶贫开发争项目、筹资金。在他们的努力下,先后引进、落户新田总投资 15 亿元的家私产业园等 7 个招商引资项目,在谈项目 10 个。帮助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万家鹅业公司申报成为国家扶贫办重点扶持企业,成长为全省最大的肉鹅加工专业企业。在三井乡油草塘村、谈文溪村创办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示范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 扶贫扶智 力刨“穷根”一直以来,国土资源部把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作为定点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02 年 9 月,成立了国土资源部湖南省新田县扶贫开发培训中心,并捐赠了 57 台电脑,为贫困群众开展科技培训建立了稳定的培训基地。2003 年,又引进了清华大学远程教育,设立了教学站,为培训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条件。十年来,国土资源部共组织举办了各类培训班 108 期,培训人数 12920 余人次,输送劳务人员 3600 余人。与此同时,他们不遗余力推广普及科学技术,在新田电视台、原新田报开辟“科技之窗”讲座 16 期,并坚持与扶贫办、科技局等单位共同创建了“科技培训活动年”活动。2007 年至 2008 年,组织 23 名种植专业大户参加了国土资源部扶贫办在山东 “蔬菜之乡”寿光市举办的定点扶贫地区蔬菜种植户知识化培训班的培训,为新田县反季节大棚蔬菜的种植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并从山东东明县引进一个大棚西甜瓜种植项目,建立了 4 个西甜瓜示范基地。春华秋实,硕果满枝。十年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厅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和部门优势,先后在新田县实施土地资源综合整理、水资源勘察示范、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产业开发、科技培训、捐资助学、扶贫济困送温暖等项目 110 余个,共投入资金 1.5 亿多元,走出了一条整合资源、连片开发,以大扶贫推进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新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国土资源部新田找水 钻井 6 孔成井 4 孔 2010 年 12 月 10 日作者:唐人杰编辑:唐人杰字号:T|T国土资源部新田找水 钻井 6 孔成井 4 孔 2010 年 12 月 10 日作者:唐人杰编辑:唐人杰字号:T|T新田网讯(特约记者 唐人杰)12 月 9 日,省地勘局 402 队工程人员在金盆圩乡骆铭孙村钻机打井现场忙碌。7 月份以来,国土资源部投资 300 余万元,依托专业地质队伍帮助我县在石羊镇塘罗村、陶岭乡周家村、高山乡梅家村、知市坪乡龙井塘村等 6 个村实施找水示范工程,共钻井 6 孔,累计钻探深度达 800余米,现有 4 孔已出水成井,有效缓解了当地村组人畜饮水问题。水资源、矿产资源开发 2011 年 07 月 13 日新田网作者:编辑:肖娣字号:T|T2010 年 2 月 5 日,王副部长在金盘圩乡陈维新村岩溶水开发利用示范工程现场2010 年 12 月 9 日,省地勘局 402 队工程人员在金盆圩乡骆铭孙村钻机打井现场忙碌2010 年国土资源部 402 队在高山乡梅家打井成水2011 年 2 月,国土资源部 402 探井队在陶岭乡周家村成功钻出一眼 156 米深井,图为打井现场2011 年 2 月,国土资源部 402 队在陶岭乡周家村打井成功,村民喜笑颜开陈维新村钻探成井抽水试验水泵安装现场陈维新钻井成功出水,村民喜笑颜开十字刀疤岩地下水开发示范项目建设施工前十字刀疤岩地下水开发示范项目建设施工中图为水资源专家正在进行找水打井物探工作野外实地调查定点断层露头新田贫困在水,希望在水,制约新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是水资源缺乏,目前,全县严重缺水的乡镇还有 12 个,饮水困难群众达 12.5 万人,牲畜饮水困难达 10 万余头(只)。国土资源部定点扶贫以来,科学调研,认真探索,始终把解决水的问题作为新田扶贫开发的突破口。2002 至 2009 年,国土资源部共安排 600 万元的水资源开发示范、打井找水资金和水资源勘查示范资金;完成了 800 平方公里“新田河流域水文地质综合调查”任务,为新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奠定了技术基础。并投入资金 1250 余万元,先后在金盆圩、龙泉、十字、枧头、毛里、冷水井、三井、陶岭 13个乡镇 40 个行政村开展实施了水利工程项目 46 个,共解决了 5.65 万余人、4 万余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改善灌溉面积 7600 余亩。2010 年,部里又安排了 500 万水资源勘查示范资金,在新田开展“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调查项目,委托湖南省地质调查院下属 402 队具体组织实施。还对 3 个缺水乡镇集中开展地下钻井,成功打出了日涌流量达 1531 吨的优质地下水的水井 4 眼,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饮水困难问题。通过整合资金 1600 多万元,实施了刀疤岩地下水资源开发等工程,东南部干旱死角区内 4万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即将彻底解决。同时,完成了地质调查面积 32 平方公里、水文地质调查面积约 126 平方公里、水文地质钻探点的地面调查与水文物探 6 处,完成了刀把岩开发示范项目工作区 1:500 地形测量工作,完成全县岩溶地下水资源调查约 150 平方公里,编制了新田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整体规划,为新田县科学开发水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多年的实践表明,打井找水,解决人畜安全饮水,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工作,一项真正得民心的工程,部新田定点扶贫工作务必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2010 年,中国地调局下达“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调查项目,在新田投资 500 万元,委托湖南省地质调查院下属 402 队具体组织实施。402队为新田的找水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走遍了新田县的山山水水,与新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打出了一口口的“感恩井”,完成了刀疤岩集中供水项目、三井乡集中供水项目和高山乡集中供水项目等。新田是一个土地贫瘠的小县,一直以来,没有勘探到任何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这成为了新田经济发展的一个“短腿”。国土资源部定点扶贫以来,在历届挂职扶贫的干部心中,一直把在新田找出有价值的矿产打造成为定点扶贫的一个亮点。为探明新田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充分开发矿产资源,部挂职扶贫领导积极利用部门优势,积极为新田申报矿产矿产资源普查和勘探项目, 2008 年,开始申报矿产资源普查项目。2009 年底由湖南省湘南地质勘查院组织对新国县境内矿产进行踏勘,对全县的矿产地以往的工作情况和目前开采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主要对大桥边铅锌矿进行了重点踏勘;2010 年初,新田县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开始了立项申请。2010 年 6 月,湖南省湘南地质勘查院开始开展新田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化探工作,对区内矿点及具有找矿远景的地段进行重点踏勘检查,综合分析,已筛选出五个找矿前景好、开采价值高的矿产:龙珠重晶石矿、秀岭水铁矿、阳湾锑矿、新圩多金属矿、四里乡长冲及新圩镇伍家铁矿脉。国土厅对口扶贫村罗溪村罗溪村位于新田县南部,距离县城 9 公里,全村共有 6 个杜志民小组,271 户,847 人,耕地面积 803 亩,其中水田 600 亩,旱土 203 亩,山地 2050 亩。该村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易旱易涝,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旱涝保收的水田仅 200 亩;农业结构单一,农作物以传统粮食作物水稻为主,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村情较为复杂,集体经济空白,群众生活普遍贫困,2002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1360 元。2003 年 2 月,罗溪村人民欢声鼓舞,迎来了改变该村历史的一天,省国土资源厅第一轮农村基础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驻点工作组来到了罗溪村。在工作组组长周涛的带领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与村两委在认真分析贫困根源和潜在优势的基础上,从全面建设小康村的高度进行谋划,提出了“以班子建设为核心,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手段,以脱贫致富为目标”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厅党组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新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工作组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创下了当时新田的五个最,全县最完整的村道,最完备的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全县最宽敞的村部办公室,规模最大的优质枣生产基地,最有名气的灰鹅养殖基地。共投入资金 93 万元,从道路、村庄整治、水利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改善当地的贫困面貌,经过两年的建设扶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 2080 元,比 2002 年增加 720 元,村集体收入达到 6.65 万元。通过做大做强烟、稻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特色种植业,大力培植以灰鹅为主特色养殖业,全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完善了自来水配套工程,解决了乡政府及周边 3000 多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并新修水利工程 12 处,新建水坝 6 个,新建引水渠道 4000 米,全村水田旱涝保收面积 90%以上。投入 30 余万元,修筑一条 1 公里长的村主道,修筑机耕道 3000 米,全村主要的田土均可实现机械化生产和运输,极大地减少了村民的劳动强度。积极发包山地,使村集体经济得到保障和壮大,当年村集体收入达 6 万元。积极举办各类种植、养殖培训班,提高了群众科学种植、养殖水平,并引进科技人员进村现场指导,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大会现场6 月 28 日,新圩镇三占塘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省国土资源厅驻新田建设扶贫工作组成员、新圩镇党政负责人与该村主干、村民代表共 50 余人相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新圩镇三占塘村共有 7 个村民小组 267 户 1130 人,是省级贫困村。今年 3 月 12 日至 17 日,省国土资源厅新一轮建设扶贫工作组经实地考察,与县委、县政府共同研究后,确定该村为 2011 年至 2012 年定点扶贫村。在此后的两年里,工作组将帮助该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空心村改造、村容村貌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项目,努力将该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会上,县委常委、省国土资源厅驻新田建设扶贫工作组组长张琳琳介绍了 2011-2012 年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希望广大村民以大局为重,站在全村发展的高度大力支持扶贫工作,工作组将会尽职尽责地组织实施好扶贫工作计划,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项目的实施难免会与村民的意愿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希望得到村民的理解。相信两年的建设扶贫工作,将会使三占塘村取得较大的发展,群众生活会更加宽裕,三占塘的明天会更美好。村民代表针对山塘清淤、渠道维护、村道修缮、肉鸽养殖、蔬菜种植等事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张琳琳和工作组员刘豪对群众提出的一些意见进行了解答。新圩镇党委负责人在发言中,要求全体村民充分认识建设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解放思想,着眼长远,上下齐心,群策群力,化解各种矛盾,鼎力支持建设扶贫工作,为建设扶贫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随后召开的党员大会开展了特殊党费募捐活动,张琳琳在会上代表省厅向广大党员表达了节日的慰问,并赠送了纪念品。国土厅对口扶贫村刘家山(三)刘家山村位于新田县冷水井乡西北部,地理位置偏僻。该村辖 4 个自然村,10 个村民小组,312 户,总人口 1092 人,耕地面积 1242 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仅有 48 亩。人畜饮水困难,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思想观念陈旧,农业结构单一,2004 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为 806 元,属省定贫困村。2005 年 3 月至 2006 年底,省国土资源厅把刘家山村作为省国土资源厅第二轮建设扶贫示范村。两年来,驻村工作组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400 余万元,极大地改善了该村生产生活条件,村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昔日的刘家山已焕然一新,该村被评为省级民主与法制示范村,“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示范基地”,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村为主”先进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村党支部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全村人均纯收入由 2004 年的 806 元增加到 2006 年的 2560 元。落后的交通是制约刘家山村发展的关键,工作组驻村后,积极向上级争取村级公路立项,联系后盾单位支持,发动村民集资,共投入资金 76 万元,硬化了通乡政府的进村公路和小路自然村的沙石路,使四个自然村实现路网相连,公路互通,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物资运输。为改变村内垃圾乱堆、污水乱流、畜禽乱放、厕所乱建等“脏、乱、差”的面貌工作组积极引导村民参加“清垃圾、清污泥、清空心房、改厨、改厕、改气”的“三清三改”活动,共补助资金 12.6 万元;投资 15 万元兴建沼气池 97 口,改厨、改厕 140 处。同时,投入 8 万元进行农网改造,使村民生活用电安全且有保障,并结束了小路自然村没有通电的历史。两年来,驻村工作组在巩固发展烟、稻、菜、药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带领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到郴州安仁、福建古田等产业发达地区参观考察调研,到广东东莞、深圳等地农贸集市了解市场动态,还邀请湖南农大的专家来村规划产业发展,确立了发展烤烟、食用菌和百草鹅、樱桃谷鸭四大主产业。引导农户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引进培植了以茶树菇为主的食用菌、樱桃谷鸭、百草鹅三大新的特色产业,仅此三项可使村民人均实现年增收入 900 多元。还成为了湖南农大”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示范基地“之一,与湖南农大、万佳鹅业有限公司、鑫隆公司建立科技兴农的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实施产业配套工程,方便村民生产。共投资 270 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共平整土地 1000 多亩,使耕地面积增加 16.6 亩。新修生产道 6890 米,新修农渠 10934 米,农渠涵洞 62 处、斗渠农渠闸门 42 处。同时,投入近 1 万元购买了 5 台耕整机及其配套工具。工作组多次入户调查,掌握该村还有剩余劳力 200 多名,为了发挥他们外出务工抓收入的优势,与劳动就业部门加强联系,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培训,培养所需的技术技能,使他们去外地能站稳脚跟增加家庭收入。据统计,该村每年的劳务务工收入达 86 万元。争取千山项目资金 56 万元,建成集果树种植、牲猪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科技园龙溪村位于新田县东南部、距离县城 24 公里,与本县的新隆镇、高山乡毗邻,与郴州市桂阳县的古楼乡交界。全村辖龙溪、下眼、桥头、顶山 4 个自然村,共 13 个村民小组,399 户,1402 人(其中有党员51 名、团员 45 名),全村耕地面积 1028 亩(其中水田 811 亩,旱土 217 亩),林地 2500 亩。该村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易旱易涝),旱涝保收的农田不足 400 亩,占耕地面积的 35%;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农民综合素质较差、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村经济发展落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只有2000 元,2006 年农民人均收入为 1300 元。2007 年 3 月至 2008 年 12 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国土资源厅又一次派驻工作组进驻知市坪乡龙溪村,进行第三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省厅工作组在组长吴风华的带领下进驻村后,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立足村情民意,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切实改善村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两年来,共筹集资金 391.2 万元,龙溪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建设全面得到加强。2008 年全村人平纯收入达到了 2210 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4 万元,旱涝保收水田面积增加到 800 亩。两年来,工作组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大力实施参与式产业开发为模式,按照“山上扩林,栏内扩畜禽,田洞扩烟、菜”的思路,全村完成荒山造林 630 余亩,出栏牲畜 4500 余头,烤烟种植发展到 300 亩,交售烟叶 850 担,发展订单蔬菜 500 亩,形成了多产业经营的格局。并借助千山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多方筹集资金 120 万元,将 315 亩荒山整理成梯土,增加了该村的耕地面积。工作组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通畅”工程立项 2.2 公里,投资 48.2 万元新建通往顶山、下眼、桥头等三个自然村的水泥公路,结合投资 165 万元的土地平整项目的实施,加强对村周沟渠、水坝进行维修、护砌,多方筹集资金 20 余万元,修复了自来水设施,解决了全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并新建了一栋面积达 260 平方米的村级活动中心大楼。在工作组的精心指导下,龙溪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整洁漂亮了,产业结构合理了,群众素质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富裕了,成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上槎村新农村建设村民代表大会2009 年 3 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国土资源厅工作组进驻新田县骥村镇上槎村,开展第四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两年来,工作组在国土资源部、省厅领导关心和省市委基层办的大力指导下,按照建设扶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坚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工作,建设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骥村镇上槎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产业村”“明星村”。上槎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产业单一,是省定贫困村。驻村后,工作组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实现生产致富。通过加强调查研究,立足村情,工作组制定了科学的建设扶贫思路: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条主线”;完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两项任务”;做好山丘造果林、山下办实体、田里调结构“三篇文章”;推进基层组织、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四大建设”;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要求”,明确了建设扶贫方向。省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先知同志常过问驻点村工作,并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解决上槎村发展中的难题。颜学毛副厅长、厉坤副厅长、尹学朗副厅长,范荣华总队长等有关厅领导、相关处室负责人,先后 50 余人次来到村里,察看实际困难,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在项目立项、工作经费等不同方位方面给予了关心和大力支持。国土资源部派驻到新田挂职任县委副书记的贾文涛、王亚东同志先后 10 次到上槎村与工作组共同促进建设扶贫工作,这种部厅联动建设扶贫的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为建设扶贫工作积累了经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上槎村工作的开展,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到村现场办公,为工作组解难题,并在生活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县委组织部、县扶贫、水利、交通、电力等职能部门上槎村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配合。由于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重视和关心,在时间短、困难多的情况下,上槎村建设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两年来,工作组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大力实施参与式的产业开发为模式,带动发展驻点村的经济,并帮助上槎村培育了蔬菜、水果、油茶、养殖四大农业产业。两年来,共投入资金 1260 余万元,重点实施完成了公路、水利等八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上槎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后劲。在工作组的倾力帮扶下,上槎村建立了 1000 亩优质外向型蔬菜种植加工基地,新建 2000 亩优质油茶基地,培优了 3000 亩水果基地,建立了年出栏 1000 头的豪猪养殖基地;2010 年,鼓励支持村支书创办了年出栏 20000 只的土鸡养殖场;引进种植特种黑木耳 400 亩;投入 120 余万元在村里新建了一个蔬菜冷藏加工厂和一个云耳加工厂。2010 年底,村民平均年收入达到 2600 元,同比 2008年增长 2.2 倍,村集体收入达到 40000 元,实现了村集体收入“零”的突破。两年来,工作组筹集资金 160 余万元对 5.2 公里的进村公路进行了水泥硬化,并新修环村公路 8500米,实现了自然村村村公路相连,带动了村运输业发展。针对上槎村山地资源多,可用地面积少的现状,积极向上级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资金 970 万,对上槎村的 3000 亩田洞进行土地整理,修建机耕道 11000 米,辐射带动了邻近 4 个村的耕地扩面体质。新修了冬瓜冲、槎源境内约 9000 米长的排洪渠,并对河堤进行了维修整治,使河堤两边每年都受到损毁的 500 亩良田得到了永久性保护。投入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