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课标)(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答案】 BD,【答案】 A,3(2016江苏单科)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答案】 A,4(2015福建理综)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答案】 (1)1.5 m/s2(2)20 m/s,3解决此类问题必须熟练掌握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和推论(即五个关系式)。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还要会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法。对于追及相遇问题要能分别清晰地分析两物体的运动过程,能找出空间和时间的关系等。,【例1】 短跑运动员完成100 m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运动和匀速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审题突破】 (1)题干中“在加速阶段的第2 s内”说明运动员前2 s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由题干可知:前一过程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即为后一过程匀速运动的速度。,【规范解答】 根据题意,在第1 s和第2 s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在第1 s和第2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由运动学规律得求得a5 m/s2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全程的距离为x,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答案】 5 m/s210 m,【创新预测】1(2016浙江理综)如图所示为一种常见的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v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质量为M0的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0,输出电压为U0,某同学站上测重台,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输出电压为U,则该同学身高和质量分别为(),【答案】 D,2距地面高5 m的水平直轨道上A、B两点相距2 m,在B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如图所示。小车始终以4 m/s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可求得h等于(),【答案】 A,3(2016宁波一模)倾角为30的长斜坡上有C、O、B三点,COOBs,在O点竖直地固定一长为s的直杆AO。A端与C点间和坡底B点间各连有一光滑的钢绳,且各穿有一钢球(视为质点),将两球从A点同时由静止释放,分别沿两钢绳滑到钢绳末端,如图所示,不计一切阻力影响,则小球在钢绳上滑行的时间tACtAB为(),【答案】 A,2.根据图象分析运动的关键(1)首先明确所给的图象是什么图象,即认清图中横、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函数关系。特别是那些图形相似、容易混淆的图象,更要注意区分。(2)要清楚理解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例2】 质量为2 kg的质点在xOy平面内运动,其在x方向的xt图象和y方向的v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t0时刻,其速度大小为3 m/sB在t0时刻,其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C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3 N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范解答】 【答案】 C,【创新预测】4(2016怀化二模)以相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定不变,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过程的vt图象可能正确的是()【答案】 B,5(2015乐山一模)甲、乙两质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0时,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0t0内,乙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在02t0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D若甲、乙从同一位置出发,则t0时刻相距最远【答案】 D,6(2016福建厦门质检)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At1时刻车速更小B0t3时间内加速度更小C加速度总是比不启用ABS时大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时短,【解析】 由题图可知,启用ABS后,t1时刻车速更大,A错误。由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在0t1时间内,启用ABS后的加速度比不启用ABS时小,而在t1t3时间内,启用ABS后的加速度比不启用ABS时大,B、C错误由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启用ABS后,刹车距离比不启用ABS时短,D正确。【答案】 D,追及问题追及问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典型应用。此类问题的实质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或不同)时间内能否到达同一位置。两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当两者的速度发生变化,两物体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当速度相等时,可能出现最大距离、最小距离或者距离为零的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根据考查情况,这类问题主要分为两种:追及问题、避免相撞问题。,【典例】 目前我国高铁常使用自动闭塞法行车,自动闭塞法是通过信号机将行车区间划分为若干个闭塞分区,每个闭塞分区的首端设有信号灯,如图所示,列车向右行驶,当前一闭塞分区有列车B停车时信号灯显示红色(表示此闭塞分区有车辆停车),后一个闭塞分区显示黄色(表示要求车辆制动减速),其他闭塞分区显示绿色(表示车辆可以正常运行)。假设列车A制动时所受总阻力为重力的0.1倍,不考虑反应时间。(g取10 m/s2)求:,(1)如果信号系统发生故障,列车A的运行速度是30 m/s,司机看到停在路轨上的列车B才开始刹车,要使列车不发生追尾,则列车A的司机可视距离不得少于多少?(2)如果信号系统正常,司机可视距离取问题(1)中的可视距离,列车设计运行速度为252 km/h,当司机看到黄灯开始制动,到红灯处停车,则每个闭塞分区至少需多长?,【审题突破】 (1)问题(1)中,刹车距离与可视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可视距离应大于刹车距离。(2)问题(2)中,刹车距离与闭塞分区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刹车距离应小于闭塞分区长度与可视距离的和。,【答案】 (1)450 m(2)2 000 m,【拓展训练】1(多选)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t1时刻前,乙车始终在甲车的前面B在t1时刻前,乙车的速度始终比甲车的大C在t1时刻前,乙车的速度始终比甲车增加得快D在t1时刻两车第一次相遇【答案】 AB,2(2016中山二模)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某足球场长90 m、宽60 m。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12 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试求:,(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停下来的位移为多大?(2)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 m/s。该前锋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车间消防演练
- 气象学教师劳动合同样本
- 无人驾驶技术董事聘用合同
- 本溪市供热环保政策实施
- 经济适用房交易附加协议
- 畜牧业会计聘用合同样本
- 停车场绿化工程合同
- 商务楼宇电梯安全运行规范
- 采矿技术人员培训课件
- 校园文明礼貌教育活动
- 2023年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网络安全管理员)三级理论试题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板翅式换热器行业竞争战略及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植物盆栽课件教学课件
- 《复活》精制课件
- 2023年四川绵阳科技城新区下属国有企业科服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中小学天文知识竞赛初赛试卷
- 2024年10月时政100题(附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任务3-4试题及答案
- 黑布林-Peter-Pan-中英双语阅读
- 杨柳煤矿“三量”动态变化情况分析报告(3)
- 因式分解经典题型(含详细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