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导论一、概念货币银行学:以货币、金融体系为研究对象,是研究货币运行机制、金融体系,以及人们系统地组织和管理货币运动与融资活动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学科。二、主要内容及内在关系1、主要内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供求。2、内在关系:(1)货币:产生、发展、职能和制度。货币收支的不平衡信用工具与市场(2)信用:还本付息的借贷行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中介机构。(3)金融机构:构成、职能、组织形式、业务活动、经营原则与理论。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影响行为需规范中央银行。(4)中央银行:特点与性质、职能、业务。职能如何实现?如何保证社会长期稳定增长?(5)货币金融与经济运行(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货币供给与需求理论。三、研究意义货币金融体系是经济的神经和血液循环系统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职能一、货币的产生1、起源(两种观点)观点一:克服物物交换的不便注:(1)物物交换的条件;供求一致;按劳动量计的交换比例统一;具有一定的保值能力。(2)缺点:成本高、成功率低观点二:从商品交换发展及其价值形式的发展中寻找答案。货币商品经济产物,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发产生,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商品流通的结果。马克思分析:(1) 商品:用来交换的物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科目 角度 内容 方法政治经济学 社会生产关系 经济的本质 演绎推理,规范性,是非判断货币银行学 社会经济运行 经济运行的规律、机制、工具和利弊结合分析银行经营学 银行经营 获收最大利润 描述分析,实证性,业务往来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满足人们交换需要,决定于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有用性,消费需要,决定于自然属性。(2)如何实现两个价值:必须通过商品的交换。注:a、商品交换的原则:价值等价、使用价值相同b、等价交换原则(3)商品价值表现形式的演变过程价值表现形式:以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另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方式商品价值的演变:简单的偶尔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商品-(两个价值实现)-交换-(如何保证原则)-衡量-(通过相同价值的其他商品)-表现结论: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商品流通的结果第二节 货币的发展(一)几个阶段1、朴素的商品货币阶段以某种商品充当货币不用加工制造。局限:范围小、难分割、难携带2、贵金属货币阶段优点:自成单位便于计算、易于保存便于携带、坚固耐磨不易损坏、质地均匀易分割。两次重要转变:质地上,从贱金属到贵金属(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价值形式)形态上,从称量到铸币(为信用货币出现奠定了基础)中国统一流通的最早的货币秦半两中国历史上流通最久最成功的钱币-五铢钱。起于汉武帝,终于唐高祖。3、信用货币阶段(1)在流通中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信用凭证。(2)包括:银行券、存款通货及商业票据(3)特点:a、可兑换性质(以价值物兑现,社会兑现,商品交换)b、债务货币 c、调控货币4、无现金阶段?(二) 货币演变的特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主要表现:其一,从货币产生来看,物物交换交换媒介 货币的出现(货币价值的相对稳定性)其二,从币材的演变:动植物贵金属纸(三) 货币的类型-按价值关系分类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分为:商品货币:有其他用途的商品代用货币:代表实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信用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信用凭证-按货币形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质货币(有银行券和国家纸币,国家纸币可简称为纸币) 、存款货币(又称记账货币)三、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概念: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作用: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为各种商品和劳务交换提供便利条件和技术基础争论:纸币是否具有该职能?支持:纸币可以表现价值;反对:纸币本身零价值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职能。特点:(1)货币必须是现实的;(2)人们只关心货币购买力而非货币本身(因此产生了用价值符合替代货币商品)争论:货币是否具有该职能?有此功能3、贮藏手段概念:退出流通,作为独立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一般代表保存起来。作用:已经成为人们满足消费,顺利进行再生产和贮藏社会财富的基本方式。争论:纸币是否具有该职能?反对纸币贬值,难贮藏4、支付手段概念: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单方面发生转移的货币,执行支付手段。发挥作业的场所:赊买赊卖、大宗交易、国家财政、银行信用、各种费用的支付争论:纸币是否具有该职能?反对通货膨胀;支持信用交易正常进行第二节 如何给货币下定义一、生活中的货币1、货币与通货;2、货币与财富;3、货币与收入二、教科书上的定义货币是指在商品和劳务的支付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注:1、货币的两大要素:其一,支付手段;其二,普遍接受。2、货币的内容:任何商品或凭证三、不同见解与争论一般等价物;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 (决定生产和受欢迎程度以安排生产,调控工具) ;从职能出发;货币与财富(开矿与对外贸易,通过增加货币量来增加财富量) ;货币与法律(通过法律来规定货币) ;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一、概述1、含义: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2、背景:前资本主义;铸造权的分散;货币流通的紊乱。3、形成特点:其一,以人们对商品货币关系的充分认识为基本前提。理由:(1)货币与货币制度产生不同步(货币产生很久以后才产生货币制度)(2)有多种类型的货币制度在;(3)货币制度由社会决定。其二,由政府制定并由政府强制保障实施理由:(1)在制度的形成中,政府为主体;(2)制度依靠政府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来维系;(3)制度以政府信誉作担保。二、构成要素(一)币材的确定:一个国家确定使用什么金属来做本位货币特点:1、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币材的确定是制度的基础,也是建立制度的首要步骤;2、选择最终受本国经济条件所制约,有社会公众决定。 (中国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二)货币单位的确定1、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最初:自然单位=货币单位沿革:自然单位有名无实,例如英镑从新更名,例如法郎结果:单位名称确定货币的名称2、货币单位币值的确定(1)金属货币:选定币材后,规定重量、成色(2)代用货币:规定与重金属的兑换比例,确定价值(3)信用货币:保证货币对内、外的相对稳定性(维持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比价)(三)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1、货币种类(1)主币1)概念:一国的基本通货(本位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时,是按法定币材、规格由国家造币厂铸造的足值货币。2)特点:a、最小规格为一个货币单位;b、具有无限法偿力;(在主币流通的情况下,国家对本位币在法律上赋予的无限支付能力,无数量和条件的限制) ;c、自由制造(在金属本位下的一种制度,特有金属条块的公众可以自由的把特有的贵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请求造成金属本位币,造币厂按国家规定,免收或者仅收铸造费)3)意义:其一,使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同它所包含的金属价值相一致;其二,使货币流通量自发适应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从而自发的调节了流通中的货币量。(2)辅币1)概念:本位币一下的小额通货,共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2)特点:一、常以贱金属铸造,为不足值货币。注:为何为不足值货币?1、确保辅币与本位币按法定比例流通,以保证其辅助作用的实现和流通秩序的稳定;2、确保辅币数量的相对稳定;二、通常按法定比例与本位币交换(辅币制度)三、具有有限法偿力,即铸币流通的情况下,国家对辅币在法律上赋予的有限支付能力。注:原因:其一是因为辅币为不足值货币,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其二是为避免本位币被驱逐。现状较为复杂四、限制铸造注:(i)内涵:只能由国家用金库的金属铸造;(ii)作用:可防止私铸利,又可限制辅币数量,维持其名义价值,防治辅币排斥主币。2、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流通(1)银行券:银行发行的,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2)纸币:由国家发行和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四)准备金制度1、内容:集中金准备与央行或国库的有关规定。2、作用:国际支付备用金;收放金币的备用金;兑现存款或银行券的备用金。三、货币制度的演变金属货币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平行本位双本位跛行本位金币本位金汇总本位金块本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一) 银本位制1、概念:以白银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2、内容:银币为本位;可自由铸造与熔化;具有无限法偿力。3、缺陷:(1)金贵银贱;(2)银价极不稳定。不利之处:(1)不符合“货币单位价值相对稳定” ;(2)使汇率不稳定,对外贸易不易扩张;(3)银价上升,影响出口,国际收支恶化;银价下跌,有利于出口,但外债负担加重,并影响外国直接投资。4、我国历史上的银本位制-三次“废两改元”第一次:1910 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 ;定名为元,银为本位;以元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由于辛亥革命而结束。第二次:1914 年,北洋政府国币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完善的货币制度。第三次:“两元”并存的双重币制,阻碍经济。要求废两的声音强烈,1932 废两改元。结果成功,但未真正统一。国民党法币改革:1、内容:(1)废除银本位;(2)实现“金汇兑本位”制度,与 1935 年 11月 4 日实行。2、评价:(1)把银币从本位币还原为普通商品,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关系;(2)顺应了当时世界的普遍做法和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是中国货币制度的进步;(3)货币发行权由分散走向集中。金银复本位1、开始于 1663 年的英国。2、类型:平行本位:在金银复本位下,金银币按金属价值流通。双本位:在金银复本位下,金银币按法定比例流通。“劣币驱逐良币” 名义价值实际价值跛行本位:银币限制铸造金本位:1、时间:18161914 年2、内容:(1) 、金币为本位币自由铸造(结束混乱,物价稳定) ;(2) 、银行券、辅币与金币同时流通,且按面值自由兑换(补充币材,币值稳定) ;(3) 、金币与黄金自由输入与输出(金价与外汇市场的稳定) 。3、积极作用:促进生产、信用发展;促进国际资本流动。消亡原因:资源限制;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危机的加剧与频繁。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虚金本位)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一节 信用与信用形式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1、概念: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信贷行为,是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注:(1)以取得利息为目的,被贷方的货币或商品为生息资产;(2)价值运动形式特殊性:源于信用活动是所有权不变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和转移。2、信用产生(1)前提条件:私有财产出现(2)形式: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3、信用发展过程(1)高利贷:极高的利率;非生产性。(2)资产阶级反高利贷的斗争。立法银行二、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一)信用经济原因: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债权债务是极为普遍的。(二)行为主体1、个人(1)含义:有货币收入的任何人(2)特点:从个体角度支出以收入为度(往往有结余)从整体角度大多数年份通常是盈余,从而是货币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主要供给者。2、信用关系中的企业个体角度:既是巨大的资金需求者,优势供给者。整体角度:总体需求大大超过供给。3、政府(1)概念: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财政收支。(2)特点:由于赤字普遍存在且规模可观,政府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三、信用形式(一)分类1、以期限长短分类即期、短期、中期、长期信用2、以有无抵押品有担保信用(对物) ,无担保信用(对人)3、以受信者用途消费信用、营利信用、政府信用4、以有无中介人直接信用(企业债券) 、间接信用(银行贷款,银行债券,要看使用的工具的负责人是谁)5、以信用主体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政府信用、民间信用基本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1、概念:销售商品时,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2、特点:(1)产生于产业循环的过程中;(2)具有直接性(双重性)1)直接以商品形式提供;2)直接在企业之间进行,没有中介人(最终的贷款人和借款人)(3)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即商品买卖和资金借贷。(4)商业信用的规模通常与产业资本的周期动态相一致。3、被企业普遍接受的原因受信方:直接满足对商品的需求;授信方:有效实现促销的目的。4、局限性:规模有限(以企业资本为限) ;范围有限(方向性,基于互信的双方) ;期限有限(6 个月到期票据可贴现)(二) 银行信用1、概念: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2、特点:广泛的接受性;信用创造能力;一定的计划性。3、与商业信用的区别与联系商业信用是信用体系的基础。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商业信用的补充和延伸。区别:(1)规模局限性的突破(资金多)(2)信用能力提升注:在方向性上,针对性更多。由于了解资金的运用,所以更加了解企业信用。在期限上的短期性上,因为资本有进有出,所以可有各种期限信用。(3)银行信贷出的资本独立于产业资本循环的货币资金,两者的动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三)国家信用1、概念:国际或政府作为债务人借助于债券筹集资金的信用形式2、基本形式:国家公债(国家或政府的中长期负债) 、国库券(国家或政府的短期负债) 、专项债券(有指明用途) 、银行的透支和借款3、作用:调制政府收支平衡;弥补赤字(发债、调税、挤占央行资金)(四) 消费信用1、概念:企业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2、信用形式(1) 赊销方式类型:分期付款、信用卡。利润:免息期外利息,商家利润分红。(2)消费信贷特点:条件严、利率水平高3、作用(1)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易引发消费的过度膨胀,为经济运行增加不稳定因素。(五) 租赁信用1、概念:以出租设备或工具收取租金的一种信用形式。2、背景:二战后,科技迅速发展,设备更新加快。3、特点:(1)所有权不变,使用权发生转移;(2)一般不得中途解约;(3)期满作价承购。4、种类:(1)融资租赁:承租人选设备,租赁公司购买后出租。(2)经营租赁:出租设备和服务。特点:提供特别服务;风险高(中途解约,设备老化,不留购) ;租金高;解决承租人临时之需。(六) 民间信用1、概念:居民个人之间以货币或实物的形式提供的直接信贷。2、作用:用于民间个人之间,为解决生产或生活等方面的费用临时需要产生。3、特点:十分灵活(弥补银行不足) ;自发、盲目、分散的借贷行为;较落后的信用形式(利率高、风险大、易产生违约纠纷)第二节 信用工具一、交易方式口头方式账簿方式书面方式二、工具分类1、按活动性质:直接信用工具,间接信用工具。2、按期限长短:短期、中长期、不定期和永久性信用工具。3、按风险收益: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信用工具。4、按范围:地方、全国、国际信用工具。债券:由借款人发行,贷款人持有,期限、利率固定,约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非个人性债务凭证。收益率不等于利率,收益=利息+买卖价差,个人性如银行贷款合同。企业债券:1、有担保公司:不动产抵押债券;动产质押债券。注:(1)抵押品可发行数次债券,依次为第一抵押债券,第二此顺序也是持有者被清偿的顺序。(2)债券持有人在所有债权人中对抵押品享有优先权。(3)公司破产时其他资产所有人权利相同。2、无担保公司:凭公司信用发行。普通公司债券,特殊公司债券(还可分红或其他权利)(1)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一定时间内可转换成同一发行者发行的其他证券的信用凭证。(2)收益公债:除偿还本金外,利息多少随公司盈利多少而定。(3)附新股认购权公债(4)通知公债:发行公司在债券到期前,可随时通知持券人按票面金额提前偿还全部或部分的公司债券。 (通常在新债券发行的若干年内,不得通知收回)政府债券:种类:政府公债券、国库券注:1、一般国库券是由财政部发行,用以弥补财政收支不平衡;2、公债是指为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券,优势也将两者统称为公债。3、中央政府国家公债;地方政府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债券:(1)一般责任债券:还本付息由政府所征收的税收作为担保并无条件支付。(2)收益债券:用其筹资建设项目的收入作为还本付息的来源。(3)特估债券:以向筹资建设项目直接受益的财产所有者征税最为还本付息的来源。(4)住宅债券:发行人用住宅租金作为担保发行的债券。(三) 永久性金融工具概念:只要指股票和政府发行的无期限公债。1、政府发行的无期限公债。2、股票:(1)概念: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书面凭证。(2)股票与债券比较:相同点:其一,皆为有价证券,具有一定的票面金额,代表一定的财产所有权或债券的证书;其二,持有者可以其取得一定的货币或其他形式的收入,并可进行转让处置。区别:1、所有权和债权之别;2、风险上:支付报酬的次序和数量稳定性不同;付息的保证程度不同;偿债的次序不同;偿还期的长度不同。发行人:股票由股份公司发行,债权由有偿还能力的机构、组织发行信用工具特征:(一) 期限性1、含义2、体现:(1)名义期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