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全套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全套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全套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全套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全套外国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外国文学史复习题(上)一、名词解释1、 摩珂婆罗多: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四世纪之间。作者毗耶娑。其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全书共分 18 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讲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这部史诗的基调是颂扬以坚战为代表的正义力量,谴责以难敌为代表的邪恶势力。 摩珂婆罗多以其精湛的写作艺术与构思,在古代印度享有崇高的地位,不仅被视为政治和伦理的教科书,而且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源泉之一。2、包着羊皮的石头:克罗诺斯推翻其父乌拉诺斯的残暴统治,娶其妹瑞娅为妻,统治天地。为了杜绝子女推翻父亲的后患,他把瑞娅生下的每一个孩子都吞掉。当第七个孩子宙斯出生后,瑞娅用包着羊皮的石头当作新生儿交给克罗诺斯。宙斯成年后,推翻其父的统治,成为第二代提坦神的首领。3、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欧洲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古典主义的思想特征:受封建主权的直接干预,政治思想上主张民族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古典主义的艺术特征是: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如戏剧创作中“三一律”的运用。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平丽、典雅,表现较多宫廷趣味。人物塑造类型化。4、 罗摩衍那: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成书年代在公元前三、四世纪到公元二世纪之间。作者蚁土 至 ,全书共七篇,一般认为第一篇和第七篇为晚出的。其书名的意思是“罗摩的游行”或“罗摩传” ,全诗以罗摩和惠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描写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的斗争。 罗摩衍那以其明白晓畅却略显雕镂倾向的文体风格被印度统称为“最初的诗” ,并对周边各国产生深远的影响。5、俄底浦斯情结:古希腊神话俄底浦斯王中弑父娶母的预言,是俄狄甫斯情结的原型。太阳神预言俄底浦斯成年后必将杀父娶母,俄底浦斯在逃亡途中偶杀其父拉伊俄斯。在忒拜城郊他猜中司芬克斯之谜后被拥立为国王,并娶王后为妻生儿育女,这一事件体现了一种“命运观” 。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学说,即恋母(父)情结。认为孩童在性发展对象选择时期,首先会选择双亲,即已此作为心理学角度来说却体现为一种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表现出的一种“性本能” ,一种对双亲的特殊感情。6、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它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典雅爱情。主要体裁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文学中不少作品美化骑士阶层和骑士制度,宣扬骑士精神,掩盖其为封建主效忠的冷酷残暴的本质,宗教色彩浓厚,这是其消极作用,但有的作品反映了封建阶级的内讧和下层人民的反抗精神,赞美对禁欲主义有冲击作用的爱情和锄强扶弱、保护妇女的侠义行为有一定积极意义。7、诺亚方舟:出自圣经旧约 ,上帝对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进而造成的一系列罪恶和仇恨的产生不满,意欲发洪水消灭人类。挪亚造方舟,避洪水,使人类及各种禽兽得以生存繁衍。挪亚方舟反映了世界各民族普遍记载的“大洪水”神话,展示出西亚上古居民对洪水的畏惧心理、制伏洪水的迫切愿望和征服洪水的非凡智慧和意志。8、 列那狐传奇:欧洲城市文学最重要的作品,法国讽刺叙事诗的代表作。它是在民间创作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约形成于 12 世纪后半期到 13 世纪中叶。故事采取把动物人格化的方法,以其明快、朴实、诙谐、风趣的艺术风格,用动物世界来影射人类社会,反映市民阶层形成后的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态、阶级矛盾和斗争。作品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对上层市民的丑行也有一定揭露意义。9、湖畔派:英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派,产生于 19 世纪。因其诗人都蛰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而得名。湖畔派诗人都伏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金钱关系,他们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以此作为思想的抵抗和精神的逃避。代表人物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支、骚塞。其中柯勤律治与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作,三位诗人诗中对大自然的歌咏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10、 失乐园:作者弥尔顿,清教徒文学代表性人物。作品是一部揭示人的原罪与堕落的宏大史诗。它取材于圣经 ,其中亚当、夏娃被逐出乐园的故事出自旧约创世纪 ,撒旦反叛的故事出自新约启示录 。这部史诗采用抑扬格五音步无韵诗体。几里行间洋溢着激情,气势磅礴,富有艺术魅力,作为英国资产阶级文学的代表作品,它的价值在于赞美了撒旦的反抗歌颂了人类对自由追求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学史和思想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11、不和的金苹果:又称“帕里斯裁判金苹果” 。英雄阿基琉斯的父亲珀琉斯和女神忒提斯结婚时邀请众神参加婚礼,唯独没有请不和女神厄里斯。这位女神气愤之下,有意挑起一场纠纷。当婚礼举行时,她在宴会桌上投下一个“金苹果” ,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 。当场就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争夺“金苹果”的事端。后来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爱神阿佛洛狄忒。为了酬谢帕里斯,爱神帮助他把天下最美的女人斯巴达王后海伦给拐走了,从而爆发了特洛伊与希腊之间长达 10 年的战争。在西方, “不和的金苹果”被后人用来比喻争夺某种巨大利益而造成的不幸与争端,荣誉的腐败古已有之。12、文艺复兴:最早于 13 世纪末出现在意大利主要城市,14 世纪初到 17 世纪初在欧洲普遍出现的,它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打着恢复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文化的融合、碰撞是导致文艺复兴新文化产生的更独特和直接的原因。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特殊阶段,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革时期。它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3、大卫式的宽容:出自圣经旧约 ,大卫是一个英勇善战的英雄,在以色列热和非利士人的战争中,他英勇作战,使以色列人反败为胜,大卫成功地赢得了民心,却招来索罗王扫罗的嫉恨,他不但当面行刺,而且阴险的借刀杀人,利用非利士人来杀大卫,面对这样凶残阴险的国民,大卫没有冤怨相投,而是一再忍让,以德报怨,最终使国王感动地流泪。 “大卫式的宽容”是一种对人心的磨练,一种在处事中必须具备的人格品质。14、阿基琉斯的脚踵:阿基琉斯是希腊神话中远征特洛伊的最勇武的英雄。他的母亲忒提斯预见儿子要不幸而死,生下他后用上天的琼浆(另有银河一说)涂抹他全身,又把他送入赫怀斯托斯的天火中煅烧,因此他刀枪不入。因母亲用手担他脚踵的地方便成为了致命弱点。在特洛伊战争中被帕里斯用箭射中脚踵而死。这一说法令被喻为致命的地方或者薄弱的环节。15、 “浮士草子”:日本古典大众小说的一种,又称“浮世本” 。江户时期反映市民生活情趣的小说,比较真实地展现了江户时代商人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体察生活细致入微,状物写情引人入胜。这种文学突破了过去以描写贵族、武士生活为中心的文学传统。18 世纪末开始衰落。代表作家是开原西鹤。从内容上看他的市井小说可分为描写男女情欲生活的“好色物” ,如好色一代男 ;描写高人经济发迹的“町人物” ,如日本永代藏等;描写武士生活的“武冢物” ,如西鹤诸国故事和“杂话物” 。16、斯芬克斯之谜:又称难解之谜,永恒之谜。出自俄底浦斯王 。忒拜城郊有一怪兽,狮身人面,要求过路人猜一条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如果猜不中谜底的人就会被吞掉。俄底浦斯猜中谜底为“人” ,因此被拥立为王。斯芬克斯之谜的实旨是要表明“人啊,你认识自己吗?”这一思考,可见人应该认识自己的本质,才能有真正斩断悲剧的能力,才有不被命运所折服的能力。俄底浦斯就是在“认识自己”这条道路上寻找的典型例子。17、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阿拉伯中古著名民间故事集,定型成书约在公元 16 世纪。它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历代阿拉伯市井说书艺2人反复加工创作的结晶。书中汇集了古代近东、中亚和其他地区诸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诡谲怪异、变幻莫测、优美动人,世代以来拨动着世界各国读者的心弦,被高尔基称作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丰碑” 。18、福斯塔夫式背景:福斯塔天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和温沙的风流妇人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是莎翁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喜剧性人物之一。福斯塔夫是封建社会末期的没落骑士,通过钻营,结识太子,并与下层社会的三教九流为伍。通过福斯塔夫出入王室的活动,莎士比亚展现了上自宫闱下至勾栏瓦肆的从封建割据状态走向中央集权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 。这一术语是由恩格斯提出的。他指的在封建社会解体时期贵族与贵族斗争后面,存在着农民和市民的活动,以及由这个活动构成的五光十色的背景,这背景即为“福斯塔夫式背景” 。福斯塔夫式背景为塑造典型人物提供了典型环境,也扩展了舞台再现生活的空间。19、 吠陀:吠陀意为智慧、知识和学习。它是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公元前 1000 年,包括原始公社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的作品。吠陀本集包括梨俱吠陀 、 夜柔吠陀 、 娑摩吠陀和阿婆吠陀 ,其中以梨俱吠陀最古老和富于文学价值。原是记录上古时期宗教、哲学、巫术、礼仪、风俗和社会思想的文献总集,后演化为印度各教所崇奉的神圣经典。它是印度文学最初的源头,对后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德廉美修道院:拉伯雷巨人传中主人公卡冈都亚为酬谢约翰修士而修建的修道院。院中没有束缚人的清规戒律,人们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享受生活院规就是“做你所愿意做的事情” 。德廉美修道院是资产阶级理想社会的模型,是欧洲社会较早的乌托邦模式,反映了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愿望。21、黄金国:是伏尔泰在老实人中描绘的“理想王国” 。这里遍地黄金,但人们却并不认识黄金的价值,也不受黄金的奴役。这里上有贤明的国君,下有幸福的人民,人们各各过着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在这个普遍幸福的理想社会里,有国王却不需要法院和监狱,有上帝却废除了宗教仪式,有资本主义的文明和科技,却不变价值规律的支配。这里有诸多的矛盾,只能是一幅幻想图。对比于现实社会, “黄金国”遥不可及,影射出“种咱们的田地要紧”的人生哲言,人只有经营好自己所属的地方才能获得心中所需的幸福。二、简答1、荷马为什么说“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答: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荷马整理加工而成的则被称为“荷马史诗” 。 伊利昂纪在一开头就交代有:“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其原因主要有:a、歌颂与异族战斗的英雄式主题。 伊利昂纪是一部描写古代战争的巨著。基本主题是歌颂与异族战斗的英雄,而希腊第一英雄阿基琉斯的命运选择和情绪变化是主要描写和歌颂的对象。虽然神谕说他如果上战场可以取得荣耀,也命定早死,可阿基琉斯还是选择这条路,并因朋友的死亡而愤怒嗜杀,也因心爱的女奴被杀而不再出战,体现了刚强、威武和重现荣誉的个人英雄主义。b、情节的集中和规模的宏大。在伊利昂纪中既没有描写特洛伊战争的开始,也没有描写特洛伊战争的结束,而是围绕“阿基琉斯的愤怒”集中描写在特洛伊战争的第十年最后 51 天内所发生的事。即阿基琉斯两次愤怒的前因后果。在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极具艺术概括力。 伊利昂纪在紧紧围绕“阿基琉斯的愤怒”展开情节时,还穿插了许多插曲,如两军阵营、侦察、劳作、葬礼等等。这些插曲补充了主要情节内容并丰富了全诗生活画面,使整个史诗规模宏大、严谨、生动。2、简析浮士德艺术特色。答:a、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既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时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b、在人物塑造上:采用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雷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手法是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c、形式多样化。诗句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雷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句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d、气魄宏大,哲理深邃、佳句精辟,在西方文学史上与荷马史诗、 神曲同为经典文学名著。3、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基本主题。答:拜伦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基本主题是反暴政、反侵略,追求政治自由,歌颂民族解放斗争。主要歌颂了欧洲民族、民主解放运动。通过哈洛尔德的游历和抒情主人公的评论,反赢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表达了渴望政治自由、憎恨暴君统治,反对侵略奴役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主题。歌颂西班牙人民反对拿破仑侵略的斗争;同情受奴役的希腊人民;凭吊瑞士、比利时的古迹;谴责反动的神圣同盟;号召意大利人民为自由独立而奋起。全诗共四章,诗人在第一章满怀热情的歌颂了西班牙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第二章愤怒的批判了封建暴君对希腊文明的损毁;第三章猛烈的抨击了“神圣同盟”的倒行逆施;第四章鼓励意大利人民为独立而战。 游记有两个主人公哈洛尔德和抒情主人公。哈洛尔的是一个孤独的漂泊者,他不满现实,又不愿投身到人民斗争中去,陷入孤独忧郁境地,体现了当时欧洲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和失望情绪。这个人物在最后两章中逐渐消失,让位于充满战斗热情的抒情主人公。他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的典型,抑或是人自己。两个主人公形象说明拜伦自身存在双重人格,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4、 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答:堂吉诃德在欧洲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总结了中世纪以来长篇叙事作品的成就,又为近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欧洲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a、 堂吉诃德模仿骑士小说的写法,吸收了这种体裁的长处,它以主人公游侠为中心线索,无拘无束的描写社会的各个方面,构成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在小说中还穿插了许多中短篇小说,或独立成章,或交织在主要情节之中,表现出早期长篇小说在结构上的特点。b、小说主要用夸张和反复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堂吉诃德和桑丘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物的性格。c、 堂吉诃德摧毁了骑士文学,同时他又继承了骑士文学的成就,吸收了流浪汉小说、英雄史诗等其他方面的成就,创造了新型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d、 堂吉诃德描写生活极其广泛,但它不像流浪汉小说那样随着主人公的足迹,到一个地方写一个地方,而是注重环境的选择和典型概括。5、莎士比亚喜剧、历史剧中心主题。答:喜剧:莎士比亚喜剧创作占其戏剧创作的相当分量,共十部。他们的共同风格是浪漫与抒情,因此,又被称之为“浪漫喜剧”和“抒情喜剧” 。其中心主题是爱情和友谊,描写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自由而与各种封建偏见、意识以及自私欺骗等行为进行的斗争。男、女主人公的身份虽然都是贵族,但是就他们的思想来讲,是符合人文主义思想的理想化人物。这些作品的矛盾冲突并不尖锐,而且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得到解决。结局是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以,莎士比亚的喜剧主要是歌颂人主义理3想的胜利,充满着抒情性和浪漫主义色彩,是一种抒情性的浪漫喜剧。特别应该一提的是剧中的一些女青年,她们不仅性格开朗、率真,而且勇敢、热情,更富于理想色彩,因而,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女性形象,是“穿裙子的英雄” 。莎士比亚戏剧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因此他的喜剧风格也是逐渐成熟并日渐显露出来的。莎士比亚重要喜剧作品有仲夏夜之梦 、 第十二夜、 威尼斯商人 、 无事生非 、 皆大欢喜等。其浪漫抒情因素的形成主要由于:a、肯定性、歌颂性主体所奠定的乐观开朗的基调。b、女性形象的优美绝伦焕发出了明媚艳丽的独特光彩。c、抒情与写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优美闲适的喜剧氛围。d、莎士比亚喜剧语言形象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充满奇思妙想和机智风趣,是诗意和机敏结合的产物,洋溢出了绮丽、诙谐的特异光彩。历史剧:莎士比亚一生写了十部以英国编年史为题材的历史剧,统称“莎士比亚历史剧” 。十部历史剧系统反映了英国自 13 世纪到 16 世纪三百多年的社会历史,展示了英国封建社会从动乱纷争到中央集权的整个历史进程,从而表达了作者谴责僭主昏君、表彰明主贤君、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王权的政治思想。着眼于作品的题材和主题。莎士比亚历史剧中贯穿着“秩序”和“等级”的观念,而这种“秩序”和“等级”等观念,正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要求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的反映。莎士比亚历史剧具有“两个四部曲”的结构形式,即创作在先的亨利六世上中下三篇和查理三世构成第一个四部曲,他们反映的历史年代前后相连;而创作在后的查理二世 、 亨利五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则构成了第二个四部曲,反映年代也前后相连。但就历史进程,第一个四部曲应该前街在第二个之后。此外,还有反映年代最远的约翰王和反映年代最近的亨利八世两部独立剧。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不仅在于塑造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形象,而且展示了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即从封建割据状态走向中央王权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剧中亨利四世的形象是作为理想君主的出行而被描写的。尽管他有平息叛乱、治理国政、掌握王权的能力和气魄,但是他的王位的取得,却是由于“篡位僭权” 、 “来路不正” ,因为众生忧心忡忡、悔罪不止。在作者看来,理想完美君主的形象更应该是亨利五世。作者之中描绘了亨利五世由“浪子”转化成为“英明君主”的过程,突出了他英勇善战,贤明公正的君王气度。6、简述 18 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成就。答:18 世纪英国文学的最大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这些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生活,描写了第三等级的故事。在小说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流浪汉小说风格,描写人物在路上的冒险传奇。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创者笛福,不顾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发表了鲁宾逊漂流记 、 辛格顿船长等一系列小说,主要描写社会中下层出身的青年航海或其他冒险,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还有在思想上比笛福激进的斯威夫特,其小说格列佛游记是享誉世界的讽刺名著。18 世纪三十年代至 18 世纪中期,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进入了繁荣鼎盛时期重要的代表作家有查理逊、斯莫莱特等,菲尔丁是最为杰出的代表。查理逊是这一时期重要的小说家,是英国家庭小说的开创者,其作品以帕美勒和克拉丽莎最为著名。他关注家庭、婚姻、道德问题,一般以女仆或中产阶级女子为主人公,写他们的婚姻爱情纠葛。把婚姻自主同中产阶级温和的道德说教结合起来。这成为了此后一个时期英国家庭小说的一种模式。斯莫莱特是这一时期另一个小说家,主要作品蓝登传和亨佛利克林克等。作品大多为流浪汉小说,叙述主人公曲折的流浪生活,对社会现实多有讥讽,富有刺激性的故事在民众受到欢迎。菲尔丁写作“散文滑稽史诗” 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刻画了一个表面衣冠楚楚、满口信义,实则贪婪、诡谲、凶狠、假仁假义、野心勃勃的职业罪犯。7、简析达尔丢夫形象。答:达尔丢夫是伪君子一剧中的中心人物,也是作家塑造得最为出色的艺术形象。他是个宗教骗子和无赖。他伪善、狡黠、狠毒。伪善他的主导性格。戏剧通过达尔丢夫的言行表里的矛盾,逐步揭示出他的性格特点。a、表里不一。表面上是一个虔诚的教士, “把世界看成粪土一般” ,实际上是贪图享乐的酒肉之徒。如:“一顿饭吃两只竹鸡、半只羊腿、离开饭桌就睡觉” 。b、揭露达尔丢夫伪装虔诚的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如:“一看见欧米尔太太就垂涎欲滴, 要拔去上帝这样一个障碍 ”。c、揭示达尔丢夫伪善的危害使人家破人亡。如:“把奥尔贡一家赶出大门某还到宫廷告发奥尔贡私藏政治犯的秘密文件,想置其于死地。 ”d、在对待宗教上,达尔丢夫也是虚伪透顶。证明自称是上帝信徒的达尔丢夫,其实是个以宗教为幌子而进行诈骗的恶棍。总之,达尔丢夫口是心非,表里不一,是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在他身上,作者集中了当时教会和贵族的一切伪善特征。使得这个形象具有了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和生命力,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之一。8、概述浮士德的主题。答: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其主题主要围绕着“自强不息凡自强不息者,终会得到拯救”展开。其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做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9、简析坚战形象。答:坚战,公正、谦恭、仁慈,是般度族的代表人物,常常被称为“仁慈的化身” ,他最突出的性格就是容忍,他总是坚定的宣告:“容忍是最高的美德” 。坚战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愤怒,能忍耐和宽容别的轻慢和侮辱。在史诗中,坚战还被描写成一个坚持善行、维护正法和毫无私心的英雄。当他的父亲死神阎魔乔装成鹿和夜叉对他加以考验时,他不仅在回答问题时说:“善行的结果就是幸福。 ”“放弃了欲望就成为富有。 ”而且在行动上也主张让异母的儿子无种先复活,而没让胞弟阿周那先复活。坚战是死神之子,具有神力。史诗用奇特幻想和真实描绘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半人半神式的人物形象。他们多半是理想和现实、神话传说和英雄人物相结合的产物。10、概述神曲的主题。答:神曲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鲜明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其写作主旨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益” 。其主题思想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须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磨练,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是作者从政治、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神曲在思想上具有二重性。正如恩格斯所谓:“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期第一位诗人。 ”那样。4首先,二重性表现在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上。一方面但丁认识到统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他所设想的统一方式却是空想的、错误的,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和人们得到的完善上。其次,表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作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再次,表在对待现世人生的态度。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当面又肯定现实人生,赞美人性,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最后,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一方面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等。另一方面又显示出 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等。特别是采用意大利语写作,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此外, 神曲中反封建、返教会的倾向是主要的,然而也有对神学观念和中世纪的偏见。a、但丁虽然揭露教会的罪恶,但他不全面反对宗教和教会,甚至把神学放在理性之上,认为理性的力量是微弱无力的。b、肯定现世生活,又把它当做来世生活的准备。c、尽管同情不幸的情人,又以贪色罪让他们在地狱里受惩罚。d、把统一祖国的希望寄托在外国皇帝身上。11、简析伪君子艺术成就。答:a、结构严谨精巧,情节凝练生动。全剧共五幕,幕与幕之间,各幕场次之间,都丝丝入扣,环环相套,显得十分紧密。主人公达尔丢夫是全剧的中心。第一、二幕,主人公并未上场,但观众从场上人物的争论中对他有了大致的了解。因此,他一上场便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后三幕是达尔丢夫的“明场戏” 。他以守为攻,从逆境转为顺境,情节发生了第一次跌宕。第四幕是全剧的高潮。达尔丢夫落入陷阱却反客为主,奥尔贡则由顺境转入逆境,再次跌宕。第五幕是结局。达尔丢夫受惩治,奥尔贡祸去福来,情节又一次跌宕。从情节本身的安排来说,大团圆结局不一定切合生活实际。全剧的结构是按古典戏剧“三一律”的法则来组织安排的。单线发展,人物动作趋于明确的目的,具有内在统一性。情节跌宕,单一却不单调。b、使用对比、夸张手法,以突出人物的主导性格。本剧是著名的性格喜剧。剧中,莫里哀使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刻画主人公的主导性格伪善。通过对比的手法,让达尔丢夫的言行表里矛盾更加突出。同时,也突出了奥尔贡的轻信、专横形象。此外,还有漫画式的对比夸张,让奥尔贡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c、语言生动、个性化。达尔丢夫:语言矫揉造作,长篇大论的玩弄教义符合其伪善性格。桃丽娜:犀利、明快、生动的语言显示她爽朗的性格和来自民间的智慧。d、喜剧有机综合了多种戏剧因素,尤其是与闹剧手法的结合。本剧是莫里哀的具名喜剧作品,但同时又杂糅了民间闹剧(打耳光) 、风俗喜剧(奥尔贡性格表现)和悲剧(家破人亡)等因素,此外,剧中人物话语重复、行为重复也是一大特色。这诸多手段的使用让作品既有戏谑滑稽的喜剧效果又不失扣人心弦的跌宕起伏。12、简析沙恭达罗形象。答:沙恭达罗是古印度作家迦梨陀娑的戏剧代表作,剧中沙恭达罗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古印度妇女的正面理想形象。首先,沙恭达罗是一个纯洁、善良、对爱情坚贞不渝,且富有斗争精神的美丽、动人的妇女典型。是作者心目中完美的女性形象。她的性格特点温柔而质朴、热情而勇敢。是世界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具有东方古典美的妇女典型之一。其次,从全剧来看,沙恭达罗的性格原有其柔弱的一面,但是为了自己心目中美好的爱情,她又敢于不顾一切的同自己心爱的人结为夫妻。表现出坚强、勇敢、刚毅、不屈服的反抗的一面。其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她与豆扇陀的爱情故事中。当他们的爱情与净修林的清规戒律发生冲突时,她敢于热情的追求,大胆的反抗。当发现自己受骗上当时,又敢于据理力争,不肯委曲求全揭露和指责豆扇陀的背信弃义。沙恭达罗这一形象突出的反映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婚姻爱情观上积极进步的思想倾向。13、概述哈姆莱特的艺术特点。答:a、广泛的反映社会生活。 哈姆莱特虽是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但所有设计的生活内容却远远突破了宫内的限制。b、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全剧的冲突起伏不是作者可以添加的,而是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性格冲突所决定的。在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中人物有充分的表现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性格。打破了古代戏剧的框架,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使“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的混合在一起。 ”c、人物的个性化。为了塑造好人物的性格,莎士比亚一是把人物放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之中,一方面是主人公与客观环境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主人公的内心冲突,而是善于在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三是充分发挥独白的作用,通过独白,有力地提示了哈姆莱特的内心活动和他思想性格发展的过程。d、语言丰富多彩。一是语言的高度形象化,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二是语言个性化,人物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地位及其所处的情境。如哈姆莱特的语言有时富于哲理,有时却充满了市井俚语,因场合、心境不同而不同。14、简述欧美浪漫主义文学的共同特点。答:欧美浪漫主义作家在思想上、政治立场上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是在艺术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总体来说,浪漫主义是反对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有纲领、有理论、有大量创作实践的文学思潮,首先于十八世纪在德、英、法等国兴起,很快便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形成全欧性的文学思潮。a、浪漫主义文学着重表现作家的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这种主观性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浪漫主义作家由于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大都不屑于对现实做精确地描绘和细致的刻画,而是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以幻想中的世界来否定和批判现实。也正因如此,浪漫主义曾经一度被人称为“理想主义” 。如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的普罗米修斯就是反抗暴君和专制制度的民主战士的理想化身。b、浪漫主义文学将大自然和资本主义文明对立,着力歌颂大自然。浪漫主义者厌恶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文明,接过卢梭提出的“回到自然”的口号,把大自然作为描写和讴歌的对象,用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的“丑”对比某一次作为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积极浪漫主义通过歌颂大自然抒发对自由的渴望,消极浪漫主义将大自然作为逃避现实的灵魂“避难所” 。c、浪漫主义作家重视民间文学。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象丰富,情感真挚;民间文学有助于唤起民族意识的觉醒,符合当时民主要求,迎合了浪漫主义的理想和要求。d、浪漫主义作家喜欢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离奇的情节,书写鲜明的夸张的个性形象,喜好神话色彩和异国情调。15、简述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思想特征。答: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起初是指 14、15 世纪兴起的那些人文学科。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则成为了那个时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的中心思想。其斗争的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宗教世界观的。人文主义推崇“人” ,主张以人为本,反对神的绝对权威。具体来说:用人性来反对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反对教会的神权论;用个性解放、个人幸福来反对禁欲主义,强调幸福在现世的人间而不在来世;用理性反对蒙昧;在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人文主义文学则是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其基本特征也打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深深烙印。除此之外,人文主义文学本身还具备一定的特征:a、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5b、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c、文学形式丰富多彩。长篇小说成为人文主义作家运用的重要体裁,十四行诗成了欧洲诗歌的重要诗体。文学体裁的创新和发展,为近代文学体裁的完善奠定了基础。d、具有民族风格。采用本国地方语言、吸取民间语言等。16、简述启蒙文学的特征。答:a、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性和社会分析性。启蒙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宣传启蒙思想,是作品具有哲理性、政治性和分析性的特点,而缺少文学性。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 ,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故事” 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b、塑造新人物,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作品的主人公。过去的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 世纪把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当做主人公甚至英雄人物进行描写。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象。如鲁宾逊、苏珊(修女 ) 、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情 ) 。c、创造新体裁,文学样式多样化。在文体形式方面,启蒙作家平等地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17、什么叫做“拜伦式的英雄”?答:拜伦东方叙事诗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的英雄” 。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 、康拉德海盗 、莱拉莱拉 、阿尔普柯林斯的围攻 、曼弗雷特曼弗雷特 。这些诗都以抒情格调为主,抒发诗人自己的感受,充满异国情调,情节富有传奇性。诗中的主人公都是与社会对立的、孤独的反叛者,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 。这些人物有非凡的个性、追求自由、独立,敢于蔑视现存制度,不向社会妥协,顽强坚定,宁愿为自由而死,不屈辱而生。其特点可以归结为:a、孤独性。高傲不羁,惟我独尊,鄙视一切。但同时又十分高傲、孤独,仅仅依靠个人奋斗,因此前途渺茫,悲愤忧郁,注定悲剧结局。b、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抗争,他们既是社会的叛逆者又是社会的牺牲者。这些形象反映了当时诗人自身的苦闷失望情绪和渴求斗争的意愿,表达了广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思想感情,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但作者写的这些英雄都是个人主义英雄,追求的是个人的幸福自由,表现出无政府主义和忧郁悲观的情绪,反映了诗人思想的局限性。c、浪漫性。大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充满情感,为爱复仇。拜伦式的英雄在 19 世纪 20 年代,欧洲民主运动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候,有着积极的鼓动人民参加革命的作用,特别是对广大欧洲青年的影响巨大。但是其个人英雄主义的传播,孤独斗争,脱离群众又有着消极的一面。18、概述古代亚非(东方)文学的特征。答:古代亚非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属于黎明期。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尚处于蒙昧原始时代时,亚非地区就形成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伯来、古印度和古中国五大文明古国,他们在文化上都取得了极辉煌的成就,并且成为古代世界文学最早的发源地。与欧美文学基本都源自古希腊罗马文学传统不同,古代亚非文学概念是一个包含了众多不同民族、种族、国家、语言、哲学和宗教等因素在内的多元聚合体。其时间跨越了亚非地区有文明至封建时代到来的漫长历史时期。其产生的源头都是亚非地区各古老文明发源地农耕、游牧两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古代亚非文学的原始素材都来源与神话。神话作为与宗教、历史紧密相连的事物,往往又将文学与宗教、历史紧密相连,因此,古代亚非文学主要由各种神话和相关的宗教文本构成。在亚非诸文明古国区域内民族文化的扩散、融合、冲突以及战争构成了这些地区早期的历史,就在这血与火的文明冲突中,各种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英雄史诗得以不断地传播和改造,同时,这些产生古代亚非文学的早期原始素材在不断地传播过程中又带有非常明显的群体创作、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特色,可以说在古代亚非文学的发展史上大部分作品都绝非一个时段、一个作家能够完成的。虽然亚非各文明古国早期都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但是后期依旧有所交流,各文明古国相互之间在文学创作上或多或少的都受到相互之间文化交流的影响。某些元素甚至传到了欧洲,成为欧美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19、 十日谈的主要思想内容。答:薄伽丘十日谈被认为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其中故事的来源不一,取材于民间故事、历史事件,借鉴了东方故事,作家以人文主义思想进行再创造,不但描绘了一幅幅生动而幽默的社会生活画卷,而且灌注了文艺复兴时代的基本精神反封建、反教会。因此,有人将其与但丁的神曲相并列称之为“人曲” 。其思想内容具体表现在:a、对教会无情的攻击。故事简短精悍,却鞭辟入里,暴露了罗马教廷的虚伪和丑恶。道出了宗教信仰的欺骗性。通过栩栩如生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群丑图。表现出了鲜明的反教会倾向性。b、歌颂爱情,反对禁欲主义。高呼“爱情万岁!”肯定爱情的伟大力量。这种对“人性”的肯定,是作者坚定地反宗教倾向的表现。在十日谈中,无论是罗马教皇还是一般的男女修道士都是一方面大谈禁欲主义,另一方面却暗自纵欲。通过这一系列情节的刻画,作者再一次揭露了教会的虚伪。c、揭露统治者的残忍、昏庸。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冷酷无情、奸诈狡猾的面目。d、赞扬工商业者和下层人民的机智勇敢。倡导恢复“人”的价值,确认“人”的尊严。在工商业者和下层民众中塑造出许多正面形象。e、赞美妇女的才能,宣传男女平等。作者认为女性既不是圣母也不是魔鬼,而是与男人一样的人。她们有个性、才能、智慧体现出了对女性人格的尊重。20、什么是“狂飙突进运动”?答: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这一运动的作家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文学的民族风格。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 ,强烈要求个性解放。他们还接受了卢梭的返回自然的思想影响,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表面上看,这一运动的疾风骤雨式的反叛精神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道德教育是背道而驰的,但实际上它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狂飙突进运动作家的反抗带有个人主义的自发性质,不知道如何去改变现实,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因此,这一运动没有进一步引向政治斗争,更无法持久。狂飙突进运动的中心在斯特拉斯堡,主要作家有赫尔德尔、歌德、瓦格纳等。其理论家和精神领袖是赫尔德尔。而青年的作家歌德、席勒是主要的代表人物,歌德的铁手骑士葛兹和少年维特之烦恼 ,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就是在这一运动中出现的最出色的作品。三、论述1、论述蔷薇园的思想内容。答:蔷薇园是中古波斯三大诗人之一萨迪最重要的作品。仁爱慈善是萨迪思想的核心,劝善惩恶是萨迪作品的主题。 蔷薇园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着眼于现实,旨在育人,意在揭示生活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光明与黑暗。其思想内容具体表现为:a、处处渗透着同情人民、反对强暴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十分重视人民的力量,再三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明确指出“天下的得失在于民心的向背” ;6作者还怒斥了那些视臣民生命为儿戏的君王,他认为圣徒对暴君的“最好祝愿”是“取走他的生命” 。表达了人民痛恨、推翻残暴统治的心声。b、作品里充满了对真主和宗教的赞颂之辞。同时,作者的宗教观点也渗透着同情,关心人民的人道主义思想。其主张“亚当子孙皆兄弟”也被联合国作为介绍其宗旨的箴言。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封建社会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市民阶层的兴起过程。d、 蔷薇园中还有不少富于哲理意味的诗篇。作者十分重视学识和知识的力量,他认为智慧的获得主要在于良好的教育。此外,萨迪思想及蔷薇园所表现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其根本出发点在于维持现有秩序,有时他还宣称“宿命论”的思想企图用麻痹的手段去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2、为什么说堂吉诃德既是一个喜剧人物也是一个悲剧人物?答:作为一个喜剧典型,堂吉诃德的性格是矛盾的、复杂的,具有典型的二重性:一方面它是真理和正义的捍卫者;另一方面他又是荒诞不经的幻想家。一方面他是悲剧英雄;另一方面他又是喜剧丑角。正如小说结尾所言:“他活着是一个疯子,死了是一个智者。 ”作为喜剧人物:a、受到骑士小说的毒害,堂吉诃德几乎完全失去了现实感。在主观幻想中,他要通过恢复骑士道来铲除罪恶。他把风车当成了穷人,把穷客店当成了豪华的城堡b、堂吉诃德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正好截然相反。他的游侠行为不但没有解救别人,反而给别人带来了更大的灾难。他释放了被鞭打的牧童,牧童反而遭到了更加残忍的殴打c、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骑士道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虽然新的社会中仍存在许多“不平” ,但由于受到骑士小说的毒害,堂吉诃德所选择的解决社会矛盾的手段却是十分落后的,更是违反历史进程的。所以,堂吉诃德既要受到生活的惩罚,更要受到历史的嘲讽。d、恢复已成为历史陈迹的游侠冒险行径与新时代构成尖锐冲突,这违反常规的矛盾冲突不可能体现严肃的社会冲突,因此,冲突的产生必然是喜剧性的效果,那么,堂吉诃德这一主要人物自然就成了喜剧的、滑稽的。作为悲剧人物:a、堂吉诃德有高尚善良的品德亦有崇高的理想。他以古代“侠义”骑士为榜样,时时、处处以“救苦、扶危、济困”为己任。他三次冒险旅程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进行的。b、他坚信骑士道。为了推行骑士道,他不怕被人们嘲笑,更不怕侮辱和打击。尽管被人打掉了牙,打断了肋骨,削掉了半只耳朵,甚至被人锁在笼子里他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c、堂吉诃德是进步的人主义思想的热情传播者。只要不牵涉到骑士道,他的神智就是清醒的,对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批判都是深刻的,闪耀着人文主义的理性光芒。d、在桑丘任总督之前,他总是对桑丘“训诫” ,其内容足以看出,它将对社会改革的希望寄托在贤明的统治者身上。他总要求桑丘破除门阀士族的观念e、堂吉诃德所渴望的社会,虽然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代表了人民的美好夙愿,但是在现实中去无法实现。他身上那些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理想也并没有得到世人的同情,甚至还遭受了无情的打击。因此,堂吉诃德的个性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矛盾:符合了历史和人民的要求,却依旧不能实现的理想。这种矛盾冲突必然奠定了堂吉诃德悲剧性的人物形象。3、论述蔷薇园的艺术特色。答:萨迪文学创作的成就首先表现在对于波斯语的运用和创作上。其代表作蔷薇园的艺术特色有:a、故事中穿插诗歌,韵散结合,诗文并茂。b、 蔷薇园含有大量的格言、警句,把讲故事和道德训谕结合起来,通俗易懂。如:“宝石即使落在泥潭里,仍是一样可贵,尘土虽然扬到天上,也无价值。 ”c、采用白描的手法,运用朴实而精炼的语言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场面。d、笔法时而庄严,时而诙谐,时而讽刺,不拘一格。语言准确生动,使人在聆听教诲的同时获得艺术美的享受。4、论述浮士德的精神。答:歌德代表作浮士德中浮士德的形象是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浮士德精神首先是一种笃信实践的入世精神。浮士德在将希伯来文的圣经译成德文时,决定将“泰出有道”转译成“泰出有行” ,体现了他实践意识的觉醒。于是他充满自信,敢于与魔鬼定赌,走出象牙塔,最终找到满足与幸福。浮士德精神还是一种不甘堕落、永不满足的精神,正像浮士德所言:“有两个灵魂在我胸中,它们总想分道扬镳;一个怀着一种强烈的情欲,以它的卷须紧紧攀附着现世;另一个却拼命要脱离尘俗,高飞到崇高的先辈居地。 ”任凭魔鬼百般以恶有恶,浮士德虽有暂时的踟蹰,但绝不栖息止步。他的瑰玮之处在于那不竭的活力总是携着人性的善审判内心的恶,这种审判横亘人类的文明进程,也使浮士德的形象葆有难以言尽的魅力。由于与魔鬼的约定,浮士德不可以对事物有所满足,一旦他说出“停留一会儿吧”这样的话,他就会堕入地狱。因此,浮士德只能不断的突破自我,去追求爱、美、礼、实践,浮士德才在精神探求的范围内成长。于是人们将这样一种对事物永不满足的精神视为浮士德精神。总而言之,歌德创造的浮士德就是把艺术化的浮士德人物形象上升为精神化的浮士德形象,让它体现一种不断进取、超越自我,去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的精神,也隐约的象征着德意志民族的顽强精神。5、论述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答: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其内容十之八九与商人和商业活动相关,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入世求实的重商精神,渗透了伊斯兰宗教精神,安拉创造世界和人,所有人都重行动,但一切均由安拉决定。大多讲的是人们如何发家致富的故事。首先,这些故事大都反映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讽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与罪恶。如:死神的故事 、 驼背的故事等其次,许多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和普通群众的优美品德、智慧和斗争精神。如:渔翁的故事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再次,还有不少是表现人民美好生活理想的故事,而人民的美好生活理想往往又表现在追求美好的婚姻和爱情上。这其中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爱、有神魔介入的人与人的爱和人与神之间的爱三种类型。如巴索拉银匠哈桑的故事等。最后, 一千零一夜还有不少航海冒险的故事,表现了新兴商人冒险远航追求财富的精神。 如:辛伯达航海历险记 。6、论述哈姆莱特的性格发展阶段。答: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处于理想与现实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其性格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a、 “快乐的王子”阶段。此时的哈姆莱特性格是乐观、积极的,或者可以说是毫无现实感的生活在理想世界中的一个丹麦王子,几乎没有也不会接触到7生活中的阴暗面。同时,大学期间便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在其眼中父亲就是理想的化身,母亲则如同圣母一般的爱着每一个人。b、 “忧郁的王子”与“思考的王子”阶段。初回丹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