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1,第四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共振论,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2,一、二烯烃的命名* 二、电子效应* 1.共轭效应 -、p- 2. 超共轭效应 -、-p 三、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1. 1,4-加成 2. 双烯合成,【本章重点】,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3,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双键的烯烃,叫多烯烃。 如: 1,3,5-庚三烯。 分子中含有两个双键的烯烃,叫二烯烃,又称双烯,通式CnH2n-2。 根据二烯烃中双键的位置,可将二烯烃分为以下三类:,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4,二烯烃的分类,1.累积(积聚)二烯烃 两个双键连接在同一个碳
2、原子上的,如:C=C=C 2.共轭二烯烃 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的,如: CH2=CH-CH=CH2 ( 1,3-丁二烯),3.隔离二烯烃 两个双键被两个或两个以上单键隔开的,如:CH2=CH-CH2-CH2-CH=CH2 (1,5-己二烯),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5,二烯烃的系统命名法,1.选主链 选含双键个数最多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叫“X二烯”,在此烯烃中,最长碳链有5个碳,但因选主链要求双键个数最多,所以只能含两个双键的4个碳的碳链为主链。,2-乙基-1,3-丁二烯,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6,二烯烃的命名,2.主链编号 从最靠近双键的一端编号,双键的位次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写在母
3、体名前,数字间用逗号隔开。,1,4-戊二烯,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7,二烯烃的命名,3.书写名称 最后将取代基的位次、数量、名称写在母体名前,就构成二烯烃的全名。,4-乙烯基-1,6-庚二烯,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8,二烯烃的命名,4.顺反异构体命名 按顺反标记法及Z/E标记法标出顺反结构,并写在全名前即可。,(2Z,4E)-2,4-庚二烯,顺,反-2,4-庚二烯,(3E,5E)-1,3,5-庚三烯,反,反-1,3,5-庚三烯,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9,S-顺-1,3-丁二烯 或 S-(Z)-1,3-丁二烯,S-反-1,3-丁二烯 或 S-(E)-1,3-丁二烯,只是两种不同
4、的构象,而不是不同的构型.,S指单键(single bond),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10,4.2 二烯烃的结构,1、丙二烯的结构,两个键相互垂直,线形非平面分子,累积二烯烃的结构不稳定,很难单独存在,隔离二烯烃的性质与单烯相同,在本章中不作讨论,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11,2、 1,3-丁二烯的结构,1,3-丁二烯(简称丁二烯)是共轭双烯中结构最简单,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经现代物理学方法测得1,3-丁二烯物理数据如下。,从数据上来看,C2-C3间的键较烷烃中的C-C键短,而C1-C2、C3-C4间的“C=C”比单烯中“C=C”长。即在丁二烯中,单(长)键变短,双(短)键增
5、长,其键长发生了平均化。,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12,结果,4个p电子不是局限在C1-C2、C3-C4间运动,而是在整个分子中运动,形成一个“共轭键”,这种现象称“电子离域”,所形成的离域键也叫“大键 ”。,电子离域,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13,分子轨道理论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两个成键轨道1与2 叠加结果:C1- C2 C3- C4之间电子云密度增大,C2- C3之间电子云密度部分增加., C2- C3之间呈现部分双键性能。(键长平均化),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14,分子轨道理论与价键理论观点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分子轨道理论认为,成键电子的运动范围不再局限于构成双键的两个碳
6、原子之间,而是扩展到包括四个碳原子的整个分子轨道中, 分子轨道1和2的叠加,不但使C1与C2之间、 C3与C4之间的电子云密度增大,而且C2与C3之间的电子云密度也部分增大,使之与一般的碳碳键不同,而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1,2,CH2=CH-CH=CH2,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15,象1,3 丁二烯分子中,四个电子不是分别固定在两个双键碳原子之间,而是扩展到四个碳原子之间的这种现象,称为电子的离域。,电子的离域体现了分子内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这样的分子称为共轭分子。这种体系称为共轭体系。,由于电子在整个体系中的离域,均会影响到分子的其余部分,这种电子通过共轭体系传递的现象称做共轭
7、效应(C效应),4.3 电子离域与共轭效应(conjugative effct) (C效应),共轭(conjugation)其实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含义,只不过是多个轨道之间互相交盖重叠在一起的意思。,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16,由此可见,共轭效应的结果将导致:,(1) 键长的平均化,表现在CC单键的缩短。,(2) 体系能量降低,表现在氢化热上:,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17,同是加2mol的H2,但放出的氢化热却不同,这只能归于反应物的能量不同。,这个能量上的差值通称为离域能或共轭能,它是由于电子的离域引起的,是共轭效应的表现,其离域能越大,体系能量越低,化合物则越稳定。,有机化学,二
8、烯烃 共轭体系,18,(3) 共轭体系在外电场的影响下,将发生正、 负电荷交替传递的现象,并可沿碳链一直传递下 去,它不因碳链的增长而减弱。,丁二烯由于存在“交替极性”,使其性质与单烯的性质有着明显的不同。,由于电子离域,使得其中一个键受到其它分子的影响而发生极化时,也必然影响到另一个键,并使其发生同样的极化,从而产生了“交替极性”。,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19,1、 - 共轭体系,由电子的离域所体现的共轭效应,称为- 共轭体系。, - 共轭体系的结构特征是:双键、单键、 双键交替连接。组成该体系的不饱和键可以是双 键,也可以是三键;组成该体系的原子也不是仅 限于碳原子,还可以是氧、氮等
9、其它原子。如:,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20,在共轭体系中, 电子离域的表示方法:,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21,2. p - 共轭体系,由轨道 与相邻原子的p 轨道组成的体系,这个p 轨道与 键的 p 轨道平行,从侧面重叠构成 p - 共轭体系。如:,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22,能形成 p - 共轭体系的除具有未共用电子 对的中性分子外,还可以是正、负离子或自由基。,烯丙基正离子 烯丙基负离子 烯丙基自由基,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23,3. 超共轭体系,(1)-超共轭体系,C-H键与相邻轨道之间的电子离域。,参与超共轭的 C H 键越多,超共效应越强。,有机化学,二烯烃
10、共轭体系,24,C-H电子的离域对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影响,-p 超共轭 六条C-H键参与 -p 超共轭,结果:正电荷分散,体系稳定。,(2) - P 超共轭体系,C-H键与相邻原子上的P轨道之间的电子离域。,碳正离子稳定性次序: 3o C+ 2o C+ 1oC+ CH3+,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25,碳正离子稳定性次序: 3o C+ 2o C+ 1oC+ CH3+,给电子基,使正电荷分散,碳正离子稳定:,吸电子基,使正电荷更集中,碳正离子不稳定;,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26,稳定性: B A C,比较下列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27,综上所述,在共轭体系中各种
11、共轭效应对 分子影响的相对强度是:, - 共轭 p - 共轭 -超共轭 - p 超共轭,- 和 -p 超共轭体系的共同特点是:参 与超共轭的CH键数目越多,超共轭效应越强。,超共轭效应比共轭效应弱得多。(键与键或P轨道部分重叠),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28,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和形成共轭体系的方式不同,会使共轭体系中电子离域具有方向性,共轭效应有吸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表示)和给电子的共轭效应(用+C表示),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29,吸电子的共轭效应(-C效应),电负性大的原子以双键的形式连到共轭体系上, 电子向电负性大的原子方向离域,产生吸电子的共轭效应。,出现
12、和 的交替分布,且电负性大的原子上有较高的电子密度。,、 、 等构成的共轭体系有-C效应。,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30,给电子的共轭效应(+C效应),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与双键形成共轭体系,则产生+C效应。如:,烷基自由基及烷基碳负离子有+C效应。,一些原子或基团的+C效应强度顺序: 半径: -F -Cl -Br -I - OR -SR 电负性: -NR2 -OR -F O- OR O+R2,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31,电子效应分类,电子效应,诱导效应,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32,电子效应总结1,在烯烃中我们学习了诱导效应,二烯烃中又学习了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这三种效应统称为
13、电子效应,其中共轭效应比其他两种电子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 诱导效应(+I,-I):分子内各原子电负性不同,而使分子中电子云分布发生变化 (导致共价键的极性变化,随碳链增长而减弱)。,极性变化是单一方向。,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33,电子效应总结2,共轭效应(+C,-C):共轭体系中,由电子离域而引起的电子分布不均衡性交替极性,并可通过键传递,不受碳链长短的影响。如:,Br-Br,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34,电子效应总结3,超共轭效应:由键电子离域而引起的电子位移效应,作用比共轭效应弱,并与C-H键数目有关, C-H键越多,引起的超共轭效应就越大。,电子效应对有机反应的难易、反应位置
14、及生成何种产物均有重要的影响,学习和研究有机反应机理经常要用到。,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35,+,+,+,+,+,-,-,-,-,-,-,-,+,(主产物),a,b,练习:P126,4.4 共振论,1. 共振论的基本概念,共振论是价键理论的延伸和发展,是用经典的结构式表达电子离域的体系。,共振论基本观点:当一个分子、离子或自由基不能用一个经典结构式来表示时,可用几个经典结构式的叠加来描述。叠加又称共振,这些可能的经典结构称为极限结构或共振结构。,经典结构的叠加或共振称为共振杂化体。它能较确切地代表分子的真实结构。,极限结构之间的共振(共同组成共振杂化体)。,() () (),能量最低的极
15、限结构(最稳定的极限结构)与共振杂化体(分子的真实结构)之间的能量差称为共振能。 共振能越大,体系越稳定。,极限结构越稳定,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越大。 能量较高稳定性较小的贡献小,有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2. 共振结构对共振杂化体的影响,1) 具有相同稳定性的极限结构参与形成的共振杂化体特别稳定,2) 参与共振的极限结构越多,共振杂化体越稳定,极限结构数目增多,共振杂化体能量降低,稳定性提高。,3) 越是稳定的极限结构,对杂化体贡献越大。,3. 共振结构的稳定性判断,1)共价键数目相等的极限结构,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相同.,2)共价键数目多的极限结构比共价键数目少的极限 结构更稳定,贡献大 贡献较
16、小,3) 满足八隅体的极限结构比未满足的稳定,(稳定),4)没有正负电荷分离的极限结构比电荷分离的稳定;两个异号电荷相隔较远或两个同号相隔较近的极限结构稳定性差。,稳定性:(1) (2)(5) (6) (7),5)在满足八隅体电子结构, 但有电荷分离的极限 结构中, 电负性大的原子带负电荷, 电负性小的原子带正电荷的极限结构较稳定。,6)键角和键长变形小的贡献大。,贡献大 贡献较小,4. 书写共振(极限)结构式遵守的基本原则,1)符合经典结构式的书写规则。 如碳为4价,第二周期元素的价电子数不能越过8个。,2)极限结构中原子的排列完全相同,不同的仅是电子排列。,电子或未共用电子对的移动,3)共
17、振式中成对电子数或未成对电子数应相等,讨论 指出下列各对化合物或离子是否互为极限结构。,练习:P130 4.6,5、共振论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 (),可以用共振论解释共轭体系中很多结构与性质方面问题,烯丙基正离子比较稳定的原因:,共振式,(p-),由此可见,上述产物只是双键的位置不同,该重排称为烯丙基重排或烯丙位重排。,练习:P107,具有相同稳定性的极限结构参与形成的共振杂化体特别稳定,局限性:,结论:P130,都不稳定,共振、共轭与离域的涵义都相同,它们是对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述方法。,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49,4.5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共轭双烯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单烯都很相
18、似,单烯能发生的反应,共轭双烯也可以发生同样的反应(如亲电加成、氧化、聚合等),但共轭二烯烃由于其独特的结构使其也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些反应。 如1,4-加成反应和双烯合成反应(Diels-Alder reaction) 。,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50,4.5.1. 1,4-加成反应,共轭二烯烃的加成比单烯容易进行,属亲电加成反应机理,其与X2、HX等试剂反应时可生成两种不同产物。,一分子的试剂加到C1、C2上时,该加成反应称1,2-加成,此反应与单烯时情况相同。 但当一分子试剂加到C1、C4上时,两个双键变成单键,同时在C2C3间形成一个新的双键,这种加成反应称1,4-加成反应。,3,4-
19、二溴-1-丁烯,1,4二溴-2-丁烯,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51,1,4-加成反应,同样丁二烯与HBr的加成也有类似的现象。,在1,4-加成反应中,共轭双烯是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与单烯加成有明显不同,因此, 1,4-加成也称共轭加成,共轭加成是共轭二烯烃的特征反应。,3-溴-1-丁烯,1-溴-2-丁烯,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52,p - p -,+ - + -,+ -,+ +,1,2 加成 1,4 加成,稳定性(2)(1),p-共轭,4.5.2 1,4 加成的理论解释,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53,影响加成方式的因素,共轭二烯烃的亲电加成究竟是以1,2 加成为 主还是以1,
20、4 加成为主,与其结构和反应条件有 关。总的说来,有如下规律:,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54,一般情况下: 在非极性溶剂中,低温,短时间反应,产物以1,2-加成为主。 在 极性溶剂中,高温,长时间反应,产物以1,4-加成为主。,影响加成方式的因素,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55,为什么低温有利于1,2 加成,而高温有利于1,4 加成?,产物比例取决于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受控于活化能大小,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速率控制产物比例速率控制或动力学控制,低温 1,2-加成 高温 1,4-加成,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56,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物粒子的动能增大,活化能垒已不足以阻碍反应的
21、进程,此时决定最终产物的主要因素是化学平衡。,产物的稳定性控制产物比例平衡控制或热力学控制,稳定性:,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57,所以: 低温时,反应受动力学控制,1,2-加成反应速度快。 高温时,反应受热力学控制,1,4-加成产物稳定。 较高温度下,热力学控制,产物稳定性决定反应方向;低温下,动力学控制,活化能大小决定反应方向。,4.5.3 电环化反应(自学),4.5.3 电环化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直链共轭多烯烃分子可以发生分子内反应,在其两端之间环合形成一个键的反应及其逆过程,称为电环化反应。,反应具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59,4.5.4 双烯合成,双烯合
22、成又称D.Diels-K.Aider reaction 共轭双烯与含碳碳叁键或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称D-A反应、周环反应及双烯合成。,双烯体 亲双烯体,此反应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反应,可将链状分子转化成环状化合物,而且收率较高 (D-A两人为此获1950年诺贝尔化学奖) 。,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60,大量实验事实表明:,当双烯体连有供电子基团,而亲双烯体连有吸电子基团( 如:CHO、 COR、 CN、 NO2等)时,亲双烯体应是亲电试剂,所以当双键上连有强吸电子基时,由于有更强的亲电性,更有利于双烯合成反应。,双烯体:共轭双烯(S-顺式构象、双键碳上连供电子基) 亲双烯体:烯烃或炔烃(重键碳上连吸电子基)。,双烯体 亲双烯体,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61,图 4.10 DielsAlder 反应机理,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62,预测下列双烯体能否进行D-A反应?,A、B能,P137 4.10,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63,双烯合成,顺丁烯二酸酐,4-环己烯-1,2-二甲酸酐,鉴定共轭二烯烃,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64,有机化学,二烯烃 共轭体系,65,周环反应,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报告三篇
- 塑料、玻璃制品类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作再生资源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柴油机尾气净化催化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15篇)
- 商务合同制作规则学习的意义
- 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 电脑办公软件基础知识
- 收银转正工作心得总结大全10篇
- 塑料制品公司文职人员聘用合同
- 高铁乘务员个人求职自荐信5篇
- 人教鄂教版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 (高清版)DZT 0213-2002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 消防安全评估消防安全评估方案
- 工程造价专业《工程经济》课程标准
- ZARA服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
- 设备维保的市场化运作与服务模式创新
- 幼儿园科普知识宣传
- 中医减肥药方-超有效分类型
- 论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趋势
- 办公楼室外地面维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样本
-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4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