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登记审查技术规范_第1页
农药登记审查技术规范_第2页
农药登记审查技术规范_第3页
农药登记审查技术规范_第4页
农药登记审查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药登记审查技术规范农业部农业检定所二零一零年六月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产品化学资料审查原则第三章 毒理学资料审查原则第四章 药效资料审查原则第五章 残留资料审查原则第六章 环境影响资料审查原则第七章 标签审查原则第八章 综合审查原则第九章 续展登记审查原则第十章 相同产品认定原则第十一章 广告审查原则附件:1、农药产品规格要求 2、几种特殊作物药效试验点数要求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统一农药登记审查标准,规范审查行为,确保农药登记审查工作科学、合理、公正、公平,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等有关法规规章,结合农药登记审查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

2、适用于农药田间试验审批、农药临时登记、农药正式登记、农药续展登记、农药广告审查等行政许可事项的技术审查。第三条 本规范规定了农药登记审查的通用技术规范,对特殊农药应结合其实际特点并参照本技术规范进行审查。第四条 农药登记实行分专业审查,从事分析、生测、毒理、残留、环境、监督和药政的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产品化学、药效、毒性、残留、环境影响、标签和综合资料的相关审查工作。第五条 农药登记权分析、药效、毒理、残留、环境影响等试验应由农业部考核确认的试验单位完成。除农药登记资料规定要求必须在我国进行的试验项目外,其他项目可以使用根据我国签署的双边或多边协定确定的或登记评审委员会审议认可的境外机构

3、出具的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为中文或英文,内容应符合我国农药登记试验的有关规定,英文报告应附加中文摘要资料。GLP试验机构出具的报告应同时附获得GLP认证的相关证明材料。对特殊农药的有关试验,如目前尚无农业部认可的试验单位能够承检或试验单位暂时不具备试验条件,生产企业可与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商定,委托具有试验能力的单位进行。第二章 产品化学资料审查原则第六条 形式审查(一)完整性审查提供的产品化学资料项目应完全符合农药登记资料规定。(二)有效性审查新农药应提交国家级质检报告和方法验证报告,其他类型登记农药应提交省级以上法定质量检测机构出具的质检报告和方法验证报告。产品质量报告和方法验证报告应由同一检

4、验单位出具。全组分分析试验应由农药部认可的全组分分析试验单位完成,同时应提交全组分试验备案表。格项目的检验方法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公认的检测方法。第七条 技术审查(一)原药(母药)1.有效成分识别各项数据应完整、准确。有效成分的中文通用名称、英文通用名称、中文化学名、化学文摘(CAS)登录号、结构式参照GB4839-2009农药中文通用名称的规定;英文化学名称参照IUPAC名称或英国作物保护委员会(BCPC)的e-Pesticide Manual 。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数字代号,可登录HTTP:/查询。有效成分如异构体,则异构体的命名及其

5、异构体比例应准确;如有效成分以酯或盐等形式存在,应明确有效成分存在的形式的具体名称。结构式、实验式应与有效成分名称相对应。2.有效成分纯品的物化性质纯品的理化性质是纯度不低于98%时,该化合物所具有的理化性质。新农药有效成分理化性质应提供测定报告,但已在其它国家获得登记的新农药,其有效成分理化性质可以查询。理化性质的测定如采用已有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方法检测的,可提交标准方法代码,不必重复标准方法中的内容,但需补充相关的试验细节。自创测定方法的,应提供完整的检查方法。理化性质检测报告应符合试验导则或方法标准中的规定,通常包括的内容有:被试物和对照物信息、材料与方法的描述、实验现象描述、试验结果

6、、统计方法、结果讨论与评价、结论、试验开始时间和试验完成时间、试验地点、试验单位等。有效成分理化性质的查询,应详细说明:a. 数据来源,如文献名称、期刊的卷、期、页等;b. 与上述查询数据对应样品的纯度,来源;c. 测定方法。若采用国际或国内标准方法,应标明方法号,否则,应提供完整的检测方法。3.原药(母药)的物化性质原药产品一般不能引用文献资料数据,需给出检测方法和测定结果;如采用已有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方法的,可提供标准方法代码,不必重复标准方法中的内容,但需补充相关的试验细节。自创测定方法应提供完整的检测方法。如果原药含量达到98%以上,可以引用有效成分理化性质数据。原药理化性质检测报告

7、的要求同有效成分理化性质。4.控制项目及其指标(1)有效成分含量 明确有效成分的最低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不设分级。有效成分含量的确定,可以参照全组分分析试验报告中的数据,以平均值减去3倍标准偏差作为含量的下限(允许申请人制定更严格的下限,如2倍标准偏差)。若在合成过程中采用专门技术,有目的地提高了某个或某几个异构体的含量时,必须注明异构体比例关系。注意与名称相符。(2)相关杂质含量 明确相关杂质的最高含量(一质量分数表示),并说明确定最高含量的主要依据,一般以检测结果的最高值或平均值加上3倍标准偏差作为确定杂质最高含量的依据。农药产品中应该控制的相关杂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A国家标准或

8、行业标准中有限量要求的杂质;B属于农药有效成分,但在登记产品中作为杂质的;C农药登记管理部门对某农药或杂质做出禁、限制规定的;D专家审查确定应加以限量的杂质。(3)其他添加成分含量 根据实际情况对所添加的稳定剂、安全剂等,应明确其名称和含量。稳定剂和安全剂要求提供基本的理化性质及相关参数,安全剂还需要提供有关检测方法。(4)酸度、碱度或pH范围 酸度或碱度以硫酸或氢氧化钠质量分数表示,不考虑其实际存在形式。PH值范围应当规定上下限。企业根据产品的特性确定具体范围,以保持产品的稳定为原则。(5)固体不容物 规定最大允许值,以质量分数表示。应根据化合物性质选择能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并且毒性相对较低的

9、溶剂,如丙酮、水、乙醇。(6)水分或加热减量 规定最大允许值,以质量分数表示。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限量指标,以保持产品的稳定为原则。5.与产品质量控制项目及其指标相对应的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所有产品质量控制项目都应有相对应的检测方法,并要求对有效成分、相关杂质和安全剂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方法确认。检测方法包括方法提要、原理(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试剂、仪器、操作条件、试液配制、测定步骤、结果计算、允许差和相关谱图等。检测方法的确认应包括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原始谱图等,对低含量(0.99。(3) 精密度 至少作5次平行样品的测定,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数据结果的合格性应以修改的Hor

10、wits公式为依据:RSD%1098-102190-1101-1097-1030.1-180-120195-1050.175-1250.01-0.190-1100.0180-120(5)最低检出浓度(LOQ) 含量低于0.01%时,需要提供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采用信噪比S/N=3来计算最低检测浓度。6.控制项目及其指标确定的说明对控制项目及其指标的制定依据和合理性做出必要的解释。7.原药5批次全组分分析报告全组分包括有效成分0.1%以上含量的任何杂质和0.1%以下的相关杂质。对农药产品中的相关杂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有限量要求的杂质;属于农药有效成分,但在登记产品中

11、作为杂质;农药登记管理部门对某农药或相关杂质做出禁、限制规定的;FAO/WHO农药标准中规定的杂质;科学推测可能存在的新相关杂质。A. 定性分析对有效成分提供: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质谱(MS)和核磁共振谱(NMR)的试验方法、解析过程和结构式。对杂质提供: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中至少一种定性试验方法、解析过程、结构式、和杂质名称。反离子的鉴别:当有效成分以一种盐等形式存在时,而有效成分的鉴别方法不能鉴别其反荷离子时,应单独提供适应于其反荷离子的鉴别方法。这个方法对原药或母药尤其重要,以便于让制剂加工者确认他们使用的原材料。反荷离子的鉴别试验可以是有效成分鉴别试验的一部分。例如

12、,反荷离子可以用熔点法,或有效成分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鉴别时,其盐的特征谱带应满足分析要求。B. 定量分析提供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测定方法及方法确认过程。8.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和方法验证报告提供符合规定的法定质量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和方法验证报告,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和方法验证报告应由同一检测机构出具。产品质量检测报告项目应当包括产品质量控制项目中规定的所有项目。方法验证报告包括:色谱条件的改变、仪器的改变、样品制备的改变、平行测定的所有结果、色谱图(包括标样和样品),并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加盖检测单位公章。如果涉及到异构体拆分、也应当对拆分方法进行验证,含量低于1%的母药除外。方法验证报

13、告主要对有效成分、相关杂质、安全剂的测定方法进行验证,对于其他项目的方法由企业自行完成相关数据,可不提供检验机构出具的方法验证报告。9.生产工艺应包括:原材料的名称、代码、纯度。代码可以是CAS号或供应商个规定的代码。反应方程式(包括主产物、副产物)。生产流程图。10.包装应包括材料、形状、尺寸、重量、运输和贮存注意事项、安全警示、验收期等。(二)制剂1.有效成分的识别具体要求同原药。2.原药(母药)基本信息制剂生产厂家应提供原药(母药)产品中有效成分(实际存在的形式)含量、相关杂质含量、异构体比例等。若加工制剂使用的原因对异构体的比例有规定,在制剂中叶应做出相应的规定。3.产品组成制剂产品中

14、所有组分的具体名称、含量及其在产品中的作用。对于限制性组分,如渗透剂、增效剂、安全剂等,还应当提供其想名称、结构式、基本物化性质、来源、安全性、境内外使用情况等资料。4.加工方法描述应描述主要设备和加工过程。加工方法的描述应充分反映出有效成分在加工过程中是否转化为其衍生物。5.鉴别试验如采用化学法作为鉴别试验方法,应提供知识2中鉴别方法。异构体的鉴别应与所用原因或母药相对应。反离子的鉴别:当有效成分以某种盐的形式存在,而不同的盐活性又有明显差异时,有效成分的鉴别方法应能鉴别盐的种类。农药登记资料规定中规定“对有效成分含量低于1%的卫生用药,在对产品有效成分的鉴别试验(包括异构体的鉴别)做出说明

15、的情况下,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异构体拆分方法”。根据上述规定,企业可以不提供制剂异构体拆分方法及方法验证报告,但提交的资料中应包含下列内容:(1)当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是某一特定异构体的含量时,有效成分含量应当是总含量乘以所使用原药中有效异构体比例系数。(2)当有效成分由一个以上异构体按不同比例组成时,应规定总含量,及不同异构体所占的比例。(3)鉴别试验中,应说明原药中异构体的比例范围,及原药异构体的拆分方法和色谱图。6.理化性质此项数据不能查询,需要提供该产品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和检测方法。制剂理化性质检测报告要求同有效成分理化性质。不同剂型的农药产品,至少应提交以下理化性质资料。气雾剂:药液外观、

16、药液密度、产品可燃性(资料中明确标明为易燃易爆产品的除外)、产品腐蚀性、产品爆炸性(资料中明确该产品包装为压力容器,注明相关注意事项,并提交推进剂的爆炸性数据范围等资料的产品除外);蚊香、蝇香、电热蚊香片:外观、可燃性(以自然温度表示);电热蚊香液:外观、密度、粘度、闪点、腐蚀性、爆炸性;饵剂:外观、可燃性(可根据产品组成加以说明);防霉防蛀剂:对二氯苯、樟脑需提交外观、密度、其他理化性质可引用原药的理化性质资料;花露水、趋避剂、涂抹剂:外观、密度、粘度、闪点、腐蚀性、爆炸性;烟剂:外观、密度或堆密度、可燃性;粉剂、颗粒剂:外观、密度或堆密度、可燃性、爆炸性、腐蚀性;乳油、微乳剂、可溶液剂:外

17、观、密度、闪点、爆炸性、腐蚀性;可湿性粉剂、可溶粉剂、可溶粒剂、可溶片剂、水分散粒剂、可分散片剂:外观、密度或堆密度、可燃性、爆炸性、腐蚀性;悬浮剂、悬浮种衣剂、悬乳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外观、密度、粘度、闪点、爆炸性、腐蚀性;可分散油悬浮剂:外观、密度、粘度、爆炸性、腐蚀性;水剂:外观、密度、闪点、爆炸性、腐蚀性;油剂、超低容量液剂:外观、密度、粘度、闪点、爆炸性、腐蚀性。7.产品质量控制项目(1)有效成分含量(包括异构体比例)有效成分由多种存在形式(例如盐或酯)的,除标明有效成分母体含量外,还应当标明制剂中其衍生物的含量。有效成分含量一般以质量分数表示,并按表2的要求规定有效成分含量的允

18、许波动范围。表2 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范围要求标明含量X(%或g/100ml,202允许波动范围X2.515%X(对乳油、悬浮剂、可溶液剂等均匀制剂)25%X(对颗粒剂、水分散粒剂、气雾剂、蚊香等非均匀制剂)2.5X1010%X10X256%X25X505%XX502.5%或2.5g/100ml注意事项:a. 如液体制剂产品以质量浓度(g/L)表示有效成分含量,同时要注明有效成分质量分数(%)。b. 电热蚊香片的含量通常以mg/片表示,它的含量限量允许波动范围,先折算成质量分数,然后从表2中选择适当的对应值。c. 对有效成分质量2.5%的气雾剂或2.5mg/片的电热蚊香片产品,允许波动范围是有效

19、成分含量的25%。d. 对盘香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范围,应当不高于标明值的40%,不低于标明值的20%。e. 特殊产品可以参照表2,制定有效成分含量范围要求。f. 对气雾剂产品,应当提交抛射剂(不能将氯氟化碳类物质作为抛射剂)的名称及含量等资料,但不必再产品质量控制项目中作出规定。g. 对应含一种或几种不同生物活性同分异构体的产品,应根据异构体的名称,在控制指标中规定相应异构体的含量,或规定总酯含量,同时规定相应异构体比例。h. 允许波动范围涉及到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也考虑了生产、取样和分析中存在的误差,但不包括特殊情况下要求的超量。如果制剂加工时需要有一个超量来补偿贮存中的分解量,可以偏离表中

20、给出的上限,但在资料中,应说明这一超量的合理性。(2)相关杂质含量 同原药产品化学资料审查原则。对农药产品中的相关杂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a.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有限量要求的杂质;b.属于农药有效成分,但在登记产品中作为杂质的,应对该杂质进行限量规定和检测;c.农药登记管理部门对某农药或相关杂质做出禁、限制规定的,应按规定要求执行;d.专家审查确认应加以限量的杂质。(3)其他限制性组分 同原药产品化学资料审查原则。(4)其他与剂型相关的控制项目 详见附件1.附件1中未列出的剂型,可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规格要求。创新剂型的控制项目可根据有效成分的特点、施

21、用方法、安全性等因素制定相关的控制项目。(5)贮存稳定性包括低温稳定性(适用于液体制剂)、热贮稳定性(适用于固体、液体制剂)、冻融稳定性(适用于微胶囊制剂)。a. 低温稳定性:测定方法应执行国家标准(GB/T19137-2003),并给出低温稳定性合格的判断依据。如在农药产品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b. 热贮稳定性:测定方法执行国家标准(GB/T19136-2003),并给出热贮稳定性合格的判断依据。一般热贮稳定性有效成分分解率不大于5%,有机磷产品人热贮分解率不大于10%,卫生用农药的分解率不大于10%,热贮后相关杂质的含量应符合产品规格要求。如在农药产品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2、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c. 冻融稳定性:微胶囊悬浮剂的冻融过程,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不可逆的反应,包括无法控制的有效成分结晶所引起的胶囊的失效。因此该制剂是否具体抵御反复的结冻和融化过程的能力,是应该考虑的一项重要的性质。除非另有协议,结冻和融化稳定性试验应在室温、(202)和(-102)之间做4个循环,每个循环为结冻18小时,融化6小时。8与质量控制项目及其指标相对应的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所有产品质量控制项目都应有对应的检测方法,并要求对有效成分、相关杂质、安全剂、渗透剂和增效剂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方法确认。检测方法应包括方法提要、原理(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试剂、仪器、操作条件、试液配制、测

23、定步骤、结果计算、允许差和相关谱图等。检测方法的确认应包括方法的线性关系、精美度、准确度、原始谱图等,对含量(0.01%)的控制项目及其指标还应当给出最低检测浓度。具体要求同原药。9.质量控制项目及其指标确定的说明对控制项目及其指标的制定依据和合理性做出必要的解释。10产品质量检测与测定方法验证报告同原药审查要求。11.包装、运输和贮存注意事项、安全警示、有效期等农药产品有效期审查应遵循以下原则: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原则上有效期为两年,最多不超过三年。对已制定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产品,对有效期的要求从其规定。申请有

24、效期为三年的产品,应提交三年常贮存稳定性试验报告,并经相关处室审批通过。常温贮存稳定性试验报告的内容、产品保质期质量要求以及审查标准应符合农药常温贮存稳定性试验通则(NY/T1724-2007)的规定。当企业对某些特殊产品欲规定三年以上的有效期时,企业应提交相应周期的常温贮存稳定性试验报告,由我所组织专家综合审查并做出决定。12.常温贮存报告常温贮存稳定性试验应执行农药常温贮存稳定性试验通则(NY/T1427-2007)的规定。对某些已知比较稳定的有效成分,可提供0和24个月两个时间点的检测数据。产品有效期审查的基本要求:(1) 有效成分分解率不大于10%,但分解率大于5%时,应提交分解产物的

25、资料。(2) 相关杂质含量符合标准规定。(3) 样品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和贮前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4) 包装材料耐制剂腐蚀。13.30贮存18周稳定性试验报告(仅限于质量无明显差异的相同产品)取3批次正常生产的原包装产品进行试验。在贮存过程中应于贮存初始和贮存结束2个时间点对样品进行检测。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有效成分含量及分解率、相关杂质含量、分解产物含量(当有效成分分解率大于5%时)和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参见NY/T1427-2007附录),观察包装物是否变形、渗漏和其他被腐蚀现象,并提交1批次原始记录及原始谱图(包括标样和样品)的复印件。产品有效期审查的基本要求同常温贮存

26、报告。第八条 专业审查结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产品化学资料进行评价,并给出产品化学资料是否符合登记要求的结论:1. 产品化学资料是否齐全;2. 产品质量控制指标是否合理;3. 分析方法是否可行;4. 质检报告和方法验证报告是否符合要求;5. 剂型是否合理,产品组成是否符合该剂型的要求。第三章 毒理学资料审查原则第九条 形式审查(一) 完整性审查根据产品申报的登记阶段和登记类别,对照资料要求,检查毒理学试验资料项目是否齐全。(二) 有效性审查1.毒理试验单位应在农业部920号公告公布的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名单中。2.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资质分A/B/C三级,不同资质级别试验单位可承担的试验项目

27、范围不同,试验单位在其资质范围内完成的试验报告才予认可。3.试验单位在2008年8月1号以后承接的毒理试验,报告封面上应注明协议备案号。第十条 技术审查(一) 试验规范性审查审查试验的设计、方法、观察和检查指标已经结果处理等是否原则上符合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的要求,不得出现可能影响试验评价的偏差或信息缺失。(二) 判定产品毒性级别1.农药产品的毒性级别根据急性经口、经皮和吸入毒性试验的LD50或LC50来判定。三项试验所用试验动物一般应为大鼠。2.每项试验中应分别对雌、雄性动物分别判定毒性级别(见表3)。当农药对两种性别的实验动物毒性级别不一致时,按毒性级别高的计。 表3

28、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急性经口LD50(mg/kg)55-5050-500500-50005000急性经皮LD50(mg/kg)2020-200200-20002000-50005000急性吸入LC50(mg/kg)2020-200200-20002000-500050003.当根据不同试验判定的毒性级别不同时,取最高级别作为该产品的毒性级别。注:急性吸入毒性试验中,当受试物浓度已达最大可能达到的浓度时,仍无动物死亡,则此试验结果可不作为判定毒性级别的主要依据。4.其他应注意的事项(1)制剂的毒性不能高于原药的毒性。(2)混配剂不能增毒。(3)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

29、,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4)卫生用农药,除原药不能为剧毒或高毒外,中等毒及中等毒以上的制剂不得用于室内。(三) 毒理学试验审查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一般情况下,出颗粒剂和由专业人员施用于空仓或粮食熏蒸的产品外,制剂的急性经口毒性不能为剧毒或高毒。2.急性经皮毒性试验制剂的急性经皮毒性不能为剧毒或高毒。3.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出由专业人员施用与空仓和粮食熏蒸的产品外,农药产品的急性吸入毒性不能为剧毒或高毒。4.皮肤刺激性试验按照皮肤刺激反应进行分级。制剂对皮肤有腐蚀性的,应进一步提交原药的皮肤刺激性试验报告进行审查。如果原药无皮肤腐蚀作用,而制剂有皮肤腐蚀作用,则不能批准该制剂登记;

30、原药和制剂均有眼睛腐蚀作用的,由评委会讨论能否批准该制剂登记。6. 皮肤致敏性试验按照致敏率进行分级。制剂不能为强度致敏物或极强度致敏物。7. 致突变试验包括Ames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和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微核试验。(1)当前三项中有一项为阳性,而第四项为阴性时,需增加一项体内试验,首选体内UDS试验;如果前三项均为阴性,而第四项为阳性,应增加体内哺乳动物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或显性致死试验。(2)对四项试验结果出现了两项或两项以上的阳性结果,则一般不能通过。如该品种在生产中不可缺少,则应进行进一步的试验,对产品综合评价,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8.

31、亚慢性毒性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毒性反应、程度、靶器官和剂量-反应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试验的雾作用剂量。9.致畸试验将试验各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处理,鉴定农药是否有母体毒性、胚胎毒性以及致畸性,提出无作用剂量和/或最小致畸剂量。在进行结果评价时,应考虑所有动物品系的历史资料,包括自发畸变种类和频率。10.繁殖毒性试验计算各项繁殖指数,进行系统分析,观察受试物组合对照组有无显著性差异和剂量-反应关系,以确定受试物的繁殖毒性,同时根据某一指标的差异进一步评价繁殖毒性的损害作用特点。对试验结果分析时,应与亚慢性毒性试验、致畸试验及其他试验结果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11.慢性毒性试验对

32、所有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合前期试验,同时考虑毒性效应和病理检查结果,综合评价染毒剂量与毒性反应、及其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试验的无作用剂量。12.致癌试验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四条判断致癌试验阳性的标准。(1) 肿瘤只发生在染毒组动物中,对照组无该类型肿瘤;(2) 染毒组与对照组动物均发生肿瘤,但染毒组发生率明显增高;(3) 染毒组动物中多发性肿瘤明显,对照组中无多发性肿瘤或只少数动物有多发性肿瘤;(4) 染毒组与对照组动物肿瘤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染毒组中肿瘤发现的时间较早。上述四条中,染毒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任何一条有显著性差异即可认为该受试物的致癌试验

33、为阳性结果。染毒组和对照组肿瘤发生差别不明显,但癌前病变差别显著时,不能轻易否定受试物的致癌性。13.毒性代谢动力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受试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受试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脏器、组织和体液中的分布特征,生物转化的速度和程度,主要代谢产物和生物转化通路,排泄的途径、速度和能力,受试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的可能性、程度和持续时间作出评价。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各种毒物动力学参数进行独立学意义的评价。14.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或临时每日允许摄入量(TADI)根据已有毒理学资料,选择无作用剂量,并应用适当的安全系数,评价ADI或TADI是否可行。(四) 应注意的问题在毒理学资

34、料审查中,应注意区分试验指标和作用是否具有毒理学意义,参考背景信息和相关试验结果,并结合人群接触毒性情况等资料,对产品的毒理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第十一条 专业审查结论在各部分审查的基础上,给出产品的毒理学审查结论。通过审查的,应明确产品的毒性级别及有关要求;不能通过的,说明原因或要求补充的材料;特殊问题可提请评委会或专家讨论。第四章 药效资料审查原则第十二条 形式审查(一)完整性审查按照申请人确定的登记类别,应提交完整、真实、科学、可靠的资料。对照农药登记资料规定以及946号、1157号、1158号等公告及农药登记管理政策和规定的相关要求,逐项审查企业提交的试验申请和登记申请的药效资

35、料是否完整。1.试验申请资料(1)田间试验申请表;(2)作用方式、作用谱、作用机理或机理分析;(3)室内活性测定报告;(4)对当茬试验作物的室内安全性试验报告;(5)混配目的说明和室内配发筛选报告(混配制剂);(6)改变剂型、含量、使用方法、使用剂量的目的意义;(7)试验作物、防治对象、施药方法、注意事项;(8)其他资料(已有的国内外登记情况或综合查询报告)。2.登记申请资料(1)登记申请表;(2)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复印件;(3)作用方式、作用谱、作用机理或机理分析;(4)抗性研究(对靶标生物敏感性测定、检测方法等);(5)室内活性测定报告;(6)对当茬试验作物的室内安全性试验报告;(7)混配目

36、的说明和室内配发筛选报告(混配制剂);(8)药效试验报告、示范试验报告、使用情况综合报告;(9)对田间主要天敌影响资料;(10)产品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对长残留除草剂,要提交后茬作物安全性试验报告。田间药效试验报告的数量和试验点数须重点审查。如资料不完整,则不予通过。(二)资料的有效性审查重点审查资料的政策性、真实性和规范性。提交的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符合农药登记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如农业部第194、199、671号公告对甲拌磷等11种高毒农药及甲黄磷、氯磺隆、胺苯磺隆的规定;菊酯类农药及氯铃脲等禁止在水田使用;有关机油、柴油产品的规定等。农农发199711号和农农发199920号文件:

37、三氯螨醇、氰戊菊酯禁止在茶树上使用。2.试验申请表的内容应准确、完整制剂中有效成分及其他成分的名称、含量、剂型、试验作物、防治对象等要准确、完整。3.药效试验报告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1)试验地点应与试验批准证书相符;(2)试验单位应在农业部公告公布的药效试验单位名单中;(3)试验单位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调剂、杀鼠剂和卫生资质范围,应注意试验单位及其负责人在其资质范围完成的试验报告才予认可;(4)药效试验报告封面上应有试验批准证书号、试验样品封样号、试验协议号、承担单位名称、总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签字、试验单位盖章;(5)药效试验报告应在有效期内。药效试验应在许可之日起3年内完成,田间药

38、效试验报告的有效期为5年(第一年报告完成之日起)。第十三条 技术审查资料通过形式审查之后,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等相关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或准则,对室内活性测定试验报告、田间药效试验报告等规定的资料进行技术审查,一般应重点审查药剂的有效性、安全性、抗性、风险性。(一)有效性药剂(单剂或混剂)效果的有效性时其能否登记的基本前提,也是能否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的以个基本属性。有效性审查一般涉及单剂的室内活性测定,混剂的配方筛选,田间小区试验效果及大田示范试验范围等。1.室内活性测定试验报告 依据行业标准的要求,审查供试靶标的种类、数量、试验方法、试验结论的科学、合理性、

39、针对靶标的有效剂量范围等。2.配方筛选报告 根据提交的混配目的意义说明审查报告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生产实际的需要,一般考虑缓解抗性、扩大作用谱或降低生产成本等。重点审查混剂配方及筛选试验结果是否与其目的相符,试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标准,配方筛选试验结果一般应该表现为加成或增效作用。3.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根据申请药剂的作用方式、作用谱、作用机理及靶标生物的特点等,重点审查药剂的有效性,包括试验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施药时期及施药方法是否合理,与对照处理(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比较得出的结果是否准确、科学等。对于常规的药剂,一般除草剂要求对靶标的防效在90%以上;杀菌剂对真菌病害防效在8

40、0%以上,土传病害及病毒病等难防治病害防效应在60%以上;杀虫剂对一般防效应在85%以上;卫生杀虫剂效果应在相应的A级和B级范围。明显低于上述防效的,应提交相关说明材料。对于作用机理或使用比较特殊的药剂,如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药剂的防效可参照以上标准适当从宽掌握。4.示范试验报告及使用情况综合报告 重点审查申请产品登记剂量下在国内不同地区大面积使用对靶标生物的防治效果,是否仍能达到或接近小区试验效果。(二)安全性安全性审查包括申请产品对当茬作物的安全性、对邻近作物的安全性、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等。1.当茬作物安全性 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确认安全施药时期、方式、剂量范围和

41、选择性指数,审查其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不同作物品种的安全性等。室内安全性试验结果一般选择性指数要再2.0以上;田间试验结果,一般要求药剂推荐剂量的倍量作用下,对供试作物安全或有可恢复性药害而不影响产量。2.对邻近作物的安全性 因药剂的理化特性和制剂的不同,是否容易挥发、飘移、淋溶、径流等而造成邻近作物的药害。要明确对药剂敏感的作物,确认安全距离或有效防范措施等。3.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药剂如土壤活性高,就存在后茬药害风险,参考欧洲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PPO)的有关推测,至少测试当地3种以上后茬主栽作物,以明确药剂的施药剂量与后茬安全种植作物种类、安全间隔时间、土壤理化特性及其

42、种植、耕作制度之间的关系,给出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4.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 农药使用中自然释放到环境中的部分农药会对一些非靶标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等造成影响。在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审查中,重点审查药剂对田间主要扑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影响,并作出评价。如果申请登记的药剂是用于作物的花期或授粉昆虫活动期,需审查药剂对作物或授粉昆虫是否安全。(三)抗性参考欧洲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PPO)的有关推测,对供试药剂进行抗性风险性评价。重点对企业提交的抗药性研究资料、包括对靶标生物的敏感性测定、抗药性监测控制方法或预防措施的资料,进行其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的审查评价及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可混性,对现有高抗性风

43、险药剂的可替代性评价。(四)风险性综合以上相关技术审查结果,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分析该药剂的优势与劣势,使用的风险,审查该药剂登记的必要性和应用前景等,如存在较高的风险,如何规避或解决。例如,长残留药剂存在后茬药害风险,但可以通过限定施药剂量、次数、时期、应用地区(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定)、后茬间隔期等得以避免。第十四条 专业审查结论技术审查后要给出专业审查结论。结论一般包括药剂的效果(室内靶标和田间的靶标)、安全性(单茬作物、后茬作物、其它生物)、使用技术要点(应有时期、包括靶标和作物的生长期、施药方法、施药次数、推荐药剂剂量和有效量、喷液量等)、注意事项及与其他常规药剂比较等。针对高风险农

44、药,应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在注意事项中尽可能给出明确的规避方法或策略。当技术审查中发现问题,又不能有效解决时,可咨询农药登记专业技术顾问团的相关专家,或提请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讨论,以决定是否有必要开展盲样验证试验。第五章 残留资料审查原则第十五条 形式审查(一)完整性审查企业应按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相关登记种类,提供用于登记的残留试验报告,申请免除残留试验资料的应提供书面免除残留资料申请。残留资料摘要应包括试验作物、时间、地点、施药方法、施药次数、施药剂量、测定部位、最终残留量、安全间隔期、推荐的每人每日允许摄入量、推荐的农产品最大残留限量等。(二)有效审查1.残留试验报告应由农业部公告的具有资质的

45、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出具。2.已过保护期产品的正式登记,若符合减免资料的有关规定,应提交书面免除残留资料的申请;授权产品需要提供授权企业的授权书原件及残留试验报告复印件。第十六条 技术审查1.审查内容在我国完成的残留试验报告。2.审查原则注意审查残留试验是否按照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及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进行,按照登记的施药剂量和推荐施药次数在作物上使用是否安全。(1)农药登记残留试验田间设计的合理性试验地点的数量应符合农药登记资料规定附件2的要求,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种植区域进行试验。最终残留试验施药剂量为推荐最高施药剂量及其1.5倍剂量,施药次数为推荐施药次数及增加1次施药次数,注明施药间隔期。田

46、间试验小区的面积及数量应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要求。采收间隔期应按农药残留试验准则5.3的规定进行设置。作物采收应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7.2.1附录A作物分类及采样部位和推荐采样量的要求,进行检测的作物部位应包括作物的可食部分。(2)残留分析方法包括测定作物(应当明确其具体部位)、土壤、水中农药母体及其主要代谢物和有毒代谢物的分析方法。内容包括方法来源、原理、仪器、试剂、操作步骤(包括提取、净化及仪器条件)、结果计算、方法回收率、灵敏度、变异系数等相关内容应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规定。附有典型谱图(标准品、空白、添加、实测等)。添加回收率:回收率试验添加浓度一般为3档,分别是比MRL低一个数量

47、级;MRL;比MRL高一个数量级。当MRL就是方法检出限时可作2档添加回收率测定。每档至少做5个重复。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添加试验的最低浓度。应检测相关的有毒代谢物,如:丁硫克百威检测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甲拌磷检测甲拌磷砜和亚砜、代森锰锌检测ETU、丙森锌检测PTU、乙酰甲胺磷检测甲胺磷等。(3)在作物中的代谢该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转化、分布、最终代谢物和降解物及其毒性资料。(4)企业应提供我国制定的MRL,当我国未制定MRL时,应提供CAC推荐或其他国家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MRL),提供日允许摄入量(ADI),并注明出处和时间。最终残留量应该不超过参考的最高残留限量值,当1.5倍试验

48、剂量的最终残留量数值超过最高残留限量时,不同意该产品登记。(5)根据我国的膳食结构,结合农业残留试验数据技术该农业在我国的膳食暴露量。(6)报告授权审查原则授权的残留试验报告应符合现行的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和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等规定。根据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申请人“必须提供独立拥有相同有效成分、剂型、使用范围和方法资料的已登记者的授权”,必须同时提供授权企业的授权声明及完整的残留试验报告,且授权企业必须已经取得登记,授权方有效。授权情况有以下4种:根据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申请人“必须提供独立拥有相同有效成分、剂型、使用范围和方法资料的已登记者的授权”。必须同时提供授权企业的授权声明及完整的残留试验报告复

49、印件,且授权企业产品必须已经取得登记,授权方有效。(必须经过审查的报告方可授权)单制剂的残留试验资料可以授权给有效成分、剂型、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相同,有效成分使用剂量在1.5倍以下的单制剂和混配制剂使用;混配制剂残留资料可以授权给配方、剂型、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相同,有效成分使用剂量在1.5倍以下的混配制剂使用。(7)对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场所使用的农药,如仓贮用、防腐用、保鲜用的农药等,企业提供1年残留试验报告即可,但应包含进行密闭条件及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残留试验报告(残留试验数量要求见农药登记资料规定附件2)。第十七条 专业审查结论根据申请人建议在我国境内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及施药剂量、施药

50、次数、施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且结合残留试验报告,判定该药是否能够在我国登记,并制定该农药的登记合理使用建议;特殊情况的,应提交农药登记评审会讨论。第六章 环境影响资料审查原则第十八条 形式审查(一)完整性审查按照申请人确定的登记类别,对照农药登记资料规定逐项审核提交的环境试验资料是否齐全。申请减免某项环境试验的,应详细说明减免理由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数据或资料,理由不充分的不能减免相关资料。(二)有效性审查1.在我国进行的试验项目应由农业部认可的农药登记环境试验单位完成。2.使用农药登记管理系统软件对试验协议进行备案。2008年8月1日后签订的相关试验协议,试验报告上无“协议备案号”的,不予认可。

51、第十九条 技术审查(一)试验规范性审查各项试验报告(或摘要)均应按照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和相关试验准则的要求,提供完整的试验信息。如试验报告(或摘要)中提供的试验信息或技术内容不完整,或出现其他可能影响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偏差,则该试验报告(或摘要)应视为不合格,不予认可。(二)环境行为试验审查应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判定农药的各种环境行为特性。1.挥发性 根据试验结果判定农药在3种不同途径(空气、水、土壤)的挥发性级别。2.土壤降解性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农药在好氧及厌氧条件下母体的降解途径、母体及主要代谢物的降解性,判定土壤降解性级别。3.土壤表面光解性 根据降解半衰期判定土壤表面光解性级别。4.土壤吸

52、附性 根据试验结果判定农药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5.淋溶性 根据薄层层析试验结果判定农药在3中土壤中的淋溶性,或依据土柱淋溶法试验结果判定农药在3种土壤中的淋溶性。6.水-沉积物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农药在2中水-沉积物体系中母体和主要代谢物的降解特性。7.水解性 根据试验结果判定农药在3种PH值缓冲溶液中母体及主要代谢物的水解性。8.水中光解性 根据降解半衰期判定土壤表面光解性级别。9.生物富集性 根据生物富集系数(BCF)值的大小,判定农药生物富集性。(三)非靶标生物毒性试验审查农药非靶标生物毒性等级,应根据按有效成分计的试验结果判定。1.鸟类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根据毒性测定结果,

53、判定农药对鸟类的急性经口毒性等级。2.鸟类短期饲喂毒性试验 根据毒性测定结果,判定农药对鸟类短期饲喂毒性等级。3.蜜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根据毒性测定结果,判定农药对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等级。4.蜜蜂急性接触毒性试验 根据毒性测定结果,判定农药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等级。5.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 根据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初步判定农药对赤眼蜂的风险性等级。6两栖类急性毒性试验 根据毒性测定结果,判定农药对两栖类的急性毒性等级。7.鱼类急性毒性等级 根据毒性测定结果,判定农药对鱼类的急性毒性等级。8.水蚤急性毒性试验 根据毒性测定结果,判定农药对水蚤的急性毒性等级。9.藻类急性毒性试验 根据毒性测定结果,判

54、定农药对藻类的毒性等级。10.家蚕急性毒性试验 根据毒性测定结果,判定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等级。11.蚯蚓急性毒性试验 根据毒性测定结果,判定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等级。12.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根据毒性测定结果,判定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等级。13.对非靶标植物的影响 根据毒性测定结果,判定农药对植物的危害影响。(四)其他试验首先根据试验目的,审核试验设计、试验结果等内容,根据试验结果对农药的环境行为特性或非靶标生物毒性进行评价。(五)特殊情况根据农药登记资料规定中有关规定,对特殊情况应符合下述相关要求:1.种子处理剂、非喷雾使用的颗粒剂剂土壤处理剂。如加工上述制剂的原药不具有内吸性,则可减免

55、该制剂蜜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蜜蜂急性接触毒性试验、家蚕急性毒性试验和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如加工上述制剂的原药具有内吸吸性,则可减免该制剂蜜蜂急性接触毒性试验、家蚕急性毒性试验和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 2.用于仓库、仓储原粮、浸果(浸幼果除外)的制剂。如施药过程中药液进入环境的可能性很低,在详细说明施药方法的前提下,可减免制剂环境试验资料。3.灭生性除草剂(如草甘膦等)的原料和制剂。可申请减免原药、制剂非靶标植物影响试验资料。4.直接用于桑树的制剂提供的资料除符合大田用农药制剂产品登记的一般要求外,还应提供该制剂在桑树上的残留讲解动态试验报告。5.具有调节昆虫生长作用的农药提供的资料除符合农药登记的一般要求外,还应提供该农药(原药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