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试题高一期末考试题_第1页
高中试题高一期末考试题_第2页
高中试题高一期末考试题_第3页
高中试题高一期末考试题_第4页
高中试题高一期末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 一 期 末 考 试2010120120语 文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

2、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A. 揣(chui)摩 驯(xn)服 填(tin)补空缺 混(hn)混沌沌.B. 隽(jun)永 菲(fi)薄 纤(qin)纤十指 数见不鲜(xin).C. 束缚(f) 煤屑(xi) 惩(chng)一警百 忸怩(n)不安.D. 敛裾(j) 解剖(pu) 婆娑(su)起舞 方枘(ru)圆凿.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 近日,各国政府不绝如缕地派舰艇打击日益猖獗的索马里海盗,声势浩大,令人瞩目。B

3、中小学生减负提了很多年了,但减负并不是教育部门的几个领导信誓旦旦地做出保证就能解决的问题。C.台湾前“总统”陈水扁家族洗钱案,以陈水扁无保释放告一段落,这个差强人意的结果,令台湾民众非常失望。.D.国家决定实施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政策,已经成为有车族经常谈论的风起云涌的话题。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南方各大城市房价起落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城镇化建设判断失误造成的。.B由美国经济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强烈动荡,深刻折射出金元帝国及其附属势力控制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巨大漏洞。.C“隐性辍学”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现实,它关乎一群活生生的、迷惘而又无奈的孩子,更是对社会良心的拷问。

4、.D2008年,一股“山寨”风席卷了文化领域。这种山寨文化体现出了非主流,它的盛行显示的是这个时代创造性的匮乏。.4下列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3分)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_,_。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5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庄周,战国时哲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其

5、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对后代影响很大。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集体创作的结集,后世尊称为南华经。B杜牧,字牧之,其诗擅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成就极高,与著名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是晚唐诗的主要代表之一。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等。C徐志摩是现代诗坛上“新月派”的主将之一,其诗深受英国浪漫派诗歌的影响,风格飘逸轻灵,代表作是再别康桥新月集飞鸟集等。D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康有为合称“康梁”。他的文章明白畅达,论说精辟。作品多收于饮冰室合集。6默写(15分每空1分)(1)书生意气,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 (诗经氓)(3)

6、亦余心之所善兮,_。 (屈原离骚)(4)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_。 (曹操短歌行)(5)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6)_,池鱼思故渊。 (陶潜归园田居)(7)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_。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8)问渠哪得清如许,_。 (朱熹观书有感)(9)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10)黑云压城城欲摧,_。 (李贺雁门太守行)(11)风萧萧兮易水寒,_! (战国策)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4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

7、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下沾我衣。.注旅,野生无主。葵,一种可食用的植物。.7、简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始”字的好处。(2分). .8、这首诗情调悲怆,请结合诗中的一个具体事件简要赏析。(4分) .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

8、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予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

9、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节选自苏轼赤壁赋)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襟危坐 端正B酾酒临江 面对C举匏尊以相属 劝酒D知不可乎骤得 突然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苏子愀

10、然 何为其然也B郁乎苍苍 知不可乎骤得C顺流而东也 抱明月而长终D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哀吾生之须臾11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的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做“对文”。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不是“对文”的一句(3分)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B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客人触景伤怀,由古与今的对比、宇宙无穷与人生短暂的对比中生悲,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生悲,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B文

11、中“客”可能有其人,但也可理解为欲擒故纵手法之运用,借“客”之名,制造议论的对立面,借以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C文段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蕴涵人生哲理。D行文善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主观情愫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13、翻译下面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注释】圬(w):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与:语气词,

12、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诛:责备。翻译: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_三、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文,回答1416题(12分)直面软法 罗豪才 什么是法? 来源:学*科*网在中国法学界,诸如“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之类的理念根深蒂固。这就意味着,法只能是国家立法意义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即只能是国家立法中的那些具有“命令服从”行为模式、能够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我们称之为“硬法”;而那些旨在描述法律事实或者具有宣示性、号召性、鼓励性、促进性、协商性、指导性的条款,其逻辑结构不够完

13、整,没有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似乎只能称之为“软法”。 近年来,伴随公共治理的兴起,后一类软法规范越来越多,在社会公共治理中变得更为重要、不可或缺。 为了摸清我国国家立法中到底有多少软法这个“家底”,我们课题组近期就国家立法中的软法所占比重展开实证分析。在市场监管,财政、税务和金融,教科文体,城乡建设,司法行政,公安,医药卫生,农业等8个重要公法领域,我们统计了84部法律(占现行229部法律中的36.7%),135部行政法规(占现行669部行政法规中的20.2%),92部地方性法规和189部规章。这500部立法共有20482条,其中软法条款为4328,占21.13%。随着时间推移,软法规范所

14、占比例还呈现攀升趋势。 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在现代公共治理过程中,除了国家立法不再是清一色的硬法规范,软法规范越来越多之外,还有三类不属于国家立法的重要规范也需要关注:其一,国家机关创制了大量的诸如纲要、指南、标准、规划、裁量基准等规范性文件,旨在满足部分公共管理、特别是国家机关自我管理方面的制度需求;其二,各类政治组织,比如政协、共青团等,创制了大量旨在解决参政、议政问题的自律规范;其三,名目繁多的社会共同体,比如足协、村委会等,创制了大量的自治规范,以实现社会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事实上,这三类规范与国家立法中的软法规范具有三大相同特征都体现公共意志;都要得到国家的明示或者默示;其

15、实施也都不能依靠国家强制力,主要依靠利益诱导、社会舆论、组织自律、自愿服从等方式。由此,我们暂且也将这三类规范称之为“软法”。 公共治理实践中,以上四类软法规范在矫正硬法失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填补硬法空白、弥补硬法不足、丰富硬法细节等方式回应了法治化的现实需要。如果社会生活中没有软法规范,那么公共治理和法治建设都将难以想象。 值得注意的是:后三类软法规范的制定亟待法律规制。这三类软法规范,由于目前并不受国家立法法的规制,其生成过程屡屡出现漏洞,有的甚至突破了程序正当和实体正义的底线,游离于法治原则与法治精神的规制之外,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以俗称“红头文件”的规范性文件为例,买房中考加分

16、的,给公务员设定卖番茄指标的,指定买某一品牌香烟的,要求临街住户只能挂白色窗帘的近年来,稀奇古怪的红头文件频频被曝光,其制定之滥、内容之乱,已饱受社会诟病。 一言以蔽之,软法更需要是良善之法,其制定也急需法律定规。如何实现软法之治,这一重大的现实课题,给我们的学者和立法者都提出了挑战。 (摘自人民日报2009.7.8)14下列理解不合乎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硬法”之“硬”只体现在其“命令服从”行为模式上;B现行法律中硬法条款所占比重较大;C重视软法之治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D软法具有硬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5下列关于“软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义务教育法是“软法”;B

17、良善是软法的突出特征;C软法的制定不受国家立法的规制;D软法的实施同样需要依靠国家强制力。16依文意,作者认为如何实现软法之治?请分点作答。(6分)(1)(2)(3)(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5分)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鲍鹏山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

18、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

19、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立起。“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

20、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

21、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总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选自天纵圣贤,有

22、删改) 17请解说第段中划线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的含义。(4分)18把离骚和诗经进行比较,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的?请纵观全文,分点一一概括。(6分)19根据本文内容并结合相关知识,举例阐述“艺术创造”“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5分)第三部分 表达交流(72分)四、语言运用(12分)20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4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

23、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21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性,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也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止的世界趋势。而在许多最需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长期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时,开始应我们的学生要求打算用英语,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各民族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呢?但法国大使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顺序是:_22下面两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家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对“家”的信息加以概括。(不超过 30字)(5分)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

24、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服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岁的女儿时,第一句就是:“我又有家了。”答:家 。五、作文(60分)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处在青春年少的中学生,不再像童年时那样天真单纯,已开始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思考。思考越多,烦恼也就越多。有成长的烦恼,有情感上的烦恼,有代沟问题的烦恼,有选择文理科的烦恼,有对传统教育方式的烦恼等等。面对烦恼,学生的看法和感受也不一样,有人

25、说烦恼可以算作一种磨炼,是一种必要的感情体验;有人说烦恼是成熟的标志,成熟是一种美丽,烦恼也何尝不是一种美丽?有人说,烦恼是心地不宽、心灵不坦然的表现,烦恼不利于身心健康,不利于学习、生活和成长。那么你的看法怎样呢? 请以“烦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个字。(2)请以“面向大海”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高一语文答题卡一、选择题 第15,9-12,14-15小题在答题卡的相应序号上填涂答案(33分)题号1234591011121415答案6、默写(15分,每空1分)(1)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_,

26、_。 (诗经氓)(3)_。 (屈原离骚)(4)_, _。 (曹操短歌行)(5)_,_。 (王羲之兰亭集序)(6)_ (陶潜归园田居)(7)_。_ (苏轼赤壁赋)(8)_。 (朱熹观书有感)(9)_, (龚自珍己亥杂诗)(10)_。 (李贺雁门太守行)(11)_! (战国策)7、简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始”字的好处。(2分). 8、这首诗情调悲怆,请结合诗中的一个具体事件简要赏析。(4分) 13、翻译下面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翻译_16依文意,作者认为如何实现软法之治?请分点作答。(6分)(1)_ (2)_ (3) 17第段

27、中划线句的含义。(4分)_ _ _ 18分点概括。(6分)(1)_ (2)_ (3)_ 19举例阐述“艺术创造”“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5分)_ _ _ _语言运用(12分)20仿写两个句子。(4分) _,_;_,_。21、排序是: _(3分)19、(5分)家_,_。高一语文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1D。解析:A项,混(hn)混沌沌;B项,纤(xin)纤十指;C项,束缚(f)。(3分)2B。解析:A项,“不绝如缕”,形容像用一根细线连着,形容极其危急,也形容声音细微连绵不断。B项“信誓旦旦”,表示诚意的誓言;C项,“差强人意”,大体上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强”,振奋);D “风起云涌”,

28、指狂风刮起,云层涌来,形容雄浑磅礴之势。3C。解析:A项,句式杂糅,把“由于”和“造成的”去掉;B项,歧义,同时“折射”与“漏洞”不搭配;D项,“体现”后面对宾语中心词残缺。4B。解析:本段文字讲的中心话题是“龙”与“中国人”,所以空缺处两句都不应离开“龙”,而且这里的“中国人”应泛指中华民族的所有儿女。据此可知B正确。A项,“中国人”被称“唐人”,与“龙”无关,C项“中华儿女”是“炎黄的子孙”,也与“龙”无关,D项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说的不是全体“中华儿女”,故这三项都不对。5C(新月集飞鸟集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作品)6默写(15分 每空1分)(1)挥斥方遒(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3)

29、虽九死其犹未悔(4)青青子衿,沉吟至今(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6)羁鸟恋旧林(7)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8)为有源头活水来(9)落红不是无情物(10)甲光向日金鳞开。(1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7、一个“始”字准确传达了主人公六十五年昼思夜念,年朽力衰方得回转家园的亦悲亦喜的复杂心情。(1分),有力揭示了当时兵役制度惨无人道的现实,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1分)。8、【参考答案一】:经过漫长的兵役生活,主人公终于回到故乡,在归乡的途中迫不及待地向乡里人打听家中情况,然而得到的回答却是:家中亲人早已尽入黄泉!他心中渴望与家人团圆,共享天伦,然而面对的却是无情的事实,这巨大的反差,传达了悲怆的情调。【参考答案二】:经过漫长的兵役生活,主人公终于回到家,当他在荒芜的家园中采来野谷、野葵煮成饭菜后,猛然意识到自己孑然一身,有谁会同他一起吃饭呢?他心中渴望与家人团圆,共享天伦,然而面对的却是无情的事实,这巨大的反差,传达了悲怆的情调。(找准两个典型事件中的一个并能简明连贯阐述2分,明确愿望与现实的含义及其反差2分。)9D(屡次)10C(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B项形容词词尾,可不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