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8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2)_第1页
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8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2)_第2页
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8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2)_第3页
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8记承天寺夜游》word教案(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记承天寺夜游(2 课时)一、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点诵读、积累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探讨。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课间准备:放映子午书简中苏轼部分。(二)导入新课: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

2、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 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生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谪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提示:( 1)念 / 无与无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 / 寻张怀民。( 2)怀民 / 亦未寝,相与 / 步于中庭。( 3)庭下 / 如积水空明,水中 / 藻荇交横,盖 / 竹柏影也。2、生听读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

3、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生译读,师巡回质疑)抢答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2)念无与 采者:(思考、想到)( 3)月色入 :( )( 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 民亦未寝:(睡)( 6) 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8)但少 人如吾两人者耳(只)( 了) 答 ( 2):翻 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 者想到没有可以交 取 的人。( 2)庭下如 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 水一 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水中

4、水藻,荇菜 横交 ,原来是那 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 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 竹和翠柏?( 5)但少 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 缺少有像我 清 逸致的人 了。 :通 精彩的比 ,我 初步 懂了 文,接下来 大家 2 分 准 ,下一回我 行挑 。老 : 生朗 比 (生准 )5、挑 老 : 生朗 比 要求: 得流 自然, 得声情并茂。(男、女各一名,挑 教 ,其他学生据朗要求,作点 。)(四)精 文,与文本 。1、生默 文,并思考 答 (三):先思考,后分 ,再 答。( 1)作者 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作者所 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 3)夜游期 ,作者

5、的心情 生怎 的 化?(提示:先找关 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4)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 无竹柏?但少 人 如吾两人者耳。”生成答案 :( 1)一是因 作者被 滴,心情郁 、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 月色很美。写作背景 接:元半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 有关如 王安石新法的 句, 他以 新法,并将他逮捕入 , 就是“写台 案”。 的 、折磨, 差点 了 袋。后由于范 、 方平等的 救,案件惊 两 ,十二月 救出 ,被 到黄州,住 副使,但不得“ 公事”,也就是 做着有耻无 的 客。( 2)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 人的感受是空灵、皎 、明

6、不 ,此句定景 用 18 个字,却 造出生 的意境,我 不妨仔 玩味,看它妙在何 ?品析语言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添一添,品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2 )删一删,品修辞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预设参考答案:( 1)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

7、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然 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2)删去后当然不好。因为原句(一)用比喻,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天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原句(二)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 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而删去后, 不但没了新意生动形象,更改变了原意。(

8、3)为降低教学难度,先出现关键词句,再让学生体味作者的心情。欣然 起行(欣喜之情)念无与为乐 (有点遗憾)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寻(有急切访友之情)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相与步 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4)月光虽非夜之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 淡泊名利, 无论到哪里, 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所

9、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 ”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具有闲情逸致, 兴趣高雅之人, 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但壮志难酬, 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五)与作者对话面对此景此情,难道你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师:解读了文本,读懂了作者,接下来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生齐读)师小结: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 抚平心灵的创伤, 表现了他坦荡、 旷达,笠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我们在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背诵课文。(生背诵课文)(六)拓展、积累师: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 要么是谦君子, 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 要么暗示着分离, 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 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抒怀。 你能说出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