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信息化教育研究.ppt_第1页
第9章-信息化教育研究.ppt_第2页
第9章-信息化教育研究.ppt_第3页
第9章-信息化教育研究.ppt_第4页
第9章-信息化教育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9章 信息化教育研究,一、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对象和范式 二、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 三、信息化教育研究实践,学习目标 1.对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常用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质的研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对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的选题、课题实施的基本流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掌握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一、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对象和范式 (一)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对象 1.AECT94定义中的研究对象 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给教学技术下的定义是:“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该定义明确地把 “过程”和“资源”定义为教学技术的

2、研究对象,把媒体包含在学习的资源和过程中,所以,我们可以用图9-1来说明教学技术的研究结构:,【解释】:张敞: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张敞替妻子画眉毛。旧时比喻夫妻感情好。【出自】:汉书张敞传:“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抚。”【示例】:假如,相如病渴,虽为儒者所讥,然夫妇之情,人伦之本,此谓之正色。(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张敞画眉造句例子:1、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敞画眉体现的是夫妻和睦恩爱的生活。2、张敞经常在家给妻子画眉毛,长安城中传说张京兆画的眉毛很妩媚。于是张敞画眉便作为典故流传下来。3、张敞画眉中的张敞

3、,是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4、张敞画眉的字面意思是张敞替妻子画眉毛。5、张敞画眉,旧时比喻夫妻感情好。6、张敞画眉,闺中之事,按理说,如果他不外传,家里的小厮是不敢张扬出去的,或者张敞内心里,是隐隐希望这事儿传出去的,窃以为,张敞画眉这件挺严肃的私密之事会传出去,大概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7、于公于私都做得不错,张敞画眉可谓一石三鸟,一来,老婆高兴;二来,皇帝放心,三来清史留名。这后一点大概是他没有想到的。8、然敞无威仪,,关于教育技术得AECT94定义的基本结构,2.我国学者的研究对象观 我国学者认为,信息化是人们追求或推动一个系统中信息资源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它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

4、:信息资源应是信息化的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信息化的目的;信息网络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应有与之对应的保障机制。,南国农先生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一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三大范畴: (1)硬件建设:即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的建设,主要是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这是基础。 (2)软件建设:即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建

5、设。主要是网上课程、电子教材、教学信息资源库等建设。这是核心。 (3)潜件建设:即信息技术理论、方法的建设。主要是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等的建设。这是关键。,综上所述,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二)信息化教育研究的范式 “范式”(Paradigm)是美国科学哲学家、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1922)最早提出来的一个概念。 通俗地说,范式是指人们公认的概念系统、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根据当前国内外信息化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与走势,我们把信息化教育研究范式分为以下五大类型: 定量研究范式(Quantitati

6、ve) 质性研究范式(Qualitative) 综合研究范式(Mixed-methods) 批判理论范式(Critical Theory) 阐释学范式(hermeneutics),1. 定量研究范式(Quantitative) 定量研究范式,亦称量的研究或定量研究范型,是指运用数学、物理等手段来精确地描述教育事实,解释教育现象的一种方法。,定量研究通常包括四个步骤: (1) 选择与定义问题:研究问题必须是可以检验的假设,或研究者所感兴趣、有价值或重要性的问题,问题可以经由数据搜集、分析来加以检验或回答。 (2) 执行研究的程序:完整的实施程序包括样本或受试者的选择,测量工具的发展,数据的搜集。

7、如果有特殊实施程序,在研究设计中也应加以规划。,(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通常包括一个以上统计技巧的应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可提供研究者检验研究假设或回答研究问题。 (4) 结果探究与结论:结论的呈现主要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结论应该与最初拟定的假设或研究问题有关,研究结论也要指出研究假设是否得到支持。,2.质性研究范式(Qualitative) 质性研究范式,亦称质的研究或定性研究,是指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关系中,通过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调查和分析,对教育现象获得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的一种方法。,质的研究方法有下列几个方面的特征: (1)研究是在自然情境而非人工控制的情景中进行; (2)研

8、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不使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 (3)运用多种方法如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等方法收集资料;,(4)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和形成理论假设; (5)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理解被研究者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 (6)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关系,直接对研究产生影响。,3. 综合研究范式(Mixed-methods) 综合研究范式,是指将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综合起来使用的方法。,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反映了客观事物质与量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质与量总是统一而又不可分的。质是一定量的基础上的质,量是一定质的量。对于事物质的研究,

9、必然导致对于事物量的研究。因此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4. 批判理论研究范式(Critical Theory) 批判理论认为,事物或现象的本身经常隐含了矛盾、冲突和隐晦的状况,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此无法探究其真相和深层的涵义。因此,必需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有限/具体而非全盘的否定,亦即对事物或现象加以批判,使其能暴露和实现它自己,呈现真实的面貌,从而使我们把握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在信息化教育领域,批判理论者认为,教育技术学者们应该更关心一些本质性、重要的、前瞻性的和有关精神的研究问题,包括社会关系、女权主义、流行文化,以及教育技术与语言、视觉、人种、资本、军事、政治、伦理以及生态之间的关系。

10、,5. 阐释学研究范式(hermeneutics) 阐释学研究范式(又称为解释学、释义学、诠释学)是一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阐释学可以定义为一种理解世界的方法。通过阐释学原理的应用,在解释者对世界所熟知的意义和世界拥有的某种未知的意义(文本)之间架构起一道理解的桥梁,缩短二者之间的隔阂的距离。,信息化教育有其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性质的一面。阐释学是人文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的一种独特的方法。运用阐释学方法来研究信息化教育的现象在国内外日趋普遍,例如,文献研究方法、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都可以说是阐释学的方法。,以上五种研究范式,在信息化教育研究中都有其各自独特的作用、适用范围和意义,它们从

11、不同的侧面为探索信息化教育研究的现象及其规律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方法、工具和规则。在信息化教育研究中,既要善于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类型,同时也要善于综合运用不同的研究范式。,二、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 在信息化教育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质的研究等。,(一) 实验研究 1.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实验研究是自然科学领域内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后来逐渐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内。通常将教育中采用实验法进行的科学研究称为教育实验研究。,从上述定义可以得出: 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教育实验研究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的。 教育实验研究要以科学的理论与假设为依据。 教育实验研究要采用

12、必要的、合乎教育教学规律的控制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过程中要引起研究对象的变革。 教育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发现教育教学的因果规律。,(1)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 由于实验研究可以人为地控制有关条件,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可以观察到在自然状态下看不到的结果,从而扩大研究范围。 可以把某种特定因素分离出来,以便于分析该因素的作用。 便于测量,从而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成果。 实验结果可以重复验证。,(2)教育实验研究的类型 判断实验:通过教育实验,判断教学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或某一要素对另外要素所起的作用。往往通过验证某种事实,而产生一种新的观念或新的方法。 对比实验:通过教育实验,对两个不同群体、不同时间

13、或不同条件进行差异性比较。 析因实验:通过教育实验探讨影响某一事件发生和变化的过程,以及起主要的或决定性作用的因素。,(3)教育实验研究应用的范围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发展性研究、改革性研究、验证性研究、预测性研究经常使用实验研究法。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教育实验研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发展状态的研究。 教学改革研究。 对已有的教育观点、教育经验或其他人做过的教育实验进行验证性论证。 为形成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或改革方案提供实验依据。,(4)教育实验研究应用的条件 教育实验研究要求有“假设”,即必须有一个关于解决问题的设想,或初步待论证的理论,也就是实验者打算用来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案或答案

14、。 实验者必须掌握所实验问题的有关信息,了解前人是否已经提出过同样的假设并进行过实验;他们所做的实验是否可靠,哪些部分已经解决了,哪些部分还没有解决等。 主观条件必须达到实验的要求。主观条件主要指实验者对实验方法和技术掌握的程度,实验合作者的业务水平,对实验的态度和意愿等。,2.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步骤 教育实验研究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实施、实验的总结与评价三个基本阶段,每一阶段包括一系列的基本步骤。,(1)实验的准备 教育实验准备阶段的总体任务是制定实验研究的实施方案。具体的任务包括: 明确实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明确实验的理论基础,制定实验研究的理论假设 选择被试,分解实验变

15、量,进行实验设计 选择和编辑合适的统计工具,(2)实验的实施 实施阶段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按照实验设计,操纵自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 随时观察和测量因变量,搜集实验数据和其他重要实验资料。,(3)实验的总结和评价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三个方面: 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变量做相关分析、因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评价实验结论。通过检验实验误差,分析实验的效度。 撰写实验报告。,3.教育实验研究的常用模式 (1) 单组实验 单组实验是向一个或一组研究对象施加一个或数个实验因素,在其他各种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实验前、后的效果或将先后实验的效果加以测试比较,

16、从而证实实验因素所起的作用。单组实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单组实验的程序可以表示为: 初测实验因素复测 比较方法:复测结果初测结果 第二种单组实验的程序可以表示为: 初测实验因素甲复测1实验因素乙复测2 比较方法:(复测2结果复测1结果)(复测1结果初测结果),采用单组实验的条件是: (1)后一实验因素在实验对象中所产生的变化,必须不受以前实验因素的影响。 (2)由其他混杂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与后一阶段是一样的,或是无关紧要的。 (3)测验必须准确。两次测验结果所表示的难度应该一样,以避免实验对象由逐渐掌握测验技术而在后面的测验中得到高分。,(2)等组实验法 等组实验是单项等

17、组对比实验的简称。这种组织形式的活动安排是:按照同质局部控制的要求,选择两组条件相似的成员作为研究对象,一个组接受某个实验因素影响、另一个组无实验因素;或两个组同时分别接受不同实验因素的影响,其他各种条件保持不变。然后比较有实验因素与无实验因素影响的不同效果,或两个不同实验因素的不同效果,从而证实实验因素是否有效。等组实验也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等组实验的程序是: 实验组 初测1有实验因素复测1 对照组 初测2无实验因素复测2 比较方法:(复测1结果初测1结果)(复测2结果初测2结果),第二种等组实验的程序是: 实验一组:初测1实验因素甲复测1 实验二组:初测2实验因素乙复测2 比较方法:(

18、复测1结果初测1结果)(复测2结果初测2结果),等组实验的优点: 实行等组实验可以免去这一个实验因素对那一个实验因素的转移影响。因为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是在两个不同的组里试行的,自然不会彼此影响了。 两组所用的测验单位(即分数单位)容易相等,学生在各方面的进步速度,前后往往有相当的差别,以至形成前后测验单位实质上的不相等。在等组法中,因为两组各方面的情况都是一样的,这一组在进步速率上所受的影响和另一组所受到的大致相同。这样,采用原来的测验单位,无论哪一组都没有什么比较吃亏或占便宜的地方。,(3) 循环组实验 循环组实验又称轮组实验,其组织方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件并不相同的组作为实验对象。实

19、验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一组接受实验因素甲的影响,同时另一组接受实验因素乙的影响,然后分别求出各自的实验效果;第二期两组对调所接受的实验因素,即一组接受乙、另一组接受甲的影响,然后分别求出各自的实验效果。最后,把两组接受实验因素甲的效果相加,与两组接受实验因素乙的效果相加后进行比较,从而证明甲优还是乙优。其基本程序是:,第一期 实验一组 初测实验因素甲复测(效果甲1) 实验二组 初测实验因素乙复测(效果乙1),第二期 实验一组 初测实验因素乙复测(效果乙2) 实验二组 初测实验因素甲复测(效果甲2) 比较方法:(甲1甲2)(乙1乙2),循环组实验和单组实验、等组实验比较起来,有以下优点: 循环组实

20、验可以减少无关的混杂因素的影响。 在循环组实验中,由于各个实验因素的实验次数较多,因而可以使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增加。 循环组实验不必要求各组均等,因而省去均等组别的麻烦。,4. 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实验所能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度称为实验效度。它是评价整个实验研究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实验效度分为内在实验效度和外在实验效度。,内在效度是指实验者所控制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真正影响程度,即实验者所控制的自变量改变之后,因变量在多大程度上也跟着改变。 实验的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它一般用来说明实验及其结果能够概括到其他的对象总体、实验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表明实验措施、认识成果和实践策略的普

21、遍性、可用性,即实验的推广度。,(二) 行动研究 1. 行动研究的内涵与性质 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其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强调对基层的日常问题的解决。它的重点不是关心研究结果是否对教育情境有普遍适用性。 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问题解决说、实用主义、批判理论、行动理论及范式认识论。,2. 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1) 以实践为中心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行动研究的根本旨趣不是为了理论上的产出,而是为了实践本

22、身的改进。这意味着,教师不是简单的对所谓教育教学理论的执行者。教师有其自身的理解、认识和创造。,(2) 以问题为中心对行动的研究(research of action)。问题的发现与界定是行动研究的起点。问题可能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地变化,所以研究是弹性的。教师不能僵硬地遵循某种既定的严格程序,在掌握一定的研究技能的基础上,必须对实践问题有敏感能力、有适时调节研究方法或侧重点的应变能力。,(3) 学校(师生)既是研究成果的产出者,又是成果的使用者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行动研究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教师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

23、进行观察和反思,通过与专业人员或其他合作者的交流,不断地加深对自己、对自己实践的理解,并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4) 在行动中逐渐完善(progressively refined in action)研究的计划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际的运作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直至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为止。,(5) 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比较 行动研究具有上述的特点,与实验研究有着明显的差别: 实验研究侧重于认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达到检验假设、发展理论的目的。而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以教师为主体,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在研究目的、问题的产生、假设的形成、取样、统计分析和结果的应用上有诸多的不同,可归纳如表9-3

24、所示。,3.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将行动研究作为一种问题解决策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分析问题、搜集事实;制定/执行行动方案计划,并搜集更多的事实予以评价;研究不断地循环和螺旋式的重复。,我国台湾学者也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操作性的行动研究步骤: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拟定计划; (4)搜集资料; (5)批判与修正; (6)试行与检验; (7)提出报告。,埃伯特 (D.Ebbutt ,1985) 提出的行动研究模式,结构如图9.2所示,(4)采取行动,把方案付之实施。 (5)行动监控与自我评鉴。方案实施的结果,如果依据原先概念无法获得

25、答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则应该修正概念,重新分析问题、重新诊断原因、重新收集资料、重新计划,重新行动。 (6)修正概念、重新探测、重新计划,重新行动。,麦柯南 ( McKernan )行动研究模式是一个时间进程模式。如图9.3所示:,该模式指出行动研究按时间的发展顺序包含几个行动循环,每一个循环包括有:确定问题、需求评价、提出设想、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评价行动、做出决定(反思和对行为的反思)等七个基本环节,根据行动结果再次确定第二行动循环需要研究的问题。,行动研究作为一种完整的系统来讲,任何一种对行动研究过程的理解,都必须包括计划、实施与反思三个基本构件。,1、计划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定

26、计划。 先要对问题本身进行确认,尽可能明确这个问题的种类、范围、性质、形成过程及可能的影响。 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个总体的计划。包括计划实施后预期达到的目标、对课堂教学或教育试图要改变的因素、行动的步骤与时间安排、本研究涉及到的人(校长、家长、其他教师、学生群体等)。,2、实施行动及对行动的观察 把计划付诸行动是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实践(行动)中的问题,改善实践(行动)的质量。行动研究中的行动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具有更大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教师既要严格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实践,又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变化因素,要有弹性,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调整。但对调整要做好必要的记

27、录,说明调整的理由。,对行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收集有关资料,以便及时地对计划实施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最终对本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做出比较全面、深透的分析。除了不可少的文献调查等方法外,经常用到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观察。 访谈与问卷。 个人资料收集与记录。,3、反思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 收集了相关数据之后,对原先的分析、计划、实施进行必要的总结、反省或必要的调整。这需要建立在对行动研究评价的基础上,对行动研究的评价,大致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问题界定是否明确? 行动的操作定义是否明确? 研究计划是否周详? 研究者是否按计划执行? 资料收集与记录是否详尽无误?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如何? 资料

28、的分析与解释是否慎重恰当?,4. 行动研究的实施原则 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参照以下四项原则。 (1) 行动:行动研究是不断的行动,要从行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改善境况。 (2) 合作:要求家长、社会人士乃至学生,特别是本校人员共同合作研究。要把所有有关人员,包括专家与非专家均纳入研究行动中。 (3) 弹性: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更预定计划,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4) 反思:利用多种方法/工具,评价行动的结果,搜集各种证据,测量研究对象发展水平。,(三)质的研究 1. 质的研究的涵义 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关于“质的研究”的定义是:“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

29、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1),2. 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 (1) 自然环境 质的研究主张在自然环境而非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注重实地研究,不用控制变量。,(2) 研究者的角色 研究者既是研究的工具,又是研究的主体。质的研究不同于“定量研究”,它不需要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而是将研究者自身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去对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如参与观察、访谈,分析和总结。这要求研究者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直接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在互动中充分理解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其行为意义进行解释

30、。,(3) 软性资料收集 质的研究收集的资料多是文字形式的描述的资料,这些资料被称为软性的资料(soft data),如现场记录、开放型访谈记录、官方文件、私人文件、备忘录、学生作品、照片、图表、录像带等。一般不使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4) 归纳法的研究取向 质的研究一般采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地在资料的基础上概括出分析类别和理论结论。质的研究并不是为了要论证什么“假设”,重要的是从实际事物中发现什么。质的研究者通常从研究的经历和过程中获得体验、在资料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出相关的概念、理论。,(5) 描述性的研究视角 质的研究依据现象学的理论,从研究者自身亲历的角度,基于现场的观察记录、访谈实录

31、、文件、图片、实物等作为主要的资料来源,通过对这些有意义资料的描述,向读者详细具体地展示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解释和判断,使读者能对所发生的事情的内容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的、完整的和形象的认识,其研究结果是描述性的,读者可以凭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理解作出相应的解释和判断。,(6) 整体性 质的研究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独特事件,这些独特事件的原因是由各个不同的原始条件决定的,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境遇和逻辑,因此对于这种独特事件的研究本质上都是历史的。质的研究反对以一种先在的,不变的客观规律假说来解释社会现象,不主张将研究的场所、人们、或团体简约为变项来处理,而是将现场所有的人和事物看作一个整体,描写一幅社会整体的图画

32、,这些描写可能包括研究对象的历史、宗教、政治、经济和环境等。,3. 质的研究在信息化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1) 质的研究对教育研究的适应性 质的研究作为一种与量化研究有着明显区别的研究范式,由于其显著的人文特征,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在我国的教育研究领域,长期以来一直以定性的、思辨的研究范式为主导,人们习惯于从哲学的、逻辑的和社会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教育规律。上个世纪80年代后,量化研究方法开始在教育研究领域重视,并逐渐形成一种趋势。进入90年代后,人们开始对量化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进行反思,质的研究逐步受到人们的理解并开始普及。人们逐步认识到,教育由于其天然的人的属性和社

33、会性,质的研究方法更适合于深入地、细致地研究具体的教育中的人类社会问题。,(2) 质的研究与量化研究需要综合运用 质的研究与量化研究有各自的特点,又互相联系,在教育研究中需要综合运用。研究者要了解质的研究与量化研究各有哪些特点,然后根据研究对象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相互配合,从不同的侧面达到对研究对象的全面了解。表9-4列出了两种研究方法的特点:,(3) 质的研究适合一线中小学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科学研究。 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需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科研制度,让每一个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使教育科研真正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4. 质的研究的基本步骤 质的研

34、究过程一般分为研究的准备、研究的实施、研究的总结与评价三个基本阶段,每一阶段包括一系列的基本步骤。,(1)质的研究的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总体任务是确定研究的方案,包括要研究的现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等,研究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直接影响到研究的质量和结论。具体的准备任务包括: 明确研究的现象 明确研究的问题 确定研究的对象,2. 质的研究的实施阶段 质的研究的实施包括进入研究现场、收集研究资料、深入发展等三个方面。 进入研究现场(启动现场研究) 质的研究中的“进入研究现场”是指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在一起生活、工作、劳动,以全面参与其生活的方式进行观察,了解对象的情况。,在信息化教育

35、研究中,更多的情况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是同一个人,例如,以校为本的教师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课题中,学科教师既是质的研究者,又是自己研究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计划“启动现场研究”,而无需得到谁的进入许可。,作为外来的研究者,需要征得“守门人”的准入许可和更多的帮助。质的研究中所谓的“守门人”,是指那些在被研究者的群体内对被研究对象具有权威的人,他们可以决定这些人能否参加研究,或决定是否允许研究者进入研究现场。, 收集研究资料 收集研究资料是质的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者必须依靠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研究的结论。在质的研究中,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参与观察、访谈、实物收集等。,)

36、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是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一起生活、工作、在密切的接触和直接的体验中倾听和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体验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从而深入到社会文化内部了解被研究者对自己行为的意义价值,是质的研究中收集资料最基本的方法。,研究者需要在开始进行观察时设计自己的观察提纲,包括时间、地点、对象、事件、原因等等,然后根据提纲实施观察,同时,研究者需要随着研究的进展调节观察的内容和方式。 在观察的过程中,研究者对观察的现象和信息记录的内容要准确、简洁、具体,可以使用计算机、录像机、录音机等技术设备。在使用记录设备和纪录之前,应该告之被研究者,获得对方的允许后再使用。,) 访谈法 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

37、面对面地谈话,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方式从对象那里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与人们平时的谈话相比,访谈法是一种研究性谈话,具有特定的目的和规则。通过访谈,研究者了解对象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生活经历、有关事件的事实、以及与研究有关的信息与资料。,访谈法根据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结构型”、“半结构型”、“无结构型”。 “结构型”访谈,研究者根据自己事先设计好的、具有固定结构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研究者对访谈的内容和进展起主导作用,对所有的受访者都采用同样的程序和问题。,“半结构型”访谈,研究者根据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同时,鼓励受访者提出问题,并根据访谈进展情况灵活调整访谈的程序和内容。 “无结

38、构型”访谈,研究者不事先固定访谈内容和话题,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研究者主要起引导作用,尽量让受访者谈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实物收集 收集实物资料是质的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收集的实物包括所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东西,可以是人工制作的东西,也可以是经过人加工过的自然物。这些资料可以是历史文献,也可以是现时的记录,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影像资料,可以是平面的资料,也可以是立体的物品。, 深入发展研究 在质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逐步深入,研究者对研究的现象和问题逐步全面了解,研究者需要不断进行反思,总结,归纳自己所看到和听到的事实的规律,从收集到的资料中和自己参与

39、的感受中抽出理论框架,并根据自己初步的理论归纳去进一步调整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使研究逐步聚焦在现象和问题的核心。,3. 质的研究的总结与评价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资料分析、理论建构、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质量评价四个方面。,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研究者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的过程,目的是对资料进行意义解释。资料加工的过程包括对资料进行编号、归档、阅读、汇总、类属分析、情景分析、寻找意义等。,“类属分析”是指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将具有相同属性的资料归入同一个类别,并用一定的概念命名。 情境分析是指将分析的资料放置于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之中,按照故事发生的时序,对有关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性分

40、析。 资料分析有因果分析、部分与整体之间的阐释循环、时空回溯、直觉与想象等思维方式。,1967年,格拉斯和斯特劳斯(Glaser & Strauss,1967)提出了质的研究中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认为质的研究的理论应该从经验资料中来,研究者在开始研究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需要在研究的进程中直接从原始的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上升为理论,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采用归纳来建立理论的方法或风格。“扎根理论”认为形成质的研究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概念必须源于原始的资料; 概念本身应该得到充分的发展,内容比较丰富; 理论中的每一个概念应该与其他概念之间具有系统的联系; 由成套

41、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的理论应该有较强的适用性。, 撰写研究报告 质的研究报告撰写强调研究者对研究现象和问题的反思,对现实的理性建构,以及自己在研究问题中的角色和价值观的反映,是研究者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看到的现象用讲故事的方式说出来。,质的研究报告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的现象和问题; 研究目的,包括个人的目的和公众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 背景知识,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者个人对研究问题的了解和看法,有关研究问题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身份介绍,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研究方法的介绍,包括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现场的准入、研究的进行方式、收集资料的方式、写作的方式等; 收集

42、资料的归纳; 研究结果,基于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理论结论,阐明理论的实践意义,对研究结果的检验等。,在以校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研究中,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开展“行动研究”,大多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通常采用“叙事研究”报告的体裁写成研究报告。 所谓“叙事研究”(Narrative Research)是指研究者(多数情况下是参与行动研究的教师本人)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即“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自己的生活”。在信息化教育研究中,从过去强调理论研究“论文”到“叙事研究”报告的变化,实质是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模式的转变

43、。质的研究不只是为了发表教育论文,而是让教师以多种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目的是为了反思并促进变化。,教学活动中,叙事研究报告的内容包括教学叙事、管理叙事或德育叙事。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最日常的教育生活,所以,信息化教育研究中将教学叙事作为叙事研究报告的重点。 撰写信息化教育研究中的教学叙事的主要原则是: 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 教学叙事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事,但它不同于课前的教学设计教案,也不同于课后的 “课堂实录”,它必须包含一个或几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冲突”。 每个教学叙事所叙事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典型性,反映了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处理教学事件之后取得的某种教学效果,或是自己

44、在教学活动中的某种教学遗憾。,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 尽可能描述参与者自身在教学活动当时的“心理”状态。常常使用诸如“我想”,“我事后想”这样的句型来描述。 一份完整的教学叙事应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是在教学事件的事实上产生的,而不是以某个“理论”作为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去“论述”理论。 叙事报告要实事求是,分析讨论不夸大,不缩小,不能以偏概全。, 研究质量评价。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一般采用“效度”来衡量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研究的结果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 质的研究认为,对于同一个现象的研究具有多种角度的说明,并不是将研究的结果与某个外在

45、的客观存在相比较,主张效度应该是多样化的、丰富的、变化的。质的研究所说的“效度”与量化研究所说的“效度”在认识上是不同的。 质的研究的效度,即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的判断,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事人的记忆衰减,导致对所叙述的问题和事件的模糊; 间接资料来源引起的不准确性; 研究者本身及其使用的设备仪器对被研究者带来的心理影响;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引起的理解上的差异。,质的研究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对研究的效度进行检验,比较常用的检验方法是“三角检验法”。“三角检验法”是将同一个结论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情景和时间,对样本中的不同的人进行检验,目的是用不同的渠道对已

46、有的结论进行相互验证。如图9-6和图9-7所示。,三、信息化教育研究实践 信息化教育研究由研究对象、方法技术、科学理论等三个基本的要素组成,具有发现事实、探究规律、解释和预测等功能。信息化教育研究以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以解决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推进教育的发展为目的。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实践包括研究课题设计阶段、课题实施阶段、课题总结阶段三大部分。,(一)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的设计 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的设计有二种方式:研究课题的系统化设计,研究课题的逆向设计。,1. 研究课题的系统化设计 研究课题的系统化设计强调从分析现实状况的问题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去探求事物的矛盾和

47、发展规律,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教育的发展。基本的设计步骤如图9-8所示: 图9-8 信息化教育研究的研究课题的系统化设计,研究课题的系统化设计的基本步骤是: 现状分析,找出问题; 带着问题查阅有关资料; 根据问题确定研究选题,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对所确定的方向性研究问题进行分解,形成一定的问题结构层次,然后在问题结构层次中聚焦并确定具体的问题,形成初步选题。一个大的课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的问题(作为子课题)来进行研究。 确定研究方法; 设计研究过程; 形成完成的研究方案。,2. 研究课题的逆向设计 “信息化教育研究的研究课题的逆向设计”即首先明确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然后根据发展目标进行

48、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的设计。,在教育科研活动中,逆向设计帮助研究者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研究目标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它使你明白自己将走向何方,更清楚自己现在身处何处,并在全部研究过程中始终使自己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它还有一个与传统的课题设计方法不同点:传统的教育科研设计一般是将评价放在研究结束之后,认为评价是对全部研究工作所作的总结;逆向设计与此相反,当研究者开始设计研究课题时,最终的目标却是首先考虑的出发点,评价不仅仅是最终的归宿,更重要的是贯穿研究进程始终的导向。,课题的逆向设计分为以下几步: 根据国家标准和教育目标确立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确定证明课题研究达到结果的评价标准; 分析现状与结果之

49、间存在的差距; 设计课题实施的研究方法 设计课题实施的研究步骤; 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方案。 如图9-9所示。,这种面向目标的“逆向设计”的其基本要点是: 强调信息化教育研究以学校和教师、学生的发展为本,紧紧结合课程教学改革主线,密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 基于国家新课程标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以及与教育发展相关的国家标准,而不是盲目或随意地选择课题,按照国家对教育发展的高质量要求来设计自己的研究课题; 强调评价对研究课题的指导作用,评价不仅仅在课题结束时,而是贯穿课题研究的始终; 课题研究有明确目的,以评价为导向,以实现国家教育方面的标准为依据,一般是采用教师的行动研究来实施,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

50、教师、学校的发展。,3. 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无论研究者采用什么类型的设计方法,为了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的质量,需要遵循信息化教育研究的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1)价值性原则 信息化教育研究选题的价值性,是指所确定的研究选题在本研究领域,要对教育实践有指导意义,能够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推动教育的发展。 (2)现实性原则 选题的现实性是指所确定的选题必须源于实践,有较强的针对性;研究的过程在实践之中,不是凭空杜撰研究结果;所研究的成果又必须能够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受到检验。,(3) 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或称独创性、新颖性,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可以说没有创新性的科研选

51、题是没有价值的选题。所谓创新,是指研究课题是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前人未完全解决的问题。,(4)可行性原则 选题的可行性是指所确定的教育科学研究选题,必须是能够被研究的,同时也应当是研究者可以进行研究的,选题界限要清楚,范围要适当,要十分明确具体,便于操作。 包括研究的客观条件,如指开展课题研究所必须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等条件。 其次是指科学上的可能性,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是否符合科学的基本原理。 再次是研究的时机,所谓最佳时机是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相关理论研究工具及研究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还包括研究者的主观条件,如研究者本人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以

52、及对此课题的兴趣。,4. 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和基本类型 (1) 信息化教育科研选题的来源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选题; 根据学科建设需要提出选题; 根据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选题; 从日常观察中发现选题; 从不同学科的交叉点发现选题; 从国内外信息化教育发展信息中提出选题; 从国家“十五”、“十一五”课题指南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选题。,(2) 信息化教育科研选题的基本类型 教育改革发展类; 课程教材发展类; 学科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类; 教学资源与工具、软件开发类; 硬件、设备、环境建设与应用类。 理论研究类。,5. 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的专家论证 信息化教育研究的课题设计为了保证研究的质量

53、,课题组需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课题研究论证,课题论证不是简单地对课题作取舍判断,而是集中专家和各方面的研究者的智慧完善课题设计方案。课题论证主要考虑的方面是: 选题是否具有指导和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意义; 选题是否具有教育实践依据和教育理论依据; 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 选题是否具有进行研究的可行性;,6. 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方案的撰写 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方案的基本框架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课题名称; (2)课题的简要介绍,包括:研究的意义;研究的重点;研究的难点; (3)研究的目标、对象和内容; (4)研究的方法(如果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还要增加实验的假设;实验变量的确定:自变

54、量、因变量和干扰变量);,(5)实验研究目标的检测体系; (6)课题研究的成果:预期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 (7)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实验教师); (8)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等。,(二) 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的实施 1. 实施研究课题的组织保证 研究课题的组织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课题领导小组,担负课题研究的领导任务: 确定实验研究课题; 组织实验研究课题组; 协调课题实验与正常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 对课题研究给予全面支持; 对实验过程进行宏观调控; 组织验收、总结、推广、表彰等活动。,(2) 课题指导组,担负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任务: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培

55、训课题教师; 对课题过程进行直接操作与控制; 收集、整理、处理课题资料; 根据课题目标检测体系,对课题结果进行检测、统计和分析; 形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3)课题研究人员(教师、管理者、行政领导、专业研究人员等)是研究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主要任务是: 认真学习、领会课题方案; 参加课题培训,学习有关教育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 根据课题方案执行课题研究; 认真做好研究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 参与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工作。,2. 课题研究实施中的“再设计” 所谓“研究方案再设计(Research Plan Redesign)是指教师在准备和实施教育科研计划时,根据课题的发展

56、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对研究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使课题研究能够更好地深入进行。 课题方案再设计的基本方法是: 逐步聚焦研究课题; 不断落实课题研究的组织措施; 根据对研究对象的逐步深入了解,调整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在研究中充分整合信息技术; 注意简约化,课题方案的设计不是越复杂越繁琐越好,而是简洁为好。,(三) 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的管理 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的管理要做好课题的设计、申报、实施、总结、推广工作,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一体化体制。 在课题研究的后期,要做好研究成果整理,研究报告撰写,履行结题手续等工作。,1. 信息化教育研究的成果类型 (1)变化类: 学生取得的发展和变化; 教师自身

57、的发展和变化; 学校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教育科研促进人和教育的变化,是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这种发展和变化,可以通过研究报告(研究总结报告、叙事研究报告、各种档案材料作为证据)来反映和总结。,(2) 实物类: 教学研究类,包括: 单元教学计划; 学生作业、作品集、学习历程档案袋; 学生考试成绩 课题研究历史档案(文件、管理资料、历次会议纪要、教师笔记、反思纪录、叙事文章、各类成果文档等)。 理论研究类,包括论文、实验报告、调查研究报告、著作。 软件资源类,如各种音像、电子作品、计算机软件。 硬件类:网络环境建设、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2. 撰写信息化教育研究总结报告 信息化教育研究总结报告有多种类型,如课题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叙事研究报告、软件研制报告等。 (1)课题研究总结报告的基本结构: 课题名称 课题简介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课题研究的结果 课题研究的结论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