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三德与黄帝四经对比研究札记一_第1页
文化毕业论文三德与黄帝四经对比研究札记一_第2页
文化毕业论文三德与黄帝四经对比研究札记一_第3页
文化毕业论文三德与黄帝四经对比研究札记一_第4页
文化毕业论文三德与黄帝四经对比研究札记一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德與黄帝四經對比研究札記(一)初讀三德,便興奮難已。因為三德和黄帝四經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1973 年出土的馬王堆帛書乙本巻前古佚書(雖然有不同意見,但學界習慣稱其為黄帝四經、也有學者稱之為黄帝書)為我們提供了研究黄老思想的極為珍貴的,想不到僅僅過了三十年,又有新的類似的材料問世,而且時代更早,怎能不讓人興奮異常呢。下面,筆者主要從用詞、用韻的角度簡單地歸納一下兩者的相似之處,内容上深入具體的探討有待今後。為閲讀方便,無論三德還是黄帝四經,對其中凡能確定的通假字、異體字,不再標注原文,一律使用寛體。一、用詞之相似、“天、地、民(人)”簡云:“天共時,地共材,民共力,明王無思,是謂三德。”李零

2、先生擧大戴禮記四代“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此謂三德。”以相對照。黄帝四經中雖然没有“三德”這種表達方式,但如下所示,“天、地、民(人)”共擧的現象極為普遍。天地有恒常,萬民有恒事。經法道法天地之恒常,四時、晦明、生殺、柔剛。萬民之恒事,男農、女工。經法道法在黄帝四經中,“天地”往往屬于同一級別,有時用“天”一個字也能代表“天地”,而上的統治者往往是參“天地人”三者之“聖人”。或者統治者代表“人”與“天地”相参。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有人焉、有地焉。三者參用之,而有天下矣。經法六分主上者執六分以生殺,以賞伐,以必伐。天下太平,正以明德,參之於天地、而兼覆載而无私也,故王天下。經法六分參於天地,

3、合於民心,文武並立,命之曰上同。經法四度日月星辰之期,四時之度,動靜之位,外内之處,天之稽也。高下不蔽其形,美惡不匿其情,地之稽也。君臣不失其位,士不失其處,任能毋過其所長,去私而立公,人之稽也。經法四度人主者,。不天天則失其神,不重地則失其根。不順四時之度而民疾。經法論始於文而卒於武,天地之道也。四時有度,天地之理也。日月星辰有數,天地之紀也。三時成功,一時刑殺,天地之道也。一立一廢,一生一殺,四時代正,終而復始,人事之理也,逆順是守。功溢於天,故有死刑。功不及天,退而无名。功合於天,名乃大成。人事之理也。經法亡論吾受命於天,定位於地,成名於人。十六經立命吾畏天愛地親民。吾畏天愛地親民。十六

4、經立命觀天於上,視地於下,而稽之男女。十六經果童兵不刑天,兵不可動。不法地,兵不可措。不人,兵不可成。十六經兵容行非恒者,天禁之。爽事,地禁之。失令者,君禁之。三者既脩,國家幾矣。十六經三禁聖人擧事也,合於天地,順於民,祥於鬼 神,使民同利,萬夫賴之,所謂義也。十六經前道故王者不以幸治國,治國固有前道,上知天時,下知地利,中知人事。十六經前道天惡高,地惡廣,人惡苛。高而不已,天闕之。廣而不已,地將絶之。苛而不已,人將殺之。十六經行守天制寒暑,地制高下,人制取予。稱當然,並不是因為黄帝四經多見“天、地、人”,三德就只和黄帝四經類似,大戴禮記四代除上引“三德”外,還有“公曰:所謂民與天地相參者,何

5、謂也?子曰:天道以視,地道以履,人道以稽。廢一曰失統,恐不長饗國。”這里也見“天、地、人”,而且出現了和黄帝四經相似的“相參”之説。虞戴德等篇中也多次出現“天、地、人”並列現象。但筆者認為,三德“天”與“時”結合,“地”與“材”結合,“民”與“力”結合,黄帝四經中相似的表述比較多,而且,三德的主題有些類似十六經三禁所云“行非恒者,天禁之。爽事,地禁之。失令者,君禁之。三者既脩,國家幾矣。”較多論述的是“天、地、人”三方面的禁忌。這一点,筆者將在其他論文中展開。、“天”在黄帝四經中,“天”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如前所述,因為“天地”往往在同一級別上,所以有時會“天地”連用,代表的是恒常的、不變的準

6、則規範。而不是有意志、有作為的人格神、主宰神。有時它可以轉變成為一個形容詞,表示“客觀的、絶対的、不可違抗的”。 i 三德中的“天”也有類似的特徴,雖然 “天” 有時代表的是狹義的“天時”,如“知天足以順時”(簡 17)、“順天之時”(簡 18),但大部分與“天”相關之表述,則用其廣義,即“天”是恒常不變之規範體系的象徴或代名詞。如“順天之常”(簡)、“是謂天常”(簡)。黄帝四經則有“天地有恒常”(經法道法)。“不失其常者,天之一也”(經法論)。“不循天常,不節民力,周遷而无功”(經法論約)。“夫天有恒幹,地有恒常”(十六經行守,果童篇也有類似表述)。三德多見“皇天”,如“皇天將興 / 止之”

7、(簡)、“皇天之所惡”(簡)、“皇天之所棄”(簡 19),黄帝四經中則有“黄帝曰,請問天下猶有一乎。力黑曰,然,昔者皇天使鳳下道一言而止。三德中還有“天惡如忻”(簡1)、“天神”(簡)、“天乃降災”(簡)、“天乃降異”(簡)、“天命”(簡)、“天禮”( 簡、簡 12)、“天之所敗”(簡 13)、“天災”(簡 14)、“天饑”(簡 15)、“仰天事君”(簡 15)、“敬天之五 / 攵”(簡 17)、“天無不從天從之天從之天從之”(簡 18)。大量使用“天”字同樣是黄帝四經的特徴,其中可見“天道”、“天德”、“天極”、“天當”、“天功”、“天理”、“天度”、“天常”、“天成”、“天殃”、“天誅”、

8、“天刑”、“天毀”、“天之稽”、“天之期”、“天之性”、“天之命”、“天地之道”、“天地之理”、 “天地之紀”、“得天”、“失天”、“順天”、“逆天”、“天佑”等等。雖然有些用詞不完全相同,但所要表達的意境非常相近,均要求人類必須以天地的運行體系為模範與準則,才能得到“天”的祐護,不然將受到“天”之懲罰。如三德“天乃降災”、“天乃降異”、“天災”之用意和經法的“天殃”、“天誅”、“天刑”、“天毀”接近,國次篇説“過極失當,天將降殃。”六分篇説“主暴臣亂,命曰大荒。外戎内戎,天將降殃。”四度篇説“因天時,伐天毀,謂之武。”又説“順爲經紀,禁伐當罪,必中天理。倍約則窘,達刑則傷。倍逆合當,爲若有事,雖无成功,亦无天殃。”亡論篇説“凡犯禁絶理,天誅必至。”又説“興兵失理,所伐不當,天降二殃。”論約篇説“養死伐生,命曰逆成。不有人戮,必有天刑。”另外,經法之四度篇説“動靜不時,謂之逆,逆則失天失天則饑。”論篇説“不天天則失其 神”,亡論篇説“逆節不成,是謂得天。逆節果成,天將不盈其命而重其刑。”論約篇説“功溢於天,故有死刑。功不及天,退而无名。功合於天,名乃大成。”名理篇説“事若不成,是謂得天。其事若果成,身必无名。重逆,守道是行,國危有殃。兩逆相攻,交相爲殃,國皆危亡。”十六經 ? 姓爭説“順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