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重点整理后-全书重点_第1页
中医外科学-重点整理后-全书重点_第2页
中医外科学-重点整理后-全书重点_第3页
中医外科学-重点整理后-全书重点_第4页
中医外科学-重点整理后-全书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外科学1五十二病方为现存最早的医书2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3正宗派,以明 陈实功外科正宗为代表,学术思想为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 全生派,以清 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主要学术思想为“阴虚阳实”论,反对滥用刀针,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原则。创立了阳和汤等名方。 心得派,以清 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学术思想为“外疡实从内出论”,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创立外科三焦辩证,善于应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4疾病的治疗原则(举例)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子痈、口疽等。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以脏腑命名者,如

2、肠痈、肝痈、肺痈等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以形态命名者,如舌头疔、鹅掌风等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5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6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7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窥破的疮面。8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胬肉。9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根盘收束者为阳证,平榻者多为阴证。10根脚:指肿疡之基底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人粟粒状脓头疔的基地

3、根部的描述。11应场:指患部已化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12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有斗争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做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13外科疾病的发生,大致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三毒、痰饮瘀血等七个方面。14外科疾病的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痈疽原是火毒”。15发病机理:气血凝滞 、静脉阻塞。16辨脓、辨溃疡 P24、P2517治疗原则:消、托、补消法: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

4、一切肿疡初起的治疗原则。适用于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托法: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原则。补法: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原则,适用于溃疡后期。18 清热法:方剂五味消毒饮 内托法:方剂透脓散19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则,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20砭镰法适应症:急性阳证疮疡,如下肢丹毒、红丝疔、疥疮痈肿初起、外伤瘀血肿痈,痔疮肿痈等。21疫疔 特点:1.接触疫畜染毒2.传染性疾病22阳证疮

5、疡太乙膏、千锤膏薄荷型膏药溃疡厚型膏药肿疡油膏病灶的凹陷折缝处,或大面积溃疡金黄膏、玉露膏疮疡阳证冲合膏半阴半阳证回阳玉龙膏阴证溃疡期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疯油膏杀虫止痒、牛皮癣、慢性湿疮、皲裂等青黛散油膏蛇串疮及急慢性湿疮等渗液不多之疮,亦可用于痄腮以及多种油膏过敏者。23切开法之切口选择以便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位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

6、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肛旁低位脓肿,应从肛门为中心做放射状切开。切口的大小应根据脓肿范围大小以及病变部位的肌肉厚薄而定,以脓流通畅为原则。24疮疡的转化过程:25颜面部疔疮P56(还有其他的,细看)预防与调护:1.有全身症状者宜静卧休息,并减少患部活动。 2.忌内服发散药。忌灸法、忌早期切开及针调、忌挤脓,以免疔毒走散入血。 3.平素不要过食膏粱厚味,患疔后忌食烟酒及辛辣、鱼腥发物。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于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颜面部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和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特点:(1)发于颜面部(2)初起有粟米样脓头,根脚坚硬,如钉丁之状。(3)易发走黄而危及生命。2

7、6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特点:好发于四肢内侧,常有手足部生疔或皮肤破损等病史。P60外治用针镰法。27痈 特点:1、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结块范围多在6 9厘米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2、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28痈的概念: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29颈痈 特点是多见于儿童,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30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31臀痈 概念:臀痈是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于肌肉注射引起者俗称针毒

8、结块。相当于西医的臀部蜂窝组织炎。特点: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但腐溃较难,收口亦慢。辨证论治(1)内治 清热利湿解毒为主湿火蕴结证证候:臀部先痛后肿,红灼热,或湿烂溃脓;伴恶寒发热,头痛骨楚,食欲不振,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治法:清热解毒,和营化湿。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湿痰凝滞证证候:漫肿不红,结块坚硬,病情进展缓慢;多无全身症状;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缓。治法:和营活血,利湿化痰。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气血两虚证证候:溃后腐肉大片脱落,疮口较深,形成空腔,收口缓慢;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谷不香。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法:调补气血。方药:八珍汤

9、加减。(2)外治未溃时红热明显的用玉露膏;红热不显的用金黄膏或冲和膏外敷。成脓后宜切开排脓。溃后用八二丹、红油膏盖贴,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收口有空腔不易愈合者,用垫棉法加压固定。31有头疽:P76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又有许多不同病名,如生于项后者称脑疽,生于背部者称发背,生于膻中穴者称膻中疽等。相当于西医的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32丹毒发病特点: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33内陷:1火陷 由于阴液不足,火毒炽盛复因挤压疮口,或治疗不当或失时,以致正

10、不胜邪,毒邪客于营血,内犯脏腑而成。 1-2候,有头疽2干陷 由于气血两亏,正不胜邪,不能酿化为脓,载毒外泄,以致正愈虚,毒愈盛,从而形成内闭外脱。 2-3候,溃脓期3虚陷 毒邪虽已衰退,而气血大伤,脾气不复,肾阳亦衰,导致生乏源,阴阳两竭,从而余邪走窜入营。4候,收口期34走黄与内陷的异同点:共同点:邪毒炽盛,内攻脏腑.不同点: 走黄内陷原发病疔疮 疽毒病机邪盛正盛邪盛正衰病势急骤稍缓治疗祛邪扶正祛邪35乳核 特点: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20-25岁青年妇女,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36乳岩 特点: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

11、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陷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37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等。38斑疹:为局限性皮肤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不凹陷。39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0.5cm,有的互相融合而成扁平隆起的片状损害称斑块。40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水肿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发作时伴有剧痒。41结节: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42疱疹: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43脓重:疱内含有脓液,周围常有红晕。44继发性皮损:是原

12、发性皮损经过搔扒、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液变而成,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45外用药的使用原则1. 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2. 要注意控制感染3. 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4. 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5. 随时注意药敏反应6. 外用软膏时需注意事项46蛇窜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痈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特点: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臖核肿大。辨证论治:1肝经郁热证:龙胆泻肝汤加紫草 2脾虚时运真:除湿胃苓汤 3气滞血郁证:柴胡舒肝散合

13、桃红四物汤47疣:是一种发于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分类:千日疮、疣目、枯筋箭或瘊子发于手背、手指、头皮等处扁瘊发于颜面、手背、前臂鼠乳发于胸背部有脐窝的赘疣跖疣发于足跖部丝状疣或线瘊发于颈周围及眼睑西医(疣):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掌跖疣、丝状疣48癣的分类:1. 白秃疮、肥疮2. 鹅掌风3. 脚湿气:水泡型、糜烂型、脱屑型4. 圆癣5. 紫白癜风49疥疮: 治疗药:硫磺 常用5%-20%的硫磺软膏50湿疮(湿疹)特点: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或慢性、急性湿疮以丘疱疹为主;慢性湿疮以苔藓样变为主。外用药:急性无渗液者氧化锌油;渗出多者3%硼酸溶液湿敷;渗出

14、减少时糖皮质激素霜剂、可多油剂交替使用亚急性期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慢性期软膏、硬膏、涂膜剂顽固局限肥原性损害糖皮质激素做局部皮内注射51药毒致敏药物:抗生素类(青霉素多见)、解热镇痛类(吡唑酮类、水杨酸制剂多见)、磺胺类(长效磺胺类)、巴比妥类、安眠药及各种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中药:牛黄解毒片、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蟾蜍、地龙、含汞丹类药(朱砂安神丸)、活血化瘀药常见类型:1荨麻疹样型2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3多形红斑样型(猫眼疮)4固定红斑型5剥脱性皮炎型6大疱样表皮松解型7湿疹皮炎样型说明:3、5、6为重症药疹;多形性红斑(猫眼疮)52瘾疹:1. 风寒束表证-麻黄桂枝各半汤2. 风热犯表证-

15、消风散3. 胃肠湿热-防风通圣散4. 血虚风燥证-当归饮子53猫眼疮:是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西医:多形性红斑特点:发病急骤、皮损为丘疹、水疱等多形性损害和具有虹膜样特征红斑。54白疪类型: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辨证论治:1血热内蕴证-犀角地黄汤 2血虚风燥证-当归饮子3气血瘀滞证-桃红四逆汤4湿毒蕴阻证-萆薢渗湿汤5火毒炽盛证-清瘟败毒饮55红蝴蝶疮分类:1盘状红蝴蝶疮2系统性红蝴蝶疮56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感染的性传播疾病。特点:以尿血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为主症。57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性传播疾病。分

16、期: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疳疮(硬下疳) 二期梅毒:主要表现为杨梅疮 三期梅毒:树胶肿58肛门直肠疾病古代统称为痔疮、痔瘘。肛管的表层为复层上皮,下部鳞状上皮59齿线:肛瓣与直肠栓的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60齿线上、下解剖的比较:部位齿线以上齿线以外组织黏膜皮肤动脉供应直肠上、下动脉肛管动脉静脉回流直肠上静脉丛回流入门V直肠下静脉丛回流入下腔V神经支配植物神经支配、无痛觉阴部内神经支配、疼痛敏感淋巴回流腹主A周围或髂内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胚胎等内胚层外胚层61内外括约肌之间形成一环形的沟称为括约肌回沟,恰是肛门白线的部位。62肛管直肠环:外括约肌的深、浅二部,围

17、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一肌环,称为肛管直肠环。手术时切断该环将引起肛门失禁。63直肠上动脉是肠系膜下动脉的终末支,在直肠上端第三骶椎处分为左、右两支,沿直肠两侧下行,并分出许多小支与直肠下动脉,肛门动脉吻合。64母痔区:直肠上V丛。分布于齿线以上直肠粘膜下层,在右前、右后、左侧较为屈曲和丰富,上述3处为内痔的好发部位,所以称为母痔区。65肛门直肠V特点:无瓣膜、穿过肌层时易受压迫,使直肠上V丛扩张而形成内痔。肛管与直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排泄粪便、分泌粘液、吸收水分和部分药物。66肛门直肠疾病的致病因素:风、湿、燥、热、气虚、血虚等。67内痔脱出

18、呈颗粒状(或分颗状),如枣形68内痔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3、7、11点处69赘皮外痔多发于肛门齿线以上6、12点处70环形的结缔组织性外痔多见于经产妇71血栓外痔好发于肛缘3、9点处72肛裂好发于6、12点处73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钢管皮下的V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管下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结缔组织,俗称痔疮。74内痔:是指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V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软V团。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又称母痔区。75内痔临床表现:便血、脱出、肛周潮湿瘙痒、疼痛、便秘内痔的分度:I度: 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II度:常有便

19、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III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还纳。IV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多伴有感染、水肿、糜烂和坏死,疼痛剧烈。76外痔:发生于齿线以下,是由痔外V丛扩大曲张或痔外V丛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而成的疾病。77结缔组织外痔:是指急、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使肛门缘皱襞的皮肤发生结缔增生肥大,痔内无曲张的V丛。78曲张性外痔:是齿状线以下的痔外V丛发生扩大曲张,在肛缘形成的柔软团块。以肛门坠胀不适为主要症状。79血栓性外痔:是指痔外V破裂出血,血积皮下而形成的血凝块。其特点:是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同,并有暗紫色血块。好发于膀胱截石位的3、

20、9点处。80息肉痔:是指直肠内黏膜上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其特点是肿物蒂小质嫩,其色鲜红,便后出血。(很多息肉积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肠称息肉病)。81息肉痔病因病机:湿热下迫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82肛裂:一般在肛门前后正中位,尤以后位多见,位于前正中线的肛裂多见于女性。临床上以肛门周期性疼痈、出血、便秘为主要特点。医宗金鉴说:“肛门困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分类:早期肛裂和陈旧性肛裂83直肠脱垂分度:一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二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

21、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黏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要手回复。三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称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84鉴别诊断:内痔脱出时痔核分颗脱出85锁肛痔:临床表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转移征象。86囊痈:是发于阴囊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阴囊红肿疼痛,皮紧光亮,寒热交作,形如瓢状。87子痈:是指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中医称睾丸或附睾为肾子,故以名之。88尿石症: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特点以疼痛、血尿为主。89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综合症。临床上

22、有急性和慢性、有菌性和无菌性、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区别,其中以慢性无菌性、非特异性前列腺炎最为多见。90前列腺增生症:俗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特点以尿频、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为主,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和尿失禁,甚至出现肾功能受损。本病属于中医的“癃闭”范畴,现称之为“精癃”。91股肿: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怒张四大症状。深V血栓形成后遗症:是指深V血栓形成后期,由于血液回流障碍或血栓机化再通后,V瓣膜被破坏,血液倒流,回流不畅,引起肢体远端V高压,瘀血而产生肢体肿胀、浅V曲张、色素沉着、溃疡形成等临床表现。内治:湿热下注证-四妙勇安汤 血脉瘀阻证-活血通脉汤 气虚湿阻证-参苓白术散外治:急性期可用芒硝加冰片外敷92血栓性浅V炎:是发生于体表浅静脉的血栓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以浅静脉走行处呈条索状突起、色赤、形如蚯蚓、硬而疼痛为特征,多发于青壮年,以四肢为多见,次为胸腹壁。93筋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