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问说》课件 上海五四制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问说》课件 上海五四制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问说》课件 上海五四制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问说》课件 上海五四制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问说》课件 上海五四制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问 说,刘 开,教学目的,1掌握、积累“行、知、识、是、非、度、强”等文言常用实词;学习,复习课文中“于、以、之、而”等文言实虚词。2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加注法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3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分析文文章说理的层次,把握中心论点。,作者简介,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人,散文家。 刘开出生数月丧父,母吴氏日耕夜织,尽心抚育。少时牧牛常依塾窗外,傍听塾师讲课,天长日久,习以为常,塾师颇为爱怜,留馆就读。刘开如饥似渴,遍读诗文。十四岁,以文章拜会姚鼐,姚鼐看后高兴地说:“此子他日当以古文名家,望溪、海峰之坠绪赖以复振,吾乡幸也。”遂收为弟子,授以诗文之法。刘开

2、融会贯通,尽得师传,与同乡方东树、上元管同、歙县梅曾亮并称“姚门四大弟子”。道光元年(1821),受聘赴亳州修志,患暴疾而逝。,导入新课,在学习孔孟论学时,我们了解了学习的两种方法,还记得是哪两条吗?学习不仅要善于思考,还需要勤问。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开的作品问说,看看作者对“问”发表了自己怎样的见解?,关注以下字的读音,臆度(ydu) 切磋(qicu) 几(j)强(qing) 难(nn) 狎(xi),把握难点,A、词性活用(意动用法)是已而非人(以为是;以为非)老可以问幼(形容词做名词,老人;孩子)B、一词多义:是:1、这样;2、以为是识:1、知识;2、认识而:1、可是;2、表顺接之:1

3、、助词“的”;2、代词,“不如己者”,把握难点,C、重点词语奚:怎么狎:亲近而不庄重行:进行、运行(迁移另:走)达:通达妄:胡乱地、随便地强:硬要难:诘问知:了解、知道(迁移另:同“智”,聪明)D、难句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译句: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译句: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体验文本,1、课文围绕“问”这个话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请同学分析、概括各段论述的内容。,感悟与反思,原文中还有以下一段文字:“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你觉得应该放在文章哪一处?为什么?,拓展延伸,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一谈对“问”的认识。,作业: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1)非学无以致疑()(2)非问无以广识()(3)而或不达于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