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2秋水利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_第1页
大工12秋水利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_第2页
大工12秋水利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_第3页
大工12秋水利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_第4页
大工12秋水利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工12秋水利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实验一:混凝土实验一、实验目的: 1.熟悉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和成型养护方法;2.掌握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定方法;3.通过检验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掌握有关强度的评定方法。 二、配合比信息:1基本设计指标(1)设计强度等级 C30 (2)设计砼坍落度 3050mm 2原材料(1)水泥:种类 P.C 强度等级 32.5MPa (2)砂子:种类 河沙 细度模数 2.6 (3)石子:种类 碎石 粒 级 5-31.5mm连续级配 (4)水:洁净的淡水或蒸馏水 3配合比:(kg/m3)材料水泥砂碎石水水灰比砂率1m3用量(kg)47560011252000.42

2、35%称量精度0.5%1%1%0.5%-15L用量(kg)7.1259.016.87530.4235%三、实验内容:第1部分: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价1、实验仪器、设备:电子称、量筒、坍落度筒、拌铲、小铲、捣棒、拌合板、金属底板等用具。 2、实验数据及结果工作性参数测试结果坍落度,mm40mm粘聚性良好保水性良好第2部分: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1、实验仪器、设备:标准试模 振动台 压力试验机 标准养护室 2、实验数据及结果试件编号1#2#3#破坏荷载F,kN713.5864.0870.2抗压强度,MPa其中(,A=22500mm2)31.738.38.7抗压强度代表值,MPa38.4四、实验

3、结果分析与判定:(1)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坍落度为40mm,在30-50mm标准范围内,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保水性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抗压强度代表值为38.4 MPa,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大于38.2 MPa,故所测混泥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实验二: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一、全站仪的特点:(l)采用同轴双速制、微动机构,使照准更加快捷、准确。(2)控制面板具有人机对话功能。控制面板由键盘和显示屏组成。除照准以外的各种测量功能和参数均可通过键盘来实现。仪器的两侧均有控制面板,操作十分方便。(3)设有双向倾斜

4、补偿器,可以自动对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修正,以消除竖轴倾斜误差的影响。机内设有测量应用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三维坐标测量、导线测量、对边测量、悬高测量、偏心测量、后方交会、放样测量等工作。二、全站仪的构造: 全站仪基本结构与传统经纬仪类似,主要可以分为: 基座、照准部、永远镜、电子测距系统、电子测角部分、外部判读部分-显示屏、电池 三、全站仪的测量结果:测量项目测试结果角度测量760mmHg距离测量27.54M坐标测量5cm实验三:水准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普通水准测量方法,熟悉记录、计算和检核。(2)熟悉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二、实验原理: 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

5、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三、实验内容:1、实验仪器、工具:水准仪1台套、水准尺1对、尺垫1对、记录板1个2、水准仪的操作程序:(1)做闭合的水准路线测量(即由某一已知水准点开始,经过若干转点、临时水准点再回到原来的水准点)或附合水准路线测量(即由某一已知水准点开始,经过若干转点、临时水准点后到达另一巳知水准点),(2)观测精度符合要求后,根据观测结果进行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和高程计算(记录表及计算表见下页)。(3) 实验课时为2学时3、实验数据及结果(见下页表格)水准测量记录表测站编号点号后尺下丝前尺下丝标尺读数后尺前尺

6、高差中数高差改正高程后尺上丝前尺上丝后视距前视距后尺前尺视距差d1(1)(4)(3)(6)(15)(18)13.650(2)(5)(9)(10)1.2340.9600.274(11)(12)22.8370.3811.2620.222.4412.44112.4552.4890.05834.832.30.8231.442-0.6192.52.532.5481.2842.3381.0761.2621.26314.3302.1380.8714141.31.6381.1660.472-0.32.241.5811.541.4091.2720.1370.13613.2101.2321.09834.935.2

7、1.1351.254-0.122-0.31.9注:表中相关数据计算公式需参考相关文献测量学或辅导资料三。实验四:水力学渗流电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 水力学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实验技术理论、巩固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创新的能力。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实验设备简图三、实验数据1、已知数据(1)渗透系数k = 610-5 cm/s(2)上、下游水头差H = 50 cm2、实测数据与计算数据(1)数据记录(见附表1 实验数据记录表。部分数据须同学们自己在所给的流网中读出,并将附表1补充完整)(2)流网图(见附图1 流网图

8、)(3)计算结果四、实验结果分析及回答思考题1、实验盘为何要求水平?由转动惯量的公式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当启动盘和悬盘不再水平时,该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一旦不能保持水平,悬盘的转动过程也回会发生变化,所用的公式也有问题了。测量不确定度用对数式计算。因为T指数是2,所以对不确定读的影响应该要大一些,而R、H和r的影响大体相当。附表1 实验数据记录表等势线987654321测点坐标xyxyxyxyxyxyxyxyxy1-4.814-4.611.6-4.6-4.4-4.312.40.2152.84.514.5514.82-9.612.7-9.39.2-7.3-4.30.86.21.59.357.211.210.212.83-14.511-14.15.6-8.7-4.9-0.21.43.44.78.9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