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观测方案_第1页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_第2页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_第3页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_第4页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道306线凌源(辽蒙界)至赤峰公路工程路基、台背沉降、位移观测方案合 同 号:CLTJ-05起讫桩号:K254+200K266+700 申报单位:通辽市交通工程局赤峰至凌源公路第五合同段申报日期:二一一年十一月目录一、 总则二、 编制依据三、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技术要求四、 观测频率要求五、 沉降位移观测仪器要求六、 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七、 观测点编号八、 数据整理及上报沉降、位移观测施工方案一、总则: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中的变形动态,道路的变形监测工作是评价道路路基处理方式适宜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该工程项目所处的区域和地质情况,需要客观、科学地了解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填筑材料、填筑高度

2、与路基沉降的关系、路基的沉降规律,为减少或消除路基沉降引起的质量病害和指导路基、路面施工提供依据,保证道路的正常施工与运营。二、编制依据:1、赤凌一级公路施工设计要求;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4-2006;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三、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技术要求:1、观测断面设置桩号:K254+730、K255+010、K256+960、K259+620、K260+360、K261+520、K262+960、K264+040、K264+460、K265+270,设置沉降板以及位移观测边桩。2、沉降位移观测点布

3、设(a)位移观测边桩,应根据需要埋设在路堤两侧坡脚或坡脚以外310m范围内设置2个位移边桩。同一观测断面的边桩应埋在同一横轴线上。桩顶露出地面10,桩周围上部分用素混凝土固定,确保观测桩稳固。(b)沉降观测板在每个断面设置3处,分别位于路中和土路肩内距离中心线位置12m处。(c)观测水平位移标点桩同时用于沉降板观测桩,工作基点桩采用附近控制点。(d)工作标点桩、沉降板观测标、工作基点桩在观测期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还应在标杆上有醒目的警示标志。3、控制标准为:沉降观测外业测量按四等水准要求进行测量,测量时读数至0.1毫米,计算高差取位至0.1毫米,沉降量精确到1毫米。位移观测的控制标准为

4、边桩水平位移5毫米/天,竖向位移10毫米/天,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10毫米/天。其工后沉降量不能大于50毫米。在填筑过程中出现沉降速率大于以上值时,则要求施工单位停止填筑,同时加大观测频次,观察其沉降量。若沉降量急剧增加,则需同设计单位联系,对此处地质进行复核。4、沉降板的埋设及保护:首先:沉降板接杆采用空心螺纹管,每节L=0.5m,外套100PVC管,用一根直杆(直径=2030mm的钢管或自来水管)和6006009mm的钢板组成。直杆底部用三块0.3cm角钢焊接在沉降钢板上,沉降板埋设在路基的底面或砂垫层下。为了使沉降杆不受破坏,杆长应随填土升高而逐段接高。接杆两端有螺纹接头与空心管丝扣连接

5、。为了不使填压的土质嵌入空心螺纹管内,每段接管应套上一段塑料圆管,圆管的高度略高于接管顶面,圆管的直径略大于水准尺的宽度。套管顶面盖上一个圆盖板,盖板中心穿一段红布线条,以便下次测量找出沉降点位。其次:当路基面填至需要埋设沉降板标高以上80cm时,用全站仪放出沉降板埋设的位置,在埋设处挖土坑,深度85cm,铺上5cm左右的砂垫层,层面要水平,将沉降板放在砂垫层上,套上第一节外保护管,然后回填土,用小型夯机夯实。夯实后要求内、外管均垂直水平面,不得歪斜,并且内外管之间的间隙要均匀。最后:用水准仪测出内沉降管的标高,作为该沉降管的初始读数。内外管要随填土高度用管箍接长,使管口始终高于填土地面。上下

6、两节管要接触紧密(用管钳拧紧),避免内管下沉时卡在外管上,并防止沉降管被偷盗。接管前后均要用水准仪测一次内管标高,以求出所接管实际长度。在施工过程中其沉降板一米范围内不能用压路机等大型机械碾压,每层填土前,应先用小车推土将沉降板周围填高,防止大型机械撞到沉降管。沉降管周围填土要求用小型夯机夯实,以免被压路机撞坏。万一不幸撞歪,要及时卸下被撞坏的沉降管,接上新的沉降管,并立即测出标高。5、位移桩的设置 位移观测边桩采用25钢筋混凝土预制,中间用22钢筋, 埋设后桩周围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尺寸为150*15*15,观测点钢筋头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四、观测频率要求:施工期

7、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和位移的跟踪观测。位移观测频率以每周一次;应与沉降、稳定的变形速率相适应,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d至少观测一次。路堤填筑完成后,半月或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如地基稳定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加载并采取措施处理,待路堤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详见下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填筑阶段一般一次/层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一次/3天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一次/周第2、3个月一次/10天3个月以后一次/2周6个月以后一次/月五、沉降位移观测仪器要求:1、水平位移观测仪器要求:测距精度2mm,测角精度2;2、沉降板观测仪器要求:采用红黑双面

8、尺严格按照三等水准要求施测,往返水准测量精度1。3、使用的所有测量设备与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定,以保证测量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状态。4、观测沉降要形成附和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应如下所示: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六、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1、严格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应进行两次往返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用科傻软件平差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的初始值。2、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固定的观测路线和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

9、观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路线、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3、当发现沉降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检,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核,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4.、根据沉降观测的需要,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少于两个。5、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左右线路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尺垫。观测时必须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测量过程中前后视距差3米、测段的前后视距累计差10米、黑红面读数差3毫米、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5毫米、最后闭合

10、差20L(L为路线长度,以千米计)。6、在进行检测桩观测时,其观测线路以S型线路进行。7、沉降管接长时的观测,在沉降钢筋接长时必须在接长前,测其沉降钢筋的顶部高程,然后再将沉降管按图纸要求进行焊接,焊接完后再一次测量其顶部高程,将此高程作为下次沉降观测的起始高程。七、观测点编号:1、为了全线观测数据的整理归档,现对监测点进行编号如里程桩号为K254+730,对应其他的命名为C1、C2、C3从左往右分别为1、2、3,则边桩位移桩位B1、B2、B3从左往右分别为1、2、3。2、工作基点的编号工作基点编号则依据现有导线点编号八、数据整理及上报:在施工中每个月项目部测量班填写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记录、沉降观测曲线图,资料整理应采用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