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记忆与学习_第1页
第十一讲 记忆与学习_第2页
第十一讲 记忆与学习_第3页
第十一讲 记忆与学习_第4页
第十一讲 记忆与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忆与学习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n 记忆的早期研究n 学习的早期研究n 记忆与学习研究的传统方法记忆的早期研究艾宾浩斯和节省法无意义音节,如ZEH,GUB 每次学习8组,每组13个, 连续两次正确背诵为止;一定时间以后进行回忆,不能完全恢复时重学这些音节达到连续两次正确回忆节省量:重新学习时所节省的时间或遍数与初次学习时间或遍数的比值遗忘曲线:先快后慢n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关于联想的实验记忆就是形成联想,如记忆无意义音节, 相邻的项目形成紧密联系,非相邻的项目也存在联系,项目在序列中分开愈远,联系愈弱。实验材料第一天的音节组:116(数字代表音节) 第二天:跳过一个:1,3,515,2,

2、4,616跳过两个:1,4,716,2,5,814,3 6,915跳过三个倒转过来实验结果巴特利特和再现实验使用故事、图画等有意义的材料重复再现:同一被试不同延时条件下对学习材料进行多次回忆系列再现:信息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时怎样被扭曲的; 精心组织、简单化、命名、细节的保存学习与记忆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进行的n 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 图形记忆:概括、合理、具体、夸张 遗忘曲线:再认曲线斜率最小,回忆和预期回忆斜率最大学习的早期研究n 巴甫和经典性条件反射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食物分泌唾液) 中性刺激(铃声)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呈现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反应间建立起联系 条件反应,中性刺激条件刺激

3、n 斯金纳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箱:学会为获得食物而去按压操纵杆。 如果一个操作反应发生后紧接着给予强化刺激,则该操作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着重考察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 促进或促退作用,更具现实意义。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n 回忆法: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要求被试再现出这些材料的方法。n 系列回忆n 对偶联合回忆n 自由回忆n 系列回忆 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 通过每个系列位置上回忆正确或错误的数量来进行测量 系列位置效应对偶联合回忆卡尔金斯(Calkins,1896) 项目配对呈现,刺激和反应基本程序(两种)第一种 检验法 (test method)第二

4、种预期法(anticipative method)(1) 先单独呈现刺激项目,要求被试预期对应的反应项目。(2) 然后将刺激项目与反应项目成对呈现。(3) 刺激材料呈现完一轮后,实验者改变顺序,呈现第二、三轮, 直到被试能够全部正确反应为止。影响因素:材料的意义性、具体性、刺激和反应的相似性n 自由回忆n 基本程序:被试可以随意回忆而不必遵循原来的刺激顺序。n 被试自由回忆时表现出的规律: (1)自由回忆法能体现系列位置效应。 (2)自由回忆的顺序表现出一定的结构。Bousfield(1953):材料为四类名词(动物、人名、职业名称、蔬菜),共60个,结果发现被试按类别回忆。 (3)被试采用一

5、些策略帮助记忆,如复述等。n 再认法n 定义:它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是把识记过的材料(旧材料,有关刺激)和未识记过的材料(新材料, 无关刺激)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n 程序1. 学习:有关刺激2. 再认:有关刺激无关刺激n 计算保存量 保存量=(认对旧项目的百分数)-(认错新项目的百分数) 对被试的猜测进行了校正n 再学法 (节省法)n 定义:它是要求被试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定标准后,经过一定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 学习的标准为止。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的练习次数之差, 即代表初学习之后保持的记忆。n 程序1. 初学习2. 再学习n 计分法

6、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n Atkinson & Shiffrin, 1968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 SM)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STM)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LTM)感觉记忆:刺激停止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0.53秒信息编码与输入形式一致Sperling(1960)12个字母的卡片,速示50ms容量:平均9.1个项目, 部分报告法X G O K J M R I C U T Sn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有限,大约15-30秒,如得不到复述信息将会迅速遗忘。抑制复述实验 容量有限,72个组块(熟悉

7、的集合);组块的大小随个人的经验组织有所不同。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容量来增加短时记忆容量。n 短时记忆编码可以不同于刺激的物理属性;信息主要以听觉形式进行编码。n 视觉编码向听觉编码转换 波斯纳(Posner, 1969)的研究工作记忆n 工作记忆:加工信息的同时保持信息。如阅读理解和思维运算。n 巴德利(Baddeley,1986):工作记忆三个成分 语音环路:语音短时记忆 视空间模板:处理视觉和空间信息 中央执行系统:用于分配注意资源,控制加工过程。n 工作记忆广度的测量n 长时记忆 容量无限,记忆痕迹可以保持一生 情景记忆:对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的的记忆 语义记忆

8、:对语词、概念、规则等抽象事物的记忆区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证据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来自长时存储近因效应来自短时存储影响变量的双重分离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及心理状态等对首因效应有影响,但不影响近因效应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影响近因效应,不影响首因效应非常短暂的系列位置效应Neath等(1996):在0.5内呈现5个单词,每个单词呈现50ms;也发现 了系列位置效应记忆的加工层次n 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偏重记忆的结构。n Craik等(1972):加工层次的途径;强度研究记忆的过程 记忆包括不同的加工层次,初级阶段涉及物理或感觉特点,之后的阶段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抽取。 记忆痕迹的

9、持续性是分析深度的函数,更深的分析水平与更长久的保持和更强的痕迹相联系。 一个实验:被试加工20个单词;再认比例是加工深度的函数其它的记忆类型n 内隐记忆、外显记忆n 前瞻记忆、回溯记忆n 错误记忆、真实记忆n 元记忆、客体记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内隐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所从事任务产生的无意识影响;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外显记忆: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相关经验用以完成当前面临的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意识控制的记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因素不同学习和测验呈现方式的变化对二者影响不同例如,学习阶段(听觉) 测试阶段(视觉), 对外显记忆无影响,内隐记忆影响大(Jacoby & Dalla

10、s, 1981)加工深度因素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n 前瞻记忆: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n 回溯记忆:对于过去所发生的记忆n 二者的内部机制是否一致存在争论 成功的前瞻记忆需要回溯记忆 前瞻记忆的损伤可独立于回溯记忆的损伤存在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n 错误记忆:错误的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呈现或发生。n 真实记忆:正确的报告出曾经呈现过的词或发生的事。n 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间的相似性。错误记忆的经典研究范式(DRM范式)学习词表:15个学习项目(如冬天、冰雪、霜冻、感冒、发抖等)

11、,关键诱饵(寒冷)未呈现自由回忆和再认:关键诱饵识别为“旧”的比率接近实际呈现过的词的击中率。理论解释的共通性内隐激活反应假设:关键项目的激活由于词表中相关项目的激活引起神经生理过程的一致性:错误再认和真实再认都与左颞叶的血流量增加有关共同的影响因素:词表容量、呈现方式、间隔时间、重复学习、年龄因素元记忆和客体记忆n 客体记忆:如前所述的各种记忆类型,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n 元记忆: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是对自己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人对自己的记忆系统的认知。n Flavell & Wellman,1971元记忆的作用控制:元水平调节客体水平,改变客体水平的加工状态或使客

12、体自身加工过程发生变化确定学习的目标或计划确定学习时间的分配选定信息加工模型 选择加工策略发动、继续或中止记忆或提取过程监测:元水平从客体水平获得信息,并依据该信息形成对客体记忆的主观判断或评价,从而改变元水平的状态。回溯式监测:对回忆、再认的答案作正确与否的自信心判断(JOC,judgment of confidence)。前瞻式监测:对即将执行的记忆任务的难度作预见性的判断; EOJ(ease of learning judgment):识记前对识记项目难易程度的判断JOL(judgment of learning):对识记过的项目在以后测验中成绩的判断FOK(feeling of kno

13、wing):对有“知晓感”的项目成绩的预见性判断n 元记忆和客体记忆的关系(Nelson&Narens,1990)内隐记忆n 从现象上看,它是被试在操作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而存贮在大脑中的信息却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的现象。这就反应了先前所学内容的存在和作用。其特征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提出n 启动效应的研究 定义: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种类: 重复启动(repetition priming):前后呈现的刺激完全相同。 间接启动(indirect priming):前后呈现的刺激不同。 任务:词汇判断、词汇辨认、词根或词段完词、偏好判断、模糊字辨认、

14、残画辨认、面孔识别等。n 遗忘症的研究 遗忘症患者:和外显指导相关的记忆任务受到了破坏,和内隐指导语相关联的启动任务未受影响。案例:H.M.,1953年,当他27岁时,接受了切除8厘米长的内侧颞叶的手术,以免受癫痫之苦,切除的部分包括杏仁核、海马的前三分之二和其上的两半球的皮层。手术成功的减轻均正常,却失去了手术前几年的记忆,表现出 部分逆行性遗忘症的症状,并有非常严重的顺 行性遗忘症,几乎不能建立任何新的长时记忆。他对时间、人物和地点的记忆不能超过短时记忆的极限,而仍能学习新的程序性的技巧, 尽管他不记得自己学过了这些技巧。理论解释多重记忆系统:记忆是由多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的;内隐和外显记忆

15、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不同子系统。图尔文(1985):启动效应是一种新的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无固定痕迹,可能包含刺激的多重分布特征。语义记忆系统与之相对。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斯奎尔): 前者是进入意识的可以觉察的记忆(依赖大脑皮质及特殊脑区),后者通过记忆系统的操作来实现(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的一种特性)。迁移加工说(Roediger等, 1989)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了两类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不同(并不说明记忆系统存在着在机能上相独立的两个子系统)。外显记忆测验要求概念驱动过程,通过对刺激项目意义和语义信息的加工来完成测验,它要求有意义的加工、精细编码和心理印象加工过程。内隐记忆测验要求数据

16、驱动过程,通过对刺激项目表面特征和知觉特征的分析来完成测验,它非常依赖于学习时与测验时的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所以影响概念加工的各种变量对内隐记忆测验没有影响。实验方法n 首先在实验中分离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直接测验:如自由回忆和再认,对应外显记忆 间接测验:指导语上不要求被试有意识的提取学习过的信息,通过被试在一些特定任务上的 表现来推断是否拥有某种记忆,对应内隐记忆。n 间接测验的方法n 词干补笔(word-stem completion)和残词补全 (word-fragment completion): 学习过的词填对的概率减去没有学习过的词填对的概率就是启动效应(两个被试组)n 知觉辨认

17、 首先学习一系列单字,后要求被试在速示条件下(如30ms) 对学过的单字和未学过的单字进行辨认;模糊字辨认n Jacoby(1983) 学习(三种条件): 无上下文:XXX冷有上下文:热冷产生:热? 测验:再认和知觉辨认,二者成绩相反n 朱滢等(1989)知觉辨认实验 实验刺激:汉字 因素:测验类型(再认VS.知觉辨认);测验时间(半小时VS.7天) 外显和内隐记忆时间上的分离n 加工分离程序:大多数任务均包含了不同程度的意识与无意识加工,如何分离一个记忆任务中的意识与无意识成分n Jacoby(1991): 学习阶段第一阶段,呈现单词要求被试阅读,并呈现变位字要求被试重新排列成词第二阶段,以

18、听觉形成呈现单词,要求被试跟读,并记住。 再认测验:材料包括变位字、视觉呈现词、听觉呈现词以及新词。包含测验条件,对变位字、视觉呈现词、听觉呈现词均判断为旧;有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共同促进成绩排除测验条件,仅对听觉呈现词判断为旧;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对作业成绩的影响相反 计算:包含条件将视觉呈现词和变位字判断为旧的概率:P(旧|包含)=R+A(1-R)排除条件下:P(旧|排除)=A(1-R)R= P(旧|包含)- P(旧|排除) A= P(旧|排除)/1-R(R指被试利用意识性提取完成测验的概率,A指被试利用自动提取完成测验的概率) 结果:变位字,R=0.51,A=0.59;视觉呈现词,R=0.11,A=0.42 结论:学习阶段的加工深度影响意识性提取的概率,对自动提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