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历史七上经济和社会生活word复习教案_第1页
鲁教版历史七上经济和社会生活word复习教案_第2页
鲁教版历史七上经济和社会生活word复习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学习主题说明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但是,中国近代的经济总的来说是比较单一和落后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也是有限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缩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黄金时代”、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但“黄金时代”是非常短暂的,第一,日本和美国的资本始终没有停止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结束,战胜的欧洲资本主义

2、国家便马上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样中国刚刚有了发展的民族工业又陷入了停滞状态。荣氏企业的兴衰便是明显的一个例证。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而且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大体是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大体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工业革命后,鸦片战争中英国用炮舰政策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

3、通商口岸的增多,外国列强对华侵略逐步加深,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火车和轮船传入中国,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近代的通讯工具电报、照相、电影传入,中国新闻报业、出版业相继出现,并有了长足发展,这些都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随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在对旧的社会制度加以改造的同时,也对与封建专制制度相伴随的陈规陋习加以改造,荡涤着封建制度的污泥浊水。辛

4、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就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等法令,改变以往一些不好的社会习俗。内容标准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学习引导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

5、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内容标准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学习引导最早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的成果逐渐传入中国,给中国社会生活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19世纪初,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外国的火车轮船传入后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冲击了自

6、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与之相伴随,它更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但从根本上说,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后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中国铁路最初仅有几十公里;近代的通讯手段最初全国只有有限的有线电报和有数的几十门电话,虽然数量很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占比重显得微不足道,而且根本不能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但这些变化却表明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正发生着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它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代表了人类历史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内容标准

7、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学习引导大众传播,以文字符号为媒介,在信息传播的总量、规模与覆盖范围等方面都比以往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有极大幅度的扩展。但是,在近代,大众传播媒体的种类还很有限,主要依靠书报印刷业。近代上海因地处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前沿,信息流通便捷,加之政治生态环境特殊,报刊业的发展颇为引人注目。中国最早的报纸是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的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后来,中文报纸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8、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刻板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内容标准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学习引导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不仅政治上推翻了帝制,社会习俗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朝建立后,中国的男性都要剃发留辫。民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都纷纷掀起了剪辫的浪潮,以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衣着方面,民国时期,国人既保留传统的长衫马褂,也日渐改穿西服,而中山装则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男子服装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传统社会有很大的冲击。不少年青人,极力打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桎梏,追求自由恋爱。年青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