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献的版本.ppt_第1页
第三章 文献的版本.ppt_第2页
第三章 文献的版本.ppt_第3页
第三章 文献的版本.ppt_第4页
第三章 文献的版本.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文献的版本,张之洞书目答问 略例: 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 答曰: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学习版本的意义,一、学术原因 (一)文字错误,学习版本的意义,明陆深俨山外集卷八金台纪闻,金華戴元禮,國初名醫。甞被召至南京,見一醫家迎求溢戶,酬應不閒,元禮意必深於術者,注目焉。按方發劑皆無他異,退而怪之,日往觀焉。偶一人求藥者,既去追而告之曰:“臨煎時下錫一塊。”麾之去。元禮始大異之,念無以錫入煎劑法,特叩之。答曰:“是古方爾。”元禮求得其書,乃餳字耳。元禮急為正之。嗚呼不辨餳錫而醫者,世胡可以弗謹哉!,欧阳文忠全集卷一百二十八诗话: “

2、陈公(陈从易)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二)不同系统的文本会带来不同的信息。 思考题: 以你熟悉的一部文学作品谈谈其版本系统及其流变过程,读书治学不可不知版本,以红楼梦为例,红楼梦现存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 一个是仅流传前八十回的,保留脂砚斋评语的脂评系统(抄本系统)。 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鄂整理补缀的、删去所有脂砚斋评语的、并续写完成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系统(刊本系统) 。,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家又将造劫历

3、世,但不知起于何处,落于何方?”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在脂本中神瑛侍者与顽石是两个“人物”,但在程高本中,顽石与神瑛侍者却是合二为一。,一、抄本 1.甲戌本(1754)甲戌是乾隆十九年: 残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刘铨福藏。1927年胡适在上海购得,60年代初影印问世。甲戌本所据的底本

4、,是最早的,所以此本历来为红学家所重视。 2.庚辰本(1760年):残存78回。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版本,因上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的字样,所以被称为庚辰本。原为徐祯祥所拥有,后归燕京大学图书馆,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庚辰本除缺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外,前八十回基本上是完整的。,二、刻本 程甲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乾隆五十六年(1791)活字本,120回。首程伟元序、高鹗序。 程乙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乾隆五十七年(1792)活字本,120回。首高鹗序,次程伟元、高鹗引言。二本略异,自称乙本为详加校阅改定。,此为通行本红楼梦,二、文物原因 国家文物保护中心 古

5、籍分为一至四级,学习版本的意义,一、版本释义,从广义上说,版本为同一部书在编辑、传抄、刻版、排版、装订至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包括各种写本、拓本和各种刻本、活字排印本、影写本、翻刻本等。 狭义特指与写本相对的雕版印刷的本子。,李清照金石录后续: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二、古籍版本的形制和有关术语,(一)古籍版式结构,二、古籍版本的形制和有关术语,(一)古籍版式结构,天头,地脚,版心,象鼻(鱼尾),边框(版框),界 行,边框: 亦称版框,即书版的四周界格。 界栏 : 字行之间的分界线。 版

6、心: 亦称中缝或书口,是指书页中间折叠的地方。版心是对折时的标准,版心有各种记载,如书名、卷数、页数及刻工姓名等。 鱼尾: 版心中刻有记号,其形似鱼尾,故称鱼尾。鱼尾的作用是对折时的标记。 象鼻: 鱼尾到版框有一条黑线,因这条黑线较长,形同大象的鼻子,故称象鼻。印有黑线的称黑口;无黑线的称白口。,天头 : 也叫书眉,上栏以外的空白地方称天头。 地脚 : 下栏以外的空白地方称地脚。 书耳: 在边栏的左上方,突出一长方形方格,形似耳,故称书耳,亦称耳子。用于书写篇名、卷数和页数,便于翻检。 行款:即行文款式。包括行格和字数,通常以半页计算。每半页几行几字。,行款:正文的行数和字数。,真诰二十卷,明

7、万历年刻本,有曾朴题记,全函4册。框高19.3cm ,广14.1cm ,每半页9行,左右双边,花口,单鱼尾,注文小字双行,行17字。有高似孙序。并有曾朴藏书印。,三、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式,(一)卷轴装 又叫卷子装,盛行于汉魏六朝和隋唐五代时期。与书画类似,把钞成了书的纸粘成长卷,在其尾端用木或竹作轴,粘于最后一页纸上,卷成一束,称一卷。,轴 卷 褾、带,卷子摆在架上,不易寻检,因此一头要悬挂牙签 牙签:(红、绿、碧、白)。,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邺架,卷子不便携带,装书的袋子就叫做帙 。 卷帙浩繁。 卷子为防止虫蠹,要用黄檗汁染黄。所以又

8、称作黄卷。 陆游剑南诗稿卷九客愁: 苍颜白发入衰境,黄卷青灯空苦心。 雌黄;信口雌黄,(二)旋风装 产生于唐代,在卷轴式的底纸上,将书叶鳞次相错地粘裱,打开时形似龙鳞,所以称为龙鳞装,收卷时书叶鳞次朝一个方向旋转,宛如旋风,所以又称旋风装,或旋风叶卷子。,敦煌出旋风装,(三)经折装 经折装是唐宋时代的一种书籍装订形式。将长幅按一定的尺寸来回往复折叠,折成一册,形同折子,首尾加上硬厚纸页也有用薄木板作为护封。,经折装,(四)蝴蝶装 简称蝶装。装订方法是以版心中线为准,将每一页有字的一面向里对折,然后把折缝粘连在一张大纸(底纸)的中央,最后将大纸过来就成为前后封皮了。这种装订形式大约始于五代,盛行

9、于宋代。,蝴蝶装,(五)包背装 这装订形式约始于南宋,盛行于元代。装订方法是:它是以版心中线为主,将书页无字的一面朝里对折,有字的一面朝外,然后把与折缝相对的边缘粘连在一张厚纸上,在两侧余纸上打眼,用纸捻装订成册,最后将厚纸向内折好。,包背装,六线装 明中叶兴起,沿用至清末民国间。它是由包背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包背装是用整张纸作为封皮包裹书背,而线装是采用两张与书叶大小相同的散叶作为书皮,放在正文前后,然后打眼订线装订成册,这种装帧方式更加的美观牢固。,四、版本的类别,(一)写本 1、手稿本。作者亲笔所写,往往多勾改涂乙。 2 、清稿本。有作者亲手誊写的,但大都是请人誊清,往往经作

10、者校过,有少量添改,添改为作者手迹。这种清稿本往往有作者印鉴。 3、抄稿本。从稿本直接过录,仅次于稿本,一般根据抄者跋语来定。 4、影钞本。即照底本影摹的本子。 5、抄本。即一般手写本,其中往往有特别罕传的书籍。 如明毛晋汲古阁、清代钱曾述古堂等。,湖北通志-舆地志不分卷,此书为民国杨守敬编撰,为手稿本。,王国维 手稿本曲录,冠悔堂丛书清杜浚编,抄本,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此本为海内孤本。,(二)刻本,即雕版印刷的本子。 1、依照时代的不同,而出现了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和清刻本。,唐咸通九年(868)刻金刚经,五代刻本陀罗尼经,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2、根据刻印地区的

11、不同,即有浙本、闽本(建本)、蜀本。,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评宋刻本书:“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欧体(唐代欧阳询)用笔凝重沉着,结体紧结,方正浑穆,有一种森严的气度,又不乏险劲之趣。(浙本),颜体(唐颜真卿)颜体书法点画丰厚饱满,结构扩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蜀本),柳体(唐柳公权)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说“柳公权出,矫肥厚之病,专尚清劲。”书体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刚劲挺拔。(闽本),字体,白口、上鱼尾、左右双边、版心下端有刻工姓名,早期左右双边、细黑口 后期四周双边、粗黑口,白口、左右双边、版心下方 有刻工姓名,纸张,欧体,柳

12、体,颜体,白麻纸,白麻纸,黄麻纸,浙本 王建诗集。宋临安府陈解元宅刻本,元包经传五卷。南宋孝宗时蜀本,钜宋广韵五卷。宋陈彭年撰。宋乾道五年(1169)建宁府黄三八郎刻本。,浙本,宋麻沙刘通判宅刻本五臣注扬子法言,远在宋朝,有一位教官,出题考试生徒,题为:“乾为金,坤亦为金,何也?”参加考试的生徒,大家面面相觑,不能下笔 。后来有人怀疑此教官出题,怕是出于麻沙本周易,监本不如此,起立质问。那教官立即检查原书,果然是麻沙本错了一个字,原是“坤为釜”字上脱了两点,变为金字,闹出了一场笑话(见叶梦得石林燕语)。,3、根据出版单位的不同,即有官刻本(监本、经厂本、藩府本、殿本、局本、书院本)家刻本、坊刻

13、本之别。 4、 根据字体大小看,可分大字本,小字本。,大字本:纸幅宽大,版式疏朗,行款小于半页10行、行20字。 小字本:每半页13行以上,行24字以上,行紧字密。,5、根据流传情况和珍贵程度,古籍又可分为足本、节本、残本、通行本、稀见本、孤本、珍本等等。 6、 根据印刷颜色分,可分朱印本、蓝印本、墨印本。,(三)套印本: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经过多版次印刷而成的版本。,朱墨双色套印金刚经注元至正元年(1341)中兴路资福寺刻印,清康熙刻版彩印本芥子园画传副本,(四) 饾版与拱花印本: 饾板,即将画稿按深浅浓淡阴阳向背各刻一板,以次套印,有至十多次者。 拱花,即现今印刷术中之凸版,将纸压在板上,

14、花纹就凸现在纸上,书中鸟类羽毛,流水行云,多用此法。,十竹斋笺谱初集,(五)活字本 雕版印刷属于整版印刷,一页一块版。活字则不同,每个字一个字模,制版时用一块底盘,把活字一个个检出排上,然后压平固定,即可刷印,印完拆版,字模可再排他版,经济方便。,(六)批校题跋本:写本或是印本,经过读书人批注、校勘或加写题跋,就成为批校本、题跋本。,五、善本,(一)含义:善本指好的版本,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称为善本。,(二)善本的标准: 一曰“足本”(无缺卷,未删削) 二曰“精本” ,(精校精注) 三曰“旧本” (旧刻,旧钞),旧刻(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精本邓邦述批校

15、明万历刻本唐李长吉诗集,鉴别古籍版本的总的原则,第一,唐、五代以及以前的版本基本不存在。,六、版本鉴定,唐咸通九年刻金刚经,唐武则天晚期(约702)刻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五代吴越国王钱俶刻本陀罗尼经,第二,宋元版本,由于年代久远,现在也十分难见。,第三,明清版本,这是现今藏于民间的古籍版本的主体,尤以此本为多。,第四,古籍版本流传下来的绝大部分是雕版印本,写本、抄本都是微乎其微的,偶有真品,定要小心查看。,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新安玩虎轩刻本琵琶记,清嘉庆七年(1802)阮元刻本钟鼎款识,第一,验牌记。,牌记含义:历代刻本,多在书前内封面刻印一页有关书名、著者、刊刻年月、雕版堂室等,说明版

16、刻情况,一般是放在粗黑的版框之内,被称为牌记。 作用:牌记一般都明确反映版刻的年代、版刻者、版刻地以及官府坊肆等版本情况,因而是最为确切的鉴定依据。,唐咸通九年刻金刚经,第二、考序跋,古人著书或刻印书籍时,往往由作者或旁人写一篇序或跋叙述书中内容、编著意图或刊刻经过。 序或跋的文本一般署上写序跋文人的姓名、朝代、年月。序跋的撰写日期,一般与刻书印书之年代比较接近。,陆士龙六岁能文,性清正有才,与兄士衡齐名,人谓士龙文虽不及,而持论过之。其所著有集十卷,然人间之传,率皆录本,仍讹踵误,不便览观,吴士陆元大近刻士衡集迄工,复取斯集与予家本校而刻之,其亦有功于二俊者哉。正德己卯七月之望太仆少卿郡人都

17、穆。,陆士龙集都穆跋:,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陆元大刻本,第三,依据书中讳字鉴定版本。,1、 讳的含义:所谓“避讳”就是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圣贤或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的种种规定。 避讳的分类: 国讳 家讳 宪讳,五代冯道: 道,可道,非常道。,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杨万里:贺新郎 万里云帆何日到,魏晋: 鲁迅先生在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曾指出: 本来魏晋时,对于父母之礼是很繁多的。比方想去访一个人,那么,在来访之前,必先打听他父母及其祖父母的名字,以便避讳。否则,嘴上一说出这个字音,假如他的父母是死了的,主人便会大哭起来他记得父母了给你一个大大的没趣。,2、避

18、讳的历史,唐: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宋: 老学庵笔记卷五: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为了避田登之讳,改“灯”为“火”。,明:明武宗朱厚照既姓朱,又属猪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些事物因多次避讳,其名称彻底改变,令后人很难寻觅其踪迹。 如唐代以前的文献资料中

19、,记载有一种植物叫“薯蓣 ”。唐后期,唐代宗李豫即位,遂改称“薯药”。入宋后,宋英宗赵曙即位,又改称“山药”。,3、避讳的方法 改字:弘治宏治 鲁庄公鲁严公 楚庄王楚严王 空字: 缺笔: 删字:如隋韩擒虎,在唐修隋书中只称韩擒,避高祖李渊祖父李虎之讳。,汉惠帝名盈,“盈”改为“倾”。通行本老子第二章将“高下相盈”写成“高下相倾”。,第四,验藏书印。,古人在读书时,往往还要钤盖自家的图章印记,俗称“藏书章”。以至该书日后流出也带有藏章,反映版本情况。,当代文学家唐弢晦庵书话藏书印中说: 有时买了一本心爱的书,晴窗展读,觉得纸白如玉,墨润如脂,不由你不摸出印章,在第一页右下角钤上一方朱红的印记,替

20、这本书增些色泽,也替自己心头添起喜悦。,印钮,边款,印面,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蒙古宪宗六年(1256)刻本歌诗篇,范钦天一阁印,毛晋汲古阁印,皕宋楼 陆心源 印,制作材料,特点,水和朱砂,蜜和朱砂,油和朱砂,印色当时鲜明,水性尽褪,朱砂浮在纸上,容易脱落,油性不易挥发,印色可持久,较水印耐久,但蜜性褪后也容易脱落,第五,依据书名冠词鉴定版本。,古籍版本的书名上常冠有朝代名称,凡本朝人写刻的书冠有朝代称谓时,又常在朝代前加上称颂的词语(文字) “国朝”、“皇朝”、“圣宋”、“皇元”、“大元”、“大明”、“大清”等。,圣宋文选 皇明英烈传 明朝英烈传 皇清经解 大清一统治,第六,根据刻工姓名鉴定版本。,根据版心所记刻工姓名,不仅可知某书为某些人所刻,而且还可以根据各书所记的刻工情况,考查其刻的年代。,刻本东观余论陈靖、丁明、张彦忠、李岩等 南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文莱文集:陈靖、丁明、张彦忠、李岩等,日本长泽规矩也宋元刊本刻工名表初考收宋刻工1500个,元刻工750个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目提要附录刻工人名索引 王肇文古籍宋元刻工姓名索引,第七,看装帧,宋本:蝴蝶装 元本:有蝴蝶装、大多包背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