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_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ppt_第1页
第7章_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ppt_第2页
第7章_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ppt_第3页
第7章_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ppt_第4页
第7章_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靳奉理,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 第二节 细菌的分类 第三节 病毒的分类,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六界 四界 (一)无细胞结构 病毒界 病毒界 (二)有细胞结构 1、无核膜 原核生物界 原核原生物 2 、有核膜 原生物界 细胞无分化 真核原生生物界 真核原生物 细胞有分化 真菌界 植物界 植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第二节 细菌的分类,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二、微生物的命名 三、细菌分类和伯杰氏手册 四、 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界Kingdom 门Phylum亚门 纲Class亚纲 目Order亚目 科Family亚科 属Genus

2、种Species,常用的细菌分类术语,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 菌株(strain),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心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二. 微生物的命名,1.分类单元的命名 属名 属名用一个单数主格名词或当作名词用的形容词来表示,可以是阳性

3、、阴性或中性,首字母要大写。 种名 和其他生物一样,细菌的种名也用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命名,即种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加词两部分组合而成。 亚种名 亚种名为三元式组合,即由属名、种名加词和亚种名加词构成。,2. 命名模式及其指定 如前所述,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操作的统一标准,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标准界定分类单元所造成的混乱, 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分类一样采用“模式概念”。即根据命名法规要求,正式命名的分类单元应指定一个命名模式(简称模式)作为该分类单元命名的依据。,3. 新名称的发表 根据细菌命名法规的规定,有效发表新的细菌名称应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进

4、行。 若新名称是在国际系统细菌学杂志(IJSB)以外的其他杂志上发表的,还必须经过新名称的合格化发表,被认为合格后,在该杂志上定期公布,命名日期即从公布之日算起,否则不算合格发表,也不能取得国际上的承认。 发表新名称时,应在新名称之后加上所属新分类等级的缩写词,如新目“ord.nov.”、新属“gen.nov.”、新种“sp.nov.”等。,三、细菌分类和伯杰氏手册,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际上不少细菌分类学家都曾对细菌进行过全面的分类,提出过一些在当代有影响的细菌分类系统。但70年代以后,对细菌进行全面分类的、影响最大的是伯杰氏手册。所以该书目前已成为对细菌进行分类鉴定的主要参考书。,四、

5、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一)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 (二)血清学试验与噬菌体分型 (三)氨基酸的顺序和蛋白质的分析 (四)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一)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1形态学特征 (1)细菌形态:形状、大小、排列 (2)培养特征:菌落特征 (3)特殊结构:鞭毛、芽孢、荚膜、孢子 (4)染色反应:革兰、抗酸 (5)内含物:异染颗粒、伴孢晶体 (6)运动性:,2生理生化特征 (1)生理: 需氧性、温敏性、噬盐性、与宿主的关系、生活史(有性生殖情况)等 (2)生化: 营养类型(自养/异养)、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对氮源的利用能力、对生长因子的需要、对抗生素及抑菌剂的敏感性、代谢产物(酶、毒素

6、等)、对 pH 的适应性等 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类主要靠生理生化,(二)血清学试验与噬菌体分型,1血清学试验 细菌细胞与病毒等都含有蛋白质、脂白蛋、脂多糖等有抗原性的物质,由于不同微生物抗原物质结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抗原特征。 一种细菌的抗原除了可与它自身的抗体起特异性免疫反应外,若它与其它种类的细菌有共同的抗原组分,它们的抗原抗体之间就会发生交叉反应。,2.噬菌体分型 在原核生物中已普遍发现有相应种类的噬菌体.噬菌体对宿主的感染和列解作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一种噬菌体往往只能感染或裂解某种细菌,甚至只裂解种内的某些菌株. 所以,根据噬菌体的宿主范围可将细菌分为不同的噬菌型和利用噬菌体裂解这样的

7、特异性进行细菌鉴定. 这对于追溯传染病来源、流行病调查以及病原菌的检测鉴定有重要意义.,(三)氨基酸的顺序和蛋白质的分析,蛋白质是基因的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直接反映mRNA顺序而与编码基因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通过对某些同源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比较来分析不同生物系统发育关系,序列相似性越高,其亲缘关系愈近. 因此可以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资料构建系统发育树和进行分类.,(四)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比较DNA和碱基组成和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是目前通过直接比较基因组进行生物分类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1.DNA的碱基组成(G+C)% 2核酸的分子杂交 DNADNA杂交、DNArDNA杂交、核酸探

8、针,第三节 病毒的分类,一、病毒分类机构 二、病毒分类原理及其依据 三、病毒的分类系统 四、病毒分类现状 五、病毒的命名,一、病毒分类机构,1966年莫斯科 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 1973年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 是病毒分类与命名的国际权威机构,二、病毒分类原理及其依据,原理:强调其分类和命名的稳定性、实用性、认可性和灵活性。稳定性是指病毒名称及其隶属关系一旦确定下来,就应该尽可能的保留。实用性是指病毒分类体制应该对病毒学研究领域是有用的。认可性是指病毒分类阶元和名称应该为病毒学研究者乐意接受和使

9、用,所以,认可性也是实用性的必然结果。灵活性是指病毒分类阶元可以依据某些新发现而进行重新修订和再确定,二、病毒分类原理及其依据,依据 病毒粒子特性 抗原性质 病毒生物学特性,病毒粒子特性,病毒形态:如大小、形状、包膜和包膜突起的有无,衣壳结构及其对称性; 病毒生理生化和物理性质:如分子量,沉降系数,浮力密度,病毒粒子在不同pH、温度、Mg2+、Mn2+、变性剂、辐射中的稳定性; 病毒基因组,如基因组大小、核酸类型、单双链、线状或环状,正负链,G+C所占的比例、核苷酸序列等; 病毒蛋白,如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数量,大小以及功能和活性,氨基酸序列等; 病毒脂类含量和特性; 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特性。

10、,病毒抗原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病毒抗原性质:包括病毒血清学性质与其抗原的关系。 病毒生物学特性: 包括病毒天然的宿主范围; 病毒在自然状态下的传播与媒介体的关系; 病毒的地理分布,致病机理,组织嗜亲性; 病毒引起的病理和组织病理学特点。,三、病毒的分类系统,Order目 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科。 基因组不同,但有相似的基因组次序、结构及复制方式,甚至编码相似的功能蛋白的共同保守序列。词尾virales Family科 词尾 vivide Subfamily亚科 Genus 属 词尾 virus Species种 科和属是病毒分类的最主要单位,四、病毒分类现状,1995年F.A.Marphy (

11、墨菲) 第六次病毒学分类报告将病毒分为三类:DNA、RNA、DNA/RNA反转录病毒。 2000年ICTV第七次分类报告在部分科上建立了3个目:尾病毒目、单负股病毒目、套式病毒目,4000余种病毒分为64个科、233属,脊椎动物病毒为主的有27科。 2005年出版的病毒分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八次报告,超过5450株病毒可以归类到3个病毒目、或73个病毒科或73个病毒科、9个病毒亚科、287个病毒属、1938个病毒种,二、病毒的分类系统 1995年,由Murphy等整理发表了第六次病毒学分类报告,将动物病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DNA病毒;第二类为DNA和RNA反录病毒;第三类是RNA病毒。经过以后的几次修改和补充,2000年出版了第7次分类报告,在部分科之上建立了3个目,其中一个尾病毒目(Nidovirales),涉及噬菌体,另2个目涉及动物病毒,分别是单负股病毒目(Mononegavirales)和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另外将卫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归在亚病毒类。其中类病毒科的词尾为“viroidae”、属名词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