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扁鹊见蔡桓公学案新版语文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扁鹊见蔡桓公学案新版语文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扁鹊见蔡桓公学案新版语文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扁鹊见蔡桓公学案新版语文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扁鹊见蔡桓公学案新版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教师寄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学习目标】1. 识记理解课文中重要文言字词,并加以归纳积累。2. 了解韩非和韩非子3. 了解运用对话发展情节,展示人物情态的特点。【学习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难点】 人物刻画生动传神的写法。 【资料链接】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研究刑名法术,是当时重要的思想家;喻老这篇文章,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文中叙述扁鹊见蔡恒公这则故事,本意是用它来比喻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策划困难的事,从它的容易处开始)、“为大于其细”(做大事从它的小处开始)的观点;扁鹊,姓

2、秦,名越人,战国时名医,人们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蔡桓公,即蔡侯。“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这个成语,就是从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中总结出来的。本文体裁:寓言故事。【学习过程】1、 预习反馈。1.给加点的字注音 扁鹊( ) 蔡桓( ) 公骨髓( ) 还( )走 腠( )理 汤 熨( ) 2.解释下列加点(粗体字)的词及词句。 有间(jin): 益: 居十日: .还(xun)走: 汤(tng)熨(wi): 火齐(j): 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自由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2、 合作

3、展示(一)朗读课文 1、听录音读,认真听把握好读音、节奏、语调。 2、学生自由读,一对一读,并指正。 3、个人展示读课文,其他人听后评论,教师适当点评。 (二)、文言文字词 1、古今异义 君之病在肌肤 古义: 今义:臣是以无请也 古义: 今义:请求、指示。 2、一词多义 司命之所属 属: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桑田之属 属: 臣是以无请也 以: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 桓侯又不应 应:故天降大任于斯人 故: 不应有恨 应:(三)文言句式 火齐(j)之所及也。 _句 , _。 扁鹊复见。 _句 , _。(四) 虚词的用法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之: 针石之所及也 之:桓侯故使人问之 之:(五) 译读

4、课文 1、自由翻译课文,做好标记,以便提出疑问,在全班交流、解疑。 2、组内讨论、展示译课文。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教师适当补充字词、句。 4、自由熟读课文、译文。 三、巩固、整理导学案。四、达标检测。1、解释加点的词语。(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益: (2)居十日,扁鹊望桓公而还走 还: (3)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 (4)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及: (5)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索: (6)桓侯遂死。 遂:2、完成表格。 扁 鹊 桓公 见到时间 观察过程 明断病情 预言后果 行为表现3、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常用来比喻那些 _,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_。 五、反思。22.扁鹊见蔡桓

5、公导学案(编号:013第2课时)教师寄语:掩饰错误,只能使自己陷入错误的泥沼。九年级(上) 执笔:刘志开 审核: 课型:新授课 执行时间:16.9.班级 组名 姓名 评分 小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2、懂得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的“寓理于事”的写法,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阐明的哲理。 【学习过程】一、学习反馈(文言文译为白话文)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3.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4.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二、合作展示。1.“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你认为应

6、该怎样翻译这句话,并说说桓侯是个怎样的人?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 3.说说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 4用下列成语各写一句话: 病入膏肓: 讳疾忌医: 5文中蔡桓公自称为“寡人”,扁鹊称蔡桓公为“君”,你还知道过去对皇上有 哪些称呼?(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均可) 3、 提升小结。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本文按时间顺序通过叙述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 4、 拓展延伸。假如你是掌握现代医术的扁鹊,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蔡桓公面前,你会对他怎么说? 五、根据提示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疾在腠理 寡人无疾居十日,扁鹊复见 病在肌肤 不应,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 病在肠胃

7、不应,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今在骨髓 故使人问之居五日,已逃秦矣 使人索扁鹊 桓侯遂死6、 达标检测。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蔡桓公(hun) 立有间(jin) b.腠理(cu) 汤熨之所及(yn)c.桓侯不应(yng)火齐(j) d.骨髓(su) 桓侯遂死(su)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之:君之病在肌肤( )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桓侯故使人问之 ( )将:不治将恐深(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上使外将兵 (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古义:今义:居十日,扁鹊复见古义:今义: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古义:今义:4、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

8、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这作为自己的功劳。.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译:扁鹊看见桓侯时,远远看了一眼转身就跑。.桓侯故使人问之。 译: 蔡桓公故意派人去问扁鹊。.臣是以无请也。 译:我因此不再问他的病情了。5.扁鹊见蔡桓公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是学说的集大成者。本文内容可用成语概括。6.韩非(约前280前233), 末年 人,著名 家,先秦 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品有 、 等。本文选自其 一书。该书中许多寓言故事,我们耳熟能娴如 、 、 等历来为人们喜爱、传诵。7.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深恶痛疾 b积劳成疾c大声疾呼 d手疾

9、眼快8.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9.下列加点“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君之病在肠胃c.针石之所及也 d.司命之所属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韩非子喻老,在史记扁鹊列传中也有这个故事。b韩非子作者是春秋时期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 c这篇故事的内容带有劝谕性,可以当做寓言来看。d现代汉语中“疾”和“病”是同义词,在古代有病情轻重之分,“病”比“疾”重。11.文中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便知道其有病,并

10、能说明病在哪里。你认为可能吗?(探究一些中医方面的知识来回答) 22.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编号:012第1课时)教师寄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教师用)九年级(上) 执笔:刘志开 审核: 课型:新授课 执行时间:16.9.班级 组名 姓名 评分 小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1. 识记理解课文中重要文言字词,并加以归纳积累。2. 了解韩非和韩非子3. 了解运用对话发展情节,展示人物情态的特点。【学习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难点】 人物刻画生动传神的写法。 【资料链接】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研究刑名法术,是当时重要的

11、思想家;喻老这篇文章,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文中叙述扁鹊见蔡恒公这则故事,本意是用它来比喻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策划困难的事,从它的容易处开始)、“为大于其细”(做大事从它的小处开始)的观点;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名医,人们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蔡桓公,即蔡侯。“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这个成语,就是从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中总结出来的。本文体裁:寓言故事。【学习过程】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开头至第二句“桓侯又不悦”。写桓侯不听扁鹊的三次忠告。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至“臣是以无请也”。写扁鹊断出桓侯的病已经不可救药。 第三层:“

12、居五日”至结尾。写桓侯病死。 一、预习反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扁鹊(bin qu) 蔡桓(hun) 公骨髓(sui) 还(xan)走 腠(cu)理 汤tng熨(wi)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及词句。 有间(jin):一会儿 益:更加。 居十日:呆了十天 。 居:停,过。 还(xun)走:转身就走。(“还”通“旋”,回转。走:小步快跑。) 汤(tng)熨(wi):用热水敷烫皮肤。(“汤”通“烫”,用热水焐(w)。熨:用药物热敷。) 火齐(j):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您的病在皮肤的纹理上,不汉恐怕要越来越厉害。医之好

13、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二、合作研讨 (一)朗读课文 1、听录音读,认真听把握好读音、节奏、语调。 2、学生自由读,一对一读,并指正。 3、个人展示读课文,其他人听后评论,教师适当点评。 (二)、文言文字词 1、古今异义 君之病在肌肤 古义:指较重病情。 今义:泛指疾病。 臣是以无请也 古义:过问。 今义:请求、指示。 2、一词多义 司命之所属 属:管,掌管。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把。 桑田之属 属:类 臣是以无请也 以:因为 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意 桓侯又不应 应:理睬 故天降大任于斯人 故:所以 不应有恨 应:应该 三、展示点评 1、说说下列

14、句子属何种文言句式 火齐(j)之所及也。 判断句 “也”表判断词。 扁鹊复见。 省略句 “复见”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指桓公 2、虚词的用法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针石之所及也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译。 桓侯故使人问之 之:他,带扁鹊。 五、译读课文 1、自由翻译课文,做好标记,以便提出疑问,在全班交流、解疑。 2、组内讨论、展示译课文。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教师适当补充字词、句。 4、自由熟读课文、译文。 四、达标检测。1、解释加点的词语。(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益: (2)居十日,扁鹊望桓公而还走 还: (3)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

15、(4)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及: (5)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索: (6)桓侯遂死。 遂:2、完成表格。 扁 鹊 桓公 见到时间 观察过程 明断病情 预言后果 行为表现3、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讳疾忌医 ,常用来比喻那些 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害怕批评而不愿改正的行为。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22.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编号:013第2课时)教师寄语:掩饰错误,只能使自己陷入错误的泥沼。九年级(上) 执笔:刘志开 审核: 课型:新授课 执行时间:16.9.班级 组名 姓名 评分 小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

16、要意义。 2、懂得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的“寓理于事”的写法,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阐明的哲理。 【学习过程】一、学习反馈(文言文译为白话文)一、学习反馈(文言文译为白话文)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总是这样)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2.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下去3.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4.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二、赏析探究 1.“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你认为应该怎样翻译这句话,并

17、说说桓侯是个怎样的人? 白话文: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总是这样)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说是给他治好了病)把这作为(自己的)功劳!”反映出桓侯讳疾忌医、固执、盲目自信的形象。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扁鹊“还走”是因为桓侯的病由轻而重,终至不可救药。(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逃到秦国去是为了避免惨遭迫害,这体现了他的机警果断,也从侧面反映出蔡桓公为人的蛮横与残暴。 3.说说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 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机警果断;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 4用下列成语各写一句话: 病入膏肓: 讳疾忌医: 5文中蔡桓公自称为“寡人”,扁鹊称蔡桓公为“君”,你还知道过去对皇上有 哪些称呼?(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均可) 三、小结: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本文按时间顺序通过叙述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画这两个人物,表现了病须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对待疾病如此,对待事物也应如此,凡事都要防微杜渐,为人更要善听别人的忠告,接受别人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都是学习本文应该获得的有益启示,也正是本文表现出的哲理。五、达标检测1.b “熨”应读“wi”。2. 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 代词,他 将:副词,将要 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