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ppt_第1页
2013届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ppt_第2页
2013届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ppt_第3页
2013届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ppt_第4页
2013届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作文须“符合题意”。任何一篇作文,符合题意都是基本要求。只有“符合题意”,文章才不至于文不对题,离题万里。,要使文章符合题意,精心审题是第一步。审题关系到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行文措辞。审题一错,即使文字基本功再好,也难以挽救。因为它是一种根本性的错。了解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命题作文审题指导,2,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如见证、难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如沿途的风景谈风度回到原点在自然中生活坚守的价值等等。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心有清泉不要欺骗别人等等。,命题类

2、型,3,1、完全式命题: 如:请以“谈风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2、材料式命题 (提示语+命题)(08年江苏卷),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都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4,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 1:了解命题者的意图; 2: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3:明确立意; 4:确定文章的体裁。,审 题,5,例题重现 一、例如尝试: 1、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

3、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2、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二、再如北京的符号: 1、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 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XX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2、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 如“北京的符号源于XX”“北京的符号有XX特点”等。,1:增 补 信 息 法,6,练习:审题立意 2009年山东卷: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

4、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7,导写分析:,09年山东卷作文,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结合,体现了不在审题立意上过度难为考生的命题宗旨,材料既是一种限制,也是对考生思路的提示。材料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但一定要补充什么见证了什么,谁成为了谁的见证。开口要小,越具体越好。这个题目还有一个命题思路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总之,从社会热点角度可写的东西应该有很多,但一定要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8,立意分析:,我们见证着共和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共和

5、国欣欣向荣的局面。 我感受到了农业的发展,体会到了时代的变迁,也真真切切地见证了每一年麦收的变化。 家乡可喜的变化,是当代中国60年来继往开来、翻天覆地巨大变化一个伟大的见证。,9,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

6、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湖北卷,例1:,10,审题指导:,“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 然后取其一点入题。,11,方法点拨,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加内涵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

7、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扣住题旨的目的。,方法总结:增补信息法,12,题目: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类题训练,13,2.明确“重心” 法,方法点拨,注:只针对短

8、语命题或句子式命题,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譬如,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14,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注意题目中的“地”字。不得抄袭,2007湖南卷,例1:,15,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 “诗意”指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 “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1、沉浸

9、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是一种诗意。 2、享受现有的、平凡的生活也是一种诗意。 3、不甘平庸,轰轰烈烈的追求也是一种诗意。 4、陶醉于美好的自然,身心愉悦是一种诗意。,审题指导:,16,练习:审题立意 2009年江苏卷: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摩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摩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积淀为经典。“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导写分析 要想赢取高分,应该多在“时尚”上深刻立意,准确把握时尚的内涵和外延,而“品味”的内

10、容广泛,可入题只要是“时尚”的看法、理解、感悟等均,但必须避免列举现象的肤浅,要有独到、深刻见解。,17,立意举例,在追逐时尚中,要认清时尚的真与伪。惟有追求真时尚,摒弃伪时尚,这才是与时代同行的核动力。 时尚,不在于是否大家都如此,而在于是否符合自己的气质。需要找到属于我们的时尚。 品味时尚,其实就是品味一种生命状态、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心灵追求。,18,巩固练习(重点、立意),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

11、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短语结构的“偏”的部分。,19,作文题“我终于笑了”,可以划分为“我”、“终于”、“笑”和“了”四个部分。“我”表明这篇文章应是第一人称,也只能写有关考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写“他”或者某人,则是偏题。“终于”是最后的意思,表明写的文章要有一个结局,有一个交代,要具有完整性。“笑”表明文章内容的性质是高兴的,我的心情是开心的,没有写出这种高兴和开心,则是不符合题意。“了”是一个过去时态的标志词,表明我的开心

12、不是以后的事情,而是经历过了的。进一步分析这几个词,会发现,最为关键的词是“终于”,它隐含了我的笑来之不易,文章没有写出这层含意,就难获取高分。,练一练:,20,明确重心法,1.偏正结构“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 即正部是写作的内容,偏部是写作所限定的范围及重心。(好奇)心 绿色生活(绿色)生活 2.动宾结构“题眼”往往是谓语。 即宾语是文章论述的对象范围,但动词是文 章的重心。 学会欣赏 3.主谓结构的短语题目题目的主旨、精神或题眼 往往在谓语动词上。 即主语是写作的对象,而谓语动词是文章的重心。 我能 4.并列结构重点应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人与路 过程与结果 走与停,21,方法点拨,3.一

13、“分”为“二” 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22,审题指导:以“弯曲”为题。 怎样对“弯曲”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既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 弯曲”的反面。,能想到哪两方面 ?,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能屈能伸”。 一方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23,典例精选:,2008年高考作文(江苏卷)题目: 有些

14、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4,审题指导:,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

15、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25,方法点拨,“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4:以 “问” 领 “想” 法,例1、(2008重庆卷)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自然界。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

16、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6,“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 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 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

17、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审题指导:,27,例题重现,2008年上海题: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立意分析: 用以问领想法审题,“他们”是谁?“他们”有什么特征或事迹?“他们”有什么触动我或让我明白道理的地方?“他们”是否重要或有意义,为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28,例题重现,2009年四川题: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立意分析: 用以问领想法审题:什么是“熟悉”? “熟悉”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熟悉”(人、事、物、理)?“熟悉”有什么作用?自以为熟悉的东西实质如何(

18、最了解或不了解)?怎样“熟悉”(人、事、物、理)? “熟悉”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吗?一味追求“熟悉”会否走向定势与束缚?,29,练习: 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 。,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

19、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30,立意参考,所谓“圈子”,就是把人们禁锢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不断重蹈前人的圈子,最终导致人们思想与行为都被束缚住的空间。圈子里的人不知圈外世界的精彩。 只有走出圈子才能大放异彩。 习惯是一个圈子,固定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圈子各种各样的束缚把我们围在一个小小的圈子之中,犹如井底之蛙,看不见外面的世界,得不到心灵的解脱。因此,作为新时代是新青年,我们更应该打破常规的束缚,勇于开拓进取,体验生命的多姿多彩。,31,方法点拨,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

20、法,“挖掘寓意法”就是挖掘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 (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 (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5:探究“寓意”法,与你为邻难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绿色生活肩膀必须跨过这道坎,32,审题指导:,“与你为邻”“你”可以有形也可无形,可具象也可抽象,可以以

21、书为邻,可以与“他”为邻,可与信仰为邻。 “难题”可指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可指人生中遇到的难题,可指一个具体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总之是指不易解决的或解答的问题。含义广泛。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比喻性极强,仰望星空是人生理想希望目标,脚踏实地是达到理想的路径。特别要讨论两者的关系。 “绿色生活”即低碳环保的生活;绿色生活即充满活力、生命力旺盛的生活;绿色生活即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绿色的比喻特点鲜明。 “肩膀”(06辽宁卷)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3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

22、。”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3、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类题训练】,34,【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

24、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35,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要求:1、审题写出中心句;2、写首段,揭示中心,堂上训练,36,审题立意及参考答案,1、本义: 养分,是使生命存活和成长的营养成分。 2、联系到现实生活中与之相类似的现象或者其它更为抽象的东西 养分的构成、来源多种多样,缺少任何一种

25、养分,生命都可能受到威胁(人的生命、事业的生命、国家民族的生命莫不如此)。或者说,有形的生命、无形的生命,个人的生命、集体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命、无机体的生命,文化的生命、艺术的生命凡是具有生命力的事物,都需要“生命的养分”。“生命的养分”是具体的,例如可写母爱、乐观、信仰、音乐、荣辱观、鼓励、高尚的品德、历史意识等等。,37,欣赏开头段一,尽管网络阅读已经铺天盖地,我却独爱手捧一卷书的感觉。手指摩挲着书柔软的封面,手掌感觉着书本厚厚的质感,轻翻几页,油墨的香气氤氲着,把你带到一个新鲜未知的领域。十七载的春秋,我已无数次与书本做过亲密长谈,这一个个无言的智者,给予了我太多的养分。,欣赏开头段二,

26、含苞待放的花儿因为有了人们的精心照顾而绽放出娇艳的花朵,雏鸟因为有了母亲的细心哺育而最终能在天空中展翅飞翔,生命因为有了爱的浇灌而彰显活力。我认为爱就是生命的养分。,38,欣赏开头段三,如果把人口和疆土比做国家的躯体,那么精神文化便赋予这庞大躯体以生命。精神文化的繁荣,会使国家焕发蓬勃生机;而它的凋弊,却会使国家一蹶不振。而滋养这生命的养分,便是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39,2006年湖南卷,典例精选,“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 (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 (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

27、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化“虚”为“实”法,40,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1、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 2、勇斗歹徒是意气。 3、苏武牧羊是意气。 4、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 5、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 6、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 7、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 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方法点拨,41,方法点拨,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

28、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虚为实法”。,42,审题指导题目:请以“考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考验”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运用“化意为象法”,将“考验”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例如:苏武牧羊是考验;司马迁受宫刑是考验;屈原终不屈于浑浊的现实,自身选择高洁,是考验;邓小平三起三落是考验,我们高考是考验等。从这些形象的事例中,我们得出中心:“人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考验是对人的毅力、人格、精神的检验,是我们成功的通行证。” “化意为象法”采用的是一种先发散后聚合的思维过程。,43,以 问 领 想 法,增 补 信 息 法,探 究 寓 意 法,展

29、开想象,挖掘内涵法,课堂小结,明 确 重 心 法,化 意 为 象 法,一 分 为 二 法,44,补充:词语式命题,1、理解词语 2、扩展,化大为小。 3、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化实为虚,45,(一) 名词 1)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的时候,怎样做呢? 首先应该确定什么是“习惯”。 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 一个人的习惯 一个家庭的习惯 一个民族的习惯,46,2)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 注意有无比喻义、抽象义。 可以想到本义的“人的脸面”。 可以想到延伸义的“表情或一种情感”等。如“微笑的脸”、“害羞的脸”、“丑陋的脸”、“可爱的脸” 同时

30、也可以想到其比喻义,如“表面的”、“一种面貌”,然后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虚伪的脸”、“城市的脸”,47,(二)动词 要注意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宾语,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如2006年安徽卷的“读”。 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自然、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48,(三)形容词 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如“新”: 它的含义是刚出现的或刚经历到的。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具体的词语,我们可以联想到物之新,联想到人之新,联想到事之新;也可以

31、是一些抽象的新,如创新,新颖、新潮等。,49,花落春犹在,执著不止。花落春犹在,精神永恒。,花落春犹在,是逆境中的豁达。花落春犹在,是困难下的坦荡。,花落春犹在,是对失败者的赞歌。花落春犹在,是对勇者的评价。花落春犹在,是对生命的诠释。,名利之花凋零,本心之春犹在。生命之花陨落,理想之春犹存。,审题指导:请以“花落春犹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50,总结:,针对命题作文题,我们还要注意几个基本点: (1)要善于咬文嚼字推敲词义,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本义、字面义,还要进一步理解某些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见“探究寓意法”)双关义、特指义等。 (2)命题作

32、文对现实的针对性较强,因此,我们审题立意要联系联想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热点等)。 (3)命题作文一般各种文体(除诗歌外)都可写,但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文体。我们运用以上方法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可几种方法综合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去硬套。,51,类题重现第三类:关联性对立辩证或命题 (关系型),(08水平测试) 有人说,过程比结果重要,有人说结果比过程重要,有人说过程与结果都重要,你认为呢?请以“过程与结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52,关系型命题中所论述的事物常有哪些关系?,请分析一下题目的关系,归纳关系型命题的类别: 1、平凡与伟大 2、偏见与关爱 3、逆境与人才 4、谦虚与表现,53,参考分析:,题一:无此无彼式 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题二:有此无彼式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