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本章知识结构,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基础上的贸易理论,大都强调国家间技术、资源及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的决定作用。依据这些理论,国际贸易应主要发生在供给或需求条件不同的国家之间,而且国家间的差异性越大,它们之间的贸易基础就越雄厚。另外,贸易型态属于产业间贸易。然而,现实中国际贸易所表现出的特征与比较优势理论所预计的情形并不完全一致。(大约2/3的贸易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20世纪70年代末,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克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所谓的“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该理论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起因
2、和利益来源,对国际贸易基础作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在贸易理论模型中引入“规模经济”因素,可能带来两个难题: 一是规模经济可能会导致递减的机会成本(即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 二是规模经济可能导致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这将导致理论分析复杂化)。 不过,当规模经济对厂商来说是一种外部效应,而不是内在的时候,市场结构仍然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中厂商数目众多,规模很小,厂商行为仍是价格接受者。,第一节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规模经济的含义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内在规模经济: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 外
3、在规模经济: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即随着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源: 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随着行业集中,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也逐渐完善起来,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效应:生产中的一些技能或知识往往直接来自于实践经验的积累,随着整个行业规模的扩大,来自于实践的经验积累就比较显著了,因此,行业内每个企业都可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 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它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
4、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存在规模经济;但反过来,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 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即整个产业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直观地看,在国际贸易中规模经济的意义在于,无论国家间是否存在相对价格差别,规模经济的存在都会引导各国厂商专门生产部分产品,而不再独自生产所有产品,以便获得来自于规模经济的好处,而消费者所需的产品,则部分来自于国内,部分来自于国外,因此,规模经济是有别于比较优势的另一种独立的国际贸易起因。,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以22模型为基础
5、,做如下假设: 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Y部门仍为规模收益不变部门; 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 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 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较优势。,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产生一种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张力; 规模经济则产生一种将生产可能边界向内凹(机会成本递减)的“吸力” 。 假设规模经济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TT。,图61,生产可能性边界,一般均衡点在图中的E点,在E点相对价格线(Px/Py)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交,而不是相切,这是因为X部门存在外部
6、规模经济,所以X部门厂商所面对的相对价格要高于社会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在均衡状态时,社会福利则由通过E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曲线表示。 由于两国所有条件都相同,两国的相对价格将完全相同,两国两种产品都生产,社会福利也相同。,图61,封闭条件下两国的均衡点,思考:在E点,X的相对价格大于MRT,为什么厂商不继续增加X的产量、从而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向E点右下方移动?,均衡点E对两国来说都不再是稳定的,两国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如果A国专门生产X,B国专门生产Y,由于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对整个世界来说,由一国专门生产X,要比两国都生产X会得到更多
7、的X。 (1)贸易利益在两国均等分配的情形 如果A、B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出的产品一半与对方进行交换,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生产可能性边界,位于图6-1中直线TT的中点C,这时,很明显,两国都会获益。 因此,既使不存在比较优势,外部规模经济也可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图61,开放条件下两国的一般均衡,图62, 贸易利益在两国间非均等分配的情形,如果两国一开始都希望消费更多的X商品,则A国X的出口供给B国X的进口需求。这将导致PX上升;PY下降(即pX上升)。于是,A国X出口供给增加;B国X进口需求下降。最终当两国贸易达到平衡时,国际均衡价格PW要高于图6-1中的国际均衡价格(等于直线TT的斜
8、率绝对值)两国的消费均衡点分别为CA和CB。 图6-2中,通过CA点与国际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曲线,位于通过CB点与国际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曲线之上,这说明,A国从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得好处要多于B国。,国际分工格局的确定:由于开放条件下两国的一般均衡并不是唯一的,在存在多种均衡解的情况下,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的确定可能完全由偶然或历史因素决定。 “先行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在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 (如:美国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差别: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
9、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 (如飞机制造业:美国v.s.西欧国家为什么联合起来成立“空中客车”?) 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应政策,可能改变其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从而在一些具有规模经济的部门上拥有竞争优势。(如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产业通过保护,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第二节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不完全竞争和市场结构,垄断竞争模型(张伯伦)和寡头模型(博弈论),内部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什么?),1、差异产品同类厂商的产品间的不完全替代性,从而每个厂商都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
10、求曲线 假设消费者偏爱消费多样化,即消费者希望供选择的消费商品种类越多越好; 即: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厂商在扩大规模和产品多样化之间做出平衡。因此当市场均衡时,市场中的产品品种是有限的。 2、自由进入 市场长期利润为零时,厂商数目达到均衡,差异产品的种类也随之确定。,一、垄断竞争市场特征,二、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假设在一共同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对需求条件均分别相同; 假设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品种的产品,从而厂商的数目与差异产品的数目是等同的; 假设该行业的要素投入总量是固定不变的,市场总需求完全无弹性,即与价格无关;,1、单个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厂商决定其产出的条件M
11、R=MC。 如果短期内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大于零,那么就会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市场。,图6-5,厂商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D,所以其边际收益曲线MR位于D曲线(也是平均收益曲线)之下;由于厂商的生产处于规模经济范围内,所以其平均成本曲线AC向下倾斜,边际成本曲线MC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之下。,新厂商的进入会对原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影响,一是原有厂商在市场上的占有量会下降,即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 二是原厂商所面对的需求弹性越来越大,即其需求曲线变得更加平坦,这是因为差异产品的数目增加导致原有厂商的产品被其他产品替代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新厂商的进入最终导致行业内所有厂商的利润为零(如图6-5),
12、这时市场结构达到均衡,市场中厂商数目随之确定下来。,图6-5,2、均衡状态下,市场规模大小与厂商数目(或差异产品数目)以及厂商产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市场规模越大,则其所能容纳的厂商数目(n)就会越多; 其次,厂商数目越多,与单个厂商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需求曲线就越平坦,这意味着厂商的均衡产量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上升。 由于所有厂商的条件均完全相同,所以均衡时,所有厂商的产量与产品价格也均相同,若用M表示整个市场规模,那么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均为:q=M/n。,均衡时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之间所有可能组合的轨迹 RC曲线,RC曲线向上倾斜,曲线上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市场规模M越大,因而对应的厂商数目与厂
13、商产量就越大。,图66,三、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与B国,两个国家除了市场规模存在差异(例如人口规模的差别导致了市场规模的差异)外,在生产技术条件、要素禀赋以及消费者偏好等诸多方面假设都完全相同; 假设A国是小国,B国是大国。,封闭条件下,A、B两国的市场均衡分别为A点与B点。且易知A国产品的价格要高于B国(为什么?)。那么,开放之后,在该行业,A国会因价格高成为进口国,B国会因价格低成为出口国吗?不会,开放后,原来处于封闭状态下的两国市场结合成统一的世界市场,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整个世界所能容纳的厂商数目和产量均扩大。,图66,市场规模扩大,世界均衡点为W,
14、厂商数目为nw,所有厂商的均衡产量均为qw ( qw qB qA )。与封闭情形相比,厂商的产量扩大了。但由于假设该行业要素使用总量固定,厂商产量的扩大必然意味着厂商数目的减少,所以开放后两国的市场均衡点应处于原来均衡点的右下方(A 和B) A、B分别表示A、B两国开放后的新均衡点 。各国厂商的产量均为qw ,A、B两国的厂商数目之和等于nw ( nw nB nA )。,开放后的情形 国际分工格局 :同一行业里,一国只生产某些种类的产品,另一国则生产其他类型的产品 ,这种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完全是因为规模经济的存在,与价格差别无关。但我们不能肯定每个国家生产产品的种类 。(国际分工格局不确定)
15、贸易形态:产业内贸易。 市场扩大产生两种积极效应:一是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 ;二是增加产品的品种数量。 贸易的福利效果:一是生产成本的降低,使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二是产品品种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带来更多的满足。,四、规模经济、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分析框架:垄断竞争贸易模型 除了规模经济外,再引入要素禀赋差异这一因素 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针对两个部门) 假设现有两个部门X与Y,其中X是资本密集型部门,属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Y是劳动密集型部门,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要素市场仍假设为完全竞争结构。 假设A、B两国除了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外,其他一切条件都相同,
16、其中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开放后 A国的消费者会从国购买产品,但在X部门,两国的厂商各自生产不同的差异产品,两国消费者所消费的X部门产品既有本国的,也有外国的,即在X部门,每个国家都既有出口,又有进口。由于整个贸易最终必须达到平衡,所以A国在X部门应属于净出口国,B国在X部门则应属于净进口国。 贸易格局: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同时存在 ; 贸易起因:产业间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的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内贸易则完全由规模经济引起。 两种贸易形式在整个贸易中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与规模经济的对比,两国间的差异越小,贸易应主要由规模经济引起,贸易形式应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17、,反之,两国的差异性越大,产业间贸易就会越显著。,* 第三节、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寡头垄断市场在市场结构上表现为厂商数目很少(但不止一个)、产品同质的特征。在这种市场上,厂商做决策时要考虑到自己的行动会引起竞争对手什么样的反应。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行为有两种矛盾的倾向,一种是敌对,一种是妥协。,二、双寡头市场古诺模型,假设市场中只有两个厂商,和F。假设两个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完全相同,边际成本为常数;厂商行为模式是非合作型的;厂商的决策变量为产量。厂商对对方的产量并不了解(假设厂商同时做决策),但可根据对对方的猜测,来作出自己的各种选择。即针对对
18、方每一种可能的产量,选择自己的一个最佳产量。反应曲线描述该厂商的最佳产量选择与对方各种可能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6-9中的两条直线HH/、FF/分别表示厂商H和F的反应曲线。H厂商反应曲线在图中要比F厂商的反应曲线更陡一些。 H点:表示当H厂商认为对方(F)产量为OH时,他就选择退出市场(产量为0)。只有当OH对应的是完全竞争下的产量(即当市场需求为OH时,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时,整个行业的产量与完全竞争下的产量相同,这时厂商H才会认为没有必要再留在市场上); H点:表示在厂商F不存在的情况下,厂商H的最佳选择。显然, OH对应于完全垄断下的产量; F点:表示完全竞争下的产量; F点
19、:表示完全垄断下的产量。,图69,三、寡头垄断与产业内贸易,假设世界上只有A、B两国,两国在某一共同行业中各只有一个厂商存在。开放后,两国厂商均可自由进入对方市场,因此两国的国内市场现在变为寡头市场结构(双寡头)。,(a),图6-10,qf,qh,F,H,H/,O,E,qfa,qha,F/,(b),图6-10描述了A、B国市场的均衡。在图6-10(a)中,A国市场的均衡点为E,此时国内厂商在本国市场上的销售量为 。来自B国的厂商在A国市场上的销售量为,即在寡头垄断条件下,两国之间的同质产品发生了双向贸易,即产业内贸易。由于对称性,两国厂商在本国和他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各为50%。贸易后,两国市场价格也完全相同。 如果考虑国际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口碗碟采购合同范本
- 业务代表合同范本
- Unit 2 SectionA(1a~1e)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2024年招商银行唐山分行社会招聘考试真题
- 出租稻田土地合同范本
- 2024年咸阳市实验中学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 借款公证合同范本
- 买车退款合同范本
- 住建备案合同范本
- 分包转让合同范本
- 《以哪吒精神照亮成长之路》开学家长会课件
- 儿童故事绘本愚公移山课件模板
- Petrel中文操作手册(1-3)
- 2024综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解析(146题)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分享课件
- 四年级数学(下)全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
- 部编版道法三下知识点汇总【需要背诵】
- 2022年“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专用稿纸
- 中医内科方歌-八
- 气动控制阀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详解
- 梯形练字格A4纸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