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档学校社会工作学生小良,初中二年级时从农村初中转学到某市一流中学。上学第一天因为将字典放在课桌下面查生字,受到语文老师的批评。从此看到语文老师就害怕,总担心老师会批评他。他觉得过去学校的老师好,现在学校的老师都很凶。现在学校的同学都很优秀,自己比不过他们。一个学期下来,他只认识两个新同学,不敢与新同学玩。他感到胸闷、憋得慌,要求回到原来的学校读书上学。每天上学前他都说胃痛,不肯到学校。经医生检查他的胃没有器质性问题,属于心理障碍。第一学期,他陆陆续续到校不满50天。父母出于各种原因考虑,还是希望他留在现在的学校上学。于是家长请求学校帮助。1、接案:建立关系小良的父母找到学校帮忙,班主任因
2、此找到学校社工,希望社工能够帮助小良。社工第一次见小良是是学校的社工站,当时小良是出于一种十分紧张的状态,并有种想逃离的感觉。小良一开始是处于抵触状态,但当社工说起有没有喜欢的运动时,他表示自己很喜欢打篮球。社工对小良的情况了解完后,与多方面沟通后决定开案。2、预估:收集资料(1)家庭情况 小良的家庭是普通的一家三口架构,小良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父母就很重视对他的培养。家庭生活水平一般,但父母还是会尽量满足小良的要求。最近由于父亲工作转变的原因,小良一家三口从原来的农村地区转向了大城市,父亲也希望可以乘机为小良制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为小良转到一间一流中学。(2)学校情况
3、小良所处的新学校是该市有名的中学,学习氛围很浓郁。小良刚转到新学校就感觉新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压抑,新同学也不像以前的同学一样。同学大多数十分重视成绩,下课放学都只忙着读书、上补习班。新老师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每天布置的作业对于小良来说是很繁重的。3、计划:问题分析与目标设定(1)问题分析小良的学习、交际以及适应新环境面临困境,由于小良从农村中学转学到某市一流中学,对新的学习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紧张和担心学习跟不上而产生心理障碍的问题。小良从小生活在农村,在农村上小学、初中,之后转入某市一流中学,学习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产生的。其一,在新环境里,由
4、于受到老师的批评,小良特别害怕老师,总担心老师会批评她,学校的老师对小良缺少了解与关怀鼓励。因此出现觉得现在的老师比较凶,过去学校的老师好。其二,由于学习基础比现在的同学差,现在学校的同学都很优秀,总担心自己比不过他们,抗挫折能力较低,没有很清楚的认识这个问题,因而产生学习压力。其三,由于学习成绩跟不上班上同学,因此可能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进而影响了与同学的交往,人际交往面非常窄,不敢与新同学玩,因此会产生孤独,不能融入新环境。其四,由于难以融入新环境,人际关系不良,因此感到胸闷、憋得慌,从而想逃避现有环境,总希望能回到以前的学校进行学习,而父母针对这个问题没有同小良沟通,没有给予小良
5、足够的情感支持与协调帮助。(2)服务目标总目标:帮助案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与同学老式进行更多的良好交流;改善学习成绩,提高案主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缓解案主心理压力,学习缓解压力的方法,提供情感支持。具体工作计划: 与案主初步接触,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着重注意案主的心理情绪变化,疏解案主的情绪困扰,提供情感支持,给予关心、引导和帮助;结合青少年阶段的特征,提高案主认知情绪、辨别情绪、掌控情绪以及正确处理情绪的能力,使之不会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造成影响; 帮助案主分析目前的状况,并与其共同克服可能存在的困难;与小良一起探讨和分析目前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共同制定介入方案。 积极帮助小良与
6、老师和周围的同学搞好交流沟通,让其感受到现在老师同学的温暖;强化小良现有的社会支持网络。主动联系学校老师、同学及其他重要他人,及时对案主提供改变所需要的支持与鼓励 针对案主内向自卑的性格,采取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安排案主参加集体活动,通过谈话及集体活动来增强他的自信心。 对小良学习进行辅导,积极帮助小良提高学习成绩;协助小良制定一份学习计划书,并督促小良有效完成;联系学校老师同学,对小良学习进行课外辅导。 回顾整个个案服务过程,对案主进行赞扬和肯定,制订未来的服务计划。4、实施:(1)服务模式人与环境介入模式特别注重个人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和谐与均衡,认为问题出现的原因往往是个人与环境
7、之间的适应不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一模式特别注重挖掘和利用服务对象及其环境自身拥有的正向资源,来推动个人与环境的共同改变。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以纠正和改变案主适应不良性认知为重点的一类心理治疗的总称。它以改变不良认知为主要目标,继而也产生案主情感及行为的变化,以促进心理障碍的好转。该治疗模式将重点放在找出案主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2)服务实施第一节:建立专业关系。社工与案主在社工站见面,在第一节,社工的主要目标是与案主建立关系。虽然之前有跟案主见过一次面,但再次见面是,案主仍然感觉到很陌生,觉得很不自然。社工根据上次面谈所获得的资料,决定从案主感兴趣的事情聊起关于篮球的事情,这显然引起了案主的
8、兴趣。社工从这个介入点,慢慢与小良沟通,从篮球聊到生活的事情。小良也慢慢开始自然起来了。第二节:深入了解。有了第一节经验,小良开始不排斥社工了,也慢慢感觉到社工是来帮助他的。社工开始与小良聊到对新学校的看法时,小良的情绪开始变得激动,当说到老师时,更是显示一种惊恐的表现。社工慢慢抚平小良的情绪,并对小良给与一定的关心。在社工的帮助下,小良平复了心情,也透露了自己曾经给语文老师骂的那段经历对他造成的影响。社工根据小良的情况,与小良一起探讨了他的问题所在,并制定了目标和安排了家庭作业。第三节:社工首先检查了上节布置给小良的家庭作业,一个星期内至少去上一天学。虽然小良只去了学校半天,但这也是一种进步
9、的表现。社工首先赞扬了小良。接下来,社工针对小良不善于人际交流这部分,和案主进行了情景模拟,教授了小良一些交往技巧,并介绍小良参加学习的一个篮球兴趣小组当作训练,小良同意了社工的建议。第四节:一开始,社工就上周参加篮球小组的情况进行了解,了解到小良在兴趣小组中认识了几个都喜欢篮球的同学,小良的心情也变好了。这一节,社工要求了小良的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参与。老师和同学都说了对小良的印象,希望自己能参与到其中,帮助小良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小良听到后很感动,重新审视了对老师和同学的看法。老师表示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帮小良补课,帮助他尽快赶上学习进度。同学也表示可以辅助案主学习和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同时也希望小良
10、能代表班参加学校的篮球赛。小良同意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忙。第五节:社工与小良交谈中了解到小良开始融入到新班级,整个人变得更开朗了,并告诉小良结案的事情。社工与小良一起回忆了整个个案过程,巩固了已有成果,小良也觉得自己不害怕学校和老师了,甚至喜欢上新学校了。社工正式对小良提出结案,小良虽然不舍,但最后还是接受的社工的决定,同时也很感谢社工的帮助。5、结案与评估就问题来看,案主已经达到了当初制定的总目标,开始融入了新的校园,与同学的关系也慢慢变好。以前的心理障碍等症状已经慢慢消失,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复发。于是社工觉得对小良的个案进行结案。结案以后,社工都小良的情况进行定期的跟踪,最初的跟踪是每隔一
11、个月对小良的情况进行了解,大概三次跟踪之后,社工改为了三个月了解一次,大概一年之后社工再次评估了小良的情况,决定对小良的案件正式结案。2、案例分析:(60分)简述学校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理论,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介入分析。(一)生态系统理论的背景在20世纪初,玛丽里士满和珍亚当斯分别在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所选取的理论倾向,成为生态系统理论的先导。20世纪80年代,杰曼和吉特曼提出的生命模式成为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理论框架。生命模式认为人们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互惠的,人们相互依赖并与环境互相依存,强调“人在环境中”。该模式强调社会工作实务的干预焦点应该把人放置于其生活环境之中。(二)生态系统理
12、论的主要观点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有四个环境系统影响人类行为,包含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及宏观系统。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了与环境和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们与其所处的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彼此补充的整体,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互相调和度,相互改变,塑造对方。人类遵循适者生存的原则,个人意义由环境赋予,个人的问题也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因此理解个人和个人问题时都要在个人的生存环境中进行。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社会工作实务要把注意力放在促进人们的成长、发展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上,强调消除环境中的障碍,以使环境能够对人们的需求作出更多的回应。(三)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生态系统理论的关键在于将服务
13、对象放在一个系统之中,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求的满足。这一理论强调社会工作的实施应将聚焦调整至个人所处的生活空间,关注个人的生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和资源分布等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活动。 总之,系统视角不仅仅关注个人的发展也关注与之相关联的环境因素。对系统理论的运用让社会工作者对于自己的角色和功能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上有了新的认识。依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介入应遵循以下原则:(1) 视个人与家庭所经历的问题与困境是环境资源的不足或障碍,是多元因素构成,并非单一的个人病态归因,因此,要多元介入。(2) 介入时应善用案主个人的生
14、活经验及其非正式支持作为介入的切入点。(3) 介入时切记生态世界中有关部分的改变能影响或连带其他系统的改变。(要画案主个人生态系统图,案主社会生态系统图)3、论述题(40分)请结合学校社会工作课程的学习情况,并结合当前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之间的关系学校是教育的场所,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学校教育所担负的不仅是传授新知与教导技能的功能,而且还有重视学生的德、体、美、情、群等素质的培养,以造就优化的生命。学校社会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同是学校的工作,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的不相同点:1、 知识基础不同。学校社会工作是以社会工作理
15、论知识为基础的,而学校德育工作则是以伦理学、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的。理论基础比较。德育工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理论基础。即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它主要的哲学前提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关于物质与精神及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的理论。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是新教伦理、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观念。社会工作理论分为外借理论和实务理论,外借理论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以及其他一些社会理论,这些理论是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影响着社会工作的实践和研究,实务理论是用来直接实现社会工作目标的理论与行动模式,它包括一系列的助人理念、
16、评估、计划、干预和事后评价的方法。2、 工作取向不同。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发展社会功能为工作取向,而学校德育工作则是以思想品德为工作取向的。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根本任务是教育人们为实现党的总目标而奋斗。其工作取向为思想品德为主。社会工作着眼于帮助弱势群体,缓解社会问题。社会工作以发展社会功能为工作取向,以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解决社会问题。3、 涉及层面不同。学校社会工作所涉及的层面是以人和环境谋和,而学校德育工作所涉及的层面则是思想、道德层面。社会工作注重人与社会的发展,注重发掘人及社会的潜能,致力于人的自我实现。因此,社会工作的终极目的是发掘人的潜
17、能,实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其涉及的层面是以人和环境谋和。德育工作重视政治统治功能,重视人的思想问题及理想观念的建立,其涉及的层面是思想、道德层面。4、 工作方法不同。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主要有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而德育工作以说教方法为主要工作方法。德育工作主要是在学校内部采取开会传达上级精神、下达文件、树立典型、批评后进以及“两课”教学,或者单独面谈进行说教等形式开展的。社会工作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专业化的工作方法,它们都以服务为宗旨。从介入层面的不同划分为微观社会工作方法和宏观社会工作方法,前者包括个案社会工作和小组社会工作,后者包括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政策
18、。5、 对象范畴不同。学校社会工作的对象范畴比较广,涉及到学生、家庭、学校、社区,而德育工作的对象范畴则是个人、大团体。学校社会工作的对象范畴不仅限于学校,而是与学生相关的生态系统,这涉及到学生、学生家庭、学校、学生所在社区,从多方面开展服务的。而德育工作的对象范畴只仅限于个体或者是大团体,不包括学生的生态系统,只限于校内。6、 专业资格不同。学校社会工作者有拥有社工资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而德育工作的专业资格则是教师资格,思政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要从事社工行业必须拥有社工资格,而这一行业的专业要求是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人士。德育工作的人多以教师为主,所以其专业资格多数是教师资格,而德育工作主要是
19、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所以其专业是思政专业。虽然学校社会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两者还是有许多共同点:1、 都是以学生为主要工作对象,都为学生提供服务,以学生为主,其工作工作场所都是在学校。2、 都是以个体的社会化为最终目标,3、 都是以生为本的价值原则。现代学校德育工作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为内在要求,其活动充分渗透着以生为本的价值原则。而人道主义是社会工作的基础价值观之一,人道主义即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人置于社会的中心,强调人的尊严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地位。因此,以人为本是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共同的价值出发点。总之,德育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都是以人为对
20、象,服务于人的工作。两者只有相互渗透,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4、论述题(40分)请结合学校社会工作课程的学习情况,并结合当前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谈谈如何确定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身份? 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身份既是社会对学校社会工作的角色要求,也是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行为提供社会服务而塑造出来的专业形象。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身份是他赋性角色与自致性角色的相结合。但是由于社会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在起步不久,很多人都不了解什么是学校社会工作者,出现了混淆。甚至连社会工作者本身都无法确定自身专业身份,出现角色混淆。因此,确定学校
21、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身份成为了当前学校社会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事情。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确定其专业身份:一是专业自我要求。作为一种专业的自我要求,学校社会工作具有特定的理论支撑和工作模式。也就是,学校社会工作应该应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原则,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术与方法,解决存在家庭、学校和社区间可能会引发及影响学生发展的矛盾。因此学校社会工作与其他方面的专业服务在基本的观点、工作取向、工作手法、工作对象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专业身份确立时,要有严格的专业自我要求,把自身与教师、德育工作等角色区分,在工作过程中应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为学生解决问题,使学校和学生明白学校社会工作者与
22、其他工作的区别。二是专业归属。就中国大陆的学校社会工作而言,由于目前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尚未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归属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学校社会工作如何与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体系相结合?一种方法是另起炉灶,建立原来并不具有的学校社会工作体系。另一种方式是以“嵌入”的方式进入学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这两种方式各有自身的优缺点,但在确定学校社会工作者专业身份时,探索出一种符合本土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方式是很重要的。在确定专业身份时,学校社会工作者要明确自身的专业归属,不能混淆自身专业归属,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土化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道路。三是工作待遇。目前,我国学校社
23、会工作者薪酬方面,其待遇应该与学校的辅导员、教辅人员相似。在晋升方面,学校社会工作者也大致会与目前的学校政党人员类似。而在发展机会方面,由于学校社会工作者不仅熟悉学校教育工作,而且具有自身的专业特长,所以在发展机会方面应该会更多元化和更有选择性。但实际上,很多情况都是不符合的。在确立学校社会工作者专业身份时,应该要重视工作待遇这部分,学校社工不是教师,工作有些工作虽然涉及到教师部分,但社工有具有专业性,在待遇和发展方面应该要更加完善,学校社工也应该坚持自身立场。四是专业地位。在我国,由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大多数高校的社会工作学生培养类型都是本科层次,只有少数高校具有社会工作硕士或
24、者博士的培训资格。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还需要加强建设。就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地位来看, 目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现况,中小学的学校社会工作人员可以由受过专科以上的专业社会工作人员担任,而大学的学校社会工作应该由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社会工作毕业生担任。专业身份的确定 必须拥有专业地位,专业地位的建立在与其专业化程度,学校社工在上岗前必须具有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确保其专业性和专业身份的承认。五是专业培训。学校社会工作隶属于社会工作领域,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必须接受社会工作的专业训练。这种训练不仅限于学历和学位等方面的训练,还有包括专业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在确立专业身份时,学校
25、社会工作者应该要重视自身的专业技巧和能力,定期参加一些专业培训,或者进修。我国也应该多开始一些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培训课程,社工能拥有更好的资源和环境提高自身专业身份。六是专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专业的价值观能为学校社工提供价值支持,是开展工作的准则和标志。要确立专业身份,首先必须认同自身专业和工作的价值才能为更好地开展工作。要确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身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很长的时间积累。但确立学校社会工作专业身份是学校社工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也坚信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身份会慢慢确立起来的。5、论述题(40分)请结合学校社会工作课程的学习情况,谈谈如何理解学校社会工作理论在实
26、践中的作用?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中的分支,其理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包括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与学理论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四大理论。每一个理论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践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以下选取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来说明学校社会工作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 最早提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在这个理论中,他认为一个人会受到四个系统的影响,由主到次分别是:微观系统指个人在面对情境中,所经历到一种关于活动、角色及人际关系的模式;中观系统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如果微观系统之间有较强的积极的联系,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相反,微观系统间的非
27、积极的联系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外观系统指那些个体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宏观系统包含了某文化、次文化及其他社会脉络在前述三个系统中所形成的模式。同样,学生也存在以上的生态系统,学校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生态系统,从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和宏观系统分析案主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问题。每一个系统对学校社会工作都起到作用。微观系统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学生生存之中的微观环境,与学生有经常性的面对面接触、互动的机会。微观系统是与学生有最直接的关系,系统里面的时间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微观系统,从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区开展服务和分
28、析问题。中观系统是指学生的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家长与社区之间、老师与社区之间的互动。中观系统是学生与人的互动,这些互动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生态系统理论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时要了解学生的互动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展开活动。外观系统是指影响学生的家庭、学校及社区的部分,虽然与学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生态系统理论使社会工作者看待问题一仅限于一个系统,而是思考各个系统对案主的影响。虽然外观系统与学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在某些方面也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世界观等方面。宏观系统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包括亚文化、媒体等。在宏观系统中,社会工作者在学校中充当倡导者的角色,依据案主的情况,与
29、学校或者相关部门商议对待案主的决策。依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学校社会工作将焦点放在四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二是增强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三是移除环境对学生的阻碍;四是增加学校和物理环境对学生需求的响应和营养成分的提供。生态系统理论为学校社会工作提供了理论的指引和可操作的框架,学校社会工作者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注重生态系统状态与需求评估、生态系统介入及介入后的生态系统效果评估等环节,以保证其服务的全面性与实效性。依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学校社会工作者在进行社会工作实务介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视个人与家庭所经历的问题与困境是环境资源的不足或障碍,是多元因素构成,并非单一的个人病态归因,
30、因此,要多元介入。介入时应善用案主个人的生活经验及其非正式支持作为介入的切入点。介入时切记生态世界中有关部分的改变能影响或连带其他系统的改变。由此可得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学校社会工作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和处理学校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方法。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对学校社会工作实务起到了重要的重要。6、论述题(40分)请结合学校社会工作课程的学习情况,分析如何完善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学校社会工作是把社会工作的原则、方法与技术运用到学校环境中,促进、家庭和社区之间协调合作,协助学校形成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寻求个别化和生活化教育,建立社会化人格,习得适应现在与未来生活的能力。中国内地学校社会工作在借鉴国外以及港台运作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校学生的情况,并且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在推进实务过程中采取的实务模式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综合性活动及咨询服务四种,这几种活动各有各的优势和特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应用。而在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中,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取向、社区工作为辅助平台、小组工作为接入点,在此基础上,对个别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作深入的个案辅导介入。这一实务模式已经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虽然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改善的。一是继续坚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