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汽车电子产品项目投资计划书(立项备案申请模板)_第1页
武汉汽车电子产品项目投资计划书(立项备案申请模板)_第2页
武汉汽车电子产品项目投资计划书(立项备案申请模板)_第3页
武汉汽车电子产品项目投资计划书(立项备案申请模板)_第4页
武汉汽车电子产品项目投资计划书(立项备案申请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咨询 MACRO/汽车电子产品项目投资计划书武汉汽车电子产品项目投资计划书xxx(集团)有限公司报告说明近年来,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增速持续高于行业整体增速,成为拉动汽车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汽车私人消费水平,也决定了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居民消费出现了以改善居住条件和汽车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升级,进入典型的汽车消费普及期。得益于私人汽车消费的兴起,自2001年以来,我国乘用车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乘用车产量从2001年的70万辆发展到2014年的1,992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33%,远高于同期商用车产量6.74%的增长率。随着

2、乘用车市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乘用车在我国汽车生产结构中的比重大幅上升,2001年我国生产的乘用车占国内汽车总产量的30%,2014年乘用车的比重已达到83.98%。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0189.2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5623.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39%;建设期利息198.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8%;流动资金4367.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63%。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55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43892.58万元,净利润6802.3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99%,财务净现

3、值4815.9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14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总体而言,“十三五”时期,机遇与挑战交织,仍是武汉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必须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向新态势,审慎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立足新阶段新问题,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大的改革魄力,更广的开放胸怀,更实的创新精神,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报告对项目

4、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作为决策依据。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目录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第四章 产品方案第五章 项目选址第六章 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第七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第八章 工艺技术设计

5、及设备选型方案第九章 环境保护分析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分析第十一章 节能说明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第十三章 项目进度计划第十四章 投资计划第十五章 经济收益分析第十六章 招标方案第十七章 风险分析第十八章 总结第十九章 附表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汽车电子产品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叶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

6、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三、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汽车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制造技术的结合,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的总称。汽车电子已经成为当今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突破口,是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安全、舒适和节能环保需求的核心推动力。汽车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制造技术的结合,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的总称。汽车电子已经成为当今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突破口,是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安全、舒适和节能环保需求的核心推动力。总体而言,“十三五”时期,机遇与挑战交织,仍是武汉加快发展的

7、黄金机遇期。必须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向新态势,审慎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立足新阶段新问题,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大的改革魄力,更广的开放胸怀,更实的创新精神,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四、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和长远规划;2、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建设单位规划方案;3、可靠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4、其他必要资料。(二)报告编制原则按照“保证生产,简化辅助”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用地、节约资金。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辅助、服务设施及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可

8、靠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生产中的排放物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规定,重视安全与工业卫生使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 报告主要内容根据项目的特点,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项目单位及项目概况;2、产业规划及产业政策;3、资源综合利用条件;4、建设用地与厂址方案;5、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6、投资方案分析;7、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力求提供较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对该项目是否可行做出客观、科学的结论,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四、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占地面积约44.27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9、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五、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汽车电子产品3万套的生产能力。六、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36006.23,其中:生产工程22647.92,仓储工程4104.7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2016.35,公共工程7237.25。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0189.2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5623.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39%;建设期利息198.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8%;流动资金4367.33万元,占项目

10、总投资的21.63%。(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5623.43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费用13403.0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805.67万元,预备费414.69万元。八、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20189.21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8100.00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九、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550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43892.58万元。3、净利润(NP):6802.34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4.14年。2、财

11、务内部收益率:16.99%。3、财务净现值:4815.90万元。十、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一、项目综合评价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

12、29513.30约44.27亩1.1总建筑面积36006.23容积率1.221.2基底面积17117.71建筑系数58.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32.121.4基底面积17117.712总投资万元20189.212.1建设投资万元15623.432.1.1工程费用万元13403.07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805.672.1.3预备费万元414.692.2建设期利息万元198.452.3流动资金4367.333资金筹措万元20189.213.1自筹资金万元12089.213.2银行贷款万元8100.004营业收入万元550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43892.586利

13、润总额万元9069.797净利润万元6802.348所得税万元2267.459增值税万元1956.9210税金及附加万元2037.6311纳税总额万元6262.0012工业增加值万元15198.5913盈亏平衡点万元7268.81产值14回收期年4.14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6.99%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4815.90所得税后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产业背景分析(一)行业竞争状况行业市场化水平较高,竞争激烈,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因为目标客户存在差异,前装市场与后装市场表现出不同的市场特点及竞争格局,各竞争企业自身优势不同,不同细分市场竞争状况各异。总体而言,全球主要汽车

14、零部件厂商在汽车电子行业往往都具备较强技术竞争力,博世、大陆、伟世通、德尔福、电装等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其下汽车电子产品结构丰富,业务遍布全球,产品市场占有率及产品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国内优秀汽车电子厂商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行业的竞争力逐步提升,少数汽车电子厂商已经进入国际品牌汽车厂商主流配置,甚至已经直接给海外前装市场配套。(二)客户资源壁垒汽车制造商对零部件配套企业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只有通过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才能进入汽车制造商配套体系,具备成为汽车制造商供应商的基本资格。企业在通过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后,为达到汽车制造商对企业产品评估

15、和验证的目的,仍需通过车厂组织的一系列严格复杂的认证程序。漫长的认证流程不仅增加了供应商的时间成本,还对供应商日常生产经营环节提出了很高要求。对于新进入汽车电子领域的企业,开拓客户资源,建立自身的产品销售渠道已成为汽车电子行业的进入壁垒之一。(三)人才壁垒汽车对配套零部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前装供应商通常要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雄厚的研发技术实力和先进的生产制造工艺水平,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生产与质量管控人才成为保证汽车电子产品质量的关键。行业内企业管理人员往往需要具备市场、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从一个基层员工成长为中高级管理人员,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而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起

16、步晚,目前这方面的人才较为稀缺。同时,汽车电子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更新换代较快,需要储备大量软件、电子、通信、传感、工业设计、结构设计和工程设计等领域的专业研究开发人才,由于我国汽车电子在国际汽车电子产业中属于后进者,而且国际行业巨头,一般严格控制对我国的技术开放程度,使得中国汽车电子行业掌握深入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的人员稀缺。因此,人才积累以及培养已成为汽车电子行业的进入壁垒之一。(四)技术壁垒汽车电子是典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掌握先进技术是占据市场制高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汽车电子产品一般由众多的精密零部件和软件组成,要求零部件在性能、规格、尺寸等方面能精准匹配,保证一致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预

17、定功能,研发、设计和生产环节出现任何失误都将降低产品质量,甚至成为残次品。中国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由于起步晚加之国际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封锁,除了少数专注于进行核心技术研发,在汽车电子零部件产品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能够符合行业对技术、产品质量要求的企业相对缺乏,因此技术积累已经成为汽车电子行业的进入壁垒之一。(五)规模化壁垒汽车电子横跨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汽车制造商对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且不同车型、不同档次、不同结构设计对相应的汽车电子产品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作为汽车电子供应商必须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满足汽车厂商多元化、规模化的弹性产品需

18、求,对行业厂商规模化供应能力具有较高要求。规模化生产能够使得企业有效控制和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以及增加采购、研发、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协同效应,而行业新进入者面临技术、客户等障碍,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化供应能力。因此,规模化已经成为汽车电子行业的进入壁垒之一。(六)质量壁垒前装车载电子产品的下游汽车生产商有严格的质量体系,车载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要成为汽车生厂商的零部件供应商,不但必须通过“ISO/TS16949”汽车行业专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而且还要通过各个车厂对供应商的更加严格质量审核体系考核,才能获取供应商的资格。在进行配套开发的过程中,开发各节点产品质量不但成熟度必须符

19、合车厂的质量定义,而且需要使用车厂要求的质量工具证明设计质量可保障性。在进行配套生产的过程中,各个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包括上下游供应链均需要达到车厂定义的质量目标。因此,汽车生产厂商往往与合作多年的,一直保持高品质控制表现的车载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产品质量控制已成为汽车电子行业的进入壁垒之一。(七)品牌壁垒不同于普通消费品,汽车电子单品价值高,往往需要具备较长寿命,车厂或者用户在选择时倾向于质量稳定、可靠性高、厂家信誉好的产品,品牌是消费者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汽车制造商在选择供应商时,必须结合汽车市场定位并考虑到潜在购买者的需求,审慎选择品牌,从零部件供应链确认环节把控产品质量,一

20、般会优先选择技术实力强、产品质量优、售后服务好、产品附加值高、行业信誉良好的品牌进行合作。后装市场直接面向车主个体,在充斥着各类产品的市场中,为取得车主信任,必须提升自身品牌价值,扩大产品影响力,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优势地位。因此,品牌积累已经成为汽车电子行业的进入壁垒之一。二、项目必要性分析(一)国家政策扶持作为终端消费产品,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钢铁、化工、机械、能源环保、电子等多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汽车工业的配套产业,汽车电子对提升汽车制造水平至关重要,是我国未来打造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关键所在。我国高度重视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

21、25,文件中明确提出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未来十年将是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通过产业政策扶持,强化行业创新,提升我国汽车电子在全球的竞争力。(二)汽车产销量及存量稳步增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十年汽车市场年均增速在7%左右,2020年产销规模将达到3,500万辆左右。随着车载电子渗透率的提升和单车配套价值的增加,叠加车联网、智慧交通的发展契机,我国前装车载电子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同时,国家取消机动车强制报废,有利于汽车市场发展,为延长汽车使用寿命,用户倾向于选择配置更高、性能更好的汽车,将促进汽车电子产品的消费。(三)移动互联技术的推广随着互联网科

22、技革命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将和更多传统产业融合。汽车电子将承载联通汽车与外界的使命,通过大量的传感器件和执行单元,在车内建立网络,然后接入移动网络,让汽车成为万物互联中的一个节点,通过云储存、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全面提升驾驶体验。车联网的兴起,将重塑汽车产业链,带动汽车电子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四)行车舒适性需求不断增加城市规模变大、交通状况恶化等延长了驾车时间,车载信息娱乐产品无疑成为车主释放交通阻塞和长时间驾车带来的烦躁情绪的选择之一,尤其是能够进行移动互联的信息娱乐产品。尼尔森的市场调查显示,消费者在做购车决定时,开始更为关注驾乘舒适性,除传统通信功能外,越来越青睐联网智能功能,包括在线

23、音乐、在线地图导航等。(五)国际汽车制造商加大对中国的投入与合作随着我国汽车需求的快速提升,国际大型汽车制造商们也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与具有与其配套能力的中国优秀车载电子零部件企业进行国内市场广泛深入的合作,提高整车竞争力,甚至也邀请优秀的中国车载电子零部件企业在其全球布局的国际项目中一起合作,将使得国内优秀车载电子零部件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国内厂商对车载电子零部件国产替代进口和升级换代的空间加大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成本压力上升,整车企业加快国产化率步伐,对于原先进口的电子零部件,在同等性能的情况,更倾向于选择本土供应商,为本土电子零部件企业带来机遇。(六)不利因素汽车电

24、子行业创新成本较高,对于规模偏小的本土企业来说,巨额投入技术研发风险较大。后发劣势使得我国企业在与国际生产商竞争初期便处于被动地位,多数企业定位于中低端市场,并采取“以价格换市场”的竞争策略,研发投入偏低,产品附加值有限,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此外,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部分城市出台限购汽车政策,意在缓解交通压力。限购政策的出台将会影响汽车的销售情况,进而影响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显著变化。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发展长期向

25、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理念,为适应引领新常态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时期,是武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推进经济总量“万亿倍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一些结构性矛盾、功能性缺陷、体制性障碍、周期性问题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并集中体现,呈现爬坡过坎、滚石上坡的阶段性特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空间拥挤等“城市病”加剧,城市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风险增多,社会治理方式亟待转变。适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交通枢纽功能、产业带动功能、要素聚集功能和综合服务管理创新

26、功能亟待增强。尚存在着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的问题,公共服务和产品依然呈现结构性短缺,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数量规模还较大,补短板、兜底线任务仍较繁重。“十三五”时期,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支撑条件没有变:一是长江经济带战略赋予武汉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重任,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提升辐射带动功能,在推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增长极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利于强化体制创新和有效供给,加快改造传统增长引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超前布局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三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

27、试点、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等国家战略推进实施,有利于发挥内需前沿阵地优势,拓展新的消费、投资空间,是武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的重要支撑。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一、汽车电子行业发展趋势安全与舒适需求不断推升智能化需求。人们对汽车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而这种需求满足绝大部分需要相应的汽车电子技术来实现。需求的提升、政策的激励、以及汽车制造商间的差异化竞争,持续推进全球汽车电子市场的发展。对安全的追求催生了被动安全系统和主动安全系统的快速发展,对舒适的需求催生了车载娱乐和车载通讯等系统的迅速成长。从全球来看,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整体上是一个由高端车型向低端车型

28、渗透,由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地区逐步渗透的进程。二、全球汽车电子规模不断扩大数十年来每一次汽车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当前世界汽车工业主要的技术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技术的使用,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整车水平的主要标志。在汽车不断推陈出新的行业趋势推动下,汽车电子化程度持续增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联网以及电动能源代表着最前沿的技术,孕育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加上原有的主被动制动系统、巡航系统、自适应悬浮系统等多个汽车电子子系统,汽车电子子系统的多元化持续增大。根据德勤测算,2016年全球汽车电子规模将达到2,348亿美元,2012-2016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0%。三、智

29、能驾驶辅助系统处于成长期,有望快速发展以预防为核心的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已成为现代交通的迫切要求。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能够在复杂的车辆操控过程中为驾驶员提供辅助和补充,并在未来最终实现无人驾驶。ADAS提供的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盲点监测、车道偏离预警、夜视、车道保持辅助和碰撞预警系统,具有自动转向和制动干预功能。特别是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使得汽车具有某种人类的“智能”,能感知外界环境,能够自己“思考”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做到真正意义的主动安全。四、安全控制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将迎来快速发展在汽车智能化、信息化和节能化趋势的推动下,汽车电子的整体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欧美国家通过强

30、制法规提高汽车节能化及安全化,消费电子的兴起促使消费者对汽车的通讯娱乐功能的要求逐步增高。从生命周期来看,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主流汽车电子产品均处于快速普及的成长期,未来将向中低端车型渗透,从而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五、全球汽车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1)的统计数据,全球汽车总产量从2008年的7,052万辆增长到2015年的9,078万辆,复合增长率为3.67%。同一期间,总销量从6,834万辆增长到8,968万辆,复合增长率为3.96%。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分析,2008至2014年全球GDP年复合增速为3.60%,汽车产销量增速均高于同期

31、GDP增速。随着更多新兴市场的汽车需求进一步释放,叠加全球智能化制造革命带来汽车制造水平提升,未来全球汽车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OICA是全球汽车制造业唯一的国际组织和代表,由世界各国汽车制造商组成,会员单位遍布全球五大洲,参与联合国ECE/WP29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制定活动,公布全球汽车生产的统计数据。第四章 产品方案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9513.30(折合约44.27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36006.23。(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x(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汽车电子产品3万套,预计年营业收入5500

32、0.00万元。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第五章 项目选址一、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对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要求;依托选址的地理条件,交通状况,进行建址分析;避免不良地质地段(如溶洞、断层、软土、湿陷土等);公用工程如城市电力、供排水管网等市政设

33、施配套完善;场址要求交通方便,环境安静,地形比较平整,能够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远离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的生产、储存场所,便于生活和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场址上空无高压输电线路等障碍物通过,与其他公共建筑不造成相互干扰。二、建设区基本情况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9年末,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12.3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21.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62万亿元。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

34、汇,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武汉是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中国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武汉正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

35、。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显著变化。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理念,为适应引领新常态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时

36、期,是武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推进经济总量“万亿倍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一些结构性矛盾、功能性缺陷、体制性障碍、周期性问题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并集中体现,呈现爬坡过坎、滚石上坡的阶段性特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空间拥挤等“城市病”加剧,城市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风险增多,社会治理方式亟待转变。适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交通枢纽功能、产业带动功能、要素聚集功能和综合服务管理创新功能亟待增强。尚存在着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的问题,公共服务和产品依然呈现结构性短缺,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

37、数量规模还较大,补短板、兜底线任务仍较繁重。“十三五”时期,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支撑条件没有变:一是长江经济带战略赋予武汉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重任,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提升辐射带动功能,在推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增长极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利于强化体制创新和有效供给,加快改造传统增长引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超前布局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三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等国家战略推进实施,有利于发挥内需前沿阵地优势,拓展新的消费、投资空间,是武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

38、造创新驱动型经济的重要支撑。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新动能加快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24.5%,数字经济占比40%左右,“芯屏端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构筑起高质量发展强大支撑。当前,武汉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做好武汉的事情。我们要看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叠加聚焦,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特别是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成功举办,极大提升了城市

39、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城市认同、城市自信空前高涨,武汉高质量发展进入“高光时刻”。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加速迈向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三、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打造协作分享新经济,合理规划布局创新创业空间,营造创新创业社会氛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一)全面推进“四众”依托互联网创新载体,拓宽创新创业的市场、社会需求对接通道。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和企业内部众创,加强创新资源共享合作。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创办一批智谷空间、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器,建设一批创新园区。推

40、行研发创意、制造运维、知识内容和生活服务众包,推动大众参与线上生产流通分工。营造公共机构支持,企业、个人互助的众扶文化,共助创业者成长。稳健发展实物众筹、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提供快速便捷的线上融资服务。(二)拓展创新发展空间提升开发区、功能区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中国内陆自由贸易区政策先行先试叠加和联动优势,促进创新要素和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高度集聚发展,加快建设“自由创新区”。推进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向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转型升级,支持东风公司等企业抢占智能产品发展制高点,支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高度集聚发展,打造“中国车都”升级版。依托临空港经济

41、技术开发区、汉口主城区和江北新城区部分区域,推动国家级新区“长江新区”落地,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承载区。推动武钢、武石化、中韩石化升级改造,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一流生态化工园区。推动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生态风景名胜区。拓展中心城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中心城区依托高校院所周边区域、旧厂、旧村、旧商业设施等更新改造,坚持错位发展理念,推动各区围绕科技服务、生命健康、教育服务、现代商贸、创意时尚、现代金融、文化演艺等领域,打造一批创业街区、创业生态园区。增强新城区综合实力。新城区结合工业园区升级和新城镇建设,提升园区智能化、集约化、循环化发展水平,打造

42、若干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宜居的“创谷”。(三)深植创新创业文化培育科学精神,塑造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公众意识。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容错机制,积极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大力培育创客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建立和完善对创新、创业、创富的宣传、表彰、奖励机制,开展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创业大赛、投资路演、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形成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四、“十三五”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力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形成具有武汉特

43、色的特大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国家中心城市框架体系,巩固综合经济实力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地位,力争进入第一梯队,中国中部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发展动力升级。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1.9万亿元,保持中高速增长,为确保2021年经济总量实现万亿倍增夯实基础。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5%。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

44、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形成两个产值过5000亿元产业和若干过2000亿元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5%,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都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力打造城市升级版。城市功能升级。三镇三城、“1+6”空间布局基本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国际化水平

45、大幅提升。城市品质升级。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汉派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文明武汉建设取得新成果。滨江滨湖特色更加鲜明,生态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强。城市生活舒适度、便捷度不断提高,生态宜居武汉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空气质量达标率超过65%,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85%。全力打造民生升级版。民生保障升级。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率先实现精准脱贫任务,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幸福武汉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常住人口预期1200万人左右,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左右。社会治理升级。法治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重构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

46、理体系,基本实现社会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五、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工业主攻方向不动摇,深入实施“武汉制造2025”,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着力构建“现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一)聚焦发展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信息技术。重点布局物联网、光电子、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地球空间信息、智能终端等领域,构建完整的信息技术产业链。加快推进

47、武汉新芯大容量存储芯片、华星光电第六代多晶硅面板等重大项目,策划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基地,引进系统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平板电视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基地。到2020年,信息技术产业产值6000亿元。生命健康。重点布局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精准与智慧医疗等领域,超前布局生命、信息、纳米等科技的融合创新领域,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药物和医疗器械新产品。加快推进湖北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基地、基因测序仪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国重要的生命健康产业中心。到2020年,生命健康产业产值3000亿元。智能制造。重点布局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激光加工设备等智

48、能装备制造和智能汽车、智能船舶、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居等智能产品,打造国内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基地。推进以商业航天为主导的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和武汉国家卫星产业国际创新园建设,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航天产业名城。到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产值4000亿元。(二)培育壮大成长型产业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石墨烯材料、新型轻合金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重点支持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1000亿元。新能源产业。优先发展燃料电池、氢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产业,打造全产业链体系,风电、核电、页岩气开采核心零部件及装备

49、配套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20年,新能源产业产值10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水污染防治与循环利用、大气污染防治与相关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推进产品与技术高端化、企业总承包运营一体化、设备制造与环保节能服务融合化。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1000亿元。(三)超前谋划未来产业着眼于未来510年全球产业发展前沿,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领域,选准突破口,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引导各类资本持续投入支持,推进新型技术和新兴产品的研发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抢占发展制高点。(四)推动支柱产业高端化以汽车及零部件、钢铁

50、、石化、装备制造、烟草食品、家电轻工等支柱产业为重点,重点围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等领域,推广应用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发挥研发设计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引进产业链中高端环节核心企业、关键项目,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积极扩大先进产能,加快产业战略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完善企业退出机制。(五)实施制造智能化提升工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重点领域建设工业云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

51、管理等新模式,推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改造,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六)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打造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七)实施“四基”强化工程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创新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构建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加大对“四基”领域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投向“四基”领域重点项目。(八)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和支持

52、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柔性化、网络化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建立企业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三、项目选址综合评价项目选址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远离居民区,所以,从项目选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

53、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项目选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第六章 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一、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总图布置原则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生产的环境空间。2、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3、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应适应工艺布置要求,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合理改造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5、工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

54、造价,节约建设资金。6、建筑风格与区域建筑风格吻合,与周边各建筑色彩协调一致。7、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二)总体规划原则1、总平面布置的指导原则是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适当预留发展余地。厂区布置工艺物料流向顺畅,道路、管网连接顺畅。建筑物布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满足生产、交通、防火的各种要求。2、本项目总图布置按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动力区和办公生活区。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能美化环境。3、按照厂区整体规划,厂区围墙采用铁艺围墙。全厂设计两个出入口,厂区道路为环形,主干道宽度为9m,次干道宽度为6m,联系各出入口形成顺畅的运输和消防通道。4、本项目在厂

55、区内道路两旁,建(构)筑物周围充分进行绿化,并在厂区空地及入口处重点绿化,种植适宜生长的树木和花卉,创造文明生产环境。二、建设方案(一)建筑结构及基础设计本期工程项目主体工程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桩基基础,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工程设计: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荷载较小的建(构)筑物采用天然地基,荷载较大的建(构)筑物采用人工挖孔现灌浇柱桩。(二)车间厂房、办公及其它用房设计1、车间厂房设计:采用钢屋架结构,屋面采用彩钢板,墙体采用彩钢夹芯板,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2、办公用房设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孔砖非承重墙体,屋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

56、土基础。3、其它用房设计:采用砖混结构,承重型墙体,基础采用墙下条形基础。(三)墙体及墙面设计1、墙体设计:外墙体均用标准多孔粘土砖实砌,内墙均用岩棉彩钢板。2、墙面设计:生产车间的外墙墙面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刷外墙涂料,内墙面为乳胶漆墙面。办公楼等根据使用要求适当提高装饰标准。腐蚀性楼地面、地坪以及有防火要求的楼地面采用特殊地面做法。依据建设部、国家建材局关于建筑采用使用的规定,框架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砖混结构承重墙地上及地下部分采用烧结实心页岩砖。(四)屋面防水及门窗设计1、屋面设计:屋面采用大跨度轻钢屋面,高分子卷材防水面层,上人屋面加装保护层。2、屋面防水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均采用刚性防水。3、门窗设计:一般建筑物门窗,采用铝合金门窗,对于变压器室、配电室等特殊场所应采用特种门窗,具体做法可参见国家标准图集。有防爆或者防火要求的生产车间,门窗设置应满足防爆泄压的要求,玻璃应采用安全玻璃,凡防火墙上门窗均为防火门窗,参见国标图集。(五)楼房地面及顶棚设计1、楼房地面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