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这里的“写” ,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借“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与文本对话,凭借词语进行阅读分析、激活想象的过程。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人文、轻工具, 重感悟、轻写法的倾向,从一个角度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高。笔者认为, 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适当安排小练笔,可以有效实现读写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点,明确训练目的。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

2、优美的文章,有的行文流畅,似流水淙淙;有的奔放豪迈,似热血沸腾;有的语言优美,宛若置身人间仙境;有的语言朴实,似娓娓道来,但却饱含着作者的深情。 可以说,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运用文本?我认为, 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 确定读写结合点,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为阅读与写作搭建一条沟通的桥梁。(1)以读促写,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诗人杜甫曾写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以说,他用最概括的语言表达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看,读与写密不可分,读可促写,读是写的前提。读可以为写提供参考模式,

3、给写以更多的启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点进行设计读写结合点,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 一课,第四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盘古倒下后身体各部分变成了美丽的宇宙,想象丰富奇特,同时又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读来颇有气势。因此我将这段中的排比句确定为本段的读写结合点,进行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设计:首先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讨论,谈体会。接着采用师生配乐合作读的方式,男生读“他的”,女生读“变成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容易说出运用了排比句式、 并且每个句子句式相似的特点,从而明白课文表

4、达上的特点。之后我出示了“你的 _,变成了 _,为我们 _。你的 _,变成了 _ ,为我们 _。”,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有许多学生写得不错,如“你的爱,变成了美丽的宇宙,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家园。你的身体,变成了美丽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你的四肢,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为我们指引方向。你的奉献,变成了无私的爱,为我们树立了典范。”,这样学生就更好地理解了盘古的奉献精神,而且还能够运用排比句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而为阅读与写作搭建了沟通的桥梁。(2)以写促读,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 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

5、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词语的运用, 篇章的结构, 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 然后去创造和写作。 以写促读, 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动活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如北京的春节一课,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 “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如在描写除夕一段时, 开头第一句便点明了 “除夕真热闹”,接下来便如家常般地写出了春节的热闹,从声音、色彩、味道等方面来写

6、,可以说是调动了作者全身的感官来写,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北京的春节习俗,还感受到家家户户都是. 么 ,感受到那 的年味, 的 情, 悟到其 民俗文化的内涵。在教学 段 , 了更好地深入体会老舍先生 言的特点,我在学生初步理解 段内容的基 上, 了一个小 笔: 你也 起自己的各种感官,写一写你是如何 除夕的。学生 笔写作,真 地写下自己的“除夕之旅”。仔 看同学 的 作,不 ,学生运用了 多比 句来写除夕的 ,同 又加上了自己家人的 言、 作、神 等描写, 可以 是一幅“特写”的除夕 ,局限在自己 一家上。在此基 上,再 学生 文 一段,想想自己 写好, 是老舍先生 写好?在 比中,学生不 :原来,

7、写作不一定非得用 的 句, 朴 的 言也可以体会到人 喜喜 春 的心情,而且 更耐人 味!老舍先生就是用他那独具特色的“京味” 言,描 了一幅幅生 的民俗画卷!需要指出的是, 要想找准 写 合点,必 要深入解 文本,明确 目的,从教材文本具有的特点出 来 写 合点。因此必 深入分析学生的学 情况,了解学生已知的、 未知的内容, 不要 于 文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引 学生通 写 合,更好地 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更好地 悟作者 言表达的特色,点 学生所不懂的,使学生有 “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感 。二、立足“三点” ,促 写互 。(1)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在想象的天地中 。“言 尽而意无 ” ,文

8、中 有空白,及 捕捉 些空白点,可以丰富文本内涵,把人物形象 高大、厚 。如人教版三年 下册女 天一 ,在描写女 冶 五彩石 ,作者用了“五天五夜”一 高度概括了其 石的 程。可是 “五天五夜” 女 究竟是如何度 的? 本中并没有写出来。但我 可以通 借助想象的翅膀将 个空白点真 地“再 ” 出来: 当她累了的 候,当她被神火烤着的 候,当她 了、困了的 候,她又是怎 克服重重困 于 好五彩石的呢? 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抓住 个“五天五夜”,引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 身 地地思考, 以写促 , 不 能 体会女 民造福的精神,而且在 笔中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感受女 的高大形象。(2)抓住文本的

9、言 点,在仿写中 悟写作方法。 文 程 准指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一是 文 程的基本特点。 言之,便是“文道 一” 。“文”,是指文章的 言文字以及一切表 形式、表 手法;“道”,是指通 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由此而体 出的作者的感情、 向。在教学 程中, 既要重“文”,也要重“道” 。如人教版三年 上册秋天的雨中,有 一句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火 。”在引 学生反复朗 、感悟的基 上,抓住 个句式的特点,可以 笔“像,。”,引 学生仿写,在仿写中体会秋雨所 来的色彩。有的学生是 写的:“ 的苹果像小孩的笑 ,笑啊笑啊,笑来了秋天的丰收。”“雪白的棉花像天

10、上的白云, 啊 啊, 来了秋天的凉爽。”“紫色的葡萄像珍 的 瑙,串啊串啊,串出了秋天的 。”你看,学生的 笔多么形象,多么生 ! 抓住文本的 言 点,既加深了 文内容的理解,又 学生在仿写中体会到 写的好 , 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可 是一 两得。( 3)抓住文本的拓展延伸点,开 学生思 ,用我手写我心。拓展延伸点既是 内 与 外 的 接点,也是文本理解向 作 笔 渡的有效落脚点。拓展延伸点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 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 似的事物, 之,能 开 学生的思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四年 上册 搭石 一 ,从搭石 一平凡的事物中 了 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 他人着想的高尚品 。学完 文后, 就可以 一 笔:你从哪些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用自己的笔写下平凡事物中的美吧! 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去发现美,在写作的过程中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