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划出的题目答案(基本完全)_第1页
老师划出的题目答案(基本完全)_第2页
老师划出的题目答案(基本完全)_第3页
老师划出的题目答案(基本完全)_第4页
老师划出的题目答案(基本完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2-02 解答:(1) (2) 重心处(前接头)接头作用于发动机的力为y轴负向 发动机受到的外力向下后接头 (y轴正向)以上为发动机接头受的力发动机作用于机身结构接头上的质量载荷应反向,即向上 向下2-04解答(1) (2) 2-08解答: = =3 0.125 KN =G 第四章4-234-244-24(变异)图示两机翼,(a)为单块式,且双梁通过机身,而长桁在机身侧边切断;(b)为单块式,整个受力翼箱通过机身。请画出两种情况下aa、bb段长桁的内力图,并筒要说明何以如此分布?4-26 (1)在A-A肋处,蒙皮没有发生突变,所以A-A肋在传扭时不起作用。(2)前梁在A-A剖面处发生转折

2、,前梁上弯矩M分为两部分,由前梁传给机身,传给A-A肋。4-304-36 (1) 薄蒙皮双粱式机翼,I肋在气动载荷作用下:(a)前、后缘未略去,(b)若略去前、后缘的气动载荷和结构。 (2) 该机翼前粱转折处的助在传递总体弯矩M时所受的裁荷,画出其力平衡图和内力图:(a)剖面筒化为矩形;(b)剖面上、下为曲线。(3) 薄蒙皮双梁式机翼, 肋后缘受有Y向集中力P。(4) 机翼外段为双梁式,内侧为三梁式,肋位于结构布置变化处,画出传总体力时,该 肋的力平衡图和内力图。两闭室对称,此时q= = (i)若不变,只是两闭室面积不同,则q仍相同,扭矩引起的剪力与弯矩同上;但刚心位置可能变动,所以多一个扭矩

3、(ii)若不同,也会引起两闭室扭刚不同,则在分析Mt时,就会出现Q,M内力。 (5) 薄蒙皮双梁式机翼v肋后梁上作用有集中力Py,求该肋受Py力时的平衡图和内力图(假设前、后粱弯曲刚度相等)。若前后梁对称右支点: Py + = Py+= Py+Py = Py 若前后梁不对称,例如前梁刚度为后梁的2倍,刚心在2/3B处,则Mt = Py*2/3*Bq t = =Py PyM : X-PyXH = 0(6) 薄蒙皮双粱式机翼肋上C点处受有集中力Px时的力平衡图和内力图.=HX+HX= 2H+2HX - PXX4-38(1) 长桁在机身对称轴处对接的双梁单块式后掠翼,I肋在传递总体力弯矩的过程中所受

4、的载荷,并画出力平衡图和内力图。解:传M时I的力矩图 在处: 突变处: 在处: 如果认为已扩散成水平剪流则:此M值很小(两种方法都可以)。 (2) (a) 请画出肋在局部气动载荷下的力平衡团和内力图(a)号肋(单块式普通肋) (b) 请画出中央翼在作用有反对称总体弯矩时,肋、肋的力平衡图和内力图。设左右机翼通过中央翼连成整体,并在A、B、C、D四点与机身铰接,接头在机翼前、后墙腹板上。 III肋和IV肋的分析(3) 机翼外段为双梁单块式,内侧改为双梁式,画出结构型式交换处的v肋在传递总体力M、Q、Mt时的力平衡图和内力图。传M时: 传Q时不起作用;传时也不起作用。 (4)多墙式机翼在根部用两个

5、固接接头与机身相连,请画出侧肋在传递总体内力的剪力Q时,其力平衡图和内力图。 (5) 画出图示三梁式后掠翼侧肋在传递总体弯矩时,其力平衡图和内力图。如果结构弯矩完全对称,则中间支点无力;否则会有力(载荷也要对称,即,才可能)4-40(1) 单梁单墙式机翼的I肋。在Q和M下,I肋不起作用;在Mt下,如图所示:(2) 双梁单墙式后掠翼,其中后粱在肋处有转折,请画出肋的力平衡图和内力图。 (3) 双粱单墙式机翼中肋在传扭时的力平衡图、内力图。 (4) 单梁双墙式机翼中助在传扭时的力平衡图和内力图。第五章5-09由书中所给的飞机重量与过载系数等数据,可以认为:相对载荷较大,相对厚度较小。因此,宜选用单

6、块式结构布局,布置如下图:关于结构布局的说明: 选用三根梁纵向布置(根肋处为固支点),前、后梁都要连接前后缘的襟副翼,如中间梁高度较低,可适当的弱(截面尺寸小),但在开口段要加强; 普通长桁在两个单闭室内等百分线布置(避免长桁装配弯曲); 横向肋顺气流布置(因后缘后掠角小,不会引起变长而增重)。选用5根加强肋,见图示标号;这5个肋的位置需处于前后缘活动翼面的连接挂点位置,并兼顾开口位置(一物多用原则); 普通肋适当间距布置,视对蒙皮稳定性的支撑作用来确定;再两个参与区内,普通长桁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到零。5-14在传递总体弯矩M(上下壁板的轴力)时,A-A肋起到对蒙皮参与轴力转移的支持作用,引起肋

7、缘条受分布轴力,如图分析: 肋的受力形成对称扭,故需加强AA肋的缘条;2)传剪Q路线没有被开口打断,与AA肋无关3)传扭Mt路线被打断,有两种情况: 盒段外端传来的一圈扭矩在AA肋处转换成一对参差剪力,使肋受剪,故需加强肋腹板,如下图分析: 对开口区翘曲变形引起的自平衡内力系,AA肋起到对前后闭室盒段壁板受剪的支持作用,同时使该肋受剪,故也需加强腹板。如图分析:5-15 分析传力补强设计: 需在后梁腹板上加立柱,使集中力P扩散到后梁的腹板上; 需补强后梁的腹板,集中力P的扩散剪流需通过腹板向后传; 集中力P引起的弯矩倒传给前盒段,由传力分析图看出,在前盒段需加强以下构件: i)后梁缘条补强符合

8、自平衡力系的参与区规律,即: ii) 前盒段蒙皮需加强,由该闭室蒙皮参与将集中力P引起的弯矩转换到前梁; iii)加强开口端肋的腹板,该肋提供了前盒段蒙皮参与剪力的支持。 前梁缘条需加强,集中力P引起的弯矩最终通过前梁后段传给根部支持;补强规律按等截面的强度/稳定性计算值。 前梁后段腹板无需补强。第七章7-14某垂尾为单梁单墙结构,后梁与机身固接,前墙与机身铰接。在机身垂尾连接处的加强框有两种布置方案:(1) 两接头连接处均布置有垂直放置的加强框,(2) 沿后梁轴线方向布置一斜框,前墙处布置一垂直框(见题图3.8)。请分析当垂尾上受有侧向力Pz作用时,在两种方案情况下机身结构分别由哪些构件受载

9、(包含加强框和其他构件)?分别画出他们的力平衡图。假设机身后段为桁条式。从后方看:上壁板:框B上只受有Py力,方向向下。因为是桁条式机身,q按阶梯形分布方案I :框I 受有MZ和QZA,框II 仅作用QZB还有弯矩(垂尾的)分量,即MX到框 I 上;还有MY通过加强板(水平)转到框 I 和框II 上。 方案II: 则不需要水平加强板,M垂尾全部到斜框上。上、下壁板平衡时。应为梯形板平衡;另作为QZ 则仍作用到框II 和斜框上。7-15解释:1)发动机推力接头做成耳片型,使集中力分散; 2)两个短梁间要连接腹板或直接连接在机身蒙皮长,A、B框端要有立柱,并与两框连接。传力分析:发动机推力P作用于上短梁,并由梁腹板提供剪流,使腹板受剪,而不能使端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