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讲:杨利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E_mail:,第五章不确定与非单调推理,4.1 基本概念 4.2 概率方法 4.3 主观Bayes方法 4.4 可信度方法 4.5 证据理论 4.6 模糊推理 4.7 非单调推理,4.1 基本概念,4.1.1 不确定性推理 不确定性推理是建立在非经典逻辑基础上的一种推理,它是对不确定性知识的运用与处理。 不确定性推理就是从不确定性的初始证据(即事实)出发,通过运用不确定性的知识,最终推出具有一定程度不确定性的结论。,1. 不确定性的表示与度量 2. 不确定性匹配算法及阈值的选择 3. 组合证据不确定性的计
2、算方法 4. 不确定性的传递算法 5. 结论不确定性的合成,4.1.2 不确定性推理中的基本问题,4.1.2 不确定性推理中的基本问题,1. 不确定性的表示与度量 不确定性推理中的“不确定性”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知识的不确定性,一是证据的不确定性。 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目前在专家系统中知识的不确定性一般是由领域专家给出的,通常用一个数值表示,它表示相应知识的不确定性程度,称为知识的静态强度。 证据不确定性的表示:证据不确定性的表示方法与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方法一致,通常也用一个数值表示,代表相应证据的不确定性程度,称之为动态强度。,4.1.2 不确定性推理中的基本问题,2. 不确定性匹配算法及阈值
3、的选择 设计一个不确定性匹配算法:用来计算匹配双方相似程度。 指定一个匹配阈值。,4.1.2 不确定性推理中的基本问题,3. 组合证据不确定性的计算方法 最大最小法: T(E1 AND E2)=minT(E1),T(E2) T(E1 OR E2)=maxT(E1),T(E2) 概率法: T(E1 AND E2)=T(E1)T(E2) T(E1 OR E2)=T(E1)T(E2)T(E1)T(E2) 有界法: T(E1 AND E2)=max0,T(E1)T(E2)1 T(E1 OR E2)=min1,T(E1)T(E2) 其中,T(E)表示证据E为真的程度(动态强度),如可信度、概率等。,4.
4、1.2 不确定性推理中的基本问题,4. 不确定性的传递算法 在每一步推理中,如何把证据及知识的不确定性传递给结论,即如何计算结论的不确定性。,4.1.2 不确定性推理中的基本问题,5. 结论不确定性的合成 用不同知识进行推理得到了相同结论,但所得结论的不确定性却不同。此时,需要用合适的算法对结论的不确定性进行合成。,4.1.3 不确定性推理方法的分类,不确定性推理方法主要可分为模型法与控制法。 模型法:在推理一级对确定性推理进行扩展,引入证据的不确定性及知识的不确定性。 模型方法又分为数值方法和非数值方法两类。数值方法对不确定性进行定量的描述,按其所依据的理论又可分为基于概率的方法(概率方法、
5、主观Bayes方法、可信度方法、证据理论)和基于模糊理论的方法(模糊推理)。,4.2 概率方法,4.2.1 经典概率方法 (1)设有如下产生式规则: IFE THEN H 其中,E为前提条件,H为结论。条件概率P(H|E) 可以作为在证据E出现时结论H的确定性程度,即规则的 静态强度。 (2)对于复合条件 E=E1 AND E2 AND AND En 当已知条件概率P(H|E1,E2,En)时,就可把它作为在证据E1,E2,En出现时结论H的确定性程度。 (3)先验概率: P(H) 后验概率: P(H|E),若A1,A2,An是彼此独立的事件,对于事件B,则有 其中,P(Ai)是事件Ai的先验
6、概率;P(B|Ai)是在事件Ai发生条件下事件B的条件概率。 对于一组产生式规则 IFETHENHi 同样有后验概率如下( Hi 确定性的程度,或规则的静态强度):,4.2.2 逆概率方法,对于多个证据,逆概率方法举例,例 设H1,H2,H3分别是三个结论,E是支持这些结论的证据。已知: P(H1)=0.3, P(H2)=0.4, P(H3)=0.5 P(E|H1)=0.5, P(E|H2)=0.3, P(E|H3)=0.4 求P(H1|E),P(H2|E)及P(H3|E)的值各是多少? 解: 同理可得: P(H2|E)=0.26, P(H3|E)=0.43,对应的产生式规则: IFETHEN
7、H1 IFETHENH2 IFETHENH3 规则的静态强度(Hi为真的程度、或不确定性程度) P(H1|E)=0.32 P(H2|E)=0.26 P(H3|E)=0.43,逆概率法的特点,优点: 逆概率法有较强的理论背景和良好的数学特性,当证据彼此独立时计算的复杂度比较低。 缺点: 逆概率法要求给出结论Hi的先验概率P(Hi)及条件概率P(Ej|Hi)。,4.3 主观Bayes方法,4.3.1 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 在主观Bayes方法中,知识是用产生式规则表示的,具体形式为: IFE THEN (LS,LN) H (P(H) 其中, P(H)是结论H的先验概率,由专家根据经验给出。 LS称为
8、充分性度量,用于指出E对H的支持程度,取值范围为0,),其定义为: LS=P(E|H)/P(E|H)。 LN称为必要性度量,用于指出 E对H的支持程度,取值范围为0,),其定义为: LN=P(E|H)/P(E|H)=(1-P(E|H)/(1-P(E|H)。 LS和LN的值由领域专家给出,相当于知识的静态强度。,4.3.2 证据不确定性的表示,主观Bayes方法中,证据的不确定性也用概率表示。对于证据E,由用户根据观察S给出P(E|S),即动态强度。用P(E|S)描述证据的不确定性 (证据E不是可以直接观测的)。 由于主观给定P(E|S)有所困难,所以实际中可以用可信度C(E|S)代替P(E|S
9、)。 在探矿专家系统PROSPECTOR中C(E|S)取整数:-5,.5 C(E|S)=-5表示在观测S下证据E肯定不存在P(E|S)=0 C(E|S)= 5表示在观测S下证据E肯定存在P(E|S)=1 C(E|S)= 0表示S与E无关,即P(E|S)= P(E),给定C(E|S)后,P(E|S)可近似计算如下(分段线性插值):,采用主观Bayes方法 IF E THEN (LS,LN) H (P(H) 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证据肯定存在时,如何计算P(H|E)? 此时P(E|S)=1。 (2)证据肯定不存在时,如何计算P(H| E)? 此时P(E|S)=0。 (3)证据具有不确定性时,
10、如何计算P(H|S)? 此时0P(E|S)1。,4.3.3 组合证据不确定性的算法,(1)最大最小法 当组合证据是多个单一证据的合取时,即 E=E1 AND E2 AND AND En 则:P(E|S)=minP(E1|S),P(E2|S),P(En|S) 当组合证据是多个单一证据的析取时,即 E=E1 OR E2 OR OR En 则:P(E|S)=maxP(E1|S),P(E2|S),P(En|S) (2)对于“”运算:P(E|S)=1-P(E|S),4.3.4 不确定性的传递算法,(1)根据证据E的条件概率P(E|S) 及LS、LN的值,把H的先验概率P(H)更新为后验概率P(H|E)
11、。 (2) 分以下3种情况讨论: 证据肯定存在: P(E|S)=1,即P(E)=1 证据肯定不存在: P(E|S)=0,即P(E)=0 证据不确定: 0P(E|S)1 (3)引入几率函数(x),它与概率的关系为: (x)=P(x)/(1-P(x),P(x)=(x)/(1+(x) 可以看出,概率函数与几率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证据肯定存在时,(x)=P(x)/(1-P(x),P(x)=(x)/(1+(x) 在证据肯定存在时,P(E)=P(E|S)=1。 由Bayes公式得: P(H|E)=P(E|H)P(H)/P(E)(1) P(H|E)=P(E|H)P(H)/P(E)(2) (1)式除以(2
12、)式得: P(H|E)/P(H|E)=P(E|H)/P(E|H)P(H)/P(H) 由充分性度量LS和几率函数的定义可得: (H|E)=LS(H) 即 P(H|E)=LSP(H)/(LS-1)P(H)+1,充分性度量LS的意义,对于知识: IF E THEN (LS,LN) H (P(H) 在证据E肯定存在时,可以根据LS给出结论H的可信度P(H|E)。 当LS1时,(H|E)=LS(H)(H),相应有P(H|E)P(H),表明由于证据E的存在,可增强H为真的程度(有利证据)。一般情况下LS1。 当LS1时,(H|E)=LS(H)(H),表明E与H无关(无关证据)。 当LS1时,(H|E)=L
13、S(H)(H),表明由于证据E的存在,减小了H为真的程度(不利证据)。 当LS0时,(H|E)=LS(H)0,表明由于证据E的存在,导致H为假(否定性的证据)。,证据肯定不存在时,在证据肯定不存在时,P(E)=P(E|S)=0, P(E)=1。 由Bayes公式得: P(H|E)=P(E|H)P(H)/P(E)(1) P(H|E)=P(E|H)P(H)/P(E)(2) (1)式除以(2)式得: P(H|E)/P(H|E)=P(E|H)/P(E|H)P(H)/P(H) 根据必要性度量LN和几率函数的定义,可得: (H|E)=LN(H) 即 P(H|E)=LNP(H)/(LN-1)P(H)+1,必
14、要性度量LN的意义,对于知识: IF E THEN (LS,LN) H (P(H) 在证据E肯定不存在时,可以根据LN给出结论H的可信度P(H|E) 。 当LN1时,(H|E)=LN(H)(H),相应有P(H|E)P(H),表明由于证据E不存在,增强了H为真的程度( E 为有利证据)。,对LS 和 LN 的说明,LS1: 表明证据 E是对H有利的证据。 LN1:表明证据E是对H有利的证据。 所以: 不能出现LS1且LN1的取值。 LS1, LN1。,证据不确定时,当0P(E|S)1时,可以证明(Duda等人于1976年证明): P(H|S)=P(H|E)P(E|S)+P(H|E)P(E|S)
15、当P(E|S)=1时,证据肯定存在,此时P(H|S)=P(H|E) 。 当P(E|S)=0时,证据肯定不存在,此时P(H|S)=P(H| E) 。 当P(E|S)=P(E)时,证据E与观察S无关。由全概率公式得: P(H|S)=P(H|E)P(E)+P(H|E)P(E)P(H) 当P(E|S)为其它值时,通过分段线性插值计算P(H|S),即,对于知识: IF E THEN (LS,LN) H (P(H) 给定证据E的不确定性度量P(E|S),则结论的可信度可以表示为: 该公式称为EH公式。用C(E/S) 代替P(E/S),可得到等价的CP公式。,对于初始证据,由于其不确定性是用可信度C(E/S
16、) 给出的,此时只要把EH公式中的P(E/S)转换为C(E/S) ,就得到用可信度C(E/S) 计算P(H/S)的CP公式:,4.3.5 结论不确定性的合成算法,若有n条知识都支持相同的结论,而且每条知识的前提条件所对应的证据Ei(i=1,2,n)都有相应的观察Si与之对应,此时只要先对每条知识分别求出几率函数(H|Si),然后就可运用下述公式求出(H|S1S2Sn):,主观Bayes方法推理示例,例 (王永庆教材 P169) 设有如下知识: R1:IF E1THEN(2, 0.001) H1 R2:IF E2THEN(100, 0.001) H1 R3:IF H1THEN(200, 0.01
17、 ) H2 已知:(H1)0.1, (H2)0.01 C(E1|S1)=2, C(E2|S2)=1 求: (H2|S1S2)=? 1. 计算(H1|S1) P(H1)=(H1)/(1+(H1)=0.09 P(H1|E1)=(H1|E1)/(1+(H1|E1)= LS1(H1)/(1+LS1(H1)=0.17 C(E1|S1)=20 P(H1|S1)=P(H1)+P(H1|E1)-P(H1)1/5C(E1|S1) =0.122 (H1|S1)=P(H1|S1)/(1- P(H1|S1)=0.14,R1:IF E1THEN(2, 0.001) H1 R2:IF E2THEN(100, 0.001)
18、 H1 R3:IF H1THEN(200, 0.01 ) H2 2. 计算(H1|S2) P(H1|E2)=(H1|E2)/(1+(H1|E2)= LS2(H1)/(1+LS2(H1)=0.91 C(E2|S2)=10 P(H1|S2)=P(H1)+P(H1|E2)-P(H1)1/5C(E2|S2) =0.254 (H1|S2)=P(H1|S2)/(1- P(H1|S2)=0.34,R1:IF E1THEN(2, 0.001) H1 R2:IF E2THEN(100, 0.001) H1 R3:IF H1THEN(200, 0.01 ) H2 3. 计算(H1|S1S2) (H1|S1S2)=
19、(H1|S1)/(H1)(H1|S2)/(H1)(H1) =0.476 4. 计算(H2|S1S2) (H1|S1S2)=0.476(H1)=0.1 P(H2|S1S2)=P(H2)+ P(H2|H1)-P(H2) /1-P(H1) P(H1|S1S2)-P(H1)=0.175 (H2|S1S2)=P(H2|S1S2)/(1- P(H2|S1S2)=0.212,优点: 主观Bayes方法中的计算公式大多是在概率论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知识的静态强度LS及LN是由领域专家给出,避免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 主观Bayes方法不仅给出了证据肯定存在、肯定不存在时更新后验概率的方
20、法,还给出了证据不确定时的更新方法,实现了不确定性的逐级传递。,主观Bayes方法的特点,主观Bayes方法的特点,缺点: 它要求领域专家在给出知识时,同时给出H的先验概率P(H),这比较困难。 Bayes定理要求事件间独立,使其应用受限制。,4.4 可信度方法,4.4.1 可信度的概念 根据经验对一个事物和现象为真的相信程度称为可信度。 在可信度方法中,由专家给出规则或知识的可信度,从而可避免对先验概率、条件概率的要求。 可信度方法首先在专家系统MYCIN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4.4.2 C-F模型,C-F模型是基于可信度表示的不确定推理的基本方法。 1、C-F模型中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 知识
21、是用产生式规则表示的,其一般形式为: IFETHENH(CF(H,E) 其中,CF(H,E)是该知识的可信度,称为可信度因子或规则强度,即静态强度。一般情况下,CF(H,E)-1,1。 CF(H,E)0对应于P(H|E)P(H); CF(H,E)0对应于P(H|E)P(H); CF(H,E)=0对应于P(H|E)=P(H)。,可信度因子的定义,IFETHENH(CF(H,E) CF(H,E)定义为: CF(H,E)=MB(H,E)-MD(H,E) MB反映了证据对结论有利的一面,MD反映了证据对结论不利的一面。MB(Measure Belief)称为信任增长度。MD(Measure Disbe
22、lief)称为不信任增长度。 MB和MD的定义如下:,当P(H|E)P(H)时: 信任增长度MB(H,E)0, 不信任增长度MD(H,E)=0 。 当P(H|E)0, 信任增长度MB(H,E) =0。 MB(H,E)与MD(H,E)是互斥的: 当MB(H,E)0时,MD(H,E)0 当MD(H,E)0时,MB(H,E)0,CF(H,E)的计算公式,根据定义CF(H,E)=MB(H,E)-MD(H,E),及 MB(H,E)与MD(H,E)的互斥性,可得: 从上式可看出: CF(H,E)0对应于P(H|E)P(H); CF(H,E)0对应于P(H|E)P(H); CF(H,E)=0对应于P(H|E
23、)=P(H)。,IFETHENH(CF(H,E) 当且仅当P(H|E)=1时, CF(H,E)=1 当且仅当P(H|E)=0时, CF(H,E)=-1 CF(H,E)定性地反映了P(H|E)的大小,因此可以用CF(H,E)近似表示P(H|E)的大小,从而描述了规则的可信度。,2. C-F模型中证据不确定性的表示 证据的不确定性也用可信度因子表示。如 CF(E)=0.6 CF(E)的取值范围:-1,+1。 CF(E)0:表示证据以某种程度为真。 CF(E)0:表示证据以某种程度为假。 CF(E)表示证据的强度,即动态强度。,3. C-F模型中组合证据不确定性的算法,可采用最大最小法。 若 E=E
24、1 AND E2 ANDAND En, 则 CF(E)=minCF(E1),CF(E2),CF(En) 若 E=E1 OR E2 OROR En, 则 CF(E)=maxCF(E1),CF(E2),CF(En),4. 不确定性的传递算法,IFETHENH(CF(H,E) 结论H的可信度由下式计算:CF(H)=CF(H,E)max0,CF(E) 可以看出: (1)若证据为假,即CF(E)0时,有 CF(H)=0,说明该模型没有考虑证据为假时对结论产生的影响。 (2) 若证据为真,即CF(E)1时,有CF(H)=CF(H,E),说明知识中的规则强度CF(H,E)实际上就是在前提条件对应的证据为真时
25、结论H的可信度。,5. 结论不确定性的合成算法 若由多条不同知识推出了相同的结论,但可信度不同,则用合成算法求出综合可信度。 设有如下知识: IFE1THENH(CF(H,E1) IFE2THENH(CF(H,E2) 则结论H的综合可信度分如下两步算出: 首先分别对每一条知识求出CF(H): 计算CF1(H)、CF2(H) 然后用下述公式求出E1与E2对H的综合可信度CF12(H):,C-F模型推理示例,例 (王永庆教材 P175) 设有如下一组知识: R1: IFE1THENH(0.8) R2: IFE2THENH(0.6) R3: IFE3THENH(-0.5) R4: IFE4 AND
26、(E5 OR E6)THENE1(0.7) R5: IFE7 AND E8 THENE3(0.9) 已知:CF(E2)=0.8, CF(E4)=0.5, CF(E5)=0.6 CF(E6)=0.7, CF(E7)=0.6, CF(E8)=0.9 求:CF(H)=? 解:由R4得到: CF(E1)=0.7max0,CFE4 AND (E5 OR E6) =0.7max0,minCF(E4),CF(E5 OR E6) =0.35 由R5得到: CF(E3)=0.9max0,CFE7 AND E8 =0.54,R1: IFE1THENH(0.8) R2: IFE2THENH(0.6) R3: IFE
27、3THENH(-0.5) 由R1得到: CF1(H)=0.8max0,CF(E1)=0.28 由R2得到: CF2(H)=0.6max0,CF(E2)=0.48 由R3得到: CF3(H)=-0.5max0,CF(E3)=-0.27 根据结论不确定性的合成算法: CF12(H)=CF1(H)+CF2(H)-CF1(H)CF2(H)=0.63 CF123(H)=CF12(H)+CF3(H)/1-min|CF12(H)|,|CF3(H)| =0.49 即最终的综合可信度为CF(H)=0.49。,IFETHEN H(CF(H,E) C-F模型的核心问题是三个可信度: (1) 知识的可信度CF(H,E
28、):取值范围-1,1 CF(H,E)=1 对应于 P(H|E)=1 (证据绝对支持结论) CF(H,E)=-1 对应于 P(H|E)=0 (证据绝对否定结论) CF(H,E)=0 对应于 P(H|E)=P(H) (证据与结论无关) (2) 证据的可信度CF(E):取值范围-1,1 CF(E)=1 对应于 P(E)=1 (证据绝对存在) ; CF(E)=-1 对应于 P(E)=0; (证据绝对不存在) CF(E)=0 对应于 P(E)=0.5 (对证据一无所知)。 (3) 结论的可信度CF(H):取值范围-1,1 CF(H)=CF(H,E)max0,CF(E) 该公式隐含了一个知识运用的条件,
29、即CF(E)0。,4.4.3 带有阈值限度的不确定性推理,1. 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 知识用下述形式表示: IFETHENH(CF(H,E),) 其中: E为知识的前提条件,可以是简单条件,也可以是复合条件。 CF(H,E)为知识的可信度,取值范围为(0,1, CF(H,E) 的值越大,表示相应知识的可信度越高。 是阈值,明确规定了知识运用的条件:只有当CF(E)时,该知识才能够被应用。的取值范围为(0,1。,IFETHENH(CF(H,E),) 2. 证据不确定性的表示 证据E的可信度仍为CF(E),其取值范围为:0,1 CF(E)=1 对应于 P(E)=1 (证据绝对存在) ; CF(E)=
30、0 对应于 P(E)=0; (证据绝对不存在) 3.组合证据不确定性的算法 取大取小原则 4. 不确定性的传递算法 当CF(E)时,CF(H)=CF(H,E)CF(E),5. 结论不确定性的合成算法 设有多条规则有相同的结论,即 IFE1THEN H(CF(H,E1),1) IFE2THEN H(CF(H,E2),2) IFEnTHEN H(CF(H,En),n) 如果这n条规则都满足:CF(Ei)i,i=1,2,n 且都被启用,则首先分别对每条知识求出它对CFi(H); 然后求结论H的综合可信度CF(H)。,求综合可信度的几种方法,极大值法: CF(H)=maxCF1(H),CF2(H),C
31、Fn(H) 加权求和法: 有限和法: 递推法: C1=CF(H,E1)CF(E1) Ck=Ck-1+(1-Ck-1)CF(H,Ek)CF(Ek),4.4.4 加权的不确定性推理,1. 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 IFE1(1) AND E2(2) ANDAND En(n) THEN H (CF(H,E),) 其中i(i=1,2,n)是加权因子,是阈值,其值均由专家给出。 加权因子的取值范围一般为0,1,且应满足归一条件,即,4.4.4 加权的不确定性推理,2. 组合证据不确定性的算法 若有CF(E1),CF(E2),CF( En),则组合证据的可信度为:,3. 不确定性的传递算法 当一条知识的CF(E
32、)满足如下条件时, CF(E) 该知识就可被应用。结论H的可信度为: CF(H)=CF(H,E)CF(E) 加权因子的引入不仅可以区分不同证据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解决证据不全时的推理问题。,加权不确定性推理举例(1),例(王永庆教材 P181) 设有如下知识: R1: IF E1(0.6) AND E2(0.4) THEN E6(0.8,0.75) R2: IF E3(0.5) AND E4(0.3) AND E5(0.2) THEN E7(0.7,0.6) R3: IF E6(0.7) AND E7(0.3) THEN H(0.75,0.6) 已知:CF(E1)=0.9, CF(E2)=0.
33、8, CF(E3)=0.7, CF(E4)=0.6, CF(E5)=0.5 求:CF(H)=? 解:由R1得到: CF(E1(0.6) AND E2(0.4)=0.861=0.75 R1可被应用。,加权不确定性推理举例(2),由R2得到: CF(E3(0.5) AND E4(0.3) AND E5(0.2)0.632 =0.6 R2可被应用。 0.860.63 R1先被应用。 由R1得到:CF(E6)=0.69 由R2得到:CF(E7)=0.44 由R3得到: CF(E6(0.7) AND E7(0.3)=0.6153 =0.6 R3可被应用,得到: CF(H)=0.46 即最终得到的结论H可
34、信度为0.46,4.4.5 前提条件中带有可信度因子的不确定推理,1. 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 IFE1(cf1) AND E2(cf2) ANDAND En(cfn) THEN H (CF(H,E),) 其中,cfi子条件Ei(i=1,2,n)的可信度。cfi在0,1上取值,其 值由专家给出。 核心思想:知识的前提条件不一定为真,只要前提条件满足一 定的可信度,或具备一定的为真的可能性,就可以推出结论H。 加入加权因子后得到: IFE1(cf1,1) AND E2(cf2,2) ANDAND En(cfn,n) THEN H (CF(H,E),) 2. 证据不确定性的表示 证据Ei的可信度记为c
35、fi,其取值范围在0,1上。,3. 不确定性匹配算法 不带加权因子的不确定性匹配算法: 知识:IFE1(cf1) AND E2(cf2) ANDAND En(cfn) THEN H (CF(H,E),) 条件:E1(cf1),E2(cf2), En(cfn) 匹配算法: max0,cf1-cf1+max0,cf2-cf2+ max0,cfn-cfn 带加权因子的不确定性匹配算法: 知识:IFE1(cf1,1) AND E2(cf2,2) ANDAND En(cfn,n) THEN H (CF(H,E),) 匹配算法: (1max0,cf1-cf1)+(2max0,cf2-cf2)+(nmax0
36、,cfn-cfn) ,4. 不确定性的传递算法,不带加权因子时: CF(H)=(1-max0,cf1-cf1)(1-max0,cf2-cf2)(1-max0,cfn-cfn)CF(H,E) 带加权因子时: CF(H)=(1(1-max0,cf1-f1)(2(1-max0,cf2-cf2)(n(1-max0,cfn-cfn)CF(H,E),基于可信度的不确定性推理方法的特点,优点: 简单、直观。 缺点: 可信度因子依赖于专家主观指定,没有统一、客观的尺度,容易产生片面性。 随着推理延伸,可信度越来越不可靠,误差越来越大。当推理深度达到一定深度时,有可能出现推出的结论不再可信的情况。,4.5 证据
37、理论,证据理论是A.P.Dempster于1967年研究统计问题时首先提出的,他给出了上、下限概率的概念及其合成规则,第一次明确给出了不满足可加性的概率。Dempster的学生G.Shafer把证据理论推广到更加一般的情形,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因此证据理论又称为D-S证据理论(The D-S theory of evidence)。 1981年J.A.Barnett把该理论引入专家系统,同年J.Garvey等人用它实现了不确定性推理。 该理论满足比概率论弱的公理,能够区分“不确定”与“不知道”的差异,并能处理由“不知道”引起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4.5.1 D-S理论,证据理论是建
38、立在一个非空集合D上的理论。D为辨别框架(the frame of discernment),它是关于某个问题域中所有可能的答案组成的有限集合,并且这些问题相互排斥,对于问题的描述是完备的。 由D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类 ,表示判断该问题正确答案的所有命题构成的集合。 为了描述和处理不确定性,引入了概率分配函数 (BPA, 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信任函数(Belief Function)以及似然函数(Plausibility Function)等概念。,1.概率分配函数,设D为样本空间,领域内的命题都用D的子集表示,则概率分配函数定义如下: 定义 设函数M:
39、0,1, 满足 M()0, 则称M是 上的概率分配函数,M(A)称为A的基本概率数。 若子集A满足M(A)0,则称A为焦元 (focal element)。,对概率分配函数的说明,概率分配函数的作用是把D的任意一个子集A都映射为0,1上的一个数M(A)。 当A是D的真子集时,M(A)表示对相应命题的精确信度度。当A由多个元素组成时,M(A)不包括对A的子集的精确信任度,而且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分配。当AD时,M(A)是对D的各子集进行基本可信度分配后剩下的部分,表示不知道如何分配这部分。 概率分配函数不是概率。,2. 信任函数(Belief Function),定义 命题的信任函数Bel: 0,
40、1, 且满足 Bel函数也称为下限函数,Bel(A)表示对命题A为真的信任程度。 由信任函数和概率分配函数的定义,可以推出:,3.似然函数(Plausibility Function),似然度函数又称为不可驳斥函数或上限函数. 定义 似然函数Pl: 0,1, 且满足 由于Bel(A)表示对A为真的信任程度,所以Bel(A)表示对A为真,即A为假的信任程度,由此Pl(A)表示对A为非假的信任程度。,似然函数Pl (A)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证明过程:,4.Bel(A)与Pl(A)的关系,由上面两个公式可以看出,Bel(A)=Pl(A)。 分别称Bel(A)和Pl (A)为对A信任程度的下限和上限,记
41、为 A(Bel(A),Pl (A) Pl (A)Bel(A)表示对A不知道的程度,即既非信任又非不信任的那部分。 减小Pl (A)Bel(A),即减小对A不知道的程度是证据理论的目的之一。,D-S不确定区间,证据理论一个很吸引人的地方是能够很好的表达未知信息的程度,当D-S证据理论把一个信度赋给一个子集的同时,并不要求把剩余的信度赋给子集的补,即Bel(B)+Bel(B)1,而1-Bel(B)-Bel(B)=Pl (B)Bel(B)0就表示了未知的程度,用D-S不确定区间(uncertainty interval)表示这种关系。,D-S不确定区间,关于信任程度下限和上限的例子,A(Bel(A)
42、,Pl (A) A(0,0):A为假 A(0,1):对A一无所知 A(1,1):A为真 A(0.25,1):对A为真有0.25的信任度 A(0,0.85):对A为假有0.15的信任度 A(0.25,0.85):对A为真的信任度比对A为假的信任度稍高一点,5.概率分配函数的正交和,两个概率分配函数的合成 设M1和M2是同一样本空间D上的两个概率分配函数,根据Dempster合成规则,其正交和定义为:,上式中,若分母为0,则表明M1和M2矛盾,正交和不存在。,多个概率分配函数的合成,设M1、M2、,Mn是同一样本空间D上的n个概率分配函数,如果它们不矛盾,可以通过正交和运算将它们组合为一个概率分配
43、函数,定义如下:,两种合成方式的等效性,Dempster规则的多证据组合和两个证据的组合是等效的,而且组合运算具有可交换性和可结合性。因而,多个证据的合成还可以通过两个证据合成的递归运算得到。,两种合成方式的等效性,Dempster合成规则的空间解释,Dempster合成规则的空间解释,横条和竖条的交是一个小矩形,其测度为m1(Ai)m2(Bj)。由于该小矩形是同时分配到Ai和Bj上的,所以M1和M2的联合作用就是把m1(Ai)m2(Bj)确切的分配到AiBj上。 对于给定的子集A,确切的分配到A上的总概率为 当分配到空集上的总概率不为0时,需对其他非空集合上的总概率进行归一化。,4.5.2
44、一个具体的不确定性推理模型,在D-S理论中,Bel(A)和Pl (A)分别表示对命题A信任程度的下限和上限,因而可用(Bel(A),Pl (A)表示证据的不确定性,同理,也可以用来表示不确定性知识规则强度的下限和上限。这样就可以建立相应的不确定性推理模型。 由于Bel(A)和Pl (A)建立在概率分配函数的基础之上,概率分配函数定义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推理模型。 本节根据一个特殊的概率分配函数,讨论一个具体的不确定性推理模型。,1.概率分配函数与类概率函数,在该模型中,样本空间Ds1,s2,sn上的概率分配函数满足: 可以看出,在此概率分配函数中,只有单个元素构成的子集及样本空间D的概率分配函
45、数有可能大于0,其它子集的概率分配函数都为0。,此概率分配函数的特性,概率分配函数的正交和,由该概率分配函数的定义,可以把M1和M2的正交和简化为:,类概率函数,定义 命题A的类概率函数为: f(A)具有如下性质(证明过程 王永庆教材P192):,关于类概率函数的推论,2.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在该模型中,不确定性知识用如下形式的产生式规则表示: IF E THEN Hh1,h2,hn CFc1,c2,cn 其中: (1)E为前提条件,可以是简单条件,也可以是用AND或OR连接起来的复合条件; (2)H是结论,用样本空间中的子集表示, h1,h2,hn是该子集中的元素; (3)CF是可信度因子,
46、用集合形式表示,其中ci用来指出hi(i=1,.,n)的可信度,ci满足:,3.证据不确定性的表示,不确定性证据E的确定性用CER(E)表示。 初始证据的确定性由用户给出。 对于用前面推理所得结论作为当前推理的证据,其确定性由推理得到。 CER(E)的取值范围为0,1。,4.组合证据不确定性的算法,最大最小法 当组合证据是多个单一证据的合取时,即 E=E1 AND E2 AND AND En 则:CER(E)=minCER(E1), CER(E2), CER(En) 当组合证据是多个单一证据的析取时,即 E=E1 OR E2 OR OR En 则: CER(E)=maxCER(E1), CER
47、(E2), CER(En),5.不确定性的传递算法,对于知识:IF E THEN Hh1,h2,hn CFc1,c2,cn 结论H的确定性通过下述步骤给出: (1)求出H的概率分配函数 如果有N条知识都支持同一个结论H,则先分别求出N个概率分配函数,然后计算其正交和,从而得到H的概率分配函数。,5.不确定性的传递算法,(2)求出Bel(H),Pl(H),f(H),5.不确定性的传递算法,(3)按如下公式求出H的确定性CER(H) CER(H)=MD(H|E) f(H) 其中, MD(H|E)是知识的前提条件与相应证据E的匹配度,定义为:,D-S理论的不足与改进,不足: 复杂度成指数级增长。 要
48、求样本空间D中元素互斥,这点在许多应用领域中很难满足。 改进: Barnett提出,将D划分为若干组,每组只包含互斥的元素,称为一个辨识框架(the frame of discernment)。求解问题时,只需要在各自的辨别框架中考虑概率分配的影响。,4.6 模糊推理,模糊推理是指基于模糊理论进行的推理。,4. 6.1 模糊命题,含有模糊概念、模糊数据的语句称为模糊命题。 它的一般表示形式为: xis A 或者 x is A(CF) 其中,A是模糊概念或者模糊数,用相应的模糊集及隶属函数刻画; x是论域上的变量,用以代表所论述对象的属性; CF是该模糊命题的可信度,它既可以是一个确定的数,也可
49、以是一个模糊数或者模糊语言值。 模糊语言值是指表示大小、长短、多少等程度的一些词汇。如:极大、很大、相当大、比较大。模糊语言值同样可用模糊集描述。,4.6.2 模糊知识的表示,(1)模糊产生式规则的一般形式是: IFETHENH(CF,) 其中,E是用模糊命题表示的模糊条件;H是用模糊命题表示的模糊结论;CF是知识的可信度因子,它既可以是一个确定的数,也可以是一个模糊数或模糊语言值。是匹配度的阈值,用以指出知识被运用的条件。例如: IFx is A THEN y is B (CF,) (2)推理中所用的证据也用模糊命题表示,一般形式为 xisA 或者 xisA(CF) (3)模糊推理要解决的问
50、题:证据与知识的条件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如何利用知识及证据推出结论。,4.6.3 模糊匹配与冲突消解,在模糊推理中,知识前提条件中的A与证据中的A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首先必须考虑匹配问题。例如: IF x is 小THENy is 大(0.6) x is 较小 两个模糊集或模糊概念的相似程度称为匹配度。常用的计算匹配度的方法主要有贴近度、语义距离及相似度等。,1. 贴近度 设A与B分别是论域U=u1,u2,un上的两个模糊集,则它们的贴近度定义为: (A,B)= AB+(1-AB) /2 其中,计算匹配度的方法,2. 语义距离 (1)海明距离 (2)欧几里得距离 (3)明可夫斯基距离 (4)切
51、比雪夫距离 匹配度为:1-d(A,B),计算匹配度的方法,3. 相似度 (1) 最大最小法,计算匹配度的方法,计算匹配度的方法,3. 相似度 (2) 算术平均法,计算匹配度的方法,3. 相似度 (3) 几何平均最小法,计算匹配度的方法,3. 相似度 (4) 相关系数法,计算匹配度的方法,3. 相似度 (5) 指数法,匹配度举例,设U=a,b,c,d A=0.3/a+0.4/b+0.6/c+0.8/d B=0.2/a+0.5/b+0.6/c+0.7/d 贴近度: AB=(0.30.2)(0.40.5)(0.60.6)(0.80.7)=0.7 AB=(0.30.2)(0.40.5)(0.60.6)
52、(0.80.7)=0.3 (A,B)=1/2AB+(1-AB)=1/20.7+(1-0.3)=0.7 海明距离: d(A,B)=1/4(|0.3-0.2|+|0.4-0.5|+|0.6-0.6|+|0.8-0.7|)=0.075 (A,B)=1-d(A,B)=1-0.075=0.925 相似度: 最大最小法: r(A,B)=(0.30.2)+(0.40.5)+(0.60.6)+(0.80.7)/(0.30.2)+(0.40.5)+(0.60.6)+(0.80.7) =1.9/2.2=0.86,(1) 分别计算出每一个子条件与其证据的匹配度 例如对复合条件 E=x1 is A1 AND x2 i
53、s A2 AND x3 is A3 及相应证据E: x1 is A1 , x2 is A2 , x3 is A3 分别算出Ai与Ai的匹配度match(Ai,Ai),i=1,2,3。 (2) 求出整个前提条件与证据的总匹配度。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取极小”和“相乘”等。 match(E,E)=minmatch(A1,A1),match(A2,A2), match(A3,A3) match(E,E)=match(A1,A1)match(A2,A2)match(A3,A3) (3) 检查总匹配度是否满足阈值条件,如果满足就可以匹配,否则为不可匹配。,复合条件的模糊匹配,模糊推理中的冲突消解,1. 按匹
54、配度大小排序 2. 按加权平均值排序(把两个模糊概念的匹配度问题转换为一个对另一个的隶属度) 例如,设U=u1,u2,u3,u4,u5, A=0.9/u1+0.6/u2+0.4/u3 B=0.6/u2+0.8/u3+0.5/u4 C=0.5/u3+0.8/u4+1/u5 D=0.8/u1+0.5/u2+0.1/u3 并设有如下模糊知识: R1:IFx is A THEN y is H1 R2:IFx is B THEN y is H2 R3:IFx is C THEN y is H3 用户提供的初始证据为: E: x is D,match(A,D)=D(u1)/A(u1)+D(u2)/A(u2
55、)+D(u3)/A(u3) =0.8/0.9+0.5/0.6+0.1/0.4 同理可得: match(B,D)=0.8/0+0.5/0.6+0.1/0.8 match(C,D)=0.8/0+0.5/0+0.1/0.5 以上D与A、B、C的匹配度用模糊集形式表示。 下面求匹配度的加权平均值AV: AV(match(A,D)=(0.80.9+0.50.6+0.10.4)/(0.9+0.6+0.4)=0.56 同理可得: AV(match(B,D)=0.27 AV(match(C,D)=0.1 于是得到: AV(match(A,D)AV(match(B,D)AV(match(C,D) 所以R1是当前
56、首先被选用的知识。,3. 按广义顺序关系排序 由上例可得: match(A,D)=0.8/0.9+0.5/0.6+0.1/0.4 match(B,D)=0.8/0+0.5/0.6+0.1/0.8 match(C,D)=0.8/0+0.5/0+0.1/0.5 下面以match(A,D)与match(B,D)为例说明广义顺序排序的方法: 首先用match(B,D)的每一项分别与match(A,D)的每一项进行比较。比较时D(ui)与D(uj)中取其小者, A(ui)与B(uj)按如下规则取值:若A(ui)B(uj)则取“1”;若A(ui)0 ,则就认为match(A,D)优于match(B,D)
57、,记为match(A,D) match(B,D) 。,按这种方法,对match(A,D)与match(B,D)可以得到: 0.8/1+0.5/1+0.1/1+0.5/1+0.5/1+0.1/0+0.1/1+0.1/0+0.1/0 =0.8/1+0.1/0 由于1=0.80=0.1,所以得到: match(A,D) match(B,D) 同理可得: match(A,D) match(C,D) match(B,D) match(C,D) 最后得到: match(A,D) match(B,D)match(C,D) 由此可知R1应该是首先被选用的知识。,4.6.4 模糊推理的基本模式,1. 模糊假言推理 知识:IF x is A THEN y is B 证据:x is A - 结论:y is B 对于复合条件有: 知识:IF x1 is A1 AND x2 is A2 ANDAND xn is An THEN y is B 证据: x1 is A1 , x2 is A2 , , xn is An - 结论: y is B,2. 模糊拒取式推理 知识:IF x is A THEN y is B 证据:y is B - 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配音艺术交流合作合同模板及活动安排3篇
- 2024信息化项目保密与数据保护合作协议3篇
- 2024版地板安装服务购销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04月中信银行招考消费者权益保护岗(008324)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美食城档口租赁合同(含节假日特色活动策划)3篇
- 专项隔墙板采购协议示范文本版B版
- 2024年03月交通银行2024年春季招考海内外博士后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新能源电池产品承包合同范本4篇
- 2024版合伙企业退股协议书
- 2024男女合租房屋合同范本
- 替格瑞洛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机制、与氯吡格雷区别和合理使用
- 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项目申请书
- GB/T 20920-2007电子水平仪
- 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 企业人员组织结构图
- 日本疾病诊断分组(DPC)定额支付方式课件
- 两段焙烧除砷技术简介 - 文字版(1)(2)课件
- 实习证明模板免费下载【8篇】
- 复旦大学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课件03用大历史观看中国社会转型
- 案件受理登记表模版
- 最新焊接工艺评定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