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ppt_第1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ppt_第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ppt_第3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ppt_第4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作者,丁肇中教授丁肇中简介点击进入,丁肇中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 学家。他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祖籍中国山东省,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1960年丁肇中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 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 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在1974年,丁肇中与美国科学家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粒子。为此,他们 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教授,追星当追这样的星,丁肇中教授,比“天王”们可耀眼得多,丁

2、肇中教授故居(山东日照),可别小看这个破屋,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 结论是什么?理清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谈问题的。,一、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二、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题即是论点)。,从 物体而 知识。,应有实验精神,探察,得到,(1),(2-12),三、本文的结论是什么?,(13),本文的结论是什么?,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是什么书?,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

3、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主要经典。,“格物”和“致知”出自何处?,出自大学。 大学中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作者对大学中 “格物致知”的主张怎样评价?,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原因是什么?他怎么证明的?,举明代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 为什么用这个例子证明? 因为“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代表性。,举例论证,作者认为王阳明 “格”竹子为什么失败

4、?,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传习录在叙述“格竹子”后说:“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所以称之“唯心主义哲学家”,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 四海: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处,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第一层(2-5):,中国传统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 ?先看作者怎样主张,再补充自己见解看谁懂得科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作者主张,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

5、生长的过程,要,作者主张,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实验精神”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 “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怎样实验?(在文中找到具体的句子),朗读:,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可能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 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强调实验的重要性探究新的知识,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的复句,一

6、般强调而是后面的内容,这里强调实验的过程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朗读:,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强调,第二层(6-10):,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其具体表现是什么?,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

7、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高分低能,以他个人的经验为证(请你读一读):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作者用什么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用功”加引号指什么?文中有答案。,此例有代表性吗?,举例论证,第三层(11-12):,以我为例,

8、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阅读最后一段,朗读:,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强调,作者认为今天的教育应当怎样发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

9、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朗读:,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两个“意义”是什么意思?,“意思” 或“含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有哪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0、本文结尾表达了什么希望?,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者的“新的认识和思考”的结果是什么?,“实验精神”,归纳总结,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 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 不仅如此,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阐明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举了自己由于受传统教育不知吃了多少苦头的事例,证明受传统教育的中国学生有“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点。,举例论证,作者讲了哪些道理来阐明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 分析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 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意义等。,道理论证,艺术特色,(1)扣题开谈,适时立论 (2)风格朴实,方法多样 引用古语 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 运用对比,摆事实 讲道理,明朝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反面事例,列举事例,阐述道理,论述角度,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