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1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三民主义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解析】材料中“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说明“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近代以来的救国意识的觉醒,故b项正确。【答案】b2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对记者关于“
2、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a确立了亲美远英的外交路线b政治上倾向于欧美的代议制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d向西方学习扩大到制度层面【答案】c3洋务运动时期,在洋务派中流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如郑观应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学中的数学、化学、光学、重学、气学和电学均出自古代中国。“西学中源”说的提出,主要目的是()a为“中体西用”论提供理论依据b减少引进西方科技的舆论阻力c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d迎合了当时“制洋器”的需要【解析】中体西用与材料
3、中“西学中源”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以方便国人接受西方技术,故b项正确;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不是主要的目的,故c项错误;西方科技与制洋器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答案】b4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此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等,迫使郭嵩焘辞职。这说明()a部分官员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b清朝官场相互倾轧的现象十分严重c与敌国打交道的官员通常受到诟病d道德绑架开始成为有效的攻击手段【答案】a5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
4、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a“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d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解析】1901年“清末新政”开始,其加剧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应该是在1905年前后,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更无法体现该观念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梁启超和革命派都主张反对满洲贵族,但无法看出其主张基本一致,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的民族精神和“攻满洲”可以看出梁启超有革命排满
5、倾向,故d项正确。【答案】d61896年,梁启超提出“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有道之”;同时期的谭嗣同也认为“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旨,按之周礼,往往而合”。据此可知,梁、谭二人()a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b借肯定传统文化向顽固派妥协c仍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d意在以复古手段谋求社会变革【解析】根据材料“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有道之”“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旨,按之周礼,往往而合”可知,梁、谭二人认为西学与中国古代“周秦诸子”不谋而合,为宣传西学寻找依据,意在以复古手段谋求社会变革,故d项正确。【答案】d7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
6、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故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这表明胡适()a对传统思想文化完全否定b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答案】d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李大钊说:“人类者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不该仗着强力互相残杀。”这说明李大钊()a已经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b抛弃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理论c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理论d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否定【解析】材料未体现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提到李大钊完成自身的转变,故b项错误;自由平等博
7、爱是西方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影响人口变异的自然选择过程,将导致最强竞争者的生存,往往成为帝国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基础,材料中李大钊说“不该仗着强力互相残杀”很显然是对其的否定,故d项正确。【答案】d91905年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有与谕中原檄的相似表述,1906年12月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谕中原檄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b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是革命的根本目的c倡导实现民族平等实现民主共和d维护纲常名教借以挽救近世危局【解析】谕中原檄是为了推翻蒙古族贵族的统治,而非推翻封建统治,不可能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故a项错误;推翻满州贵族统治是
8、革命的手段,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才是根本目的,故b项错误;根据“批判民族复仇论”可知孙中山倡导民族平等,故c项正确;孙中山批判民族复仇论并非为了维护纲常名教,而是要实现民族平等,故d项错误。【答案】c10中华文明史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对“兼收众长”理解正确的是()a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b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d创立三民主义以求实现“民有、民治、民享”【答案】a11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
9、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解析】根据材料“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其失败是因为争做皇帝,没有解决权力的分配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只有通过实行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式,故b项正确。【答案】b12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
10、与之合作c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答案】c13梁启超在1902年前后,先后撰成张骞、班超、赵武灵王、郑和等人的小传;1904年,又采集春秋战国到汉初这段时间中,“我先民之武德,足为后世子孙模范者”凡七十八人,编纂成中国之武十道一书,作为学校的教科书。梁启超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教育事业 b臧否历史人物c提倡民族革命 d宣扬民族主义【答案】d【解析】据材料“我先民之武德,足为后世子孙模范者”可知梁启超收集编撰历史人物旨在宣扬民族主义思想,故d项正确。14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11、。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 ()a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思想b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成为近代中国文学主流c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化”,新中有旧d袁世凯的“尊孔复古”行为遭人唾弃【答案】c【解析】维新思想重在改良中国社会,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与材料论及的民间文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并不能表明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成为近代中国文学主流,故b项错误;材料“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知新文化运动对
12、传统文学形式批评创新,故c项正确;材料论述与袁世凯无关,故d项错误。15 1901 年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此教科书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下为此书部分内容:“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曰电。”“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此教科书的出版()a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反映了近代教育的普及c体现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d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答案】c16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
13、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a新思潮的萌发 b资政新篇的提出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答案】c17 “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上述言论出自()a资产阶级立宪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激进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c【解析】题干中“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
14、,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说明该言论主张人民主权学说,资产阶级立宪派主张君主立宪,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主张,故c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与题干中言论并不完全相符,故d项错误。18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堂如下课程、课时。其体现的课程理念是()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学文学外语历史地理课时54519361111课程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课时20884310注重西学经世致用中体西用 顺应潮流a b c d【答案】b【解析】材料中“
15、外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表明重视西学,故正确;依据材料中“外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体操”的信息可知,除了科举制下的“读经讲经”,课程更加关注实用,故正确;材料内容既有“读经讲经、中学文学”,也有“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等西学,但不能明确说明是中体西用,故错误;明清八股取士僵化落后,“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与时俱进,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19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现象()a
16、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未传入中国 b体现出国民崇洋媚外心态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d说明了政府倡导思想自由【答案】c【解析】众多的主义传入中国,这其 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各种主义的涌入是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反映而非国民崇洋媚外心态的反映,故b项错误;各种主义的传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人们更加理性地来思考哪种主张能够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的倡导作用,故d项错误。20下图是1919年一位学者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当时() a该学者反对新文化运动 b该学者支持五四运动c新潮杂志深受国人喜欢 d出现一股尊孔复古逆流【答案】a21胡适认为:“我们思想新、信仰新,
17、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这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新文化运动彻底失败c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中西文化融合日益加强【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我们思想新、信仰新,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可知新文化运动并未彻底失败,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可知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不能体现文化融合,故d项错误。22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1月拟
18、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现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材料表明当时的共产党人()a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 b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基本国情c倡导苏俄的城市中心暴动道路 d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答案】d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对西方的直接观察使他公开承认,西方国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二千多年的历史、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学说。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
19、,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郭主张,这些知识,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材料三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
20、,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5分)(2)材料二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主要原因。(10分)(3)结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突破”,根据“赞扬敦促”可知,郭嵩焘主张不但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第二小问“原
21、因”,依据“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可知,李鸿章作为朝廷大员,以维护清朝的统治为目的,两国学习西方的情况和结果就可以知晓。【答案】(1)突破:学习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2分)原因:李鸿章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强调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3分)(2)主张:科学与人权并重。(2分)原因: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思想革命;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先进知识分子学习外国的经验,认为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8分)(3)认识:中国近代化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过程,日本则经历了思想文化制度器物的过程。福泽谕吉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不同结局深刻证明了该观点的合理性。(10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思潮的时候,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产业管理考试模式试题与答案总结
- 激光技术工程师证书考试的温馨提示试题及答案
- 深入解析2024年专利考试试题及答案
- 激光焊接中的气体保护技术试题及答案
- 药师考试策略性试题及答案
- 行政组织学试题及答案
- 川大拔尖计划试题及答案
- 小升初直播测试题及答案
- 学习2025年公共营养师考试时的备考资源分析试题及答案
- 激光项目技术支持试题及答案
- 高处作业审批表
- 接地网状态评估课件
- 英语口译基础教程--Unit-7-10
-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二套)
- 《淮阴师范学院二级学院经费核拨管理办法(试行)》
- 诺基亚LTE FDD设备技术说明(2)
- 清筛车挖掘输送装置
- 实名核验(法人)业务办理表
- 离合齿轮的工艺规程与专用夹具设计
- 武汉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征税等级现行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