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概论—原理篇之阴阳PPT参考幻灯片.ppt_第1页
中医学概论—原理篇之阴阳PPT参考幻灯片.ppt_第2页
中医学概论—原理篇之阴阳PPT参考幻灯片.ppt_第3页
中医学概论—原理篇之阴阳PPT参考幻灯片.ppt_第4页
中医学概论—原理篇之阴阳PPT参考幻灯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阴阳,引子 翠缕( l )道:他们那边有棵石榴,接连四五枝, 真是楼子上起楼子, 这也难为他长.史湘云道:花草也是同人一样,气脉充足,长的就好. 翠缕把脸一扭,说道:我不信这话.若说同人一样,我怎么不见头上又长出一个头来的人? “ 湘云听了由不得一笑,说道:我说你不用说话,你偏好说.这叫人怎么好答言?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翠缕道:这么说起来,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阴阳了?湘云笑道:糊涂东西,越说越放屁.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

2、阳生出来, 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1,翠缕道:这糊涂死了我!什么是个阴阳, 没影没形的. 我只问姑娘,这阴阳是怎么个样儿?湘云道:阴阳可有什么样儿,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 翠缕听了,笑道:是了,是了,我今儿可明白了.怪道人都管着日头叫太阳呢,算命的管着月亮叫什么太阴星,就是这个理了.湘云笑道:阿弥陀佛!刚刚的明白了. 翠缕道:这些大东西有阴阳也罢了,难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虫儿,花儿,草儿,瓦片儿 ,砖头儿也有阴阳不成?湘云道:怎么有没阴阳的呢?比如那一个树叶儿还分阴阳呢 ,那边向上朝阳的便是阳,这边背阴覆下的便是阴.翠缕听了,点头

3、笑道:原来这样, 我可明白了.,2,只是咱们这手里的扇子,怎么是阳,怎么是阴呢?湘云道:这边正面就是阳,那边反面就为阴.翠缕又点头笑了,还要拿几件东西问,因想不起个什么来,猛低头就看见湘云宫绦上系的金麒麟,便提起来问道:姑娘,这个难道也有阴阳?湘云道: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怎么没有呢!“ 翠缕道:这是公的,到底是母的呢?湘云道:这连我也不知道.翠缕道:这也罢了,怎么东西都有阴阳,咱们人倒没有阴阳呢? 湘云照脸啐了一口道下流东西,好生走罢!越问越问出好的来了!翠缕笑道:这有什么不告诉我的呢?我也知道了,不用难我.湘云笑道:你知道什么?翠缕道:姑娘是阳,我就是阴.说着,湘云拿手

4、帕子握着嘴,呵呵的笑起来.翠缕道: 说是了,就笑的这样了.湘云道:很是,很是.翠缕道:人规矩主子为阳,奴才为阴. 我连这个大道理也不懂得?湘云笑道:你很懂得.一面说,一面走,刚到蔷薇架下, (红楼梦三十一回),3,一、起源 1、阴阳的文字释义(说文解字) “阴,云覆日也”,“阳,高明也”;又云阴是“水之南,山之北”,阳则是“水之北,山之南”。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灵枢阴阳系日月)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 阴阳) 2、阴阳的来源古代天文历法 董仲舒春秋繁露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史记天官书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

5、度,定诸纪,皆系于斗。”,4,5,6,7,苗族古历 冬至为阳旦,夏至为阴旦 冬至到夏至:阳年 夏至到冬至:阴年,8,3、阴阳形成脉络: 上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甚或更早) 至迟在战国时期(阴阳理论形式)。 经历:原始概念出现 -哲学概念性-阴阳学说形成三个阶段。 实践(古代天文历法)-理论(阴阳学说)-实践(医、儒、道) 形成标志:是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思想。“易以道阴阳”,9,二、阴阳的内涵(时空)象数思维 数(二)(阴阳)象(时、空、) 时(一维) 年 春夏阳;秋冬阴 月 上弦阳;下弦阴 日 昼阳; 夜阴,10,11,12,12,13,14,14,空(三维) 上阳;下阴 左阳;右阴 后阳;

6、前阴,15,阴阳象数,16,三、阴阳的关系互根、转化、合一、对立(太极图) 一气周流:阴阳是二?还是一? 阴阳对立:阴是阴,阳是阳,性质相反 阴阳消长: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阴阳转化: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阴阳互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17,18,言其体用,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惟两故化合而后能遂也。以阳为用则尊阴,以阴为用则尊阳,随时变易,迭相为用也。阳不能独立,必得阴而后立,故阳以阴为基;阴不能自见,必待阳而后见,故阴以阳为唱。阴阳相生也,体性相须也,是以阳去则阴竭,阴尽则阳灭。顾阴之为道,利于从阳,不利于抗阳;阳之为性,宜于潜藏,不宜于发泄。,19,若夫阳主进而阴主退,阳主息而阴主消,进

7、而息者其气强,退而消者其气弱。阳刚温浓,居东南,主春夏,而以作长为事;阴柔严凝,居西北,主秋冬,而以敛藏为事。作长为生,敛藏为杀,似乎以阳为重,及观天不地不生,夫不妇不成,又谓元不生于元而生于贞,盖天地之化,不翕聚则不能发散,故不贞则无以为元,而非生生不穷之道也;又不必以阴为轻,则先儒之说未尝偏轻偏重也。,20,故阴阳得其正,则平若权衡,阴阳失其和,则反如冰炭。自其变者而观之,阳主乎热,阴主乎寒,不可混而为一;自其不变者而观之,阴气流行即为阳,阳气凝聚即为阴,岂可分而为二。且阴阳互藏其宅,故伤其阳即及其阴,伤其阴亦即及其阳。阴阳消长无穷,故阳之退便是阴之生,阴之退便是阳之生,内经亦曰阴阳之道,

8、如环无端是也。(吴医汇讲),21,四、阴阳的运行升降出入 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左升 右降 阳升阴降体 阴升阳降用 阳者,天气也,主外(出);阴者,地气也,主内。(入)故阳道实,阴道虚。,22,23,23,五、阴阳与传统文化 1、阴阳:中华文化和中医的基石 “易以道阴阳”(周易),周易为群经之首 2、阴阳家 “阴阳家之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吴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汉书艺文志 ) “五德终始 ”: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为“五德终始”之说,影响甚大。 3、对诸子的影响,24,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 为四时.列而

9、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 (礼记)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 “阴阳者天地之太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太经也(管子 四时)。“春夏秋冬,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管子 乘马)。 “道曰规,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淮南子 天文训 ),25,六、阴阳在中医的应用(生理、病机、四诊、辩证、治则、中药、方剂)(理、法、方、药)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黄帝内经 素问)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

10、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6,生理天道论人道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时(天人同律) 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气调神论) 月 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八正神明论 ),27,日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

11、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生气通天论),28,空天人同构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金匮

12、真言论篇第四),29,阴阳天地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30,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

13、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31,阳者,天之道也,人之气也。阴者,地之道也,人之形也。其所以序而和者,人之脏腑经络皮肉筋骨表里内外,无不得五行生化之和而相安也。大凡形质之失宜,莫不由气行之失序,故地之万物不生,皆天气寒热水旱之或过也。人身之阴阳,即天地之形气,五脏六腑之流通,犹四时之相代,天

14、之阴阳失,为相者燮而理之,则万物安。人身之阴阳五行失,医者调而治之,则百病除。良相良医,总在察阴阳五行生化之机宜而已。(周慎斋遗书),32,阴阳营卫、气血(功用) 阴营、血;阳卫、气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应象大论)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生气通天论) 人身之阴阳互为功用。阳无阴则亡。阴无阳则脱。阴主藏精于内。而阴中之气。乃常亟起。以应乎外。有如皮肤在外属阳。而在内之血液。必达于皮肤。以为毛为汗。气退场门鼻为阳。而在下之水津。必出于孔窍以为津为液。此即亟起应阳之一端也。又亟与极通。阴精生阳气如太极之动而生阳也。故曰起亟。阳者阴之卫也。有阳卫于外。而阴乃固

15、于中。,33,34,阴阳病机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阳,天道也;阴,地道也。非天之阳,万物不生,地亦不凝。非地之阴,万物不成,天亦不灵。故天主健,无一息之停,使稍有滞,则失其健运之机,而万物屯矣。地主静,无一息之动,若稍不静,则失其凝静之气,而万物否矣。人身之阳,法天者也,苟失其流行之机,则百病生;人身之阴,法地者也,苟失其安养之义,则百害起。故阳生而阴长,阴生而阳旺。阴与阳一身之司命,不得偏废而或失也。(周慎斋遗书),35,阴阳四诊 多言者为阳,无声者为阴;喜明者为阳,欲暗者为阴。 以脉而言,则浮大滑数之类,皆阳也;沉微细涩之类,

16、皆阴也。 阴虚体质(阳人),形瘦,色苍黑,肌肉坚实,舌咽干燥,思得凉饮,脉数; 阳虚体质(阴人) ,形似丰溢,色白而肥,或色痿腠疏,肌肉柔软,肌疏汗淋,唇舌俱白,脉微小弱。,36,阴阳与辩证 人身虽云五脏六腑,总不外乎气血两字。学者即将气血两字,留心讨究,可无俟他求矣。夫气有馀便是火,火旺者阴必亏,如仲景人参白虎汤、三黄石膏汤,是灭火救阴法也;芍药甘草汤、黄连阿胶汤,是润燥扶阴法也;四苓滑石阿胶汤、六味地黄汤,是利水育阴法也。 气不足便是寒,寒盛者阳必衰,如仲景四逆汤、回阳饮,是温经救阳法也;理中汤、甘草干姜汤,是温中扶阳法也;附子细辛汤,真武汤,是温肾助阳法也。后贤改用滋阴降火之法,是套人参

17、白虎润燥救阴诸法。而以之治气有余之症,法则可从;若用之于气不足之人,则失之远矣。,37,辨认一切阳虚证法 凡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阴气二字,指水旺,水即血也。血盛则气衰,此阳虚之所由来也)。外虽现一切火症(此火名虚火,与实火有别。实火本客气入阳经,抑郁所致。虚火即阴气上僭,阴指水,气即水中先天之阳,故曰虚火。水气以下流为顺,上行为逆,实由君火太弱,不能镇纳,以致上僭而为病),近似实火,俱当以此法辨之,万无一失。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

18、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扶阳二字,包括上中下,如桂枝、参、芪,扶上之阳;姜、蔻、西砂,扶中之阳;天雄、附子、硫黄,扶下之阳)。,38,然又有近似实火处,又当指陈。阳虚症,有面赤如硃而似实火者(元阳外越也,定有以上病情可凭),有脉极大劲如石者(元阳暴脱也,定有以上病情可凭),有身大热者(此条有三:一者元阳外越,身必不痛不渴,无外感可凭;一者产妇血骤虚,阳无所附;一者吐血伤阴,元气无依,吐则气机发外,元气亦因而发外也),有满口齿缝流血者(阳气虚不能统血,血盛故外越也),有气喘促、咳嗽痰涌者(肺为清虚之脏,着不得一毫阴气,今心肺之阳不足,故不能制僭上之阴气也。阴气指肾水肾火,此条言内伤),有大、小便不利者(阳不足以化阴也,定有以上病情可凭)。此处略具一二,再玩阳虚门问答便知。,39,辨认一切阴虚证法 凡阴虚之人,阳气自然必盛(阳气二字,指火旺。火旺则水亏,此阴虚之所由来也)。外虽现一切阴象,近似阳虚症,俱当以此法辨之,万无一失。 阴虚病,其人必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二便不利,口渴饮冷,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烦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