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十一讲.ppt_第1页
11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十一讲.ppt_第2页
11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十一讲.ppt_第3页
11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十一讲.ppt_第4页
11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十一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 瑚 (201109),第三编: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1927-1949) 第九讲 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成熟与全面胜利 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 第十二讲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第三编 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概述,第一节 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 一、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 (1)历史背景 1927年国民党新政权建立后,不少地区结束了旧军阀混战不休的局面,民族工、商、金融等各行各业获得很大发展,为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资金、广告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

2、。 对于新闻事业,国民党统治集团一方面加紧建设其新闻统制制度,另一方面则多次表示给予国民以言论出版自由权利,曾煞有介事地发表开放“言禁”的通电。,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一节 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 一、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 (2)民营报刊、通讯社发展概述 民营报刊、通讯社数量有较大的增加、规模有较大的扩展、设备有较大的改善,新闻业务工作也有所改进。 新闻报和时报等不少报馆还新建了报馆大楼。 天津的大公报是这一时期发展得最快的报纸之一。,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一节 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 一、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 (

3、3) 大公报新记公司 1926年9月1日,大公报复刊,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3人组成的新记公司接办。 复刊号发表本社同人之旨趣一文,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吴鼎昌(左) 胡政之(中) 张季鸾(右),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一节 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 一、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 (4)民营广播电台发展概述 民营广播电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大批问世,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上海一地。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商业性广播电台,二是教育性广播电台,三是宗教性广播电台,数量更少,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上海某 电台女 子合唱 团,第十一讲 新闻统

4、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一节 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 二、报业托拉斯计划的出现与流产 (1)概述 一报多馆、报业联合或兼并等报业托拉斯现象的出现,是这一时期民营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申报兼并新闻报/ 张竹平建立“四社”联合办事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受到政府方面的压迫与摧残,这些报业托拉斯计划均中途流产。,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一节 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 二、报业托拉斯计划的出现与流产 (2)申报兼并新闻报事件 1929年1月初,史量才同福开森达成接盘新闻报的协议,但派人前往办理接受事宜时遭抵制。最后,在强大的政

5、治压力下,史量才不得不作出让步,退出了部分股票,并答应不干预新闻报的编务,仍由汪伯奇、汪仲韦兄弟全权主持。史量才在中国建立报业托拉斯的理想彻底破产。,史量才(左) 福开森(下),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一节 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 二、报业托拉斯计划的出现与流产 (3)张竹平主持的四社被收买事件 张竹平自1926年起先后创建或参股上海时事新报、申时电讯社(申时通讯社)、英文大陆报、大晚报,1932年后将上述三报一社合并,成立四社联合办事处。最后,国民党大财阀孔祥熙强行收买四社。,张竹平,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一节 民营新闻事业的发

6、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 二、报业托拉斯计划的出现与流产 (4)张竹平主持的四社被收买事件 张竹平自1926年起先后创建或参股上海时事新报、申时电讯社(申时通讯社)、英文大陆报、大晚报,1932年后将上述三报一社合并,成立四社联合办事处。最后,国民党大财阀孔祥熙强行收买四社。,张竹平,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 (1)概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之后,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并随着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而高潮迭起。在此期间,国统区的民营新闻事业发生了

7、巨大的变化,无不以抗日民主作为它们的基本取向。 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或政治影响下,宣传抗日、救亡、民主的报刊在国统区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仅在上海,自1931年“九一八”至1937年7月抗战爆发,先后有100多种抗日民主报刊问世。,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 (2)邹韬奋与生活周刊 邹韬奋自1926年接办生活周刊起,终生从事新闻事业。 生活周刊,1925年10月11日在上海创刊,系职业指导与职工修养类刊物,1926年10月后由邹韬奋接办,锐意改革,成为著名时政类刊物,九一八坚持抗日民主立

8、场,屡遭迫害,1933年12月停刊。,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 (3)邹韬奋与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1933年7月至1935年8月,韬奋在海外流亡,撰写并在国内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考察各国现状的通讯作品,后结集为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 (4)邹韬奋与大众生活 大众生活周刊,1935年11月16日在上海创刊,每期销数达20万份。至1936年2月29日出满16期后

9、被迫停刊。后韬奋流亡香港。 此时,韬奋已经接受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大众生活 发刊词,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 (5)邹韬奋与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 生活日报,1936年6月7日在香港创刊,至7月31日拟迁上海未果而停刊,生活日报星期增刊于1936年8月23日起改名生活星期刊在上海发行,12月停刊。,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 (6)杜重远与新生周刊 新生周刊,1934年2月

10、10日创刊,杜重远创办,继承生活周刊的办刊宗旨与风格。 1935年5月因发表闲话皇帝一文而引发起一场中日纠纷。新生被封,杜重远被判入狱,史称“新生案”。,杜重远,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 (7)上海出版的其他抗日民主报刊 永生周刊,1936年3月7日创刊; 世界知识,1934年2月创刊; 救亡情报,1936年5月6日创刊; 学生报道,1937年1月1日创刊。,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

11、主取向 (8)其他地区出版的其他抗日民主报刊 北平、西安、天津、南京、广州、香港等地在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不少抗日民主报刊,如西北文化日报等。 1936年“西安事变”期间,中国西北抗日联军曾出版过一由东北军和西北军组成的份解放日报,12月13日创刊,2月8日被国民党陕西省政府接收,2月10日停刊。,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 (9)申报等资产阶级商业性报纸的转向进步 “九一八”后,申报一改保守的政治态度,转向进步,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并开始进行申报的改革工作,抓住“时评”为“龙头”,设立业

12、余周刊、妇女园地等专副刊,改革副刊自由谈,办起了申报月刊、申报年鉴、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等。,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 (10)史量才遇刺身亡 由于申报积极主张抗战,反对内战和国民党的独裁专制,遭致国民党当局的嫉恨。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 (11) 立报:小报型式、大报风格 立报,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创刊,成

13、舍我等创办,小报型式、大报风格。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以“对外争取国家独立,驱除敌寇;对内督促政治民主,严惩贪污”为言论方针。,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一、“九一八”后民营新闻事业的抗日民主取向 (12)其他报纸 上海的新闻报、时事新报也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不少宣传抗日救亡的报道和言论。 大公报虽曾宣传过“缓抗”,但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也开始积极报道抗日民主呼声,曾发表范长江的西行通讯。,范长江与图王 夫妇等,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二、战时民营新闻事业在内地的发

14、展 (1)概述 1937年抗战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东南等沿海地区的民营报刊被迫向内地转移,使内地的民营报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壮大。,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二、战时民营新闻事业在内地的发展 (2)上海:抗战宣传的第一个中心 抗战一开始,上海作为国统区新闻事业的中心,立刻成为中国抗日新闻宣传的中心。 一批抗日报刊纷纷出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抗战三日刊、救亡日报、文化战线、战时妇女、救亡周刊、战时联合旬刊等。,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二、战时民

15、营新闻事业在内地的发展 (3) 抗战三日刊 邹韬奋创办的著名抗日报刊,8月19日在上海创刊,同时出版6天一期的抗战画报。迫于租界当局的压力,抗战自9月9日出版的第7号至第28号改名为抵抗。上海沦陷后迁武汉出版。,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二、战时民营新闻事业在内地的发展 (4) 救亡日报 1937年8月24日创刊,是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由国、共两党合作创办。1937年11月21日上海沦陷后停刊并迁往内地。,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二、战时民营新闻事业在

16、内地的发展 (5)武汉:抗战宣传的第二个中心 1937年11月后,武汉成为中国抗日的军事、政治中心。大批民营报刊迁至武汉,使武汉成为国统区第二个抗日新闻宣传中心。 邹韬奋主办的抗战三日刊自12月16日起迁至汉口出版,至1938年7月7日与全民月刊合并,改名全民抗战继续出版。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于1938年3月在汉口正式成立,是在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宣告成立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基础上办起来的,范长江等发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界统一战线组织。 1938年9月,范长江以“青记”骨干为基础,在汉口筹办合作社性质的通讯社国际新闻社(简称“国新社”),同年10月20日在长沙正式建社并对外发稿

17、,11月在桂林成立总社。,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二、战时民营新闻事业在内地的发展 (6)重庆:抗战宣传的第三个中心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重庆成为国统区第三个抗日新闻宣传的中心,鼎盛时仅日报就达22家。 南京的新民报、上海的时事新报、天津的大公报、益世报,北平的世界日报等都迁渝出版。 全民抗战自10月15日起改为5日刊在重庆出版。后改为周刊。1941年2月22日出至第157期被封。 还有原有的日报有新蜀报、西南日报、商务日报、国民公报等。,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

18、发展与变化 二、战时民营新闻事业在内地的发展 (7)其他地区的抗战宣传活动 广西桂林也成为内迁报刊的聚集地,有“文化城”之称。 比较重要的抗日民主报刊有:救亡日报、国民公论、力报、大公报等。 比较重要的通讯社有:国际新闻社(“国新社”)、中央通讯社桂林分社、西南新闻社、战时新闻社和中国工商新闻社等。,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三、战后民营新闻事业:繁荣、受挫与分化 (1)概述 抗战胜利之初,国民党当局不得不口头上给予人民以言论、出版的自由权利,加之东北、华北、华中、华南以及台湾等大片国土的光复,使民营新闻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9、空间。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进步人士和民主党派的报刊纷纷创刊或迁回原地复刊。 资产阶级商业性报刊在抗战胜利之初也有较大的发展。战前设在上海、北平、天津、南京等大城市的一批著名商业性大报,在抗战胜利后不仅迁回原地出版,还在内地继续出版分版,力谋事业上的发展。,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三、战后民营新闻事业:繁荣、受挫与分化 (2)“拒检运动”等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 国统区新闻界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争取新闻自由的浪潮。1945年8、9月间发生的“拒检运动”是当时声势最大的一场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8月7日,重庆国讯书

20、店自行出版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之后,重庆16家杂志社于8月17日正式发表“拒检”的联合声明,宣布自9月1日起一致不再送检。拒检声明一发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与响应。重庆新华日报于9月1日记者节发表社评为笔的解放而斗争,号召新闻文化界为争取新闻出版与言论自由而斗争。为了缓和国内外的矛盾,国民党当局被迫于9月12日宣布自10月1日起废止战时新闻检查制度,但收复区在军事行动尚未完成以前除外。,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三、战后民营新闻事业:繁荣、受挫与分化 (3)民营新闻事业的受挫与分化 1946年后,国民党当局发动

21、内战的决心已定,因而对国统区民营新闻事业的新闻统制进一步强化。 1947年后,国民党当局对新闻事业的迫害活动变本加厉。,新民报被查封,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三、战后民营新闻事业:繁荣、受挫与分化 (4)宣传“第三条道路”报刊的出现与受挫 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报刊的出现,是国共两党激战之际国统区新闻界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所谓“第三条道路”,就是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反对共产党的人民政权,是一条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道路。1947年2月国共合作破裂后,观察、大公报等报刊发表了不少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文章,将“第三

22、条道路”运动推向高潮。观察周刊,1946年9月在上海创刊,其前身是1945年11月至1946年4月在重庆出版的客观周刊,储安平创办并任主编。 对于鼓吹“第三条道路”的宣传活动,濒临崩溃边缘的国民党当局也采取法西斯高压政策,大肆迫害与摧残。,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三节 外国人在华新闻活动的新动向 一、外国记者对中国社会的客观报道及其积极作用 (1)概述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不少同情中国人民及其革命斗争的外国新闻工作者陆续来到中国。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本着真实、客观、公正的立场,报道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斗争,揭露中国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这些客观报道,不仅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的理解与友谊,还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其积极的促进作用。,第十一讲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