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法制史 主讲人:段晓彦,第一讲 导论 一、为何学 (一)知古通今 (二)古为今用 二、学什么 (一)历代主要的法律制度及其演变 (二)历代主要的司法机构及其演变 (三)历代主要的诉讼制度及其演变 三、如何学,第二讲 传统法制分论 一、法制分期的创设 1.法制初创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771年,氏族社会末期至西周 (氏族部落的习惯和频繁的战争塑造了早期法制的雏形) 2.法制公开化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139,春秋至西汉初期 (从早期的秘密法到公布成文法),3.法制儒家化时期:约公元前140年-580年,汉武帝至南北朝(春秋决狱,司法儒家化引经注律,法律解释的儒家化以礼入律,立法的儒家
2、化) 4.律典成熟期:约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隋唐时期(开皇律十二篇的体例形成;唐律疏议将礼与法融合于一体),5.反律典化时期:约公元908年至公元1368年,五代十国至宋元;(编敕、编例) 6.律典衰落期:约1368年1840年,明至晚清;,7.法制近代化时期:约1840-1949年,晚晴至民国,二、本学期的授课安排 (一)从法制初创期律典衰落期,阐述以国家制定法为主体描述分析历代法制的演变及其原因,突出不同法制发展阶段的时代特点; (二)影响和支配传统法制的四大因素:皇权政治、法家思想、伦理社会及儒家思想 (三)传统法制的瓦解及其原因,西方近现代法律的移植和成长历程,立法篇 一、源远
3、流长、辉煌灿烂 中华法系概述 (一)法系与中华法系 法系:法系是具有共同法律传统的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它是一种超越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现象的总称。,三分法:英美、大陆、社会主义 法系 四分法 五分法:英美、大陆、社会主义 中华法系、伊斯兰法系,中华法系: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以及受其影响的日本、朝鲜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二、中华法系的特点: 1、以儒家思想为指导 主张德治、礼治,德主刑辅,礼法结合、德刑并举,以礼率法; 以伦理道德为主体,有浓重的伦理色彩;,以宗法人伦为核心,具有家族本位的原则,“三纲五常”、“忠孝节义”成为定罪量刑的原则 2、法律以专制皇权为依归 法自君出 狱由君断
4、 司法与行政不分,3、法律以成文刑法典为主体 魏律晋律梁律陈律 法经秦律汉律 后周律 后魏律 北齐律 开皇律唐律宋刑统明律清律 隋 大业律,二、刑起于兵与法生于礼 1、发端于部落战争中的“刑”: “刑起于兵”:黄帝时日益频繁的战争,导致了“刑”的出现 2、具有法律性质的“礼”发轫于祭祀与习俗,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夫唯
5、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曲礼,三、三代之法,以礼为之 夏、商、西周之法(一)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 (一)夏礼与殷礼(不成文的习惯法):以神为核心,(二)周礼:礼的鼎盛时代 吉礼:祭祀天、社稷、山川、祖宗 嘉礼:冠礼 婚礼、乡饮酒之礼 周礼 宾礼:朝拜天子、诸侯之间会盟 军礼:征伐、治理军队 凶礼:丧葬 仪礼、礼记周礼,四、苗民制刑,吕后改作 夏、商、西周之法(二)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左传 (一)禹刑 苗民制五刑,禹袭用之
6、 (墨、劓、剕、宫、大辟),(二)汤刑 五刑之外,加了“族刑”等 (三)吕刑和九刑 (四)法的原则: 1、宽严适中 2、刑罚世轻世重 3、区分故意和过失 4、疑罪赦免 5、两造具备,5、法官责任:“五过” 惟官畏惧、屈从上级的权势 惟反:利用职权泄私愤报私怨 惟内:通过妻妾为自己说情 惟货:贪赃枉法、收受贿赂 惟来:接受左右亲信的委托,(五)天子与法 谟、誓、诰、训、命,五、子产征书、晋铸刑鼎 春秋法制的公开化 1、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1)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 (2)公元前530年,郑国邓析作竹刑 (3)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铸刑鼎(刑书由前任执政范宣子所作),2、公布成文法
7、引起的争论 (1)子产(郑)叔向(晋) (2)赵鞅(晋)孔子(鲁),六:法典之祖,垂世楷模 1、李悝的法经 、主要内容:法经早已失传,从篇章结构上 共为六篇: ()正律四篇:“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盗法:惩治侵害财产犯罪之法 贼法:惩治政治与危害人身犯罪之法 囚法(网法):囚禁、审判犯罪之法,捕法:追捕逃亡之法 ()杂法,惩治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主要规定了“六禁”和“逾制” ()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 的作用,类似现代刑法中的总则部分,七、地宫献宝、竹简无价 (一)秦的崛起和法制 1975年12月 湖北云梦 1155支竹简 (二)秦律的形式: 1、律
8、:国家正式颁布的成文法, 秦简的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 商鞅颁布的刑律、军爵律、田律|厩苑律等,2、令、制、诏 皇帝临时颁布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可以对律进行修改、废止、,在与律发生矛盾时,以令、制、诏为准。3、法律答问 是对法律条文的解释 4、朝廷统一颁布的行政命令和审判规则一类的司法文书。封诊式,(三) 秦律的内容 刑事方面:秦律的主体是刑法。 1、打击盗贼 2、维护皇帝的身体、权威和尊严 民事方面:用刑罚来保证地主阶级国家和个人的所有权的债权、婚姻家庭等方面 经济方面: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效律 行政方面: 诉讼方面:封诊式、法律答问中的一部分 公室告与非公室告,(四
9、)秦律的特点 1、以刑法为主体,严厉镇压劳动人民的反抗,维护皇权为中心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2、以严密的法律体系维护封建私有制生产关系,保护封建国家对农民的剥削; 3、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经济关系,进行经济管理、保证封建经济的发展; 4、重视吏治,发挥封建国家机构的统治效能 6、以重刑主义为指导,制定了残酷的刑罚体系;,八、由简入繁,重蹈覆辙 两汉的立法概况和汉律的形式 、“约法三章” (1)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九章律和两汉立法的奠基阶段:汉王朝建立后,感“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命萧何参照秦律,“取其宜于时者”制定九章律。它是在秦律六篇基础上增加了 “户律”、“兴
10、律”、 “厩律”三章,合为九章。,两汉立法的发展阶段:惠帝刘盈、高后吕雉、文帝刘桓、景帝刘启 傍章律:是叔孙通制定的关于礼仪制度方面的内容 两汉立法的完成阶段: 越宫律:廷尉张汤制定的有关宫庭警卫方面的法律 朝律:御史赵禹制定的有关朝见皇帝的制度礼法(朝会正见律),两汉立法的没落阶段: 以经义释法,九、儒家思想、迂回入律 汉律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 (一)贾谊谏疏 (二)周勃下狱 (三)汉律儒家化 1、在律令条文中直接纳入礼的规范 2、用儒家经典解释法律 3、用儒家的经义来审判断狱,十、三国鼎立、法治抬头 魏蜀吴立法概况 (一)蜀科和蜀国的立法概况 (二)吴国立法“多依汉制” (三)魏律和魏国的立
11、法概况,(1)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 (2)“八议”入律封建等级制度法典化 八议制度:源于西周“八辟”,在曹魏正式入律的,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后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制度 内容:即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特权:犯死罪者“议定裁奏,曹司不敢与夺”; 犯其他罪例减,十一、有法不依、形同虚设 两晋的立法及其他 (一)晋律的制定 (二)晋律的实施,(1)篇章设置更加合理,将刑名分解为刑名和法例两篇 (2)从内容看,“礼律并重”:准五服以制罪,十二、寻源溯流,一脉相承 南北朝的立法 (一)南朝与晋律 (二)北朝立法源于汉律 (三)北魏时期第八次编纂法律 (四)北齐律首创“重罪十条” (
12、五)烦而不要的北周大律 (六)南、北朝立法之比较,北齐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共12篇,949条。 A、确立了12篇的体例,既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 杂律 B、确定了“重罪十条”,为后世的“十恶”提供了范例,它将危及国家根本利益的十条最严重的罪名,置于律首,以强调主要打击。它是“十恶”的前身 主要内容: 反逆(造反);大逆(毁坏皇帝宗庙、山陵与宫殿) 叛(叛变);降(投降);恶逆(殴打谋杀尊亲属) 不道(凶残杀人);不敬(盗用皇室器物及对皇帝不尊重);不孝(不侍奉父母,不按礼制服丧);不义(杀本府长官与授业老师);内乱(亲属间的乱伦行为。 法律效力:“
13、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C、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为封建刑罚体系奠定了基础。 意义: 它在中国刑律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隋唐的立法和法典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十三、上承启下,继往开来 开皇律和隋的立法 (一)中国封建法制发展的重大转折是从开皇律开始的 1、篇目的定型化 共12篇,500条 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 杂律、捕亡,2、刑名的定型化 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大辟 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 (1)死刑为绞、斩两等 (2)流刑分1000、1500、2000三等 (3)徒刑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4)杖刑从杖60
14、到杖100五等 (5)笞刑从笞10到笞50五等,3、“十恶”的确定 开皇律吸收北齐律“重罪十条”,正式形成“十恶”制度,即谋反、 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4.特权法进一步发展:除规定八议制度外,对九品以上官吏犯罪,还有“上请”、“例减”、“听赎” 等项规定,十四、励精图治、立法为凭 唐代的立法概况 (一)主要立法 1、开端武德律的制定。唐高祖武德年间,以开皇律为基础增加53条新格制成。 2、定型贞观律的制定。太宗贞观年间,花费11年时间完成贞观律的修订。,3、完成永徽律疏的制定。唐高宗永徽二年,以贞观律基础,编纂了永徽律十二篇500条,永徽三年,制定“律疏”,
15、次年颁布,与律合永徽律疏,后世称唐律疏议 4延续唐六典的制定。玄宗开元年间经十余年时间制定唐六典,它“以官统典”为原则,实行“官领其属,事归于职”的方法,将内容分为理(治)职、教职、礼职、政职、刑职、事职6部分,共30卷。它是中国封建时代最早的一部综合性行政法典,十五 宋元的法律制度 一、宋朝、元朝的建立 宋朝的建立: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 兵变建立宋王朝, 元朝的建立:公元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建立统一 的封建国家 二、宋朝的立法概况和法律形式 (一)立法活动及其特点 、宋刑统 ()制定:由窦仪主持制定,于宋太祖建隆四 年(公元年)颁行天下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刻版印行的封
16、建法典,、编敕活动 () “编敕”:即把日积月累的单行敕令,加以分类整理,删去重复矛盾之处,然后再颁布,使之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敕可分为不同的层次: 宋朝自太祖制定四卷本建隆新编敕后,凡新帝继位或每次改元都有编敕,同时司、路、州、县皆有敕。,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编敕和以敕代律 (二)法律形式 、律、敕、令、格、式 律指宋刑统 、断例:判案的成例,用以补法之不备 、指挥:尚书省和中央其它官署对某事所作的指示或决定,、申明:指中央主管官署对某项法律所作的解释 、看详:是中央主管官署根据过去敕文或其它案卷 所作出的决定 三、宋律的主要变化 (一)“重法地”法和加重对“盗贼”的处刑 、“重法地”
17、法,即在北宋仁宗时实行的对在“重法 地”内犯罪加重处刑的特别法。 范围: 由京畿地区扩大河北、京东、淮南、福 建等路 、“盗贼重法”,即北宋神宗时实行的重惩“盗贼的 刑事特别法;对谋反、谋大逆、谋叛等行为,镇压更加严厉残酷,(一)元朝的立法及其特点 主要立法: 、大札撒:蒙古族统治者用畏兀儿字母将皇帝的 训令写成法规 、至元新格的制定,元朝最早的一部法典 、风纪宏纲的编纂,纲纪、吏治的法典 、大元通制的制定,根据元世祖以来的条格、诏令和断例,厘正编纂而成。这部典共六十卷,、元典章的纂集,是地方政府纂集的自元初 至英宗至治二年五十余年间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画的汇编 。包括诏
18、令、圣教、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十类。 、至正条格的颁布,元朝立法的主要特点: 、元朝的法律形式主要表现在将历代皇帝的敕 令加以汇编 、元朝统治者重视判例作用,即在案例前加以“诸” 字,成独立条文,使之在法典中占重要地位,(二)元律的主要特点 、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根据民族的不同和被征服的先后,将全国人民分为四等 ( )不同等级的人实行异罚异审制 、残暴镇压农民阶级的反抗 汉人的自由权利受到限制和剥夺 、维护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明清的法律制度一、明朝的立法概况与其法律形式 、大明律 (1)篇章结构:卷条,七篇体例: 名例: 吏律:职制、公式 户律:户役、
19、田宅、婚姻、仓库、课程、钱债、市廛; 礼律:祭祀、仪制; 兵律:宫卫、军政、关津、厩牧、邮驿 刑律:盗贼、人命、斗殴、骂罟、诉讼、受赃、 诈伪、犯奸、捕亡、断狱;,工律:营造、河防 2、大诰的颁布 (1)制定:明初,朱元璋为防止“法外遗奸”,模仿周大诰,汇集当时用严刑峻法惩治官民犯罪的典型案例,制定的刑事特别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主要精神: A、规定了许多严酷的刑罚,体现了重典治天下的政策 、增设新的罪名和禁令 、偏重于打击官吏贪污和豪强作恶,、“例”的编辑 ()例的发展变化 :由“判例”向“事例”和“条例” 进行转化; (2)作用:法网更加严密,有利于加强对被统治者的镇压,但极大的
20、破坏了封建法。,、大明会典 () 制定:仿照唐六典的体例编制而成,首 次成书于弘治十五年,后经明武宗、 世宗、神宗三朝重加校刊增补,共 卷。又称“三朝会典”。 ()内容:以六部官制为纲,分述各行政机构 的职掌和事例。 ()性质:调整封建国家各机关权力职责的行政 法典 (二)法律形式:律、诰、例、典,明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一)、严酷镇压危害君主专制统治的反抗行为 明律与唐律相比,更加严酷: 、扩大了因谋反及大逆被缘坐处死的范围 、取消因犯罪情节的不同而致刑罚适用上的区别, 采取重其所重的原则 (二)、严惩侵犯地主阶级财产的行为 、法律上保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严惩侵犯封建国家及地主阶级私有
21、财产的行为 (三)、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 、奸党罪:“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律该处死,而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及 “听上司主使,出入人罪者”皆斩。 、严禁内外官交结:“交结近侍官员”罪和“上言 大臣德政”罪 (四)、严厉惩治贪官污吏规定“贪墨罪” 、处罚从重:八十贯绞;监守自盗,不分首从, 四十贯斩 、用刑残酷:剥皮实草等,明律的特点及其原因 特点:“轻其轻者,重其重者”。 原因: 、明朝处于封建社会后期,统治更腐朽,农民反抗更激烈,统治者不得不用刑事镇压, 、朱元璋总结元朝灭亡的教训,以“重典治乱国”的指导思想制定明律,不能不是重典。 、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官吏更富有贪欲性,激化了地主
22、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也侵犯了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所以,明朝统治者不惜用严刑打击贪官污吏。,清朝的立法概况 (一)大清律例 、大清律集解附例:颁布于顺治三年( 年),清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大明律的翻版。 、大清律集解:雍正五年(年) 颁行。 、大清律例 ()制定:乾隆时,命群臣对大清律逐条考 正,折衷损益,于乾隆五年完成,“刊布中外, 永远遵行”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特点 :采律例合编的形式,即律后附以 奏准的“条例”,结构形式分 编体例,共三十门,条 ()、清律律文从此定型,一直沿用到清末修律 (二)各部院则例 “例”是对成例和判例的抽象而形成,是弥补律文不 足的一种
23、形式,在清朝被广泛使用,具有很高的法 律效力。各院均制定则例:,(三)清会典 、制定 :康熙时,仿明会典制定而成 、五朝会典: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朝均制定和修定。 、性质:中国封建时代最完备的行政法典,是中国封建时代行政立法的总汇,四、清律的主要特点 (一)、以严刑峻法推行政治、思想高压政策 、扩大反逆罪的范围及其株连范围 、以文字狱的形式惩罚异端思想,推行文化专 制政策 (二)、维护满族享有更大特权的封建等级 、确认封建等级制度主奴关糸、尊婢关糸,、保护贵族、官僚特权 、保护满族人的特权 (三)保护满汉地主阶级的财产所有权 、保护封建的财产关糸 、保护满族的经济特权 (四)反映了封
24、建社会后期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变化。 、废除匠籍制度 、雇工人的法律地位有所改善 、将一些贱籍豁除为良 (五)、建立了更加严酷的刑罚制度 沿用笞、杖、徒、流、死五刑,并增加了新刑罚:,、迁徙:将罪犯强制迁出一千里外安置,永远 不许回原籍 、充军:分附近(里)、近边(里) 、边远(里)、极边、烟瘴(里)五等 、发遣:发充边疆地区为驻防官兵充当奴隶 、凌迟:清朝适用的范围有所扩大 、戮尸:凌迟罪犯的行刑前如自然死亡,仍须戮尸 、枭首:枭首悬于木上,参考古今、博辑中外 沈家本与清末立法活动 一、修律的步骤: 1、组织力量翻译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献 2、设立法律学堂 3、聘请外国法学家作修律顾问 二、修
25、律阶段 1905年之前,修改旧律,对大清律例进行删改; 1905年之后,制定新律,、刑法: ()大清现行刑律: 修订: 沈家本根据大清律例删改而成,宣统元年月完成,二年月日颁行。体例上 并没有 超过旧律例的模式,是一部过渡性的法典。 )大清新刑律: 制定:在沈家本的主持下,由日本法学博士岗田朝太郎起草,年完成,年 月日颁布。,内容:、 改变旧律体例,体例上分总则和分则两部分 、改革刑罚制度:刑名分为主刑和从刑罚金 主刑: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从刑:褫夺公权、没收 、刑法原则:实行罪刑法定主义 、新增一些罪名,性质:旧中国起草和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典,采用 了资产阶级的刑法体例和原则。在形
26、式上反映 了比较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但附录的五条暂行章程却反映了浓厚的封建性。,、民法大清民律草案: 37章,1569条, 年起草,年完成, 总则、债权、物权三编日本学者志田钾太 郎和松岗义睚起草,采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民 法原则 亲属、继承编修订法律馆会同礼学馆起草, 仍沿袭封建制法律的原则。 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法典, 但由于清政府很快被推翻而未及颁行,、商事立法 ()第一阶段(年): 由新设立的商部负责,颁行的法规有:奖励公 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奖励商 勋章程等各种单行商事法规。 ()第二阶段: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修订法律馆 主持起草,年,清政府聘请志田钾太郎帮 同起草商律,
27、分总则和商行为两编。农工 商部制定大清商律草案。,、诉讼法的修定 ()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 年完成,沈家本起草,共章条, 内容:该法采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合一的体例, 较为糸统地规定了各项诉讼程序,并采用了 近代西方法律中公开审判、陪审和律师制度 ()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年颁 行的诉讼法规,共章条。 ()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和大清民事诉 讼律草案 沈家本在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否决后 起草的两部诉讼法草案,于年完成,、法院组织法: ()大理院编制法:清政府为配合官制改革,年制定的关于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的单行法规,共节条。 ()法院编制法:年清政府公布的关于法院组织的法规,共章条。,“法理派
28、”与“礼教派”的辩论 焦点一: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 沈家本张之洞 焦点二:大清新刑律草案 沈家本张之洞、劳乃宣 焦点三:大清现行刑律 沈家本杨度,第二讲 法律思想篇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以中国历史上各种学派及各界人物有关法律的主张、观点和思想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目的是为深化认识现代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提供法律思想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内容,通常由先秦时期的法律思想、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晚清以来的近代法律思想三大部分组成。,先秦时期的法津思想 先秦时期是中国法律思想产生和奠基的时期。本书所说的先秦法律思想是指传说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夏、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西
29、周时期的礼治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诸家的法律思想。,一、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神权法思想,作为一种法律实践活动的方式或法观念,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征:其一,宣布统治阶级的统治权来源干神袛,世上的支配者正是按照神袛的意志对人间进行统治的; 其二,法律和命令是神的意志的体现,任何违法和犯罪都被视为对神袛的亵渎而受到严厉制裁;,其三,立法活动的支配者是神袛,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须经过神袛的决定,而这一过程又是通过特殊的求神仪式来完成的; 其四,在司法审判中遇到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时,也要通过特定的求神仪式以祈求神助。,二、西周的“礼治”思想 西周初年,在周公的主持下,制礼作乐,对殷商时
30、期旧有的文化传统、宗法传统进行整理、补充、厘定成一整套以宗法等级制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建立了富有浓厚人身关系的差序格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礼”或“周礼”。,这套规范、制度其核心就是“把以父、长子关系为纵轴、夫妇关系为横轴、兄弟关系为辅线,来划定血缘亲疏远近次第的家,以君臣关系为主轴、君主与姻亲诸侯的关系为横轴、君主与领属卿大夫的关系为辅线,来确定身份等级上下的国重叠起来。,三、儒、墨、道、法诸家的法律思想 (一)儒家的法律思想 1、维护礼治,主张“为国以礼” 2、重视德治,提倡“为政以德” 3、主张人治,主张为政在人。,(二)墨家的法律思想 1、兼相爱、交相利 2、尚
31、同 3、刑法主张 “赏当贤,罚当暴,不杀无辜、不失有罪”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杀盗人,非杀人” 4、经济立法原则 节用 节葬 节乐,(三)道家的法律思想 1、小国寡民 2、道法自然 3、无为而治 反对人定法 反对德礼 反对滥杀 反对重赋,秦汉至明清的法律思想,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二、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以儒家法律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种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法律思想的产物,形成了对先秦法律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区别的特点。这些特点与晚清以来的近现代法律思想也有显著的区别。概而言之,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32、 (一)以“三纲”为核心,(二)主张德主刑辅 (三)维护等级特权 二、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黄宗羲根据他对历史的考察和自己对明末的亲身感受,认为政治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在经济上,否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主张平均地权,工商皆本。在学术上,抨击空谈的时尚,主张经世致用。在法律思想上,提出了具有民主、平等色彩的“法治”主张,彻底的动摇了正统法律思想的根基。,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必须限制君权。在对正统法律思想的批判中,黄宗羲、唐甄侧重揭露专制法制及礼教的罪恶;王夫之、顾炎武侧重
33、于对立法、司法用新的观点加以总结,并提出新的主张。如王夫之主张设法立制的目的在于为公,法治须“循天下之公”,立法须“趋时更新”等等。,中国近代的法律思想 一、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更法改制思潮 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天法”与资政新篇 三、“中体西用”的洋务法制 四、资产阶级改良派宪政思想的萌发 五、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与法治追求 六、晚清修律中的“礼法之争” 七、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2)肉刑:秦朝除沿用过去的墨、劓、剕、宫、笞 以外,还广泛使用肉刑和劳役并用的刑名。 (3)作刑(徒刑):A、城旦舂 (4-6年) B、鬼薪白粲 C、隶臣妾 D、 司寇 (4)迁,把罪犯迁到边
34、远地区的刑罚。 (5)赀 (6)淬,即训诫。 2、秦朝的主要罪名 (1)不敬皇帝罪,(2)诽谤与妖言罪 (3)盗窃罪 (4)贼杀伤罪(5)盗徙封罪,就是偷偷地移动田标 (6)以古非今罪,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 项政策和制度,(7)妄言罪,就是指煽动反对或推翻秦朝统治的 (8)非所宜言罪,就是说了不应该说的话 (9)投书罪,就是投递匿名信 (10)乏徭罪,就是逃避徭役 (11)不得兼方罪 3、秦律关于定罪量刑的原则: (1)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秦以身高确定责任年龄,不同性别有不同的规定,男高6尺5寸以上,女子6尺寸以上,负刑事责任,大约15、16岁为成年。 (2)区分有无犯罪意识,并以此
35、作为认定是否构成犯 罪的标准。 (3)区分故意和过失。故意叫“端”,过失叫“不端”。 故意从重,过失从轻。,(4)合并论罪,在数罪并发的情况下,将数罪合并 一起处罚的原则。 (5)共犯加重,凡五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或集团犯罪加 重处罚 (6)自首减刑,“自出”处刑轻,”其得“处刑重 (7)诬告反坐,即对故意捏造事实,向司法机关控告他 人,使无罪者入于罪,使罪轻者入于重罪 者,依律处以相应的刑罚,即“罪其罪”。 (二)、经济法律 1、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 (1)春2月,不准砍伐木材,不准堵塞水道 (2)不到夏天,不准烧草做肥料,不准捉取幼兽,鸟 类等。,2、关于农业生产管理方面,规定下了及时雨和谷物
36、抽穗时,要书面上报。遇到灾害,也要上报。关于畜牧业管理方面,规定每年定期评比耕牛。 3、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方面,对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定额、劳动力调配方法、徒工培训等都做了具体而又明确的规定。 4、关于市场贸易管理方面,对价格、质量标准都有规定。 四、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1、中央司法机关 (1)秦朝皇帝掌管最高司法权 (2)设有“廷尉”,为最高司法审判机关。,2、地方司法机关 (1)郡守、县令兼当地司法长官 (2)乡设有啬夫、三老、游徼等乡官,负责本地治 安和调解工作。 (二)诉讼审判制度 1、起诉制度 秦朝的诉讼形式大体有三种: (1)官吏纠举犯罪,提起诉讼,类似于今天的公诉人 (
37、2)告诉,是平民当事人赴官府告发被告,类似于今 天的自诉人。 自诉又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贼杀伤,盗他人为公室告”,有审判权的官府必须受 理,这类自诉受国家保护。,“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指控告本家庭成员间某些行为的案件,司法机关不受理。若当事人坚持控告,则“告者罪”。 (3)犯人自首,刑事被告主动到官府投案自首 2、 秦朝的审讯制度 (1)审讯前: 司法机关要作“爰书” (2)审讯的程序: A、听取当事人口供 B、根据口供中矛盾和不清处提出诘问 C、对多次改口供,不老实认罪者施以刑讯, (3)审讯后:作出判决并“读鞫”即宣读判决书。当 事人若称冤,可请求再审,叫“
38、乞鞫”。可 由当事人提出,也可由第三人提出。,第六章 两汉的法律制度,本章知识点 两汉的主要法律形式 汉朝的定罪量刑原则 汉代的主要罪名 汉初的文、景帝刑制改革 汉代的民事立法和婚姻立法 汉代的诉讼程序,一、两汉王朝的建立,二、立法概况 (一)立法概况 、“约法三章”和九章律 (1)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2)九章律:汉王朝建立后,感“三章之法不足以 御奸”,于是命萧何参照秦律,“取其宜于时者”制 定九章律。 它是在秦律六篇基础上增加了 “户律”、“兴律”、 “厩律”三章,合为九章。 、傍章律、越宫律和朝律 傍章律是叔孙通制定的关于礼仪制度方面的内容 越宫律廷尉张汤制定的有关宫
39、庭警卫方面的法律 朝律或朝贺律御史赵禹制定的有关朝见皇帝 的制度礼法(朝会正见律),(二)主要法律形式 、律:是经常适用的、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的基本法 律形式,包括法典和单行法律 、令:是皇帝的命令,也叫诏或诏令,是根据特定事 件和特定对象临时发布的,其效力比律高,可 变更或代替律的规定 、科: (1)判处之意,“科,课也,课其不如法者, 罪责之也” (2)法律文书,“科谓事条” 、比:是可以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又称决 事比,与近代类推相似, 、春秋经义:是汉朝在断案时,如遇律无正条,又无 适当判例可依的情况下,便以春秋经义附 会法律作为断案的根据。(春秋决狱),、法律解释:盛行于东汉。西
40、汉时有杜周、杜廷年父 子,经他们解释的法律,世称“大杜律”、 “小杜律”。这些解释如符合要求,也被 采用为断案的根据。 三、刑事立法 (一)指导思想: 、约法省禁:即法令要简约,刑网要宽疏. 、德刑并用(礼刑并用): “礼法并用”、“德主刑 辅”汉武帝认为法令只能“诛恶”而不能“劝善”,要 想治本,必行“仁义”,就是要把刑和礼结合起来 使用 、顺天行刑:这一思想由董仲舒提出而被汉武帝采 纳, 即在霜降以后,司法机关开始断狱行刑。,(二)刑罚适用原则 、刑事责任年龄(恤刑原则) 汉律直接以年龄确定,而且有最低和最高年龄的区别,这一点为后世封建法采纳。大体分为8 80;7 70;或7 80;10
41、80,在此年龄下或上,根据罪行情况,一般都处以轻刑或免刑。 、关于法律时效和法律有无溯及力的问题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容隐原则) 源于孔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内容:“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 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 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先自告除其罪即自首 (1)先自告除其罪(谋反罪除外) (2)一人犯数罪,只免自告之罪 、上请原则 如贵族官僚犯罪,治狱之吏通常须上请皇帝裁决, 然后再下法司。凡上请,一般都会减免刑。从 而体现封建贵族的特权 上请的范围 :从令郎中到600石到墨绶长吏均属上 请之列 (三)刑罚制度 、死刑 沿用前朝的枭首、腰斩
42、、弃市,同时出现“殊死”, 即斩首。,、肉刑,沿用秦制,汉初的墨、劓、非、宫、笞 宫、斩右趾、笞(文景刑制改革后) 、徒刑, 髡钳城旦舂、鬼薪白粲、司寇、罚作, 出现 “顾山”,即女子犯罪,定罪后 放回家,每月出 三百钱 (四)汉文、景帝刑罚改革 1、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2、改革的过程与内容 起因:缇萦上书 内容:黥刑髡钳城旦舂 劓刑笞300(文帝)笞200(景帝) 笞100 斩左趾笞500(文帝)笞300 (景帝) 笞200 斩右趾弃市,箠令颁布:规定笞杖长5尺,面宽1寸,末端厚半寸, 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受刑部位及中 途不得换人 3、刑制改革的意义 这一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
43、重大,标志着古代 刑制由野蛮进入较文明时代的转折点,也为奴隶五 刑向新五刑过渡奠定了基础 (五)主要罪名1、危害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犯罪: (1)“阿党附益”罪。即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 党,中央朝 臣外附诸侯为附益 (2)事国人过律罪。即诸侯王每年役使吏民超过限 额。,(3) 非正罪。即非嫡系正宗而继承爵位要免为庶人 (4)僭越罪。两汉的器用、服饰等,诸侯、臣下各有 规制,“逾制”即构成本罪。 (5)出界罪。即诸侯擅自出越其封国国界出界律 (6)漏泄省中语罪。即泄露朝廷机密事宜。 2、加强君主专制,严防臣下专权方面的犯罪 (1)欺谩、诋欺、诬罔罪 (2)非议诏书、毁先帝罪 (3)怨望诽谤政治罪
44、 (4)左道罪:左道,就是邪道,以左道蛊惑民众者依 律处死刑 (5)废格诏书罪:就是官吏不执行皇帝诏令。,3、维护皇帝尊严,保障皇帝安全方面, (1)不敬、大不敬罪。就是对皇帝轻蔑失礼。 (2)阑入宫门罪。即无凭证擅自进入宫殿。 4、镇压农民反抗,维护地主阶级专政方面, (1)大逆无道罪 (2)群饮罪 (3)首匿罪:首匿,指主谋藏匿罪人。 (4)通行饮食罪:即为起义农民通情况,当向导,提 供饮食。 (5)见知故纵罪:即见有人犯法,必须举告,否则, 即为故纵,依律与之同罪。,四、民事立法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规定 汉初,法律规定男子23岁就要登记为公家服徭役至 56岁,景帝二年改为20岁开始
45、 (二)所有权 1、颁布“田律”“田令”“田租税律”等法律对公私土地 所有权加以保护 2、保证“官田”和“私田”的租税收入 3、关于拾得遗失物的规定 (三)契约关系 1、买卖契约:叫“券书”凡买卖关系确立,都要订 立契约各种买卖契约格式大体一致,,包括买卖日期、标的、价钱、双方的 姓名、见证人 2、债务契约:关于借贷方面的法律,主要是保护债权 人的利益不受损失,规定债务人违期不还 要承担法律责任,并同时按法定利率支付 五、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 (一)婚姻制度 1、结婚的程序:遵循“六礼” 2、结婚年龄的规定:规定女子年15至30岁不出嫁, 采用多出口赋的办法惩罚 3、实行“一妻多妾制” 4、离婚
46、制度(1)基本原则:“七去”和“三不去” (2)夫专权离婚 (3)离婚后财产问题上,允许女方将初 嫁时的财物带走,(二)维护封建家长制度家庭关系 1、封建“三纲”“五常”的确立 2、“不孝”和“大逆”同罪 3、同居共财 (三)继承制度 1、王位继承嫡长子继承制度,否认“非子”“非正” 的继承权 2、财产继承:(土地和其它财物) (1)诸子平分制(庶子、女儿也有继承权) (2)遗嘱继承 3、收养制度 六、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 两汉的司法制度,基本沿用秦朝。 1、中央(1)皇帝掌握最高司法权,( 2)、廷尉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主要负责审 理 “诏狱”和地方上送的疑难案件 (3)、尚书台下设三
47、公曹(西汉)和二千石曹(东汉) 2、地方实行行政与司法合一的体制, 州牧:地方上最高司法机关 郡守(下设决曹掾)和县令兼理司法 (二)诉讼审判制度 1、诉讼制度 (1)告诉和举劾:政府官吏纠举犯罪。 (2)严禁越诉,违者有罚 (3)诉讼主体的限制:卑幼不得告诉尊长 2、逮捕与羁押 (1) 汉律对普通人犯罪,有人告发或官吏告劾, 随时逮捕,,(2)对封建官僚的犯罪,如需逮捕,“有罪先请”,即 报请皇帝批准。批捕,也不加刑具 (3)对民间轻微争讼,一般不逮捕 3、审判制度 (1) “鞫狱”:对被告人进行审讯复审(三日后) (2)“断狱”:判决,宣读判决叫“读鞫“ (3)“乞鞫”:“有故乞鞫”,但必
48、须以三月为限 (4)执行:一般案件由郡县执行,郡有执行死刑权。 死刑执行时间:立秋冬至间执行,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法律制度,本章知识点 “八议”和“官当”的特权制度 重罪十条的内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发展 曹魏新律编制体例的特点 北齐律的篇名内容及其在中国法 制史上地位,一、立法概况,(一)三国时期对汉律的沿用和改革 1、蜀国沿用汉律,制定蜀科 2、吴国沿用汉律,编制科条科令 3、魏明帝时制魏律18篇(新律) 魏律的改革主要内容: (1)增加了篇条 (2)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 (3)吸收律外的傍章科令,调整、归纳各篇内容, 使魏律“文约而例通” (4)“八议”入律封建等级制度
49、法典化 (5)在刑罚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二)、两晋法规 1、晋律颁行 晋武帝泰始三年完成,并于次年颁行全国的晋律(泰始律) 2、张斐与杜预注律 在晋律颁布的同时,当时著名律学家张斐和杜 预为之作注,后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与律并行 晋律比魏律又有发展: (1)严格区分律令界限,提高正律地位 (2)篇章设置更加合理,将刑名分解为刑名 和法例两篇 (3)法律概念更规范化 (4)从内容看,“礼律并重”:准五服以制罪,(5)规定了保护官僚地主特权的法律 (三)南北朝时期立法 1、南朝立法,沿用晋律 2、北朝立法 (1)北魏律的制定:北魏孝文帝制成,共20篇, 内容:A、刑法原则 B、刑名 C
50、、罪名 特点:“纳礼入律” (2)东魏麟趾格 西魏大统式 (3)北齐律的制定: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齐, 始命群臣修律。前后历经十余年,全面总结 历代立法经验,完成北齐律,北齐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共12篇,949条。 A、确立了12篇的体例,既名例、禁卫、婚户、擅 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 厩牧、 杂律 B、确定了“重罪十条”,为后世的“十恶”提供了范例 C、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为封建刑罚 体系奠定了基础。 意义: 它在中国刑律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隋唐的立法和法典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4)北周大律或大诰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立法活动的主要成就: 1、封
51、建法律形式逐渐趋于完备。于律令之外, 又有科、比、格、式 2、法典体例增加科学性:改具律为名例律,并 置于律首,使之起“纲领”作用;北齐定律12篇 为隋唐律的篇章结构提供了先例 3、法律概念进一步规范化 4、对刑罚制度不断改革,基本确立了封建五刑 体系笞、杖、徒、流、死 5、因地制宜地丰富了封建法典内容,使之更全 面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二、法律内容的发展 (一)经济立法 1、颁布“占田令”或“均田令”,确认土地的等级占有制度 2、推行租调法令,保障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二)刑事立法 1、“八议”、“官当”入律 八议制度:源于西周“八辟”,在曹魏正式入律的,对 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后实行减免处罚的法
52、律 制度 内容:即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 勤、议宾, 特权:犯死罪者“议定裁奏,曹司不敢与夺”; 犯其他罪例减,官当制度: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和爵位折抵徒刑 的一种特权制度,正式出现于北魏律和 南朝的陈律 2、确立“重罪十条” 始于北齐律,它将危及国家根本利益的十条最严重的罪名,置于律首,以强调主要打击。它是“十恶”的前身 主要内容: 反逆(造反);大逆(毁坏皇帝宗庙、山陵与宫殿) 叛(叛变);降(投降);恶逆(殴打谋杀尊亲属) 不道(凶残杀人);不敬(盗用皇室器物及对皇帝不尊重);不孝(不侍奉父母,不按礼制服丧);不义(杀本府长官与授业老师);内乱(亲属间的乱伦行为。 法
53、律效力:“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3、刑罚制度改革 (1)免除宫刑,进一步废除肉刑, (2)改革妇女从坐制度 (3)定流刑为减死之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 流刑的里数分为:2500里、3000里、3500里、4000 里、4500里五等 (三)民事立法 1、关于买卖、借贷等民事法律关系的立法增多 2、规定了严格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婚姻家庭法律规 三、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审判机关仍称廷尉,或叫大理寺。北周 秋官大司寇 2、尚书台发展成为最高行政机关,其中的“三公曹” 和“二千石曹”执掌司法,中央行政机构兼领司法事务,标志着中国封建司法制度走向司法行政与审判分离又相互牵制的道
54、路 (二)诉讼制度的主要变化 1、皇帝更频繁、直接地干预和参与司法审判 2、规定了严格的死刑复核制度 3、加强了自上而下的司法监督 4、限制了人民的诉讼权利。 (三)御史监督职能的加强 1、 建立了皇帝直接领导的监察机关 御史台。晋以 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权能极大,“无所不纠” 2、御史台下设治书侍御史,负责监督中央和地方 百官 司法权、监督权日渐集中于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政府。,第八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本章知识点 隋朝开皇律的立法成就 唐朝的立法概况 唐朝法律的基本形式 唐律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唐律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十恶”和“八议” 唐朝司法制度的发展,一、隋朝的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1
55、、 新律:隋文帝即位后,命高颎等人制成 2、开皇律开皇三年,苏威、牛弘等人修新律而 成 ,共12篇,500条,开皇律上承汉律, 下开唐律,在中国法制史上有重要地位。 3、大业律:隋炀帝于大业二年命牛弘等修律,于 大业三年四月完成,内容与开皇律基 本相同,篇目有所增加,共18篇 (二)隋朝法律的主要内容 1、加强经济立法和司法活动,保障国家财政收入,(1)发布“均田令” (2)整顿户籍 (3)整顿货币制度 2、规定“十恶”,“八议”之款,以镇压农民反抗和保护地主特权 (1)特权法进一步发展:除规定八议制度外,对九 品以上官吏犯罪,还有“上请”、“例减”、“听赎” 等项规定 (2)“十恶罪”的确立:开皇律吸收北齐律 “重罪十条”,正式形成“十恶”制度,即谋反、 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不敬、不孝、 不睦、不义、内乱。 3、改革刑制,确立了封建五刑体系,开皇律废除酷刑,确定笞、杖、徒、流、死五刑 (1)死刑为绞、斩两等 (2)流刑分1000、1500、2000三等 (3)徒刑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4)杖刑从杖60到杖100五等 (5)笞刑从笞10到笞50五等 4、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诉讼和司法制度 (1)司法机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