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各论(治风剂)_第1页
方剂学-各论(治风剂)_第2页
方剂学-各论(治风剂)_第3页
方剂学-各论(治风剂)_第4页
方剂学-各论(治风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方 剂 学,治风剂,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证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分类: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应用治风剂注意事项:分清内外主次,病邪兼杂。,第一节 疏散外风,适应病证:适用于风邪外袭,侵入肌肉、经络、禁锢、关节等处所致的病证。如风邪上犯头部所致的头痛、眩晕;风邪郁于肌腠所致的风疹、湿疹;风中经络所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风邪着于肌肉、筋骨、关节所致的关节疼痛、麻木不仁、屈伸不利,以及风毒之邪,从破伤之处侵入所致之破伤风等。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牵正散、消风散。,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薄荷叶不见火,八两(24

2、0g) 川芎 荆芥去梗,各四两(120g) 细辛去芦,一两(30g) 防风去芦,一两半(45g) 白芷 羌活 甘草炙,各二两(60g)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煎服法:共为细末,每次6g,每日2次,饭后清茶调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川芎茶调散,主治证候病机分析:,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散,配伍特点: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为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茶清,薄荷),疏风止痛而不温燥。 随证加减: 外感风寒头痛,减薄荷,加苏叶、生姜以加强祛风散寒之功; 外感风热头痛,加僵蚕、菊花、蔓荆子以疏散风热; 外感风湿头痛,加苍术、

3、蒿本以散风祛湿; 头风头痛,加重川芎,酌加桃仁、红花,全虫、地龙等以活血祛瘀、搜风通络。 使用注意:气虚、血虚,或肝肾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眩晕,不宜使用。,大秦艽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 秦艽三两(90g) 甘草二两(60g) 川芎二两(60g) 当归二两(60g) 白芍二两(60g) 细辛半两(15g) 川羌活 防风 黄芩各一两(30g) 石膏二两(60g) 白芷一两(30g) 白术一两(30g) 生地黄一两(30g) 熟地黄一两(30g) 白茯苓一两(30g) 川独活二两(60g) 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

4、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煎服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大秦艽汤,大秦艽汤,随证加减: 无内热,可去石膏、黄芩等清热之品,专以疏风养血通络为治; 原方有如遇天阴加生姜;心下痞加枳实,可供参考。 使用注意:内风不可使用。,小活络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川乌炮,去皮、脐 草乌炮,去皮、脐 地龙去土 天南星炮,各六两(180g) 乳香研 没药研,各二两二钱(66g)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痰湿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5、煎服法:炼蜜为丸,陈酒或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剂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使用注意:阴虚有热及孕妇慎用。,小活络丹,牵正散,出自杨氏家藏方 组成: 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风中头面经络。口眼歪斜,或面肌抽动,舌淡红,苔白。 煎服法:共为细末,每次服3g,口服2-3次,温酒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牵正散,牵正散,配伍特点:体现了祛风痰的药,和祛风通络止痉的药,结合使用。 加减变化: 初起风邪重者,宜加羌活、防风、白芷等以辛散风邪; 病久不愈者,酌加蜈蚣、地龙、天麻、桃仁、红花等搜风化瘀通络。 使用注意: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之口眼歪斜

6、、半身不遂,不宜使用。,玉真散,出自外科正宗 组成: 天南星 防风 白芷 天麻 羌活 白附子各等分 功用:祛风化痰,定搐止痉。 主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脉弦紧。 使用注意:津气两虚者,不宜使用;肝经热盛动风者忌用。,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 组成: 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各一钱(6g) 甘草 木通各五分(3g) 功用: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煎服法:水煎服。,消风散,主治证候病机分析:,消风散,随证加减: 风热偏盛,而见身热

7、口渴者,重用石膏,加银花、连翘疏风清热解毒; 湿热偏盛,兼胸脘痞满,苔黄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以清热利湿; 血分热重,皮疹红赤,烦热,舌红或绛者,重用生地,或加赤芍、紫草以清热凉血。 使用注意:风疹属虚寒者,不宜使用。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鱼腥、烟酒、浓茶等刺激之品。,第二节 平熄内风,羚角钩藤汤,出自通俗伤寒论 组成: 羚角片钱半(4.5g),先煎 霜桑叶二钱(6g) 京川贝去心,四钱(12g) 鲜生地五钱(15g) 双钩藤三钱(9g),后入 滁菊花三钱(9g) 茯神木三钱(9g) 生白芍三钱(9g) 生甘草八分(2.4g) 淡竹茹鲜刮,与羚角先煎代水,五钱(15g)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

8、筋。 主治: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以及肝热风阳上逆,头晕胀痛,耳鸣心悸,面红如醉,或手足躁扰,舌红,脉弦数。 煎服法:水煎服。,羚角钩藤汤,主治证候病机分析:,羚角钩藤汤,羚角钩藤汤,随证加减: 邪热内闭,神昏谵语者,合紫血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热开窍; 抽搐甚者,合止痉散以加强息风止痉之效;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邪热。 使用注意:若温病后期,热势已衰,阴液大亏,虚风内动者,不宜应用。,镇肝熄风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怀牛膝一两(30g) 生赭石轧细,一两(30g) 生龙骨捣碎,五钱(15g) 生牡蛎捣碎,五钱(1

9、5g) 生龟板捣碎,五钱(15g) 生杭芍五钱(15g) 玄参五钱(15g) 天冬五钱(15g) 川楝子捣碎,二钱(6g) 生麦芽二钱(6g) 茵陈二钱(6g) 甘草钱半(4.5g)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煎服法:水煎服。,镇肝熄风汤,主治证候病机分析:,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汤,配伍特点:标本兼顾,治标为主。 随证加减: 心中烦热甚者,加石膏、栀子以清热除烦; 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水以清热化痰; 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

10、、山茱萸以补肝肾; 中风后遗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不能复元者,加桃仁、红花、丹参、地龙等活血通络。 使用注意:气虚血瘀之中风,不宜使用。,天麻钩藤饮,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 天麻(9g) 钩藤(12g) 生决明(18g) 山栀 黄芩(各9g) 川牛膝(12g)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各9g)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煎服法:水煎服。,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随证加减: 眩晕头痛剧者,加羚羊角、龙骨、牡蛎等以增强平肝潜阳熄风之力; 若肝火旺,口苦面赤,心烦易怒,加龙胆草、夏枯草以加强清肝泻火之功; 脉弦而细者,加生地、枸杞子、何首乌以滋补肝肾。,大定风珠,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 生白芍六钱(18g) 阿胶三钱(9g) 生龟板四钱(12g) 干地黄六两(18g) 麻仁二钱(6g) 五味子二钱(6g) 生牡蛎四钱(12g) 麦冬连心,六钱(18g) 炙甘草四钱(12g) 鸡子黄生,二枚(2个) 鳖甲生,四钱(12g) 功用:滋阴熄风。 主治:阴虚风动证。手足瘛疭,形瘦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 煎服法:水煎,去渣,入阿胶烊化,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