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总论潘敏》PPT课件.ppt_第1页
《皮肤病总论潘敏》PPT课件.ppt_第2页
《皮肤病总论潘敏》PPT课件.ppt_第3页
《皮肤病总论潘敏》PPT课件.ppt_第4页
《皮肤病总论潘敏》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皮肤性病学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第一篇总论,皮肤的解剖学 皮肤的功能免疫学 皮肤的组织病理学 皮肤的诊断学 皮肤的治疗学,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导论,范畴 发展历程 发展现状 学科特点 学习特点,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表皮 真皮 皮肤 皮下组织 皮肤附属器(毛发、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和甲) 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概述(一),皮肤(skin):位于体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面积:成人1.2m22.0m2 新生儿约0.21m2。 厚度:0.5mm4mm ,随年龄、部位不同。 重量:占总体重的16%。 分类:无毛皮肤(

2、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唇红、龟头、乳头、 包皮内侧、小阴唇、大阴唇内侧、阴蒂等) 有毛皮肤 (长毛、短毛、毳毛) 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营养及部位而不同。 表面:有皮纹。,隆起的称为皮嵴,凹下的称皮沟,较深的皮沟划成皮野。指趾末端形成指纹,其形状因人而异,由遗传因素决定,终生不变。,概述(二),表皮 角质形成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 真皮 表真皮连接 皮下组织,一、表皮 (epidermis) ,来源于外胚层,属于复层鳞状上皮。 细胞构成: 1、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 2、非角质形成细胞 黑素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Merkel细胞,(一)角质形成细胞( keratino

3、cytes ),由内向外分五层: 1、基底细胞层(basal cell layer) 2、棘细胞层(pricle cell layer) 3、颗粒层(stratum gramulosum)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5、角质层(stratum cormeum),表 皮 分 层,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真皮,1、基底细胞层(basal cell layer),位于表皮的最深层 由一层排列呈栅栏状的圆柱状细胞组成。其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胞浆嗜硷性,胞核浓染呈椭圆形。可分裂、产生新的角朊细胞,故又叫生发层。 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

4、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2、棘细胞层(pricle cell layer),位于基底层上方, 由48层多角形、有棘突的棘细胞构成,胞核较大呈圆形,相邻细胞之间以桥粒相连。 由内向外,棘细胞渐趋扁平, 电镜下,胞质内出现许多100nm300nm椭圆形有膜颗粒,称为被膜颗粒,亦称为Odland小体或角质小体 。 ,3、颗粒层(stratum gramulosum),位于棘细胞上方, 由13层梭形细胞组成。 胞内有较多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HE染色示强嗜硷性的透明角质颗粒(keratohy

5、line granules),故名颗粒层。 在颗粒层上部,被膜颗粒增多,并向细胞膜移动,渐与胞膜融合,可释放出酸性粘多糖和疏水磷脂 ,在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以及角质细胞之间形成一个防水屏障 ,使水分不易从体内渗出,也阻止表皮水分向角质内渗入。,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仅见于掌跖的表皮。 位于颗粒层上方。 HE染色可见在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有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胞质中疏水的蛋白结合磷脂与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形成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5、角质层(stratum cormeum),位于表皮的最外层。 由51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无核细胞组成。光镜下

6、,细胞器几尽消失。 由于细胞脱水变得比较坚韧,因此能抵抗摩擦,阻止水分、电解质及微生物的通过,起到屏障作用; 同时对一些理化因素,如酸硷、紫外线有一定的耐受力,起到保护作用。 角质细胞间由于桥粒逐渐消失,保证了它不断的形成和有规则的脱落,便表皮厚度处于稳定平衡状态。,棘层,颗粒层,角质层,基底层,透明层,L M 基底层 单层、细胞柱状、核卵圆、 胞质强嗜碱性,常见分裂象 棘 层 410层、细胞大、多面形, 有棘突、核圆,质嗜酸性 颗粒层 35层、细胞梭形、核圆, 胞质充满粗大嗜碱性颗粒 透明层 数层、细胞扁平、透明无核、 细胞界限不清 角质层 多层、细胞扁平、细胞界限不 清,无核,胞质嗜酸性呈

7、均质状,颗 粒 层,棘 层,基 底 层,细胞膜增厚、无细胞器,胞质充满角蛋白丝,细胞间充满类脂物质。,角 质 层,细胞,幼稚,成熟,衰老,死亡,被膜颗粒,生成,增多,排出,角蛋白,合成,胞质含圆形膜被颗粒、 微丝,胞侧有桥粒,颗粒无膜包裹, 细胞间充满类脂物质,胞质富含核糖体、胞侧 有桥粒,胞底有半桥粒,E M,6、基底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BMZ),由外向内分层: 1、胞膜层 2、透明层 3、致密层 4、致密下层。 基底膜带使真表皮紧密连接,有渗透和屏障作用(分子量40000)。基底膜带结构异常,可致真、表皮分离,形成水疱或大疱。,6、桥粒(desmosome)

8、半桥粒(hemidesmosomes),胞内: 致密斑:桥粒斑蛋白、桥粒斑珠蛋白 角蛋白丝(keratin filaments) 胞外: 钙粘素(desmoglein及desmocollin)。 桥粒芯糖蛋白 桥粒芯胶蛋白,桥 粒,(二)非角质形成细胞,又称树枝状细胞。 黑素细胞 (melanocytes) 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 麦克尔细胞 (Merkel cell) 未定类细胞 (indeterminated cell) 少量淋巴细胞 (lymphocytic cell),黑色素细胞 主要位于表皮 基底层,有突 起EM下可见丰 富rER、核糖 体,发达高尔 基复合

9、体,黑 素小体 功能:生成黑色素,1、黑素细胞(melanocytes),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 约占基底细胞的10%。 位于基底层,此外可见于毛发、粘膜、眼色素层和软脑膜等处。在暴露部位的皮肤、乳晕、腋窝、生殖器及会阴区较多。 功能是产生黑素。黑素颗粒进入角朊细胞后象伞样聚集于细胞核上方,遮档和反射光线,保护细胞核免受辐射损伤。日光照射可促进黑素的生成。黑素的多少决定了皮肤颜色的深浅。 每个黑素细胞借助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输送黑素颗粒。每个黑素细胞的树枝状突起大约可与1036个角朊细胞相接触,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散在棘细胞间,有突起 功能:参与免疫反应,郎格罕氏细胞:,

10、2、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来源于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 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上部,约占表皮细胞的4%左右。亦见于口腔、扁桃体、咽部、食道、阴道、直肠粘膜及真皮、淋巴结、胸腺等处。 HE染色表现为透明细胞,电镜下,胞核呈扭曲状,胞浆清亮,无张力细丝、黑素小体和桥粒。它有树突与邻近的角朊细胞接触。细胞内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又称Langerhans颗粒。 细胞表面有多种标志,包括IgG、IgE和C3b等的受体以及Ia (HLADR)、CD4、CD 45、S100等抗原。 功能:识别、处理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使之活化增殖,产生淋巴因子。因此LC在皮肤迟发性超敏反

11、应、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免疫和免疫监视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默克尔细胞:功能: 感受触觉剌激,上皮细胞,梅克尔细胞,神经板,轴突,3、默克尔细胞(Merkel cell),一般认为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 散布于基底细胞之间, 与角朊细胞以桥粒相连。 麦克尔细胞基底部与脱髓鞘的神经轴索接近,并合 成细胞轴索复合体。推测该细胞的功能与感觉有关, 能感受触觉。,Plasma cells,Mast cells.,Histiocytes,Melanophages,Fibroblasts,二、真皮(dermis),是整个皮肤的支架结构 中胚层分化而来。 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成 纤维

12、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朗格 汉斯细胞、噬色素细胞、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 分层: 乳头层: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有游离神经 末梢和Meissner小体。 网状层:有致密丰富的纤维和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 和皮肤附属器等结构。,三、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又称皮下脂肪组织。 位于真皮下方。 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 其厚薄因身体不同部位及营养状况而异。 此层还分布有汗腺、毛根、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皮下脂肪层具有防止散热、储备能量和抵抗外来机械性冲击以及参与体内脂肪代谢等功能。,四、皮肤附属器,毛发与毛囊(hair) 皮脂腺 (s

13、ebaoeous gland) 小汗腺 (eccrine gland) 顶泌汗腺 (apocrine sweat gland) 指(趾)甲 (nail),1、毛发与毛囊,毛发(hair)分为: 长毛:头发,胡须及腋毛等 短毛:眉毛、睫毛、鼻毛及外耳道。 毳毛。细软,色淡,无髓,分布于面、颈、躯干及四肢等处。 指(趾)末节的伸侧、掌跖、唇红、龟头及阴蒂等处无毛, 组成: 毛根(hair root), 毛球(hair bulb)。 毛乳头(papilla) 毛基质(matrix)。,1、毛发与毛囊,毛发由内向外分髓质、皮质和毛小皮。 毛发的生长周期分生长期(年) 退行期(周) 休止期(月)。 生长

14、受遗传、健康、营养和激素水平等多因素的影响。 毛囊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组成。 毛囊分漏斗部(自毛囊口至皮脂腺开口) 峡部(自皮脂腺开口至立毛肌附着处)。,毛干,毛根,毛囊,毛球,皮脂腺,立毛肌,毛乳头,毛母质 细胞,上皮 根鞘,CT 根鞘,毛发与毛囊,2、皮脂腺(sebaceous glands),分布于除掌跖和指(趾)屈侧外的全身皮肤,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为丰富,称为皮脂溢出部位。 属泡状腺体。 皮脂腺由腺体和导管构成,导管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开口于毛囊上部,位于立毛肌和毛囊的夹角之间,立毛肌收缩时可促进皮脂的排出。乳晕、口腔粘膜、唇、小阴唇和包皮内侧等处的皮脂腺单独开口于

15、皮面。 皮脂腺分泌皮脂润滑皮肤和毛发。,位于毛囊与立毛肌之间,开口于毛囊 分泌皮脂,皮脂腺,立毛肌,毛 囊,毛 球,皮 脂 腺,3、小汗腺(eccrine glands),小汗腺有分泌汗液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除唇红区、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等处外,小汗腺遍布全身,以足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 小汗腺属单管状腺体, 可分为分泌部和导管部。 分泌部位于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导管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 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4、顶泌汗腺(apocrine sweat glands),又称大汗腺,属大管状腺体。 其分泌部位于皮脂肪层中,通常导管开口于毛囊皮脂腺入口和上方,少数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

16、 主要分布于腋窝、乳晕、肛门及外阴处等。 分泌物为乳状液,无气味,若排出后被细菌分解,即产生臭味,称腋臭。 顶泌汗腺的分泌主要受性激素影响,于青春期分泌较为旺盛。,开口,导管部,分泌部,汗 腺,5、甲(nail),甲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 组成: 甲板:外露部分 甲根:伸入近端皮肤中的部分 甲廓:覆盖甲板周围的皮肤 甲床:甲板之下的皮肤 甲母:甲根之下的上皮细胞,是甲的生长区。 甲半月:甲的近端新月状淡色区。,五、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皮肤的神经: 产生各种感觉,支配肌肉活动及完成 各种神经反射。分布在真皮和皮下组织 1、感觉神经末梢有神经小体和游离神经末梢。 2、运动神经来自交

17、感神经节后纤维。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支配立毛肌、血管、血管 球小汗腺、 顶泌汗腺肌上皮细胞。 胆碱能神经纤维支配小汗腺分泌细胞。 面神经支配面部横纹肌。,五、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皮肤的血管:有营养皮肤组织(营养血管)和调节体温(血管球)的作用。 皮肤的淋巴管:始于真皮乳头层的毛细淋巴管渐汇合成有瓣膜的淋巴管,形成乳头下浅淋巴网和真皮淋巴网,经皮下组织通向淋巴结。 皮肤的肌肉:立毛肌由平滑肌束组成。面部表情肌和颈阔肌属横纹肌。,Blood vessels (hematoxylin and eosin).,Blood vessels of the skin (carmine stain

18、).,Myelinated nerve fibers.,Unmyelinated nerve fibers.,Pacinian corpuscle,第三章 皮肤的功能,一、皮肤的防护功能: 机械性损伤 物理性损伤 化学性刺激 微生物 防止体液过度丢失 二、皮肤的吸收功能:角质层细胞、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皮脂 腺或汗管。 (一)皮肤的结构和部位: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 侧前臂掌趾。 (二)皮肤角质层水合程度。 (三)物质的理化性质,三、皮肤的感觉作用:分单一感觉和复合感觉。瘙痒 四、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小汗腺、顶泌汗腺、皮脂腺 五、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热辐射、空气对流、传导和 汗液蒸发。 六

19、、皮肤的代谢作用:糖、蛋白质、脂类、水和电解质、 黑素代谢 七、皮肤免疫系统: 细胞成分:角质形成细胞、淋巴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内皮细胞 、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 分子成分: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神经肽。,第三章 皮肤的功能,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症状 体征 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 变应原检测 微生物检测,第一节 皮肤病性病的临床表现,一、 症状 瘙痒。见于皮肤瘙痒症、痒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疥疮及湿疹等。此外,某些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某些肝、胆和造血系统疾病等,亦常伴有剧烈瘙痒。 疼痛、烧灼:常见

20、于疖肿、丹毒、带状疱疹及结节性红斑等。 麻木及蚁走感:见于麻风。,二、体征,即皮肤损害(皮损、皮疹)。是看到或摸到的皮肤及粘膜损害。 原发损害: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最早损害。 继发损害:继发损害是由原发损害演变或因搔抓 感染所产生的损害。 但两者并非都能绝然分开的。例如:色素沉着斑在黄褐斑是原发性损害,在固定性药疹则是继发性损害。脓疱性银屑病的脓疱是原发的,但湿疹的脓疱则是继发感染引起的,因此,对某些皮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一) 原发损害,1、斑疹(macule) 局限性皮肤颜色的改变,既不隆起,也不凹下。直径大于2cm者称斑片(patch)。斑疹分4种: (1)红斑:由于毛细血管充

21、血或扩张引起,压之褪色。分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两种,前者略肿胀,局部温度稍高;后者局部皮温不高。 (2)出血斑:由于血液外渗至真皮组织所致,压之不褪色。直径小于2mm者称瘀点,大于2mm者称为瘀斑。 (3)色素沉着斑:由于表皮或真皮内色素增多所致,人为的皮肤内注入外源性色素称文身。 (4)色素减退斑及色素脱失斑:由于皮肤内黑色素减少或脱失所致。前者如白色糠疹,后者如白癜风。 ,(一) 原发损害,2、丘疹(papule) :系限局性、隆起性、实质性损害,直径小于1cm,病变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形态:圆形、类圆形或乳头状; 表面:尖顶、平顶或圆顶。可附有鳞屑。 颜色:不同。 扁平而稍隆起,介于斑疹

22、和丘疹之间者,称斑丘疹;丘疹顶端伴有小疱者称丘疱疹;伴有小脓疱者称丘脓疱疹。,(一) 原发损害,3、斑块(plaque):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损害。 4、水疱:为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限局性、腔隙性损害。如疱内含浆液,呈淡黄色;疱内含血液,呈红色(血疱);疱内含淋巴液则澄清透明。 损害可位于角质下、表皮中下部、或表皮下。 小疱(vesicle):直径小于0.5cm; 大疱(bulla):直径大于0.5cm。 5、脓疱(pustule):含有脓液的疱。可原发,亦可继发于水疱。大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如脓疱疮;少数由非感染因素引起,如脓疱性银屑病。,(一) 原发损害,6、结节(nodule): 限

23、局性、实质性损害, 深度:可达真皮或皮下组织。 形状:呈圆形或类圆形, 大小:为粟粒样至樱桃样。 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炎症浸润(如瘤型麻风)、代谢产物沉积(如结节性黄色瘤)、寄生虫感染(如猪囊虫病)或肿瘤等引起。结节直径大于2cm3cm者称肿块(mass或tamer)。 7、囊肿(cyst):为内含液体、粘稠物质和其他成分的限局性囊性损害。呈圆形或类圆形,触之有弹性感。一般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如皮脂腺囊肿。,(一) 原发损害,8、风团(wheal): 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限局性、隆起性损害。颜色呈淡红或苍白色,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缘不规则,周围有红晕。常于数小时或10余小时内消退,消退

24、后不留痕迹。自觉剧痒。如荨麻疹。,(二) 继发损害,1、鳞屑(scale) :即将脱落或累积增厚的表皮角质层细胞,其大小、厚薄及形态不一。 如糠秕(如花斑癣), 有的较大而呈片状(如剥脱性皮炎), 有的干燥呈灰白色(如单纯糠疹), 有的油腻呈黄褐色(如脂溢性皮炎)。,(二) 继发损害,2、浸渍(maceration): 皮肤长期浸水或受潮湿所致的表皮松软变白、起皱。常发生在指(趾)缝等皱折部位。浸渍处如受摩擦,则可发生表皮脱落,形成糜烂。 3、抓痕(excoriation): 瘙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缺损。表面常呈线条状或点状,可有血痂,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4、糜烂(erosion):

25、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露出红色湿润面。常由水疱或脓疱破溃,浸渍表皮脱落或丘疱疹表皮的破损等损伤所致。因损害表浅,尚有部分基底细胞未受损害,故愈后不留瘢痕。,(二) 继发损害,5、溃疡(ulceration):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限局性缺损。其形态、大小及深浅病因和病而异。溃疡面常有浆液、脓液、血液或坏死组织。溃疡愈合后可形成瘢痕。 6、裂隙(fissure):亦称皲裂。系皮肤的线条状裂口。可伴有疼痛或出血。多发生于掌跖、指(趾)关节以及口角、肛周等处。 7、痂(crust):是由皮损表面的浆液、脓液、血液以及脱落组织等混合而凝成的附着物。其颜色可因内含成分不同而异。例如浆液性痂呈淡黄

26、色、脓痂呈黄绿色,血痂则呈棕色或黑褐色。,(二) 继发损害,8、苔癣样变(lichenfication):亦称苔藓化。表现为皮肤限局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突起,表面粗糙,似皮革样,边缘清楚。常见于神经性皮炎及慢性湿疹。 9、萎缩(atrophy):皮肤组织的一种退行性变引起的皮肤变薄。可发生于表皮、真皮或皮下组织。 表皮萎缩 真皮萎缩 皮下组织萎缩,(二) 继发损害,10、瘢痕(scar):真皮或真皮以下组织的缺损或破坏,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表面光滑,无皮纹,亦无毛发等皮肤附属器,皮损缺乏弹性。 增生性瘢痕:增生明显而隆起者; 萎缩性瘢痕,局部凹陷,皮肤变薄,柔软而发亮。,第二节 皮肤

27、病性病的诊断,病史 体格检查,一、询问病史,一般资料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家族史 皮肤科应重点询问病人有无自觉症状及持续时间、程度如何,皮损的好发部位及发生的先后顺序、分布情况、形态、色泽及起病前有无其他疾患或用过何种药物,有无全身症状,与季节、气候、生活及式作环境、饮食等是否有关,家庭中有无类似皮肤病,发病后诊疗情况及疗效如何。,二、体格检查,视诊:分布、部位、性质、数目、大小、颜色、形态、表面、基底、内容物、排列、边界。 触诊:质地、深浅、温度、粘连、压痛、尼氏征。 特殊体检: (1)玻片压诊法:将玻片用力压在损害上1020秒,炎症性红斑及血管瘤颜色可消失。寻常狼疮呈苹果酱色。

28、(2)皮肤划痕症:皮肤划痕三联症阳性。 (3)鳞屑刮除法:用于银屑病。,第五章 皮肤组织病理学,表皮病变 真皮病变,角化过度(hyperkeratosis):角质层异常过度增厚。可以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见于扁平苔藓、掌跖角化病、鱼鳞病等。,角化不全(parakeratosis):角质层内仍有残留的细胞核,常伴颗粒层变薄或消失。见于银屑病等。,角化不良(dyskeratosis):表皮或附属器个别角质形成细胞未至角质层即显示过早角化。良性疾病中可见于毛囊角化病、病毒感染等,恶性疾病中最常见于鳞状细胞癌,其角化不良细胞可呈同心性排列,接近中心部逐渐出现角化,称角珠。,颗粒层增厚(hyperg

29、ranulosis):指颗粒层变厚,因细胞增生和(或)肥大所致。见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扁平苔藓等。,棘层增厚(acanthosis):常伴表皮突延长,增宽。规则的棘层肥厚,如银屑病,不规则的如慢性皮炎的改变。,乳头瘤样增生(papillomatosis):指真皮乳头体不规则的向上增生,往往表皮本身也出现不规则增生,使表皮呈不规则的波浪状。见于黑棘皮病、皮脂腺痣等。,疣状增生(verrucous hyperplasia):指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四种病变同时存在,表皮宛如山峰林立。见于寻常疣、疣状痣等。,假上皮瘤样增生(pseudo-epitheliomatous hyp

30、erplasia): 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其间可有炎性细胞。见于慢性感染灶周缘。,细胞内水肿(intracellular edema):主要指棘层细胞内发生水肿,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变淡。高度肿胀的细胞可呈气球状,称气球状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若细胞内水肿使细胞膨胀破裂,邻近残留的胞膜连成许多网状中隔,最后形成多房水疱,称网状变性(reticular degeneration)。见于病毒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等。,细胞间水肿(intercellular edema):细胞问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问桥拉长而清晰可见,甚似海绵,故又名海绵形成(spongiosis),水肿严重时形成表皮内水疱。见于皮炎湿疹等。,棘层松解(acantholysis):指表皮或上皮细胞间失去粘连,呈松解状态,致表皮内裂隙或水疱。见于天疱疮、毛囊角化病等。,基底细胞液化变性(liquefaction degeneration of basal cell):指基底细胞空泡化和崩解,重者基底层消失,使棘细胞直接与真皮接触,常伴真皮内噬黑素细胞浸润。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Kogoj微脓肿和Munro微脓肿:颗粒层或棘层上部海绵形成的基础上中性粒细胞聚集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