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_人教版小学数学5下优秀说课稿_第1页
精选_人教版小学数学5下优秀说课稿_第2页
精选_人教版小学数学5下优秀说课稿_第3页
精选_人教版小学数学5下优秀说课稿_第4页
精选_人教版小学数学5下优秀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_人教版小学数学5下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 五年级下册 全册优秀说课稿 亲,欢迎您的光临哦。 (版权所有,违法必究)第一章 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变换P3、P4页轴对称。该单元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三个内容。本课计划1个课时。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本教材的安排为了使学生“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对称现象,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在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中涉及到了轴对称内容,八年级上册将继续学习轴对称的概念,因此,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3教学

2、目的: 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4、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5、教学难点: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

3、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手段。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 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实物投影器、学生自备直尺、笔、剪刀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激趣引入(计划6分钟) 1、(老师导入):“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

4、想先给大家玩个小游戏,大家想看吗?”一个“玩”字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剪纸)老师慢慢把纸对折,然后快速动作剪纸。展示作品,师:好看吗?大家也想动和做做吗?好,请大家从学具袋中拿出一张白纸来,自己动手玩吧:要求,先把纸对折,然后你想怎么剪就怎么剪!” 2、(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白纸,按教师的方法自由创作。教师也拿出一张纸:“我跟大家一起比比剪纸,看谁的剪纸又快又漂亮”教师剪蝴蝶。 学生开始了折纸和剪纸。灵巧的小手把一张张白纸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图形,教师让同学们举起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课堂气氛高涨。 (师生展示自己作品)教师展示自己的剪纸,贴在黑

5、板上,选几幅较优秀的学生作品,张贴在黑板下沿边上。 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目之所及,手之所触,脑之所想,都是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计划7分钟) 1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引导语):“大家看看自己手上的图形,仔细观察一下,中间折线把图变成了两半,这两半图形有什么特点?我们剪纸或撕纸时,为什么要对折一下?”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些图形左右两边形状相同,对折后会完全重合。让学生自己说出左右“一样”、“相同”、“重合”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我巧妙地引入“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

6、接着从“轴”字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课题,并引入“轴对称”和“对称轴”概念。 (出示课件)动画演示,蝴蝶剪纸对折过程,并板书轴对称图形概念。 2我会能找:让学生自由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师导语:)“在我们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平面图形的或立体实物,它们也有我们刚才剪纸一样有对称特点,擦亮眼睛找找看,看谁找得最多!” (学生口述一些轴对称图形或实物)组织学生相互分析评价,教师作简单小结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在实践操作中升华概念,得到知识,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到轴对称图形

7、的美学价值。 (三)、“验”对称,强化训练(计划9分钟) 1(出示课件)火眼睛睛: 教师出示一组平面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星形、不规则图形等。 让学生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学生首先观察讨论,接着把学具袋中的纸片图形折折试试,然后学生小组内交流并相互评价,教师演示多媒体引导。并对学习活动进行小结。 2、出示一组脸谱、商标、交通标志等图形。 让学生辨别真假轴对称图形,提示学生从脑里给图形适当位置画一直线,想出来对折后会不会完全重合,学生观察后在组里交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最后对本学习活动给出简单小结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本环节有

8、2个不同类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强化学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直观印象,继续强化什么是轴对称,什么是对称轴,增强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练习的层次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四)“画”对称,学会创新(计划10分钟) 1、让学生画课本第4页房屋图(5分钟) 教师让学生在学具袋中找出画有一半房屋的方格纸,提醒学生先想想,怎么画出对称图形出来,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怎么画,然后全班统一几种方法,学生自由绘画。(画房子:怎样画得又对又快?有的学生会说:“先找出各个点的对应点,再连线。”但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有的学生思考后说:“只需画几个关键的对应点,再连线就可以了。”我及时点

9、评:“对,做任何事情,只要抓住了关键,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老师要强调的是“对称点”的确定) 教师跟据学生口述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画图。教师小结进入下一环节。 2、我会创作(5分钟) 让学生利用手中所能利用的一切实物(包括眼镜、钮扣、三角板、瓶盖、橡皮擦、小玩具等等),在白纸上画对称图形,大胆想象,放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作品五花八门,有画的,有小印章印的,有手撕的,有剪的,有拓的选几幅有创意的作品利用实物投影台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作图,教师巡视,选取几幅有创意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台展示给全班同欣赏,同时选几幅有代表性出错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同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

10、学生完成作品后,小组内交流,并相互评价。教师小结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突出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增强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五)、我真行,小设计师(计划3分钟) (出示课件:红双喜)回家问问父母,红双喜字是怎么剪出来的,自己剪一个。 本环节是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运美化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增加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我来说,看我本事(计划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今天学了什么?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轴

11、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怎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本环节是教学总结,教师用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并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行归纳,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遵循“数学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服务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强烈的兴趣、课堂氛始终很活跃,从而达到了预期教

12、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附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旋 转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变换P5、P6页旋转。该单元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三个内容。本课计划1个课时。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本教材的安排在使学生“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对称现象,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图形的旋转和平移的特点,感受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在生活的运用,领会数学的价值。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

13、学经初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和平移,以后上初中也将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因此,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力目标: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产生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后的图形。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

14、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手段。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教学过

15、程: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相同)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能)为什么这样分类?(“”这一类在运动的过程中在直行,“”而这些在运动的过程中它们都在转。)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爱玩的年龄特点,从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16、,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17、“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本环节的设计是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会平移和旋 转的不同之处,从而能正确的区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为后面学习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做了很好的铺垫。 3学习例题3:出示:钟表 师:请同学们细心察看指针的旋转进程。出示动画:(指针从十二指向一) 师:谁能用一句话完全地描写一下适才的这

18、个旋转进程?(老师引导学生陈述完全) 生:指针从“十二”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一”。 板书:指针从“十二”绕点O顺时针扭转30。到“一”(出示动画:指针从一指向三)师:此次指针又是若何旋转的? 生:指针从“一”绕点O顺时针扭转60。到“三”。(出示动画:指针从三指向六)师: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要是指针从“六”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生:十二 (出示动画:指针从六指向十二)出示:风车。 师:请同学们细心观察看风车的旋转过程。小组组讨论。全班交流。一小结,明白旋转的要素师:咱们描写了这么多旋转征象,想一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征象描写明白,应该说哪些方面?生:旋转物体、起止位置、

19、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的度数 板书:点方向角度 师:对!要把一个旋转征象描写明白,不但要说明白是什么在旋转,它的起止位置,更首要的 是要说明白旋转环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在实践操作中升华概念,得到知识,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理念。从而很好的突出了重点。 4学习例题4: 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1)出示例4方格图,让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完成。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2)作品展示

20、,交流画法。 提问: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4)小结画法。 小结: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 点,最后连线。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图形旋转的基本特征,在 教师的适当指引下很好的掌握了旋转图形的画法,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三、课内练习、延伸拓展 (1)完成课文第6页的“做一做”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案分别是由什么图形旋转而成的。 第2题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小结,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旋转变换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完成课文练习一第3-4题第3题 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对称、平移和旋

21、转变的换的知识进行判断。注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4题 可以提示学生根据所设计图案的需要自己确定。 本环节是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运美化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体会图形旋转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增加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今天学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总结。本环节是教学总结,教师用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 平移: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 旋转: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 指针从“十二”绕点O顺时针扭转30。到“一” 旋转要素

22、:物体、起止位置、点、方向、角度 欣赏设计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 是欣赏设计 欣赏设计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具准备、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3、,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一、教材分析 欣赏设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第7页)。本节课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称、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并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这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观察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两幅美丽图案,感受图形变换创造的美,体会平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

24、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旋转创造的美。2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重点难点: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剪刀、方格纸。教学时间:1课时三、教法分析 1.学生在欣赏图案时,可能部分学生能看出图案的变换但不能正确熟练描述,原因是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变换的对称、平移、旋转定义不能理解掌握,要克服这一困难,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对称、平移、旋转定义。 2.学生在设计图案时也可能会出现障碍,原

25、因是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强,设计能力差。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件或挂图及自制教具演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四、学法分析 为了加强学生对通过对图案的欣赏进行图案的设计,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本节课在教师准备教具(挂图或课件)和学生准备学具(剪刀、方格纸)的基础上,还可充分利用实物进行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程序 (一)教学基本流程图复习引入、图案欣赏、设计图案、小结(二)教学情景1、复习引入 问题1: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那些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对称、平移、旋转)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标是加强学生对本单元里所学的对称、平移、旋转

26、等知识回顾。2、学习新知 (1)、导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名小小设计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设计,只要你好好学习,我想你就一定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板书课题:欣赏设计(2)、图案欣赏 出示课件或挂图(教材第7页主题图),学生欣赏图案问题2:我们欣赏了这两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案,使学生感受图形的美。(3)说一说: 问题3:上面这两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先让学生观察后小组讨论,再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平移或旋转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通过小 组交

27、流,让学生感受到图案的美学价值。 (4)想一想 出示下图(教材第7页页脚) 问题4: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同桌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可以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增强了学 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3、设计图案 (1)、利用对称、平移或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脑、动手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 力,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增强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 生活服务的理念。 4

28、、目标检测 (1)练习一的第3题:说一说下面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2)(练习一第5题) 题中出现了几个剪好的图案,让学生判断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 学生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重合”,再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以 的设计,反过来,让学生根据剪法,选择剪出的结果。(3)第7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5、全课总结 问题5: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

29、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本环节是教学总结,教师用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欣赏和设计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设计意图: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和难点 设计镶嵌图案说课稿 设计者:张秋丽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教学理念: 本节数学游戏活动就是在理解图形的变换和镶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进行探究和创作美丽的图案,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

30、数学游戏拓展镶嵌图形的范围,让学生用图形变换设计镶嵌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利用图形变换设计镶嵌图案。教学难点: 拓展镶嵌图形的范围,进一步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二、学习新课(一

31、)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如果学生还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再帮助学生进行想像。)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1、提出三个步骤:(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三)数学游戏 1、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镶嵌图案。然后介绍什么叫镶嵌图案。2、独立设计 本活动可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再进行交流。分析交流丰富

32、多彩的镶嵌图案时,不管运用了什么变换,其本质都是把可镶嵌的基本几何图形进行分割后再经过图形变换拼组而成的镶嵌图形。 三、方法应用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2、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的第七题。 板书设计: 设计镶嵌图案 1、复习哪些图形可以镶嵌,利用变换可以设计出美丽的镶嵌图案。2、展示学生作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3、粘贴学生创作的作品,让同学们

33、欣赏学习。 第二章 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一课时的内容。一、说教材 倍数和因数是数论知识的基础,它以学生已有的整数乘除法的知识为建构基点,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通分等奠定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2.经历探索有序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体会有序思

34、维的数学价值。 3.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的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有序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当今社会、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

35、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3、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自己采取用教材,而不搬教材的教学设计。三、说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复习“除尽”和“除不尽”。理解“整除”的意义。(一)从操作到感悟,认识倍数和因数A操作感悟 1、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如果老师请你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会摆吗?能不能就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36、?请看清操作要求,再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 2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摆法和算式。(可以每排摆12个,摆1排或每排摆1个,摆12排。这两种是一样的,都可以用12112来表示。还可以根据不同摆法,得到乘法算式6212和4312) 在这里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接着多媒体演示操作过程,为学生作表象支撑,然后抽象出乘法算式,为接下来讨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提供了素材,显然,课件在直观和抽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3接着我采用“有意义接受”和“迁移”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我首先以34=12为例,12是4的倍数,学生口答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学生齐答3也是12的因数。 4、在学生有了初步

37、感知以后,让学生根据另外两道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并用课件展示出正确的说法,让学生及时比较纠正。B练习内化: 1课件出示: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倍数和因数,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为后面利用除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做好伏笔。 在练习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算式说一说。学生选择哪一题,课件就在哪一题上闪烁。这时课件不仅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了注意力,更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出示一道判断题。(45是倍数,3是因数。 )判断以后,要求学生说出正确

38、的说法。让学生在正反说法中进一步认识到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3、利用课件出示了一个友情提醒。对研究范围进行了一个说明。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C变式拓展: 出示:3、5、18、20、36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二)从探索到建构,寻找倍数和因数A、探索找因数的方法。 1、由刚才的练习引出一个问题情境。在这5个数中,同学们发现3、18、36都是36的因数。36的因数是不是只有这3个呢?你能把36的所有因数都找出来吗?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要求同学们先独立寻找,再小组交流。 2、在全班交流时,我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份作业利用实物展示台进行展示。(

39、有的是遗漏的或重复的,有的虽全面但无序,有的是有序地一对一对地写,等等。)让学生对这几份作业进行评价。并讨论交流: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从因数的意义去思考。()()36,两个数相乘的积是36,这两个数都是36的因数。我们可以从13636开始,一对一对地找,并从两端写起。这时,课件的展示显得比较巧妙: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形象地再现了寻找因数的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3、然后让学生练习找一找15和16的因数。 4、接着利用课件向大家介绍也可以用除法算式一对一对地找出所有的因数。 5、在学生练习的基础

40、上,再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点?在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并课件出示。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B、探索找倍数的方法。 1、如何让中年级学生理解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设计了一个欲擒故纵式的数学游戏。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下面我们轻松一下,来一个小比赛。看谁能最先写出3的所有倍数。 请男生推荐一个代表,再请女生推荐一个代表。随着我的一声“开始”,一个友情陷阱由此展开。 显然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同学们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中一定会深刻地感受到3的倍数是永远写不完的,极限思维在这个有趣的比赛中得到巧妙化解。 2、这时再

41、通过课件将 中的“所有”二字去掉,说说可以怎样有顺序地写出3的倍数,学生自然地得出可以用3以次与1、2、3相乘,所得的积是3的倍数。并通过课件展示。 3、接着让学生写出2和5的倍数。 4、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一个数倍数的特征。教师小结,并通过课件出示: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从应用到游戏,促进智能内化 1、生活应用 指导学生做书本15页练习二的第2题、第3题。第2题是一个数的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乘坐小艇每人应付4元,让学生根据不同人数填写应付元数。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并讨论下面的问题。第3题是一个数的因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样先根据数量关系填表,

42、然后讨论下面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因数的含义。课件中 和问题以及答案的层层展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2、数学游戏。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数学游戏。每人有一张数字卡片。请某一位同学到台前来找一找:例如我是6,我的倍数朋友在哪里?是他朋友的就站到讲台前。还可以找我的因数朋友在哪里?其余同学作裁判。这个游戏人人参与,并要合作完成,可以综合检验学生对于倍数和因数的掌握情况,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享受到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四)从总结到延伸,感悟文化魅力 在总结全课后,我带领学生一起走进与因数有关的“完美数”的

43、世界。通过课件向学生初步介绍了“完美数”,认识了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数学的奥秘。课堂中有了文化气息,数学才会更有灵魂。四、说板书设计: 数学板书是学生思维的拐杖,我巧妙利用多媒体作为副板书揭示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而主板书简洁地点出倍数和因数的主要特征。让学生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板书: 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 个数最小的最大的因数有限的1它本身 倍数无限的它本身 以上是我的说课,定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2.2、5、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

44、,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3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设计理念: 所谓预习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形成一定的知识表象,或激活一定的前期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

45、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这节课是先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后再进行的,因为是刚开始实施预习后的课堂教学,所以之前我已经给学生安排了具体的预习步骤.所以探究新知识的时候我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切入,让学生说出预习之后,所获得的知识。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讲完所有内容之后再进行反馈,让孩子们对自己昨天预习的内容进行修正,再进行自我评价,肯定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三、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1、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 2、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

46、还是偶数。 3、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1、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四、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学起来易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1、布置预习,引导探究 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孩子们先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再带着问题听这节课。上课的时候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引导,探究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2、加强练习、强化反馈 学生汇报完所预习内容之后,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成果有一个反馈,让学生初步

47、掌握预习方法。因为预习之后初步掌握了一些 知识,课上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探究,所以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就没有安排,练习题的难度稍微设计得高了,考虑到今后学习的需要,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能2、5的倍数的特征,因此在本课中设计了“生活中的数学”、“闯关我能行”等练习,来巩固新知识。五、说教学程序:1、走进课堂、汇报总结 因为是预习后的课,所以我直接问“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你都学会了什么”从孩子们掌握的知识切入,进行新授。让学生总结出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以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2、尝试练习 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

48、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因为是预习之后的课,所以练习题的难度比较高,安排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来巩固新知识。 3.质数和合数说课稿 质数和合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质数和合数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 2、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的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

49、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在本册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迷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4、教学重点、难点 : (1)、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二、说教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难点,按

50、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索,发现规律寓学于乐,逐步提高”的模式展开。同时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加形象感,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要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变成教学形态。通过本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分析、综合、整理的方法。 2.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采取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比较对照,区别异同的方法等。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建立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已有数学知识经验之上。本着此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

51、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 1、让学生给教室里的人分类。 2、自然数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分为两类,一类是奇数,另一类是偶数。 第(一)环节设计理念:通过学生给教室里的人分类,体会:同样的事物,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通过学生给自然数分类,既复习了旧知,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后我激发认知冲突,给出新的分类标准,自然导入新课。 (二)、探究发现, 意义建构。 1 、观察比较,尝试分类。 请学生写出112各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然后请学生从一个数所含因数的个数来分类,预计学生有三种分类方法再请学生比较哪种分类方法合理,最后我指出将以上自然数分为三类 。 2

52、、引导发现,意义建构。 我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各类自然数的因数,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我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出质数、合数的概念。 3、非零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分几类? 4、解释应用,判断内化。 第(二)环节 设计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学生经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本环节设计上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想拟定为“求因数,探底铺路-找规律,自主探索-分类归纳,理解意义-解释应用,判断内化”,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模式。 (三)、经历研究过程,感悟数学文化。 1、 创设问题冲突。 学生在判断73是质数还是合数时比较困难,思考分析后体会到,若有表可查就方便了,

53、从而激起对质数表的需求进而引出:例1制作100以内的 质数表. 2、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学生的制表欲望被激发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制作,然后展示制表的思维过程,通过不同思考过程的展示学生学会了有序思考,找出了100以内的质数。然后我介绍“筛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分层变式,提高升华。 为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我设计了智慧乐园闯关的练习: 1 、小小学号同我们快乐学习。 2 、把苹果放进相应的筐内。 3 、破译密码,巧开智慧大门。 第四环节 设计理念:练习形式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起到了强化知识的作用,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五)

54、、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巴赫猜想,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最好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听完后谈感想。 第五环节 设计理念: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五、说板书设计: 质数 2,3,5,7,11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与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合数 4,6,8,9,10,12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表格型的板书,把教材中有代表性的数和重要的概念写下来,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

55、学重难点。 六、说教学效果: 整节课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师生间的和谐默契的配合、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给人一种新颖独特、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设计巧妙,具有创新意识。无论是从新课导入,例题教学中概念的揭示,“1”的独特处理,质数表教学的独到之处等,都可以体现出我精心设计的程序,独具匠心。 2. 教学环节严密,逐层深入。教学中一环接一环,环环紧扣,三种情况的研究一层接一层,层层深入,水到渠成地揭示出质数、合数的概念,突出“1”这个特殊的数,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我严谨、深刻的教学风格。 不足之处:还有一部分学生未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研究中来,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