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6) 中图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6) 中图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6) 中图版必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只有一个地球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日地距离、八大行星分类、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地外文明的探索。2 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教材“宇宙环境”的组成部分,该篇围绕“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使学生对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物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外文明的兴趣。二、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日地距离、八大行星分类及特征,阐述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说出人类探索地外文明的意义;能运用提供的八大行星材料判断、推测各行星。2在收集、筛选有关地球生命物质存在条件及地外文明的材料过程中,获得情感、认知的体验,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3在探究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条件和地外文明的过程中,培养珍惜生命

2、、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三、教学重点八大行星分类特征;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四、教学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运用八大行星视频和美国科幻影片ET设计问题:八大行星中为何只有地球存在生命?你相信真的会有外星人吗?【设计思想】导入课题,明确地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地理事实。2教师设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其他行星上也可能有生命存在(比如火星和某些行星的卫星),你觉得可信吗?【设计思想】过渡并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与其他行星物理特征的差异,比较八大行星的物理参数。(二)新课教学1显示地球与其他行星有关物理数据。请学生阅读课文后制作八大行星分类比较表格,着重比较远近排序、质量、密度

3、、体积等。【设计思想】引导学生利用数据材料对行星分类,再次明确地球物理特征的独特性。得出八大行星的分类形式: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及其在物理特征上的明显差异。2教师设问: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有哪些独特性?【设计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物理特征的比较,了解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基本条件的知识。提醒学生联系地球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必需条件,思考与地球物理特征的关联度。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获得以下观点:适宜的日地距离是决定地球具有生命物质的最重要条件,决定了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存在,足够大的质量和体积形成了大气圈和水圈,长期的演变产生了适合于生物呼吸的气体,适度的引力为生物的活动提供了条件,自转和公

4、转的周期适中带来的昼夜与季节变化的节奏适中等。提示生命孕育的艰难,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3教师请学生分析其他行星不存在生命的原因。【设计思想】过渡引出学生练习中的“八大行星判断题”,学生在做练习中进一步明确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4引入各类外星人及UFO研究成果的视频材料,引导学生课本阅读专栏“地外文明的探索”。教师设问:既然太阳系中目前没有发现其他的生命,那么在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中有没有可能存在生命呢?学生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有关材料并阐述观点。【设计思想】引导学生收集、筛选、处理有关信息,注重信息资源的共享。预计学生会阐述各自的观点,但难以形成共识。5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目前人类进行地外文明探

5、究的最新成果及途径,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体味、思考、理解。.6教师设问: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探究地外文明的途径和方法吗?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找到了外星人,你准备怎样和他们相处?【设计思想】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平台上进行拓展、发散思维,培养科学的探究意识。同时也要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三)作业布置课后写一篇关于地外文明探究的小论文,进行交流共享。六、专家评析该教案在设计上的总体情况如下:1、教学内容的设计是紧扣教材的,并关注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2、教学目标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的(不是“教”的目标),能从知识、能力、情感予以三维的设计。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仅从“知识”这一个层面提出。4、教学方

6、法和手段的选择,从背景分析中看出,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试图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提高能力,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5、从教学过程的设计看,一系列的教师设问都是围绕课本提供的“资料”和学生收集的材料,为达到三维目标有序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过程中也纳入了课文里“思考与实践”栏目及学生练习册的部分内容,还出现开放性的问题和作业“小论文”的布置。对教案设计的几点看法和联想:1、知识点(是什么)书上有,原因分析(为什么)书上也都有,这种课应该怎样设计为好,教书(知识)容易,教人难(能力、情感),值得好好研究和实践。2、地球上的生命物质总是在地球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在地球特有的环境里产生、演化至今的,所

7、以别的天体上如果有生命物质,难道非要和地球上的相似吗?答案应是否定的,因为目前在地球上已经找到用前人理论无法解释的生命物质了,如“高温液体内”、“数千米深的地层里”、“深海中完全与太阳能无关”的生物等等,这些新发现教师是否应该利用呢。3、对于让学生在课外寻找资料,并在课堂上阐述,课后写小论文等,目前在公开课中出现频率较高,但学生的参与程度、水平、能力上的差异有多大,教师应该怎样预设、指导、评价,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值得探讨和长期实践。因为目前多数学生仍习惯于“接受式教育”,他们认为书中的知识点和来龙去脉老师们都会讲得明明白白,回答老师提问时,能将书中有关内容找到,并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的学生都在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