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学.ppt_第1页
热敏灸学.ppt_第2页
热敏灸学.ppt_第3页
热敏灸学.ppt_第4页
热敏灸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热敏灸疗法,灸法,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医学入门,艾灸,使用艾叶做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灸法的种类,艾炷灸 直接灸(瘢痕灸、非瘢痕灸) 间接灸(隔物灸) 艾条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温针灸 灸器灸,艾灸的作用,温散寒邪 回阳固脱 消瘀散结 活血逐痹 温通经络,南宋著名画家李唐的艾灸图,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来日修偶在家,或能见过。此中医者常有,颇非俗工,

2、深可与之论权也。亦有闲事,思相见。不宣。修再拜,学正足下。 廿八日,热敏灸,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 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 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 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热敏灸的特点,灸感不同 灸位不同 灸量不同 灸效不同 小艾条、新疗法、大天地!,热敏灸的特点,以“通”为主要特征 采用艾灸“热敏点”的方法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从而达到开通经络的治疗目的,疾病反应点,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这种病理燃应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反应点。,疾病反应点

3、,临床上疾病反应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 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浅表血管改变和色泽改变等。 功能改变点如腧穴力敏化点(压痛、按之快然)、低阻点和皮温改变等。 它们或单独存在或相互并存,构成了疾病体表征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腧穴的内涵,生理状态下,人们并不能明显的感觉到穴位的存在。 病理状态下,与疾病相关的穴位就会出现能感觉到的变化。 “五藏有疾也,应出于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 灵枢九针十二原,腧穴的内涵,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4、”。 那么腧穴是什么?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这就是说,腧穴不是指一般的皮肉筋骨等静止不变的具体形态结构,而是有神气游行出入的动态的功能变化部位。,腧穴的内涵,穴位具有反映病候的功能 穴位具有治疗病症的功能 同时也说明了穴位的敏化态特征及穴位的动态特征 因此可以认为,穴位就是动态、敏化态的疾病信息在体表的反映部位,同时也是调控人体机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针灸刺激部位。 对于敏化态、动态的穴位不能视为固定不变的部位去定位,而应“欲得而验之”。,腧穴的内涵,“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经络系统将人体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生理病理改变以经脉脏

5、腑间的联系为依据,腧穴就是脏腑病证在体表的反应点和治疗点。,腧穴的内涵,个体化、动态的、敏化状态的疾病体表反应部位,同时也是调控人体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刺激部位。,热敏穴的特点,热敏点出现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背俞穴、募穴、原穴等特定穴及个别经外反应点,与患病脏腑、经络之间有明显的特异性对应关系。 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体表出现热敏点的位置与其病位关系密切,与病变脏腑相关的特定穴附近出现的机率较高,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与病位关系密切的经络循行部位或神经节段分布的范围内也会出现热敏点,在患病脏器和发生病理反应的穴位之间确有较严格的特异性对应关系。

6、,热敏穴的规律,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 健康状态静息态,皮肤表面和局部温热感 疾病状态敏化态,热敏六感 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 “小刺激大反应”(相关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热敏穴的规律,动态性 热敏穴位的出现部位呈现时变特征,随病情变化而变化,热敏穴位的动态性与经穴的固定性具有不一致性。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灵枢背腧“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热敏穴的规律,腧穴热敏化类型、部位、面积、强度的动态性 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热敏穴的规律,病

7、症相关性 热敏穴位分布的高发区与病症高度相关。初步掌握了某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结果表明,不同疾病时腧穴热敏化有其不同的高发区域。,热敏穴的规律,经气感传具有高效性 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经脉感传(90的出现率) 热敏穴位能高效发动经气感传,实现“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发 生经脉感传,甚至直达病所,各病种不同穴点灸性感传激发率,注:* 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

8、1), 不同病种的热敏化腧穴之间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热敏穴位的规律,基于上述腧穴热敏化新规律,出现了探敏取穴、辨敏施灸的新灸法。,腧穴热敏六态,腧穴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一种新类型 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奇异现象 只要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即为热敏穴位,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5、表面

9、不(微)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 (1)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 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 (2)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 传导,多年腰部困重紧痛感立即缓解; (3)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腹部,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显改善; (4)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肠功能明显改善。,以上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

10、和表面的热感)。 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化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热敏灸操作要诀,探感定位(准确定位) 辨敏施灸(择优选穴) 保证施灸部位的关键 量因人异(个体化灸量) 敏消量足(饱和灸量) 保证灸量的关键,艾灸剂量三要素,艾灸强度 艾灸面积 艾灸时间 艾灸时间是变量,艾灸强度与面积是定量,目的在于达到最佳个体化施灸剂量由热敏态转化为消敏态(非热敏状态)。 每次给予艾热刺激的量最终取决于热敏化穴位的消敏或脱敏量。,热敏穴选择三原则,首选与后选(主选与次选) 出现热感经过或直达病位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穴位 出现非热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穴位,又以痛感优于酸胀感 出现较强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

11、首选穴位,热敏穴探查二步法,热敏穴位的粗定位 指疾病状态下,相关穴位发生热敏化的高概率大致区域疾病相关性 热敏穴位的细定位 指在粗定位的狭小区域内对热敏穴位的准确定位,热敏穴位细定法,回旋灸 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往复回旋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热敏穴位细定法,循经往返灸 疏通经络,激发经气 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热敏穴位细定法,雀啄灸 加强敏化,为局部的经气激发,产生灸性感传奠定基础。 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热敏穴位细定法,温和灸 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

12、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热敏穴位细定法,热敏穴位的探查手法 回旋、往返、雀啄灸按次序施灸,每种手法1分钟,反复重复上述手法23遍,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患者细心、凝神感受灸感,一旦出现及时告知告,标记热敏穴位。,强化经气 催发敏化,慢病稳定期,穴位热敏化可能为迟发型 强化经气,温补元气 神阙、关元、大椎、肾腧、足三里 每次施灸4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五天,关键操作技术,调定灸态 确定灸位 选择灸法 施足灸量,调定灸态,灸态就是艾灸时的状态,它包括环境、患者和医生三方面因素。 概括来说就是静、松、匀、守四个字。,静:指环境安静,心神安静。患者和医生都必须保持心神的安定宁静,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经络

13、感传。 松:指患者肌肉的放松。使机体处于最自然的状态,有利于激发经络感传。 匀:指患者呼吸匀而慢。均匀的呼吸有利于调整机体内环境,有利于增加机体反应的敏感性。 守:即意守施灸点。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患者应意守施灸点以利于经络感传的发生,二是指医者必须将艾热固守在热敏化穴上,“治神”贯穿全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治神”是医患双方“神”志意念的交流过程,它是影响针灸疗效的关键因素。 热敏探穴和消敏治疗两大部分都是以患者的自我感觉为主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素问宝命全形论,“治神”贯穿全程,医者之神,强调医者之神的主导地位。 “粗守形,上守神”。 灵枢

14、九针十二原 患者之神,充分地发挥其在灸疗中的积极能动作用。 “病者精神治,则思虑蠲,气血定,使之信针不疑,信医不惑,则取效必宏,事半功倍也”。 金针梅花诗抄,“治神”贯穿全程,施灸前,了解患者对热敏灸的认知程度,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和心理疏导。 热敏探穴,患者在施灸过程中务必情绪安定,意守灸火部位。医者应“手如握虎,势若擒龙”,全神贯注于艾火和病者的反应。 消敏之时,患者来说则应保持沉静,意守施灸部位,注意热敏化腧穴的变化。 医者“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 灸后调摄精神,节制饮食,谨慎起居以利于维持疗效。,“治神”贯穿全程,通过“治神”,调动医患双方的最大潜能,做到“两神合一”,

15、才能“气至而有效”,达到灸在体表的腧穴,热在体内病所的理想疗效。,确定灸位,灸位是指艾灸施术部位,是辨敏取穴新灸法的技术关键。 热敏化穴是辨敏取穴新灸法的最佳作用部位。,确定灸位,灵枢背腧“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热敏灸需要将“按”的压力刺激转化为“艾热”刺激,将按之“快然”的感觉反应转化为热之“快然”的感觉反应,这样就出现了准确选取热激活(热敏化)的腧穴的探感定位新技术。,选择灸法,先回旋打基础 继往返通经络 再雀啄激经气 后温灸导感传,热敏灸施灸方法,热敏灸施灸方法,三角灸 适合部位为颈项部、腰背部、胸腹部如风池与大椎、肾腧与腰阳关、天枢与关元。 接力温和灸 可以延

16、长感传距离 循经往返灸 既是探穴方法,又是治疗手法,适用于正气不足,感传较弱者,如中风偏瘫一侧。 距离皮肤3cm,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施足灸量,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施灸剂量。 最佳剂量是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的灸量。不管时间长短,热敏灸感消失所需的时间,就是一次艾灸所需的剂量。,气街理论与热敏灸,“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于承山踝上以下”。 灵枢卫气,气街理论与热敏灸,灵枢动输“四街者,气之径路也” 所谓“街”,说文解字中释“四通道也”,即纵横相交的十字路。,气街理

17、论与热敏灸,“径”路其意有三: 第一,“短”,气街是经气运行的较短的通路。 第二,“直接”,气街是经气运行的直接通路。 最后,“主干”,此时的意思通“经”。,气街理论与热敏灸,气街是经气运行主干道中的矢向通路,是联系体表与机体深部脏腑组织器官的直接通路,是经络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经络系统中独立的部分。 透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再现了气街通路的存在,是气街理论产生的临床基础。,气街理论与热敏灸,缺血性中风在发病的早期,往往会出现透热的热敏灸感。依据内经中关于头气之街所止之处的腧穴位置,在百会或者上星等处多可探及穴位热敏,悬灸这些热敏穴位时,患者感觉热感会由施灸部位逐渐透到颅内,直达病所

18、。出现这种感传后患者会觉得舒服,继之患者由于缺血灶引起的肢体或者语言功能障碍也会有明显好转,其疗效明显优于一般悬灸疗法。,气街理论与热敏灸,咳嗽变异性哮喘许多病人经多处治疗疗效不佳。依据内经中关于胸气之街所止之处的穴位表述,在中府、云门、肺俞等处多可探及热敏。悬灸这些胸背部热敏穴位时热感会透到胸腔,病人自己会感觉到呼吸通畅,倍感轻松,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干咳、咽痒等症状明显缓解,身体抵抗能力也增强。,气街理论与热敏灸,慢性腹泻依据内经关于腹气之街所止之处的穴位表述,在腹部及腰骶部天枢、大肠俞、小肠俞等处多可探及热敏。在悬灸热敏穴位的过程中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艾灸表面不(微)热而腹腔内感觉甚热,出

19、现这种灸感的患者腹泻的症状会立即得到明显的缓解。,气街理论与热敏灸,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依据内经中关于胫气之街所止之处的穴位表述,在膝关节附近梁丘、内外膝眼及痛点等处多可探及穴位热敏。悬灸这些热敏穴位,热感能直接透到关节腔,出现透热灸感后,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不利的症状明显缓解。,对以下病症有良好的效果: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盆腔炎症、阳痿、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热敏灸的适应症

20、,感 冒,热敏高发部位 上印堂、太阳、风府、大椎、至阳、腰阳关穴 鼻塞流涕前额痛的上印堂单点灸,太阳双点灸 头项强痛的大椎、风池三角灸 恶风、恶寒发热全身乏力的分别按序对风府、大椎、至阳、腰阳关穴循经往返灸和接力灸 疗程 每天两次,灸至症状消失。一般12天即可。,慢性支气管炎,热敏高发部位 大椎、至阳、命门、中府、肺俞、脾俞 操作 大椎、至阳、命门循经往返和接力灸 中府、肺俞、脾俞双点温和灸 疗程 每次选取12组穴位,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支气管哮喘,热敏高发部位 大椎、至阳、命门、肺俞、神阙 操作 大椎、至阳、命门循经往返灸和接力灸, 肺俞双点灸;神阙单点

21、灸 疗程 每次选取12组穴位,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消化性溃疡,热敏高发部位 中脘、天枢、胃俞、阴陵泉 操作 中脘单点灸;天枢、胃俞双点灸;阴陵泉双点灸使灸感上传到腹部 疗程 每次选取12组穴位,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功能性消化不良,热敏高发部位 天枢、中脘、关元、肝俞、膈俞、上巨虚 操作 天枢、肝俞、膈俞、上巨虚双点灸;中脘、关元单点灸 疗程 每次选取12组穴位,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肠易激综合症,热敏高发部位 关元、天枢、大肠俞、命门、足三里 操作 关元、天枢三角温和灸;大肠俞、命门

22、三角温和灸;足三里双点温和灸使灸感上传到腹部 疗程 每次选取12组穴位,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功能性便秘,热敏高发部位 天枢、大肠俞、次髎、上巨虚 操作 天枢、大肠俞、次髎、上巨虚双点温和灸使灸感上传到腹部 疗程 每次选取12组穴位,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原发性痛经,热敏高发部位 关元、子宫、次髎、三阴交 操作 关元、子宫三角温和灸;次髎、三阴交双点温和灸使灸感上传到腹部 疗程 每次选取两组穴位,每天一次,月经前三天开始,连续5天一疗程,共3个月经周期。,盆腔炎症,热敏高发部位 腰阳关、次髎、关元、子宫、三阴交、阴陵泉 操

23、作 腰阳关、次髎三角温和灸;关元、子宫三角温和灸;三阴交、阴陵泉双点温和灸使灸感上传到腹部 疗程 每次选两组穴位,每日一次,连续十天一疗程,共35疗程。,阳痿,热敏高发部位 关元、气冲、肾俞、腰阳关、血海 操作 关元、气冲三角温和灸;肾俞、腰阳关T字灸、血海双点温和灸使灸感上传到腹部 疗程 每次选取12组穴位,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慢性前列腺炎,热敏高发部位 关元、中极、肾俞、命门、次髎 操作 关元、中极双点温和灸;肾俞双点温和灸;命门、次髎三角温和灸 疗程 每次选取12组穴位,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偏头痛,热敏高发部位

24、风池、率谷、日月、阳陵泉、足窍阴 操作 均双点温和灸,阳陵泉、足窍阴使灸感上传到头面部 疗程 每次选取12组穴位,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面瘫,热敏高发部位 翳风、阳白、下关、颊车、大椎、神阙、足三里 操作 急性期: 翳风双点温和灸、阳白、下关、颊车、大椎单点温和灸 恢复期 阳白、下关、颊车、大椎、神阙单点温和灸;足三里双点温和灸 疗程 每次选取23组穴位,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三叉神经痛,热敏高发部位 下关、四白、夹承浆、风池、鱼腰 操作 侧下关、四白、夹承浆鱼腰单点温和灸风池双点温和灸 疗程 每次选取12组穴位,每日一次

25、,10次一疗程,连续23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面肌痉挛,热敏高发部位 风池、下关、手三里、阳陵泉 操作 风池双点温和灸;下关单点灸;手三里、阳陵泉患侧单点温和灸,枕神经痛,热敏高发部位 枕部压痛点、风池、玉枕、阳陵泉 操作 枕部压痛点、患侧玉枕、患侧阳陵泉单点温和灸;风池双点温和灸,疱疹后神经痛,热敏高发部位 病痛局部或病痛的同神经节段背腧穴、至阳、膈俞、阳陵泉 操作 病痛局部或病痛的同神经节段背腧穴、至阳单点温和灸;膈俞、阳陵泉双点温和灸,缺血性中风,热敏高发部位 百会、风池、手三里、阳陵泉 操作 百会、手三里、阳陵泉单点温和灸;手三里、阳陵泉要求接力温和灸使灸感到头部;风池双点温和灸,

26、失眠,热敏高发部位 百会、心俞、至阳、神阙、涌泉 操作 百会、至阳、神阙单点温和灸;心俞、涌泉双点温和灸,荨麻疹,热敏高发部位 肺俞、至阳、神阙、曲池、血海、三阴交 操作 肺俞双点温和灸;至阳、神阙单点温和灸;曲池、血海、三阴交双点温和灸,腰椎间盘突出症,热敏高发部位 腰俞、命门、至阳、关元俞、腰部压痛点、委中、承伏、阳陵泉、昆仑 操作 腰俞、命门、至阳循经往返和接力灸;腰部压痛点单点温和灸;关元俞患侧单点温和灸,接力委中、承伏、阳陵泉、昆仑使灸感到脚,肩周炎,热敏高发部位 肩部压痛点、膏肓俞、肩井、手三里 操作 肩部压痛点、膏肓俞单点温和灸;肩井、手三里单点温和灸使灸感到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7、,关节疼痛或僵硬感,行走和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 膝关节活动受限,肿胀,行走时膝关节摇摆不稳; 晨僵,感膝盖发硬、沉重、迟钝且疼痛; 活动时有骨响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热敏高发部位 局部压痛点、内外膝眼、梁丘、阴陵泉、血海、阳陵泉 操作 局部压痛点单点温和灸;内外膝眼双点温和灸;梁丘、血海双点温和灸;阳陵泉、阴陵泉双点温和灸,肌筋膜炎,热敏高发部位 局部压痛点、胸夹脊穴、膏肓俞、至阳、腰阳关、大肠俞、手三里、阳陵泉 操作 颈背部局部压痛点、至阳单点灸;患侧膏肓俞单点灸使灸感到腕关节 腰骶部局部压痛点、腰阳关单点灸;患侧大肠俞单点灸使灸感到踝关节,网球肘,热敏高发部位 局部压痛点、厥阴俞、手三里、

28、健侧阳陵泉 操作 局部压痛点手三里、健侧阳陵泉单点灸、厥阴俞双点灸,脑保健,热敏高发部位 百会、风池、命门、关元 操作 百会、命门、关元单点灸;风池双点灸 疗程 每次选取2组穴位,每两天一次,共十次,以后每月保健灸4次。,前列腺保健,热敏高发部位 中极、关元、阴陵泉、命门 操作 中极、关元、命门单点灸;阴陵泉双点灸,使灸感上传到小腹 疗程 每次选取两组穴位,每两天一次,共15次,以后每月保健灸4次。,男性性功能保健,热敏高发部位 关元、气冲、肾俞、腰阳关、血海 操作 关元、气冲三角灸;肾俞双点灸;腰阳关单点灸;血海双点灸,使灸感上传到小腹 疗程 每次两组穴位,每两天一次,共15次,以后每月保健

29、4次,卵巢保健,热敏高发部位 关元、归来、肾俞、三阴交 操作 关元单点灸;归来、肾俞双点灸;三阴交双点灸,使灸感上传到小腹 疗程 每次选取2组穴位,每两天一次,共十五次,以后每月保健灸4次,月经期间暂停。,乳腺保健,热敏高发部位 膻中、天池、中脘、膈俞、肝俞、肩贞 操作 膻中、中脘单点灸;天池、膈俞、肝俞、肩贞双点灸 疗程 每次选取2组穴位,每两天一次,共十五次,以后每月保健灸4次。,心脏保健,热敏高发部位 至阳、心俞、内关 操作 至阳单点灸;心俞、内关双点灸 疗程 每次选取12组穴位,每两天一次,共十次,以后每月保健灸4次。,血脂保健,热敏高发部位 天枢、胃俞、内关、阴陵泉、丰隆 操作 天枢

30、、胃俞、内关、阴陵泉、丰隆双点灸 疗程 每次选取一组穴位,每两天一次,共十次,以后每月保健四次。,血压保健,热敏高发部位 气海、人迎、足三里、内关、涌泉 操作 气海单点灸;人迎、足三里、内关、涌泉双点灸 疗程 每次选取一组穴位,每两天一次,共十次,以后每月保健四次。,血糖保健,热敏高发部位 神阙、脾俞、胰俞、三阴交 操作 神阙单点灸;脾俞、胰俞、三阴交双点灸 疗程 每次选取二组穴位,每两天一次,共十次,以后每月保健四次。,热敏灸法与传统灸法的异同,传统灸法,基于腧穴热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新灸法,基于热敏化腧穴热刺激以激发经气运行的一种治疗方法,腧穴热刺激,1.热敏化腧穴 2.激发经气运行,相同

31、点,不同点,以热敏化腧穴为切入点,发动灸性感传,提高疗效,以腧穴为治疗点,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一、概述,过敏性鼻炎是指鼻黏膜接触变应原后,由免疫球蛋白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鼻部症状。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内因多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及个人先天体质有关,外因多由六淫邪气侵袭鼻窍所致。,二、诊断要点,1有半年以上典型的过敏病史; 2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多在晨起时或夜晚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 3清涕:为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从鼻孔滴下; 4鼻塞:轻重程度不一,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双侧、或两侧交替,表现不一; 5鼻痒:大多数感觉鼻内发痒,花粉症可伴有眼睛、外耳道、软腭等处发痒;

32、 6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三、治疗,上印堂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扩散至整个额部或额部紧压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三、治疗,通天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或扩散或紧压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三、治疗,风池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或向四周扩散或沿督脉上下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三、治疗,肺俞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至胸腔或扩散至整个背部或热感向上肢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三、治疗,神阙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灸至热敏灸感消失,热敏灸治疗颈椎病,一、概述,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所引起的一组以头

33、颈肩背及上、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的总称。 中医对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和“项肩痛”中。认为本病是因年老气血渐衰不能濡养筋骨,或感受风寒,或颈项部创伤,导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二、诊断要点,1.颈型:颈部症状如枕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肌僵硬,头颈受限等和局部压痛点; X线提示生理曲度变化及不稳;除外颈部其他疾患。 2.神经根型:其主要症状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及枕部麻木等;在颈5以下者可见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 3.椎动脉型:常见症状为

34、当头颈活动到某一位置时,突然发生眩晕及下肢麻木无力而摔到,意识往往清楚。椎动脉造影对诊断有帮助。,4.交感神经型:主要表现为主观症状,如枕部疼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 5.脊髓型:其临床表现可见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四肢僵硬等。 6.其他型颈椎病:其它型如食道型颈椎病,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等。此经食道钡剂造影可证实。,三、适应症,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中的风寒型或气滞血瘀型。,四、穴位热敏化分布,以项、背、肩部

35、为高发区,多出现在颈夹 脊、神庭、风府、风池、大椎、肺俞、肩井 穴等区域。有时也出现在百会、天柱、手三 里、阳陵泉穴等区域。,五、灸疗操作,风府、大椎、至阳循经往返灸10-15分钟以温热局部气血,加强敏化,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1.颈型: (1)颈夹脊穴痛点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项背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肩井穴痛点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及上肢扩散或自觉肩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风池、大椎穴三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沿督脉传至项背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2.神经根型: (1)颈夹脊穴痛点

36、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项背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肩井穴痛点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及上肢扩散或自觉肩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肺腧、大椎三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向项背部及上肢扩散传导至肘部如感传不能至腕部,可再取一支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部位的远心端点,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到达腕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3. 椎动脉型 神庭、大椎双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 向穴位深部或发生扩热,传热。灸至热敏灸 感消失; 4.每日1-2次,10次为一疗程。,注意事项,施灸时,应向患者详细交待热敏灸疗法的操作过程,打消患者对艾灸的恐惧感或紧张感,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施灸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