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第二章第三节_第1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第二章第三节_第2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第二章第三节_第3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第二章第三节_第4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第二章第三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建筑设计原理A1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主讲教师:江海涛,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设计教研室,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二节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一、外部空间与建筑形体 人的活动,作为一种连续的过程,是不能仅仅限制在室内的,它必然要贯穿于室内外。基于这一点人们才逐渐地认识到外部空间的重要性,并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外环境指的是建筑周围或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环境,是以建筑构筑空间的方式从人的周围环境中进一步界定而形成的特定环境,与建筑室内环境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环境。 建筑外环境主要局限于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聚落环境中,包

2、含了物理性、地理性、心理性、行为性等各个层面。同时它又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环境。其领域之中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是它的重要组成。,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研究外部空间时,首先面临的一个困难就是如何来界定它的形状和范围。外部空间与建筑体形的关系就好象铸造行业中砂型(模子)与铸件的关系那样:一方表现为实,另一方表现为虚,两者互为镶嵌、非此即彼、非彼即此,而呈现出一种互余、互补或互逆的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讲,它和建筑体形一样,都具有明确,肯定的界面,只不过正好处于一种互逆的状态。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由于外部空间毕竟融合在漫无边际的自然空间之中,它与自然空间之间没有任何明确的界线

3、,因而它的形状和范围却又是十分难以界定的。,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在建筑群体组合中,建筑形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往往就是保持外部空间完整统一的一种需要和反映,群体组合必须同时使建筑形体之间、外部空间之间、建筑形体与外部空间之间都具有统一和谐的秩序。,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外部空间具有两种典型的形式: 其一是以空间包围建筑物,这种形式的外部空间称之为开敞式的外部空间;,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另一种是以建筑实体围合而形成的空间,这种空间具有较明确的形状和范围,称之为封闭形式的

4、外部空间。,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但在实践中,外部空间与建筑体形的关系却并不限于以上两种形式,而要复杂得多。这就意味着除了前述的开敞与封闭的两种空间形式外,还有各种介乎其间的半开敞或半封闭的空间形式。,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二、外部空间的围合与限定,空间的封闭程度首先取决于它的界定情况:一般地讲,四面围合的空间其封闭性最强,三面的次之,两面更次之。当只剩下一幢孤立的建筑时,空间的封闭性就完全消失了。这时将发生一种转化由建筑围合空间而转化为空间包围建筑。,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其次,同是四面围合的空间,也还因其

5、它围合的条件不同而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封闭感:围合的界面愈近、愈高、愈密实其封闭感愈强;围合的界面愈远、愈低、愈稀疏其封闭感则愈弱。,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基面,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下沉的基面,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下沉的基面,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抬高的基面,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顶面,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三

6、、外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在讨论内部空间处理时,经常利用空间在大与小、高与低、开敞与封闭以及不同形状之间的显著差异进行对比,将可以破除单调而求得变化。这种原则也同样适合于外部空间的处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关于空间对比手法的运用,大概要以我国古典建筑最为普遍并最卓有成效了。这是因为我国古典建筑主要是通过群体组合而求得变化的。例如古典的园林建筑,特别是江南一带的私家庭园,由于地处市井,经营的范围受到限制,为求得小中见大的效果,一般都是本着欲扬先抑的原则,以小空间来衬托大空间,这就是利用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开敞与封闭的程度不同,而且气氛上也各

7、不同有的严谨整齐,有的自然曲折,把这些空间连接在一起,无论从哪一处空间院落而走进另一处空间院落,都可以借上述诸因素的对比而充满变化,从而使人有接应不暇之感。,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除园林建筑外,一般的宫殿、寺院、陵墓等建筑,由于气氛上要求庄严、肃穆,多采用对称的布局形式,这虽不及园林建筑活泼多变,但不排斥利用空间对比的手法来破除可能出现的单调感。例如曲阜孔庙和北京故宫,尽管规模大、轴线长、空间多、并且又都沿着一条轴线而依次串联,但由于充分利用空间的对比作用,却并不使人感到单调。,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

8、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四、外部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外部空间通过分隔与联系的处理,也可以使若干空间互相渗透从而丰富空间的层次变化。 如果说外部空间较内部空间有什么差别的话,那只是各自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已。在室内,主要是借不同形式的隔断、楼梯、夹层、家具等来分隔房间,以使被分隔的空间互相渗透而达到增强空间层次变化的目的;而在外部空间处理中,所凭借的则是另外一些手段和方法以期达到与上述完全相同的目的。,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

9、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这些手段和方法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为六个空间形式: 1.通过门洞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 2.通过空廊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 3.通过两个或一列柱墩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4.通过建筑物透空的底层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 5.通过相邻的两幢建筑之间的空隙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 6.通过树丛、山石、雕像等空隙从一个空间看另外一个空间。,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在外部空间处理中为了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变化,既可以把上述某一种手段和方法重复

10、地使用例如通过一重又一重的门洞去看某一对象;也可以综合地运用上述某几种手段和方法通过树丛、门洞、雕像的空隙去看某一对象。这样,空间就不限于内、外两个层次,而可使三个、四个、乃至更多层次的空间互相渗透,从而造成无限深远的感觉。,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通过门洞从一个空间看另一个空间,这种手法不论在我国古典建筑或是西方古典建筑中;也不论在庄严的宫殿建筑或是小巧的庭园建筑中都屡见不鲜。,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我国古典建筑中的牌楼,如果从功能上讲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但是利用它却可以分隔空间而增加层次

11、感。在西方古典建筑中,通常也有通过高大的拱门去看另一空间中的景物的。这种情况和我国的牌楼很相似,由于隔着一重层次去看,因而就愈觉深远。,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往往有意识地通过特意设置的门洞或窗口,自一个空间去观赏另一空间内的景物。这种手法一般称“借景”或“对景”,它一方面可借远方景物来吸引人的注意力而引人入胜,另外,被对景物恰好处于洞口的中央,似一幅图画嵌于框中。特别是由于隔着一重层次去看,因而就愈觉含蓄深远。,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通过空廊使两个相邻空间内的景物互相因

12、借、渗透,从而使两个空间内的景物各自成为对方的远景或背景,这也可以获得错综复杂的空间层次变化。江南一带的庭园建筑,每每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而极大地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近现代建筑也有利用类似的方法而取得良好效果的,例如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门廊和全苏农业展览馆的门廊即是很好的例子。,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由于采用框架结构,某些楼房,往往把底层处理成为透空的形式,这就使得人们可以透过底层从一侧空间去看另一侧空间内的景物,从而使被建筑物隔开的两侧的空间互相渗透。,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1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在群体组合中,采用自由布局的形式,往往可以采用建筑体形的交错、转折,特别是透过相邻建筑之间的空隙而看到一重又一重的空间,这也是获得空间渗透和层次变化的一种好方法。,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在群体组合中,通过远景、中景、近景的控制与组织,从而获得空间渗透和层次变化。,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五、外部空间的序列组织 当两个以上的空间连接在一起,就会产生一个先后顺序的安排问题。这主要涉及到当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时,人的心理感受会发生什么

14、样的变化。这就要求从连续进程的过程中来考虑建筑物群体组合的空间组织,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它关系到群体组合的整个布局。,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空间的序列与空间的层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讲一系列空间相互关联的方法。如果你在一个空间中欣赏几个相互渗透的空间时,你获得的是空间的层次感。而当你依次由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通过对不同空间的亲身体验,最终获得的是对空间序列的感受。所以空间序列的设计更注重的是考察人的空间行为,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空间的整体结构及各个空间的具体形态。,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

15、筑设计原理,外部空间的序列组织和人流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地讲来,外部空间的序列组织首先必须考虑主要人流必经的路线,其次还要兼顾到其它各种人流活动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无论沿着哪一条流线活动,都能看到一连串系统的、连续的画面,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结合功能、地形、人流活动特点,外部空间的程序组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1.沿着一条轴线向纵深方向逐一展开; 2.沿纵向主轴线和横向副轴线作纵、横向展开; 3.沿纵向主轴线和斜向副轴线同时展开; 4.作迂迴、循环形式的展开。,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

16、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各主要空间沿着一条纵轴逐一展开的空间序列,人流路线的方向比较明确,头绪比较单一。这种序列视建筑群的规模大小一般可以由开始段、引导过渡段、高潮前准备段、高潮段、结尾段等不同的区段组成。人们经过这些区段,空间忽大忽小、忽宽忽窄、时而开敞时而封闭,配合着建筑体形的起伏变化,不仅可以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同时还能借这种节奏而使序列本身成为一种有机、统一、完整的过程。,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我国传统的建筑,特别是宫殿、寺院建筑,其群体布局多按轴线对称的原则,沿一条中轴线把众多的建筑依次排列在这条轴线之上或其左右两侧,由此而产生的空间序列就是沿轴线的纵深方向逐一展开的。例如明、清故宫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虽然它的规模很大,但主要部分空间序列极富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又都是围绕着某个主题而有条不紊展开的,于是就可以把许多个空间纳入到一条完整、统一、和谐的序列之中。,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