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根源,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应该是经济因素,即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要求的结果。答案b2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解析关键要注意题目中的“直接动力”的限制,生产力发展

2、导致奴隶制井田制崩溃,各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而展开争霸战争,这是其根本动力。答案b3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 ()。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a b c 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上层建筑领域作出相应的变革,所以这一时期的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时期的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春秋时期的变革是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所以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法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变革不可能以法家思想作指导。答案a4从西周

3、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封建王权的强化 b土地数量的减少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解析a项封建王权强化是在秦始皇时期;b项土地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d项本身错误,因为材料所述并非上层建筑,故选c。答案c5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新兴地主阶级自耕农阶层奴隶主阶级商人阶层a b c d解析“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故其打击了奴隶主阶级,与商人阶层无多大关系。其措施主要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的要求。答案a6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4、,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县的地位比郡高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县的出现比郡早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 b c 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立了战功的大夫可以得到一县或一郡(杜注:“周书作雒篇: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士可以得到大片土地,庶人工商之类的平民因战功可以进入仕途。据此对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答案a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强化对基层民众管理与统治的是 ()。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b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c废除分封,实行县制d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解析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主要是中央如何控制地方行政,而不是直接对老百姓进行管理。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

5、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c8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外,还有 ()。a增加政府收入 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 d打击贵族势力解析商鞅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意在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答案a9商鞅在变法中实行奖励军功的措施,该措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军功地主在地主等级中的地位上升b秦军的战斗力日益提高c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遭到沉重的打击d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解析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等项措施产生的结果。答案d10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

6、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解析公元前343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中,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许多工商业者即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答案b11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勤奋劳作,努力耕织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英勇善战,争立军功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 b c d答案c12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

7、国家赋税的征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a b c d解析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经济交流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该项措施是商鞅在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与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答案d1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运用相关的课本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首先明确题干表明的意思是商鞅在秦国变法十年来,奴隶主贵族都有怨恨的情绪;其次思考其原因并再现商鞅变法的内容确知按军功授爵赐田使得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动摇而

8、最终确定其正确答案。答案d14韩非子指出,“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也”。之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主要是因为 ()。a变法彻底 b赢得民心 c与时俱进 d仁义致远解析商鞅法令能够坚持推行,主要原因在于能够适应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环境。答案c15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解析战国时期处于封建社会发展初期,封建小农经济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有利于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所以商鞅变法中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措施;从材料中的内容看,商鞅并非禁

9、止经营商业,但关键是要增加收入。由此可以看出,商鞅作出上述规定的目的在于实现秦国的富强。答案b16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 b c d解析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任何变法都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会遭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答案c17吴起废除贵族特权的方法是“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商鞅废除贵族特权的方法是按军功授爵。最终“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而吴起死后其法遂败。据此判断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是 ()。a意志坚定,决不动摇 b国君的大力支持c考虑周

10、详,讲究策略 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解析两次变法都取得国君的大力支持,变法者本人都意志坚定,且都顺应了封建化的潮流,a、b、d是其共性。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相比,商鞅变法中按军功授爵则体现了商鞅考虑周详,讲究策略的一面,因为军功爵制在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的同时,培植了军功地主,扩大了其政权基础,利于变法的推行,故选c。答案c18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这种观点的是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解析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有别于井田制的封建土地私有制。b

11、、c、d与题干不符,故选a。答案a19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解析改革进步与否,关键是看改革措施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新制度(即新的生产关系)。答案a20史记评商鞅变法时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 ()。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燔诗书而明法令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a b c d解析“奖励耕织”目的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而燔诗书而明法令则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

12、扰,加强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故应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位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请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的?(12分)(2)根据材料二

13、回答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3分)解析本题以商鞅变法为主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联系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作用回答。第(2)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卒”来概括回答。答案(1)政治上: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推行县制、制订秦律等措施,打击旧势力,维持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通过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措施,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军事上:通过奖励军功等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2)旧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的去

14、世使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商君书说民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後民莫敢议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公任商鞅,(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

15、,国富民强,天下无敌。通典卷一食货材料四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盐铁论非鞅篇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8分)(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5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理解能力。第(1)问应注意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威”“刑”等;第(2)问通过材料

16、二总结变法的具体内容;第(3)问,商鞅的结局通过教材及材料易知,说明的道理要言之有据。答案(1)主张: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或法治。(2)实践: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刑贵族以立威;用流放边境的刑罚来压制舆论。(3)结局:变法使秦国富强;但商鞅本人遭车裂而死。说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做保证;但改革者要法德并用,不能任意施行严刑峻法。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梭伦的诗歌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

17、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说明能够体现这一改革思路的主要措施。(5分)(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举措?对秦国的最大影响是什么?(6分)(3)两个改革者的命运都令人叹息,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国家到国外游历,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你认为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4分)解析本题以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为主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材料概括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信息和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进行概括;第(2)问依据材料二“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

18、教民耕战”和商鞅变法的影响来概括作答;第(3)问从社会责任、社会公平方面概括。答案(1)思路:抑制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改革中力求公平、公正;以法治理国家。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改革国家权力机构。(2)举措: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影响: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改革家要具有精英意识和平民情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