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共34张PPT)(1).ppt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共34张PPT)(1).ppt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共34张PPT)(1).ppt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共34张PPT)(1).ppt_第4页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共34张PPT)(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一 人类的政治文明,中文里现代的“政治”一词,来自于日本人翻译西方语言时用汉字创造的相同的“政治”一词。当英文的Politics从日本传入中国时,人们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孙中山认为应该使用“政治”来对译,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他的这一说法在当时的中国非常具有影响力。 中国先秦诸子也使用过“政治”一词。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等。 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如法语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语politics),都来自希腊

2、语,据考证其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堡或卫城。因此,“政治”一词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城邦公民参与统治、管理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学界对“政治”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下列代表性的观点: 政治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利益而处理本阶级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所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政治是一定阶级或集团为实现其经济要求而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活动,以及实行的对内对外全部政策和策略。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集中表现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权力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和使用等等。,什么是政治?,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

3、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 在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什么是政治文明?,指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有益成果。其中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史教学的重点。 从文明的主体属性上看,政治文明是由历史上不同的政治主体创造的,具有鲜明的历史性、阶级性与民族性。 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政治文明的本质在于制度文明(参见P3专题一导言)。,什么是政治文明?,一定的政治文

4、明建设以一定的物质文明为基础,以一定的精神文明为条件,同时又影响和决定着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方向和进程。即政治文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变化、进步。 政治文明属于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本内涵。,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古今中外主要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二、西方古代的政治制度 三、近现代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 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中央、地方行政制度与官制),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三次改革) 罗马-罗马法(发展历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代议制政治(英、美、法、

5、德)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苏联(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 国 古 代 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雏形的出现,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商(前1600前1046年),西周(前1046前771年),春秋(前771前476年),秦汉(西汉、东汉)(前22122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年),隋唐(581907年),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明清(13681840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铁器时代,一、中国早期政治

6、制度的特点 (早期:先秦时期即秦朝以前的历史),一、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四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 贫富分化的产生; 文字的成熟; 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1、标志,2、主要原因,生产力的提高与农耕经济的发展,戴冠冕的夏禹,二、夏商政治文化,1、夏朝的建立:夏禹(前2070年),2、夏朝的地位与特点: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3、“家天下”的开始 标志: 启继承禹的政治地位 主要影响: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启继承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世袭(“家天下”)制度的出现,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知识运用: 材料一 孔

7、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 材料三 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启为禹之子)。 史记夏本纪,读史感悟: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制度?请举例说明。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新变化?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历史影响? 3、王位世袭制是从何时开始的?,4、商汤灭夏,商朝建立,(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2)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突出表现:,商代政治的特点:

8、,一切政治事务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研究商代社会的主要依据:,殷墟甲骨文,三、西周主要的政治制度,1 、推行分封制,周朝的建立: 周武王伐商王纣,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前1046年)。,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有哪些?(结合教材与图册一P2分析),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 、推行分封制(得以推行的基础: ),(1) 分封的对象:,(2)分封的内容:分封土地及土地上的臣民,(4)作用:,(5)实质:,子弟、功臣、先朝的贵族,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不足分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维护西周统治,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结合P6资料卡片,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9、。,井田制,(3)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春秋五霸图,王室衰微,争霸战争、兼并战争频繁,2、西周的宗法制:,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2、西周的宗法制:,(1)内涵与典型特征:,(2)宗法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最大的特征:,嫡长子继承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4)作用:,略:,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 奴隶,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图册P1),西周分封制和等级制度示意图,比较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异同点。,拓展深化:,保证周朝的统治,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的稳定,世袭相承,主要以血缘关系为主,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既有家族等级关系和血

10、缘关系,也有政治隶属关系(君臣关系),有利于增强宗族的凝聚力,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国家,家庭(家族),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分封的。,拓展深化:,归纳一:,本节学习中国早期的哪些政治制度?,1、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和夏朝开始的王位世袭制;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归纳二:,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具有哪些特点?,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教材P

11、4课前提示,自我测评:,1、西周分封制最核心的内容是: A、分封爵位 B、分封土地 C、分封人口 D、规定贡赋,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3、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层层封授,形成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 C、在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4、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史料链接:,材料一、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材用足,材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礼记大传(教材P7),材料二、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中原”之典。,思考: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2、材料二中“楚王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