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三首PPT幻灯片.ppt_第1页
李商隐诗三首PPT幻灯片.ppt_第2页
李商隐诗三首PPT幻灯片.ppt_第3页
李商隐诗三首PPT幻灯片.ppt_第4页
李商隐诗三首PPT幻灯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李商隐诗三首,1,作者介绍,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早年受知于权臣令狐楚,令狐楚爱(牛党)其才,署为巡官。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二年后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得王茂元(李党)赏识,娶其女。当时牛李二党相争激烈,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一直对其排斥打击,这使得他一生沉沦下僚,抑郁不得意。此后还郑州故里,46岁就因病去世。,2,李商隐工骈文和近体诗,尤擅长七律。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其诗内容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咏史诗、咏物诗和言情诗成就极高。艺术上,其诗构思精巧,想象丰富,属对精切,色彩绮丽,韵

2、律和谐,深于用典,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3,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政治诗。多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愚昧、无能(如瑶池、贾生。另外,有感、重有感抨击宦官专权及其残暴行为)。 (二)爱情诗。他的无题诗有许多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和相思的痛苦。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典型地表现士兵大夫阶级爱情的特点和弱点。 (三)寄寓身世之感受的抒情诗。这类诗写行深沉蕴藉(如锦瑟)。,4,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通过想象和象征手法,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二)细致刻画情景,于纤细中见深厚 ,精巧中见浑成。 (三)善于活用典故。这些典故丰富了诗的形象,也深化了主题。但也有用典生

3、僻,晦涩难懂之弊。,5,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无题 李商隐,6,试描述这首诗的大概内容,初读全诗,7,昨夜星辰闪烁,微风吹拂,你我于画楼之西桂堂之东相会。今宵相离,相见无望。我虽然不能像彩凤那样身生双翼飞到你的身边,但是心中却有灵犀可与你相通。想今宵你可曾仍在画楼桂堂之中与人送钩射覆欢悦歌舞?而我却在兰台听命应差如风中蓬草到处飘零。,8,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追忆昨夜相会。,昨夜:星辰、轻风 画楼、桂堂,幸福时光,(往日),(蕴涵着诗人对韶光流逝的感慨),9,身

4、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体验与理解。,写今宵相思之情。,无飞翼,有灵犀,突出身受阻隔的痛苦,表明心有默契的喜悦,悲喜交集,10,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隔座送钩 分曹射覆,色调热烈,宴会游戏,描写宴会情景。,酒暖,暖度感觉,环境气氛 热闹,灯红,暗示当时诗人的甜蜜欣漾的情态。,(亦可理解为今晚的宴会,以热闹情景反衬诗人内心的寂寞.),11,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应官”,应付官场事务,包含着无可奈何的心境,“嗟”,写出了人居下位,身不由己之感,“转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一

5、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12,李商隐二十六岁考中进士,第二年春天即到泾州王茂元幕府为掌书记,并得侍御史衔(旧唐书本传)。汉代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后世因通称御史府为兰台寺。诗末“走马兰台灯转蓬”句可证这诗正作于泾川时候。,相关背景,13,【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14,对于此诗主题理解各有不同,有说是政治失意,有说是写爱情,有说二者兼而有

6、之。你的看法如何,请简明说明理由。,读一读 悟主旨,15,这首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末句又把自己比喻成飘泊不定的蓬草。可见,诗人把对爱情间隔的惆怅与身世飘蓬的慨叹融为一体了。,主 旨,16,该诗歌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 ?试作分析。,思考:,17,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昨夜相会的追忆(虚),今宵诗心中所感(实),宴会之热闹(虚),如今无限惆怅之情(实),昨夜现在最初相识如今 情景叙写上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18,“实景”即是

7、写作时的真实情形;“虚景”则是回忆或想象中的景象。 李商隐无题诗中,事件与场景的描述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并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来展现。 这首诗中,首联(虚)直写昨夜,暗含今宵与昨夜情景不同的联想与对比;颔联(实)不再接写昨夜,而是回到今宵,抒写自己与意中人相隔的现实处境;颈联(虚)转写对对方处境的想象,尾联(实)又回到自己。全诗断续无端,变幻迷离,富有浪漫气息。,虚实结合,19,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2、已逝之景之境。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

8、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设想的未来之境。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0,全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打破时空次序,艺术特色:变幻迷离,富浪漫气息,虚实结合,以心理活动为线索,21,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也是他在唐诗发展中最大的贡献之一。他的无题诗向来以难解著称,一部分实写男女之情,也有一部分别有寄托,或介于两者之间。但大都以悲剧性的相思为主题,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感情,这是因为晚唐时代的悲剧气氛和个人悲剧命运在诗作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关于无题诗,22,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

9、生问鬼神。,23,“求”、“访”(咨询),写出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待贤态度之谦诚,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逐臣的“才调无伦”是其所以要深夜相召的原因 。,24,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所谓“夜半前席”,维妙维肖地描绘出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是承上而来。,25,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惜他不询问民生却 是穷究鬼神。,翻 译,揭开谜底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

10、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26,1、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情节作为这首诗的题材?,贾生自长沙召回,孝文帝夜问贾生鬼神之事。,探究:,27,2、说说“可怜”一词的表达效果。,“可怜”,即可惜,带有含嘘的讽刺效果,用在孝文帝“夜半虚前席”,之前,不由得我们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产生了怀疑。使后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更耐人寻味。,28,这是一首借古讽今诗,诗人表面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崇佛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诗人

11、怜贾谊也正是自怜怀才不遇。,3、诗人以汉文帝和贾谊史事入诗,有何目的?,29,贾谊被贬长沙,成为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题材。 唐人多以贾谊不遇为题,用以安慰朋友 或自己不幸遭遇,如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 这里,诗人不是做陈词滥调,而是选择贾谊被召回长安时宣室夜对的情节入诗,别有新意。,另翻新意,30,思考:本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欲抑先扬的写法。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后面两句才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 !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12、。 托古讽今,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31,小 结 1、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2、整首诗在正反、扬抑、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32,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

13、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33,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婀娜多姿,飘然起舞,夕阳西下,寒蝉凄切,内容把握,春:繁华得意 秋:零落憔悴,34,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比,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反衬,35,这首诗大约是大中五年(851)诗人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 。 此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 柳 ”字;句句是景,又句句是情;句句咏物,又句句写人。诗

14、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也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36,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比较阅读一,内容,议论,37,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意思对即可),38,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商隐柳是写秋日之柳,贺知章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