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课件2(新课标).ppt_第1页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课件2(新课标).ppt_第2页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课件2(新课标).ppt_第3页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课件2(新课标).ppt_第4页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课件2(新课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五古代诗词鉴赏 专题六文言文阅读,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目录,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词鉴赏,专题五古代诗词鉴赏,专题五 古代诗词鉴赏,考情分析,2012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阅读考查一览表,2012年全国16套高考试卷共考查了17首诗词,其命题特点有: 1从朝代看,以唐宋为主,尤以宋为最,兼及元、明、清,金朝。其中,唐诗4首,宋代诗4首、词4首,金代诗1首、词1首,元代诗2首,明代诗1首。 2从作者看,无一流名家作品入选,除重视二流名家名作外,还重视非名家非名作。试题涉及16位诗人,除温庭筠、元好问、杨万里、晁补之、贾岛、晏几道、张耒、李益、秦观之外,还有钱珝、白珽、李纲、曹伯启、王

2、寂、修睦、金銮等非名家。这说明试卷有意避开一流诗词大家,考了其他名家名作。值得注意的是杨万里,有两套卷分别选了他的诗。,专题五 古代诗词鉴赏,复习范围上应以诗为主,词次之,曲再次;内容方面都思想健康、做人真诚,或积极进取、慷慨悲壮,或平和冲淡、闲适飘逸,或思亲念友、吟咏自然的诗词,能从不同侧面表达诗人对社会、人生、自然风景的积极感悟与思考,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对真善美的积极追求。 3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诗12首,词5首;律诗绝句为首选,且律诗、绝句是考查的主体,也兼及词、古体诗。从题材看,写景、咏物、抒怀、羁旅、送别、慨世、哲理为选材重点,其中写景咏物为最多。,专题五 古代诗词鉴赏,总体情况下,首

3、选那些意象蕴涵哲理、生活富有情趣的诗歌,主流是那些山川风物、清丽淡雅、情景交融的诗歌,对象是那些短小精悍的抒情诗、景色优美的写景诗、充满理趣的山水田园诗和表露深情的思念亲朋好友诗词。 4从题型看,以主观题的鉴赏、评价、分析为主,辅以少量的选择题、填空题。有的题目更加开放,如:北京卷要求结合其他诗歌分析,湖南卷要求从意境营造角度赏析全诗,填空要求填写体裁。,专题五 古代诗词鉴赏,5考点主要集中在画面(景象)、情感、内容、手法、形象五大方面,也涉及文学常识、炼字、风格和意境等。考题中考查最多的是意象,或考查诗中主人公形象、事物意象、景物意象、意境的把握等,如山东卷的“孤舟”,天津卷的“野菊”,江西

4、卷的“杨柳”、“飞絮”,四川卷的“子规”,湖南卷的“意境角度”,江苏、安徽、湖北等卷的“人物形象主要特点”考查。鉴赏古诗语言,理解句意,妙用词语考查是今年一大亮点。或理解句子、词语含意、妙处(用),或分析句子、词语在全诗表达的精神内涵、情感作用,或联想其他诗句、指出化用诗句进行对比赏析。在表现手法考查上,又突出了修辞手法的考查,或是答题中必须用到修辞手法,或是单独进行修辞考查。,专题五 古代诗词鉴赏,如浙江卷,在考查表现手法时,四种手法中就有三种属于修辞手法。此外,或是概括思想感情,或是分析作者心情,或是直接从诗词细节入手,或抓景与情、虚与实的关系。湖南卷继续沿用其特色,让考生从意境营造角度赏

5、析全诗。 6考查的重点仍将是分点设置,一首诗拟23个小题,而又以2道简答题居多,一道题可以侧重于考查局部(手法、关键词、情感等),也可以着眼于几个方面的综合考查。有的题目一题两问,也要引起注意。此外,两首诗的比较阅读鉴赏仍受到命题人的关注,如浙江卷。,专题五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五 真题体验,(一)形象、语言 1【2012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真题体验,专题五 真题体验,(1) 请

6、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_ 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专题五 真题体验,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形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主要依据作者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曾宰西畿县”交代朋友的身份县令,同时也照应标题。“三年马不肥”是细节描写,侧面烘托邹县令清正廉洁。“债多凭剑与”运用典故对其生活细节进行描写,写出朋友生活的清贫艰辛,“官满载书归”写出朋友满腹书卷之气。,专题五 真题体验,(2)贾岛注重

7、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_ 答案 “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专题五 真题体验,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炼句。诗的五、六两句是写作者想象之景,“边雪藏行径”,作者调动视觉,想象朋友游宦灵武,边塞大雪纷飞,一个“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雪之大,天气之恶劣,又写出了朋友跋涉之途的形单影只的孤独,一个“透”字,作者从触觉的角度,既写出了风之

8、急,天气之寒冷,又写出了朋友跋涉之途的艰辛,字里行间表露出朋友不畏艰险的坚定意志,同时洋溢着作者对朋友远游的关切和思念。,专题五 真题体验,二、表达技巧 2.【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 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专题五 真题体验,(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_ 答案 使用对比(映衬)手法。(1分)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

9、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2分) 或:使用渲染手法。(1分)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2分),专题五 真题体验,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代诗词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要熟练掌握诗词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先答出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回到原诗中进行分析,然后说出表达效果即可。,专题五 真题体验,(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_ 答案 “一晴生意繁”的意思: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2分) “一

10、晴生意繁”体现在: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逸。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呢。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专题五 真题体验,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语言和诗词结构特征。注意分析诗词内容的同时,通过分析结构寻找答案。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专题五 真题体验,三、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3【2012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

11、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 玉花:喻雪花。,专题五 真题体验,(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答:_ 答案 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专题五 真题体验,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题干中的“描写”既是提示,也是限制。因此,答题时应从描写技巧,如动静、视听觉等角度着眼。从诗句的内容看,较为合理的解说应是视

12、、听觉结合,但由于“视、听觉结合”不是一种规范的文学鉴赏术语,因此参考答案并不出现这一术语,而是侧重从内容解说的角度答题。考生作答时,可以出现“视听觉结合”这一说法,但要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回答出这一描写的效果,即写出意境的宁静和形象的淡然、专注。,专题五 真题体验,(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答:_ 答案 后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专题

13、五 真题体验,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概括和分析。答题的范围是“下阕”,题干限制语是“诗人”。写人的诗歌的情感往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中形象的情感,二是诗人的情感。“闲适自在”应是诗歌中钓翁的情感,而诗人对应的情感则是对这种“闲适自在”的倾慕之情。考生如果审题不清,极容易将诗中形象的情感与诗人情感混杂在一起作答。,专题五 阅卷现场,【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阅卷现场,专题五 阅卷现场,(1) 开头两句描

14、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专题五 技法点拨,一轮反思 1常识少。因为部分考生知识积累薄弱和教师强调不够,以致其未能掌握诗词的基础知识。如律诗与绝句的区别;律诗四联所指诗句;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律诗的前两联一般写景,后两联一般抒情;绝句的前两句一般写景,后两句一般抒情;诗词的描写手法与描写角度、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技法点拨,专题五 技法点拨,2读不懂。因为部分考生知识积累的薄弱和文化背景的缺失,以致其以今意理解古代诗词,或是理解错误。不少考生不懂得在诗词鉴赏时必须抓住诗词的具体内容去分析,没有意识到诗词考查的本质是正确

15、理解诗意词意,回答问题要在解读诗词的基础上准确答出要点。 3审不清。部分考生对于某些易混淆的题目没有审清,以致答题思路错误。如,“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与“怎样描写的景象”, 前一问是“形象类试题”,后一问是“技巧类试题”,思考的方向、答题内容自然也就不一样。,专题五 技法点拨,4答不全。有的考生思路不清晰,考虑不全面。答题一定要按照本类题型的解答思路和题干要求去答,答案要有条理性,用规范的鉴赏术语,要有强烈的抓分意识。 5表达差。卷面涂改随意;不会分解问题,答案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性;不注意规范,表达方式错误,句子不通;说空话,贴套话,答案空泛,不会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解说;有少数考生以诗论诗等。,专题

16、五 技法点拨,二轮点睛 1. 赏诗鉴词“四抓” 赏诗鉴词是我们对诗词的内容、形象、思想和情感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我们可以从标题、注解、意象和关键词句四个方面入手,感受轻松鉴诗赏词的乐趣。 (1)抓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提示了作品的类别,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等,抓住标题就像把握住了鉴赏前行的方向。,专题五 技法点拨,(2)抓注解。我们所鉴赏的诗词大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注释,为什么命题者要给注释说明?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交代写作背景,降低鉴赏难度;二是暗示答题思路,降低考查标准。充分地利用注释对我们鉴赏诗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例诗送人归京师,诗中

17、有两个注解,京师,帮助考生理解写作的背景;是介绍作者陈与义,读懂作者就是要知人论世,有助于把握诗作的风格,因为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通过这个注释我们可知,陈与义的这首诗是爱国怀乡之作。,专题五 技法点拨,(3)抓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花草景物通常按照心情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暖色调体现的积极向上,一类是冷色调体现的凄凉悲怆。根据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常用梅、兰、荷、菊、冰雪、松、竹等

18、表示高洁,常用“托物言志”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长天、高山、雄关、大江、沧海、大漠等意象常联系着豪情壮志;用古道、落日、寒风、冷雨、子规、梧桐等,抒发凄凉悲怆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专题五 技法点拨,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如例诗送人归京师,诗中借“子规”与“落日”意象表达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因为子规又名杜宇、子鹃、杜鹃,就是布谷鸟,如果生活在乡村,在春夏时分,能听到杜鹃彻夜啼鸣,如歌如吟,如泣如诉,引人遐想。杜鹃的啼鸣,总有悲凉凄厉之感。“落日”则是国运衰微的象征。可见,在鉴赏诗词时,抓住了意象的理解与分析,也基本把握住

19、了感情与主旨。,专题五 技法点拨,(4)抓表情词句。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表情词句,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这些含有表情的诗句词句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如例诗送人归京师,诗里面有一个“愁”字,也是理解全诗的一个重要提示。开头两句写景,触景生情,三四句写出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情感毕现。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同时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专题五 技法点拨,可见,赏诗鉴词先从标题、注解、意象和表情词句这些要素入手,再结合诗人的

20、写法和技巧来分析,更能体验学习的快乐。 2. 常用鉴赏诗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咏物言志、怀古伤今、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羁旅生活、深化主旨、意味深长、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含蓄蕴藉、富有哲理、画龙点睛。 (2)意境类: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专题五 技法点拨,(3)思想感情类:常用来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术语,有表示思想感情性质的“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执著、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

21、赞许”等;有表示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及对象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忧国忧民、感叹时世、同情民生疾苦、眷恋故国、思乡怀亲、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抚今追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怀才悼亡、建功立业、统一山河、求贤若渴、厌弃官场、蔑视权贵、漠视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向往归隐、超凡脱俗、羁旅愁思、恋情闺怨”等。,专题五 技法点拨,(4)情感载体类: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骨。 (5)抒情方式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缘境生情、状物移情、感情细腻、感情真挚、托物言志。 (6)语言风格

22、类: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练。 (7)使用典故类: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言志。,专题五 技法点拨,(8)诗词风格类: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9)文章结构类:自出机杼、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颇具匠心、新颖奇特、浑然天成、层层铺垫、巧埋伏笔、前呼后应、层次分明、曲折有致。,专

23、题五 技法点拨,(10)表达技巧类:卒章显志、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渲染、起兴寄托、状物移情、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对比描写、虚实相生、以动写静、想象联想、粗笔勾勒、浓墨重彩、诗情画意。,专题五 技法点拨,答题建模 1形象 (1)人物形象 答题模式 诗词中塑造了_(人物的特点)_形象(自身还是塑造的形象)(步骤1),通过对_的描写 (联系诗词语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步骤2),抒写了_之情(概括形象的意义) (步骤3)。,专题五 技法点拨,答题示例 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

24、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专题五 技法点拨,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而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表现了思念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景物形象 答题模式 诗词描写了_(景物、图景的特点)_(景物、图景) (步骤1)。通过对_的描写(结合原诗词具体分析景物的特点) (步骤2),表达(抒发)了作者的_(思想感情) (步骤3)。,专题五 技法点拨,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25、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专题五 技法点拨,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后四句描写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步骤1),这幅田园图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步骤2),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步骤3)。 (3)事物形象 答题模式 诗词描写了_(物象的特点)_(物象) (步骤1)。通过对_的描写(结合原诗词具体分析物象),表达了作者的_(思想感情、志向)。,专题五 技法点拨,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蝉 虞世南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简析诗中蝉的形象。 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这首诗成功刻画

26、了生性高洁、啜饮清露、居高声自远的蝉的形象(步骤1)。作者以蝉自喻(步骤2),表达了作者坚守自己的个性和操守,不与世俗合流的思想感情(步骤3)。,专题五 技法点拨,2语言 (1)炼字(词) 答题模式 这个字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_,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_形象(或景色)(步骤1),烘托了_意境(步骤2),表达了_情感(步骤3)。,专题五 技法点拨,答题示例 2012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

27、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专题五 技法点拨,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表达对东山的喜爱之情);“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表达对东山的喜爱之情)。(可省略步骤2、3) (2)叠字题 答题模式 这个词的意思是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景(物) (步骤1),使诗词富有音韵、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步骤2)。,专题五 技法点拨,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 芜:丛生的草。 “葱

28、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专题五 技法点拨,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葱葱”是树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靡靡”形容草密,“葱葱”“靡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茂盛之貌(步骤1);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步骤2)。 (3)诗眼型 答题模式 这首诗的“诗眼”是_(如果试题已经点明,这个步骤可以省略) (步骤1),_ (分析诗句在结构上、在突出诗词主题或在表达作者情感上所起的作用)(步骤2),表达了_情感(步骤3)。,专题五 技法点拨,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29、。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专题五 技法点拨,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步骤1)。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刻画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2),表达了诗人向佛之情(步骤3)。 (4)语言风格 答题模式 此诗(词)语言特点是_(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

30、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步骤1),,专题五 技法点拨,_(用诗词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步骤2),表现了_之情(步骤3)。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试赏析本诗的语言特色。,专题五 技法点拨,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质朴(步骤1)。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幽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

31、足可爱。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2)。表现了诗人的欣喜、愉悦和满足(步骤3)。 3表达技巧 (1)答题模式 诗词(诗句)用了_技巧(写了什么景物、图景) (步骤1),突出了_特点(结合原诗具体分析) (步骤2),表达(抒发)了作者的_(思想感情) (步骤3)。,专题五 技法点拨,(2)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专题五 技法点拨,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

32、抒情(步骤1)。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2);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步骤3)。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4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答题模式 本诗(词)写了_(步骤1),抒发了_(步骤2),表现了_(步骤3)。,专题五 技法点拨,(2)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柯子 宋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 三农:指春耕、夏种、秋收。 试分析下片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

33、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专题五 技法点拨,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天天辛勤劳作的生活图景(步骤1),抒发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2),表现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3)。 5. 比较鉴赏类 (1)答题模式 要通读所给的几首诗(词、曲),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注释)。 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曲)的差异性。,专题五 技法点拨,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答题示例 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未展

34、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专题五 技法点拨,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专题五 新题精练,一、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8分) 过融上人兰若 綦毋

35、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 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新题精练,专题五 新题精练,(1)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_ 答案 诗人所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散逸的高僧形象。(2分)禅室建于山头,远离尘世,禅室无人,窗外溪流鸟飞,僧人不知何处而去;静谧幽雅的环境烘托出僧人的情趣高雅;“挂僧衣”的细节体现了僧人的悠闲洒脱。(2分) 解析 本题属于考查人物形象题,需要确定形象的身份、性格特点,并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表现意义。,专题五

36、新题精练,(2)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分) 答:_ 答案 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2分)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从“以响衬静”角度作答亦可)(1分)讲究炼字。“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1分),专题五 新题精练,解析 本题属于考查语言特色题,第一要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第二要找出句子中有特色或者运用某种手法的字词加以分析。“钟声”写听

37、觉,写声音,是动景,“翠微”写视觉,写颜色,是静景,所以手法是通感和以动衬静。 “连”字传神巧妙,将这两种感官连接在一起,生动传神,属于用词巧妙。 原味翻译 山顶上寺庙内禅房仅见一件僧衣悬挂,轩窗外寂静杳无人烟,唯有溪鸟翩翩在飞舞。下山已到一半,时间已经是傍晚了。此时却幽幽听见山上传来的撞钟声,使我的归心再度留恋在这美好的山色中。,专题五 新题精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8分)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 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

38、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_,专题五 新题精练,答案 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答对3个给1分,全对2分)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2分) 解析 词的上片出现的意象有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等,景物上,疏雨飘洒,微风轻拂,一派清爽宁静的景象。宽阔的水田里白鹭飞翔,繁茂幽深的树丛中黄鹂啼鸣,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自由宁静、充满生机的。,专题五 新题精练,(2)这首词的下片描写了哪些事情?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_ 答案 这首词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答寄情于事、借事抒情亦可),抒发了词人孤寂无聊难以排遣的思想感情。(2分)词

39、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睡“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这些都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无聊。(2分),专题五 新题精练,解析 词的下片进入对日常生活的描写,饮酒、下棋、睡觉、题诗等,但“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字里行间蕴含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 原味翻译 疏雨飘洒,微风轻拂,一派清爽宁静,池塘感到了雨儿的轻柔缠绵;繁茂幽深的树丛中有黄鹂在啼鸣,什么地方飞来的白鹭哟,怎么刚待了一会儿就走了?喝酒啊,易醉;下棋,对手难逢(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睡觉。睡

40、起之后,只管在芭蕉叶上自题诗词(自取其乐)。,专题五 新题精练,二、语言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8分) 入若耶溪 南朝梁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注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这首诗是作者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时游若耶溪而作。艅艎(y hung):古代一种大船。,专题五 新题精练,(1)第二联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分别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4分) 答:_ 答案 分别是“生”和“逐”。 (1分)“生”字赋予云霞动态美,写云霞自远山升腾而出,缭绕在群山之间。(1分)“逐”字将阳光拟人化,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

41、澈曲折的溪流。(1分)“生”和“逐”将山水写得富有生机和情义,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意有情,表现了诗人对若耶溪美景的喜爱、眷恋之情。(1分),专题五 新题精练,解析 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意有情,诗意盎然。,专题五 新题精练,(2)若耶溪具有怎样的环境特点?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_ 答案 这首诗突出了若耶溪环境清幽、宁静的特点,(1分)水天共色,云霞生岫,清流曲折,表现了山水的清幽,“蝉噪”“鸟鸣”之声反映了山林的宁静,(1分)尾联表达了诗人厌倦漂泊,希望辞官、归

42、隐的情感。(2分),专题五 新题精练,解析 五六句是千古传诵的以动显静的名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所以若耶溪环境的特点是幽静。尾句的情感要抓住表情词语“归”“悲”,再结合注释“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即可得出。 原味翻译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如此美景令我思乡情切;长年奔波身心疲惫念归。,专题五 新题精练,三、表达技巧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鹤林寺僧舍

43、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 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1)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3分) 答:_,专题五 新题精练,答案 本诗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1分)首句直抒诗人极度失意消沉、昏醉度日的心境,是抑;(1分)末句抒发诗人领悟到了要学会珍惜时光、从容乐观对待人生的道理之后的欣喜之情,是扬。(1分) 解析 本题第一步要分清抑扬的关系,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哪里体现了这种手法。,专题五 新题精练,(2)诗的末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有

44、的版本作“又得浮生半日闲”,你认为用“偷”字好还是用“又”字好?为什么?(4分) 答:_ 答案 用“偷”字更好。“又得浮生半日闲”只是客观地表达了又一次得到闲适之意,与首句“终日昏昏醉梦间”的心境不符,(2分)“偷”字则更具主观色彩,更能表现出诗人于“竹院逢僧话”后领悟到了要从容乐观地对待失意人生的积极态度。(2分),专题五 新题精练,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第一要明确观点,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然后再按照炼字题的答题步骤去组织答案。 原味翻译 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

45、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专题五 新题精练,四、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6分)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清幽意境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_,专题五 新题精练,答案 借助以动衬静的手法来创造清幽的意境。(1分)“丁丁漏水”,动中显静,突出了夜的幽静;“暗虫通夕响”,不仅以动衬静,而且曲折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凄清寂静。(2分) 解析 答题范围是全诗,而不是某一句诗的手法,指出手法后要简要分析,并指出效果和表达的情感。另外还应

46、注意问题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清幽意境的”,也就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环境的静的,注意不要答非所问。,专题五 新题精练,(2)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又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_ 答案 抒发了主人公内心凄清孤寂之情和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关爱、思念之情,(1分)她怨夜悠长暗示她凄清孤寂,曲折地表达了诗中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而“莫飞霜”则含蓄地表现了诗中主人公的关爱之情。通过心理活动来表现,(1分)而越来越浓重的秋则强化了这两种感情的表达。(以景衬情1分),专题五 新题精练,解析 理解诗词的情感首先要读懂诗词,这首诗前两句通过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

47、寂的感情。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呢,还是在径直命令呢?求告也罢,命令也罢,总之都可以从这天真的词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专题五 新题精练,原味翻译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一直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老天爷呀,远在边塞戍

48、守的丈夫的衣服还没有寄到,你一定不要下霜呀!,专题五 新题精练,五、比较鉴赏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专题五 新题精练,注 古代的笛曲中有梅花落,曲中传达的是一种浓郁的思乡之情。 (1)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4分) 答:_ 答案 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2分)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乐观开朗);(1分)李诗写月

49、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愁惨),感情悲凉哀怨。(1分),专题五 新题精练,解析 这是一道比较鉴赏题,要写出相同点,还要答出不同处。可以从表达情感的一致性上回答相同点,可以从表达方式的区别上来回答不同点。 (2)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_,专题五 新题精练,答案 高诗寓情于景,(1分)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1分)李诗直接抒情,(1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1分) 解析 抒情方式上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别

50、,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两种。第一首诗写了梅花洒满关山之景,抒发了思乡之情,这是借景抒情。第二首诗则是直抒胸臆。分析区别时要和文本结合起来,不能脱离文本架空分析。,专题五 新题精练,原味翻译 塞上听吹笛:冰雪消融,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明月洒下一片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从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风传笛曲,一夜之间传满了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专题五 备用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8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51、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注 诗人长期隐居于襄阳,这首诗作于诗人游历吴越期间。,备用习题,专题五 备用习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 答:_ 答案 该诗表现了作者的思乡盼归之情。(2分)作者先借景抒情,以凄清的秋景表现内心的惆怅,再写自己客居楚地,想到亲人不觉落泪,而要归去却水天茫茫,找不到归路。(2分) 解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专题五 备用习题,(2)诗歌颈联在构思上很有特点,请指出手法

52、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_ 答案 诗歌颈联运用了虚实相生(联想想象)的写作手法。(1分)第一句写诗人自己在旅途中思念家乡和亲人,不禁落下泪来;而第二句是作者想象自己的亲人在家乡的襄水之滨遥望着天边驶来的帆船,盼望着自己归来。(1分)作者用想象的景象将“思念”的内容落实,自己一方与亲人一方彼此呼应,不仅丰富了诗歌内涵,扩大了诗歌境界,而且真切、突出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归之情。(2分),专题五 备用习题,解析 “乡泪客中尽” 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作者也想象家人也在想望着他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所以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53、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本题属于后者。 原味翻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专题五 备用习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浣溪沙 北宋晏几道 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遏云声里送离觞。才听便拚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 注 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类,多述离情。柳枝:指乐府杨柳枝曲,亦指歌女名;桃叶:晋

54、朝王献之爱妾之名,临江相别时王献之作桃叶歌。列子汤问载,秦青唱歌送薛谭,“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拚(pn):甘愿,不顾惜。,专题五 备用习题,(1)词的上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修辞手法,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答:_ 答案 修辞手法有:通感、对比、夸张、双关。通感。(1分)“红”添色彩,让读者由乐曲之名联想到红梅热烈绽放、鲜丽诗意的画面;“香”添味道,以红梅之香写其乐声,生动别致地表现出其歌声甜美动人。听觉与视觉、嗅觉交织起来,使描绘的乐曲更富艺术魅力。(1分)对比。(1分)其他歌女所唱的桃叶歌杨柳枝与这位歌女所唱的红梅进行对比,更显出这位歌女歌声不同凡响,情感真挚,与后面的“

55、遏声云里”相呼应,衔接紧密自然。(1分),专题五 备用习题,夸张。(1分)描绘歌曲阻遏行云,更加突显出这位歌女歌声高亢动人,离别之情热烈深沉。(1分)双关。(1分)“柳枝”“桃叶”既可指曲名,亦可指人名,语意双关,表达离情、歌声更加含蓄有味,同时,也巧妙地进行了对比,使表意变得丰富起来。(1分)(答出两种修辞格时,指出一种修辞手法1分,具体分析1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理解上片的内涵,抓好关键词“唱得”“藏”“送离殇”等;其次要重视题下注释,理解典故内涵,尤其是注释本身的阐释语就表明了双关。答题格式:修辞对象效果。,专题五 备用习题,(2)一般的送别诗词,常借离别之

56、景抒离别之情。而同为送别词,此词的写法却很新巧,请就这一点,分别结合上下片的内容作简要赏析。(4分) 答:_ 答案 上片,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托出悲离伤别的感伤,虚实相生,别有韵味。(2分)下片,用独特的细节来表现离情别绪。如歌女欲歌之时,作者没有使用伤感之语,而是描绘修长眉黛,间接显现出歌女离别时的脉脉深情;结尾句行人听歌以玉钗按拍击节,曲终钗断,“分钗”暗示“分离”,表达出离人的凄绝之情,其味更是有余不尽了。(2分),专题五 备用习题,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结合诗题注释,判断其虽为送别诗词,却很新巧。其次要分别结合上下片诗句分析上片:唱得红梅字字香,送离觞;下片:衣袖湿,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答出写法的独到之处虚实相生,细节描写;答出表达效果。,专题五 备用习题,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