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8章玻璃的光学性质,8.1玻璃的折射率,电磁波在玻璃中传播速度的降低,能量消耗,8.1.1玻璃折射率和成分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玻璃中离子的极化率和密度,分子体积结构的紧密度增加,分子体积增加,折射率降低,折射率离子的极化率增加。此外,与氧离子的结合强度降低,使得氧离子的极化率增加,折射率增加,这可以根据求和规则来计算。8.1.2玻璃的折射率与入射波长之间的关系是色散的,玻璃的折射率随入射波长而变化。光波频率的共振吸收效应频率与电子本征频率一致,导致折射率增加。当波长减小时,折射率变化更快,这是正常的色散。8.1.3玻璃折射率与温度、热历史、温升之间的关系1。玻璃受热膨胀,折射率下降。阳离子对氧离
2、子的作用减弱,随着极化率的增加,折射率增加。3.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子的固有频率降低,当吸收能带向低频移动时,可见光区的折射率增加。热历史1。冷却速度2。保持温度3。极端冷却和保温温度对平衡折射率达到速度的影响。8.2玻璃的光学常数。主折射率(入射光在546.1毫米处的折射率)平均色散(主色散)(nF-nc)部分色散(nd-nD)、(nD-nc)、(nG-ng)、(nF-nc)和其他色散系数(阿贝数)相对部分色散:不同光谱区域的色散与主色散之比,如(nD)-8.3反射、散射、吸收、透射、反射光强度与入射高强度之比、入射角、抛光玻璃反射表面的折射率涂层、8.3.1反射、8.3.2散射。 由于玻璃中
3、折射率、粒子数、粒子体积、观测点之间的距离(样品厚度)、入射光2的波长的一些微小偏差,其服从瑞利散射定律。 如果玻璃不均匀地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玻璃就会变色。3.含有着色剂的有色玻璃的朗伯吸收定律,着色剂的吸收系数,着色剂的浓度,8.4玻璃的红外和紫外吸收,没有着色剂的玻璃在可见光区(390-770纳米)和近红外波段的2700纳米处几乎没有吸收羟基分子、离子和原子团的共振红外吸收电子的共振紫外吸收,紫外吸收极限,红外吸收极限,2700纳米,1400纳米,4250纳米,193纳米,5000纳米,第9章玻璃的着色和脱色, 9.1玻璃的着色机理,玻璃着色的基本原理光的吸收和散射在可见光区,玻璃对光的吸
4、收是由于原子中的电子被光能激发,从较低能量的基态转变为较高能量的激发态。 离子着色、硫属化物着色、金属胶体着色、9.2离子着色、过渡金属离子的价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导致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离子价态、电场强度和配体对称性。根据电子壳层结构与光吸收的关系,它可分为三种类型:(1)惰性气体阳离子:电子壳层结构稳定,恒价态无色,除Ce4外不吸收紫外线。虽然它是一种惰性气体阳离子,但它会改变玻璃中的价态,并强烈吸收紫外线。2。18或18 2电子壳阳离子:这些离子的电子壳结构也相当稳定,但不如惰性气体离子的好。它们的特点是高极化率(易于极化)、变价和紫外吸收。离子本身是无色的,但其化合物可能是有色的
5、(如硫化物、硒化物等)。)。一般来说,在玻璃中很容易还原成金属状态。3.不饱和电子壳阳离子(属于过渡元素):这些离子的3d或4f轨道是部分填充的或不饱和的。电子壳层结构非常不稳定,其特点是颜色、价态变化以及在玻璃中的紫外吸收。然而,也有例外。虽然钴、镍、钚和钕是变价元素,但它们在玻璃中通常是常量,经常存在于Co2、Ni2、Pr3和Nd3中。根据上述三种阳离子类型的特征,可以得到以下规律:最外层(或次外层)含有未配对的电子或部分填充的“轨道”,电子在3d或4f“轨道”中容易跃迁,因此它们都是有色的。最外层(或次外层)上的电子是成对的(包括完全填充的、完全空的)或半填充的,并且是无色的(或弱着色的
6、)。在玻璃中,由于金属阳离子和周围氧离子之间的电荷转移,发生电荷转移吸收,因此在紫外或近紫外区域有很强的吸收。第四周期的过渡金属离子是有色的,钪、钛、钒、铬、锰、铁、钴、镍和铜构成周期表中第一系列(第四周期)的过渡金属离子。在3d轨道上只有19个电子,最大容量为10个电子,因此它们可以在3d轨道上跃迁(称为d-d跃迁),并在可见光区产生选择性。这些离子(除了钴和镍)在玻璃中的化合价都是可变的。不同的价态显示不同的颜色和光谱特征。在玻璃结构中,有色离子周围氧离子的配位场对光谱特性起着重要作用。d态离子:只有一个宽吸收带,Ti3像Mn3一样是紫色的,Fe2和Cu2是蓝色的。f态离子:有两个或多个吸
7、收带,V3和Cr3为绿色,Co2(蓝色)和Ni2(灰紫色)为紫色;s态离子:无吸收带或弱吸收带,Ti4和Cu的3d轨道分别是完全空的和完全满的,没有d-d轨道跃迁,无色;Mn2和Fe3的3d轨道是半满的,五个3d轨道中的每一个都有一个电子。轨道跃迁是自旋禁止的。产生非常微弱的吸收,微弱的颜色。在硅酸钠玻璃中,当用Na2O代替二氧化硅,用Li2O代替Na2O,或用Na2O代替K2O时,吸收峰都向短波方向移动。在这方面,D态离子尤其明显。3。稀土金属离子的着色,稀土族(或镧系)属于内过渡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稀土元素是有色玻璃的优良着色剂,其特点是着色稳定,颜色美观。稀土元素4f轨道的电子
8、被部分填充,容易产生f-f跃迁,引起光吸收和玻璃着色。然而,4f子层被(5S2)(5P6)电子壳层屏蔽,这使得4f子层较少受到其他原子附近的势场(配位场)的影响。因此,玻璃(或化合物)中镧系元素的吸收光谱基本上保持自由离子的线性光谱。由于谱线位置的移动,吸收光谱从气态自由离子的线性光谱变为化合物或溶液(玻璃)的带光谱。稀土元素的电子能级和谱线比普通元素更多样,它们可以吸收或发射来自紫外和可见红外区的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稀有元素也是很好的荧光和激光物质。具有f0和f14结构的La3和Lu3在200-100 nm处没有吸收,因此它们是无色的。f7、f1、f6和f8的离子吸收峰全部或大部分在紫外区,
9、f13的离子吸收峰在红外区,因此它们是无色的。带有fx和f14-x的离子颜色基本相同。9.2.4离子着色理论,影响离子价态和光谱特性的因素(1)玻璃的基本成分(2)不同价态离子的影响(3)熔化过程因素的影响(4)光照和热处理(5)着色离子的浓度,在游离氧较少的酸性玻璃中,离子往往形成低价和高价;在碱性玻璃中,它倾向于形成高价和低价配位。Cr6 Mn3 Ce4 V5 Cu2 As5 Sb5 Fe3 Sn4,熔化温度越高,熔化时间越长,越有利于高价氧化物的分解,离子将由高价向低价转变。一般来说,着色离子加入得越多,其在玻璃中的价态平衡就向高价和低配位的方向移动。,9.2.4离子着色理论和离子配位场
10、理论复合结构理论(1)在玻璃的结构中,有色离子被处于各种配位状态的氧离子所包围,氧离子的电场受到附近其他阳离子的影响,从而改变有色离子周围的电场,导致有色离子的电子能级移动,光谱特性也相应改变。(2)根据玻璃的组成推断有色离子在玻璃中的配位状态,从而估计离子吸收波长的位置和颜色随组成变化的规律(3)用配位场理论(简并能级分裂)解释过渡金属离子的着色,9.2.4离子着色理论,影响吸收带波长位置的因素(1)同价有色离子的吸收带位置主要取决于氧离子配位场的强度。配位场强越大,能级分裂越大,吸收带向短波方向移动。(2)受阳离子场强和半径的影响(3)受有色离子的配位态和价态的影响(4)受温度的影响,外来
11、阳离子的场强越大,氧离子的极化越大,有色离子的有效电场越弱,能级分裂越小,吸收带的波向越长。当阳离子半径较大时,由于氧离子的不完全屏蔽,阳离子的部分正电场进入有色离子的配位场,消耗了有色离子的部分有效电场。因此,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四配位:有效电场的中心远离配体,所以能级分裂后的能量差很小,与六配位相比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对于同色离子,当价态增加时,有效电场强度较大,所以能级分裂后能量差较大,吸收带向短波方向移动。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效电场强度降低,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9.2.5普通离子着色,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铈钕。(2)玻璃基体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半径增大,着色离子的吸收极限向长波方向移动
12、,着色加深。(3)在还原气氛中熔化,离子趋于形成低价态,有效电场强度降低,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着色加深。(4)注意避免结晶。9.2.6离子的混合着色,锰和钴的混合着色(1)Mn3和Co2的-曲线有一个共同点,即两端低,中间高。这决定了锰和钴的结合导致紫色和蓝色之间的不同色调(红色和蓝色=紫色)。(2)Co2值大,曲线陡,峰谷差大,说明Co2的着色能力强于Mn3。因此,钴应该少,锰应该多。(3) Co2不需要氧化(即不还原),所以它对高价锰(Mn3)的存在影响很小。根据Co2的性质,蓝色总是有紫色调(从它的曲线可以看出)。随着Mn3的加入,它们中的一些将转化为Mn2(加热下Mn2O3的分解),
13、而Mn2-曲线吸收更多的紫色和更少的蓝色。因此,适量的Mn2可以增加Co2的蓝色调。然而,当有大量Mn3时,相反地,它吸收更多的蓝色而不是紫色和红色。Mn2,Mn3,9.2.6。通过对比Co2和Cu2的曲线可以看出,Co2可以消除铜的绿色成分(500纳米附近),而铜可以消除钴的红色成分(650纳米以上)。结果,浅蓝色和浅绿色之间的色调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来获得,这是新鲜和简单的,特别是当钴的量很小时。铜和铬这两种有色离子的混合色在500纳米附近吸收较少,因为它们的共同重点是绿色。另一方面,铬的吸收曲线突然上升到500纳米以下(Cr6离子更显著),但它在黄光中透射很大(p159,图920)。随着铬
14、含量的增加,混合的绿色会发展成黄色;相反,如果铜的量增加,混合的颜色将发展成蓝色。以CuO: cr2o3=1.5: 1为中心(纯绿色),通过适当调整铜铬比,可以获得从黄绿色到蓝绿色的所有色调。Co2、Cu2、以及这两种有色离子的综合效应可以从它们的吸收曲线的叠加(包括相互增强和相互抵消)中推断出来。这条规则也适用于各种着色离子,如红色、橙色和黄色,也适用于硫和硒的着色。然而,铬和锰、铁和锰的混合情况是不同的。铬和锰的混合色是由少量的K2Cr2O7和二氧化锰混合而成。由于Cr6保持了Mn3的高价,它能大大增强玻璃的紫色。然而,当铬的量进一步增加时,玻璃具有显著的灰色调。通过将Cr3和Mn3的吸收
15、曲线相加,几乎所有可见光范围内的光波都被吸收。在这种情况下,混合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造黑色和黑色红外透明玻璃。铁和锰的混合着色,由于锰和铁具有多种价态,在不同的混合着色剂比例、熔化温度和气氛下,可以相互氧化和还原,导致从棕紫色到黄棕色的一系列颜色变化。9.3硫、硒及其化合物的着色,硫和硒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主族元素,属于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分别是3S23P4和4S24P4,因此它们倾向于共享或从其他元素原子获得两个电子,从而填充P轨道并形成-2价化合物。s和Se也可以显示正价格,最高价格为6。它们可能有四种价态,如-2,0,4和6。根据玻璃成分和熔化条件
16、的不同,它们可能存在以下几种状态:(1)还原条件下硫化合物和硒化合物的形成。例如无色Na2S、Na2Se、棕色FeS、FeSe等。(2)在弱还原条件下形成多糖类和多糖类。例如无色Na2Sx和Na2Sex。(3)硫酸式盐和硒酸式盐在氧化条件下形成。例如无色的Na2SO3和Na2SO 3。它们在还原条件下会进一步分解。硫和硒也可以直接与氧反应生成气态二氧化硫和二氧化锡。(4)简单物质硫和硒在中性部分氧化条件下存在。1.单质硫和硒的着色。硅酸盐玻璃中的单质硫为淡黄色,但不稳定。它只在高硼含量的玻璃中稳定,这使得玻璃呈蓝色。这种玻璃缺乏实际意义。硒可以在中性条件下存在于玻璃中,产生浅紫色。在弱氧化条件下,其紫色更加纯净美丽,但氧化不应过度,否则会形成二氧化锡或无色的硒酸盐,削弱或掩盖硒的着色。为了防止无色的碱硒化物和棕色的铁硒化物,必须严格防止还原。硒紫玻璃不需要热处理就能显色,但退火后往往会变暗,尤其是被硒脱色时。一般认为,在退火过程中,铁离子(Fe2)与无色硒离子(Se2-)反应生成FeSe,或者玻璃中的无色亚硒酸盐在还原气体的作用下分解生成紫色单质Se。因此,在硒和钴的脱色中,必须注意退火引起的玻璃颜色的变化。2.硫硒混合色,琥珀色,比硫碳混合色稍红。随着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汽车差速器齿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高校教研课题申报书
- 2025至2030年中国卡装配电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铝型材挤压模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排毒美容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在线试题及答案
- 人才建设课题申报书
- 省级课题立项申报书
- 项目管理培训需求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常见问题试题及答案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 2023年北京中考地理试卷
-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2025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限公司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540人(二)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机械制造基础》课件 6.2专用夹具设计的全过程
- 谷草订购合同范例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模式识别》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婚礼主持人培训》课件
- 煤质化验工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成都城市规划简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