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章第2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章第2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章第2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章第2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章第2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教学目标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重点: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学生能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难点: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学生对于微观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课前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 课前导学(一)、【活动】观察变形虫1、采集(1)从水中腐烂植物上采集。(2)到含

2、有硅藻的池水里采集。(3)从新鲜稻草或野草上采集。2、分离变形虫在环境突然改变的时候,有牢牢附在物体上的习性。利用这一习性,在显微镜下找到变形虫以后,将载有变形虫的载玻片稍微振动一下。然后使载波片倾斜,用水缓缓冲洗几分钟,放回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其它水生动物都已被冲走,只有变形虫一动不动地紧贴在载玻片上,从而达到了分离变形虫的目的。3.配制培养液变形虫的培养液有稻草培养液、麦粒培养液和大米培养液等。前两种培养液的配制原理和方法,与草履虫的培养液相同。大米培养液是按100毫升水加入34粒大米的比例配制而成的,这种培养液常产生大量的无色鞭毛虫,供变形虫食用。4.培养将上述经过分离、只有变形虫的载

3、玻片放入培养液里,盛装培养液的容器口用纱布包严,放在温暖明亮处,约经半个月的培养,就会繁殖出大量的变形虫来。5.观察用镊子从稻草培养液中取出一根草段,或从麦粒培养液、大米培养液中取出一颗麦粒或米粒,在载玻片上轻轻涂抹几下,再滴加少量培养液,放在显微镜下,使视野光线变暗,就会找到变形虫。找到变形虫后,换高倍物镜进行观察,仔细观察变形虫的运动方式、取食方式,在结构方面要辨认其身体的外质和内质,以及内质中的食物泡和伸缩泡。用甲基绿染色,可以看到被染成绿色的细胞核。(二)、1、细胞膜具有( )( )的功能,这样,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进行正常的生活。2、变形虫细胞质中的( )

4、能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给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利用。3、(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二、课堂讨论1、变形虫运动时,它的细胞形态如何变化?变形虫摄取食物时,它的细胞发生怎样的变化?变形虫的形态变化与细胞的哪些结构有关?2、请据图讲解变形虫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3、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从哪里获得?4、变形虫细胞很小,它的生命活动却很复杂,而且各种生命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提供素材】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观察发现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分裂,因此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无法生存。如果在去核三天后,再给无核部分植入一个细胞

5、核,则这个变形虫恢复正常新陈代谢。现在假设,这个实验是你做的,你将可能得出什么结论?三、知识反馈1、连线细胞壁 进行物质交换细胞膜 控制细胞的活动细胞核 保护细胞大液泡 支持细胞叶绿体 储存遗传物质线粒体 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 进行能量转换2、生活在海水里的海带,其细胞中积累的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的要高许多倍,而海带仍然能从海水中吸收碘,这是因为( ) 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B、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C、细胞核在传种接代中起重大的作用 D、细胞质流动起加速物质交换的作用四、课后积累1、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生物学家M.J.施莱登和T.施旺在1938年和1939年提出的。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它细胞协调地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3)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